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问道无常-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吧。”冯玉恒说道。

    “怎么叫还好吧?”于士焕一听这模棱两可的回答不由急着说道:“我待你难道不是一直都很好?”

    “嗯,很好。”冯玉恒只好应和地说道。

    “那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于士焕连忙问道。

    “帮什么忙,于师兄请说。”冯玉恒问道。

    “就是这个啊,”于士焕连忙把手中的《道德经》递到冯玉恒手里,正要开口说话,却见门口闪进一位小师弟,他对着庵堂里面喊道:“二位师兄请去讲经庵堂,宜迟师兄正在查点人数,邱师叔马上就要开始讲经了!”

    “又是他!