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手机闯大明-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三宝还嫌不保险。直接把谢祈用火枪打成植物人,送到了巴州府。说是因为他下令火枪手开枪,当时他也在射成范围,所以被他的火枪兵误伤导致昏迷不醒。

    这个情况好多人都看到了,他提兵打县城看到的人更多,这可不是说赖就赖过去的。

    几日后,蜀王府。蜀王朱至澍的桌案上摆了两份条陈。一份是马三宝的,一份是巴州的。

    “元让,你看那份条陈是真的?”蜀王朱至澍开口问身边的元让。

    “回王爷。巴州那个肯定不会是真的。首先按照马三宝的性格,那件事就不可能这样做,什么谋逆,什么造反,什么寻衅滋事。我觉得这是谢祈的家族在为他洗脱罪名。”

    “马三宝的那份,也有一点出入,不过大概还是真实的。谢祈的罪名大多都是真的,但是有没有私通山匪,这个不好说。

    不过刺杀马三宝,带兵攻城这是真的。”

    “他谋夺人田地,打伤人命也是真的。他大舅子被抓,他去说服马三宝,被拒绝也是真的。咱们的探子回报,要不是这次有个女侠救了马三宝,他非死即伤。因为同时有两拨人去刺杀于他。他带的那十来个人根本不够看。如果我选择,还是愿意马三宝是诚实的。”元让详细的分析了一番回答道。

    “哦,这么说马三宝这次捡了一条命?”朱至澍问道。

    “嗯,三支箭同时射过来,当时他已经中箭倒地,没办法再躲了。如果不是那个女侠把箭只打飞,他小命堪忧。”

    “能有这样的箭术,军中能做到的也不多。你给孤查查,那个胆大妄为,敢去杀朝廷命官!”

    “属下也这么想,一次三箭。属下也勉为其难的能做到,但是绝对做不到那个人那样游刃有余,连发数次。”

    “传我口谕,谢祈纵兵攻城,谋反该死!如有人替他翻案,按同伙处理。马三宝虽然有功,但是上任暂短,那个领兵评判的头领升为千户,管理当地的卫所。算了,我写在条陈上,看那个人敢去造次。”说完提起笔刷刷点点写完了御批,把条陈递给元让。

    “你亲自去一趟难江,看马三宝接下来如何处理。如果是个可造之才,你命人多加注意,保护他一二。”

    “是,王爷。只是,属下要去那里,怕的是小姐也要跟去。”元让最头疼的就是这个。蜀王朱至澍也是这样,所以,元让要把责任推出去,蜀王不干了。

    “她去就去,有你护着我也放心。过去暗访一下也好,看看这马三宝能做些什么。还有,回来的时候替我要了这涮锅的方子,回来我也要吃那个涮锅。”

    “属下遵令!王爷保重,我这就去准备!”

    马三宝还不知道大人物已经在关注他,他现在正挥汗如雨,带领手下的寨兵替从北面山里迁移出来的老百姓挖水渠。

    谢祈被抓,除了卫所应有的八百亩地,其余的不到两千亩成了公家的地。

    为了不让土地闲置,马三宝就从难江城北面的山里迁出五百户山民。

    条件很优越,出来白给地,房子给安排,这季种子白给,今年减免一半税负。

    所以又过了没半月,抄家所得的四千余亩地除了马三宝留出二百亩地,剩下的都分光了。

第73章 闯王出世() 
其实马三宝这样做有三个原因:

    一,就是安排人种地,起码秋季能收一季粮食。只要有粮食吃,不闹粮灾,老百姓也不会造反,他也不用每天想着安抚灾民。

    二,趁着迁移山民的时候,把从陕甘忽悠来的灾民也一起安排了。

    三,北面山里有矿,所以必须迁出来。那里将建设成马三宝的第一个工业基地。

    所以当元让过来的时候,马三宝正在那里挖水渠。

    旱田改为水田,种马三宝手机里的水稻种。听说蜀王府来人,马三宝连忙带着手下众人去迎接。

    蜀王谕旨:难江县知县马三宝因平叛有功,赐进士出身。因尔上任时短,暂不封赏。酌提手下展玟为卫所千户,尔等要好好训练兵丁,照看好屯田,护卫这一方平安!钦此!

    “臣谢王爷恩惠!”马三宝领头跪拜。他知道,就算有功,也没有封赏,也不会封赏。

    自己当官还没有一百天,怎么提升官阶!这次把千户给了展玟,是马三宝没想到的。

    他原来想把自己的人偷偷安排进去,不管你谁来当千户,也得被架空,也得我马三宝说了算。现在不用了,可以光明正大的安排自己人了。

    接完谕旨,天色还早。

    元让就让马三宝带着他去城西挖水渠的工地看了看。水渠的源头是南江的一条支流,水量还可以。被马三宝挡住了入河口,把水都流进了水渠。

    水渠又分三等:总渠,支渠和小渠沟。把城西的土地划分为十几个方,每个小渠沟负责灌溉一个方的水田。

    这十几个方里,有四个是卫所的屯田。

    还有两方是百姓的田地,为了能让水渠顺利挖通,马三宝让师爷带人把周围的田地都做了调查。凡是水渠占了百姓的天地,就用剩下的二百亩给予补偿。所以百姓的热情才真的高涨。

    从大早晨开始挖,一直到很晚才歇息。都为了早一日挖好水渠,好种上马知县说的好稻种。

    转了一圈,元让也忍不住的竖起大拇指夸赞马三宝,夸他为民做下如此好事。

    马三宝笑着说道:“民以食为天!有口吃的他们就不会造反,有些官员忘了自己的本分,当官就为了捞银子,然后再巴结上官,有一个好前途。岂不知这样下去,搞得民不聊生,灾祸横起,最后导致百姓造反。”

    “俗话说得好,官、逼民反,不得不反。不反就活不下去了,他们为生存而斗争。现在的陕甘就是这样局面。起义军突起,再也没有人去照顾田地,这样下去,越发的没有粮食吃,最后不得不去攻打城池找口饭吃,所以,下官觉得只有民安,当官的才有生路!”

    “下官做这些也是为了给难江县周围的老百姓有口饭吃,让他们安心。下官才能做好这个知县,所以大人你不必夸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好个应该做的!如果大明所有官员都像你一样。我大明何至于此,搞得内忧外患,唉,好好干,有什么为难之事可以告诉我!”这一句话说明了元让的身份,也是他代表蜀王做出的承诺。

    因为他到了难江,就看到马三宝的安民告示,劝山匪下山的通告。还言明这一季的费用都从抄家的贪官污吏身上出。

    所以百姓才会这么快接受他这个知县,才这么拥护他的决定。

    现在全难江有水田的地方都在改造,然后以村为单位到县衙先主簿领种子。所以一句打听过来的元让才能这样夸奖马三宝。

    晚上,马三宝请元让一行人吃饭。

    母阿娇作为后院的护卫,也参加了宴席。

    只是阿朱身后的阿紫,看到马三宝身边的母阿娇,敌意十足,眼神都冒出了火花。阿娇一愣,她不知道这个小丫头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大的成见,自己和她也没有见过,更别提对她做过什么了。

    马三宝为阿朱,阿紫,母阿娇,还有这是阿朱带的两个丫鬟另摆了一席。

    酒过三巡,当喝的迷迷糊糊的阿紫听说母阿娇是马三宝的救命恩人,现任后院护卫的时候。那份莫名的敌意也没了,而且还姐妹相称了。

    女人还真是善变,马三宝心里暗暗的叨咕着。而这个情况被坐在主位的元让看了一个清清楚楚。

    恐怕不只是阿紫的意思,元让心里苦笑。

    这马三宝确实和别人不一样,这样一来,和小姐的某些地方就不谋而合。马三宝对小姐的吸引力,那是很大的,情况堪忧,回去还是告诉王爷为好。这事儿自己还是不表态了。

    于是乎,当天晚上,酒席上醉倒的有四个人。阿紫和她的小伙伴小玉,然后是装醉的马三宝和元让。马三宝装醉是因为不想看到阿紫和母阿娇的拼酒,元让装醉是不想知道这事。

    第二天一大早,马三宝起来就要起码去工地看看。一开大门,就看到元让一行人过来了。马三宝以为这群人要赶早出城回去。

    “马知县,我等还要在此多留几日。为了小姐的安全,我觉得在酒楼不方便,还是住县衙为好。”元让一见面,就没有给马三宝说话的机会。

    “额,好,好啊,没问题,反正后院也就阿娇自己住。”说完,身手请众人进去。进了后院,马三宝回头说道:“几位请自己挑房间,除了右手第二间是阿娇小姐的,别的都空着。你们先休息,我要去挖水渠的工地了。”说完就要走。

    “嗯,我们也去看看,小玉你带他们把房间打扫一下,都安排好。”

    “是,小姐!”小玉应声道。

    当马三宝出门的时候,就多了四个人,阿朱,阿紫,元让,还有护卫阿娇。

    就在马三宝这边为身边的四个人头疼时。陕甘,米脂县城下,一群农民打扮的人正在攻城,里面只有一少部分人拿着刀枪等武器,大多数正拿着长矛,竹竿,锄头,铁锹往前冲。

    城墙上不时的射下箭只,往前冲的人中箭倒地。但是后面的人继续向前冲。

    领头人大旗上秀“闯将”。

    “来哥儿,这样下去不行啊!一个时辰死伤二百人了。再这样下去,人心可就散了。”

    “再冲一次,不行继续围困起来!”

    “是!”

    于是起义的灾民如潮水一样,又向米脂县城涌去。

第74章 要想活下去就要闯() 
黄来儿,本命隆基,是陕西米脂怀远堡李继迁寨的人。

    从小家境贫寒,八岁起就给本村举人家放牛。因为贪玩丢失了黄牛被打,然后要送官府。黄来儿的老娘借了高利贷要赔黄牛,但是被告诉钱不够反而抓到县衙。

    黄来儿一怒之下用刀杀死了举人和其小妾,从此远遁宁夏。

    在宁夏他改名李自成,靠着自己练的一身洪拳竟然没受欺负,反而过得一群混混厮混在一起。

    过了两年,同当地的一个好友一起去当地的驿站做驿卒。一晃过了五六年,他因为好勇斗狠,得罪了驿站的头头。加上大明财政收入降低,减少了驿站的个数和工作人员。

    黄来儿光荣的下岗,回到陕西,正赶上这里起义大潮,经过和几个混混朋友商量后,决定也举旗造反,响应闯王高迎祥。李自成从此就成了李继迁的后裔,而他的造反旗号,也绣上了闯将的大字,证明他是闯王手下的将军。

    眼下,黄来儿看一时打不下米脂县城,又怕附近官军出来围剿。所以让一部分人继续围困米脂,然后他带人去奇袭了重镇长沟镇。夺了粮仓,分了粮食,不想去百姓的可以背粮食回家,然后他领着剩余起义军投奔他的堂舅高迎祥高闯王。

    历史上陕甘起义,是明末官制腐朽,加上几年的灾害,造成好多地方粮食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崇祯二年,北方大旱,导致粮食更为匮乏,粮价开始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中央财政却因为灾荒之年税收相应减少,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而没有了赈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

    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暴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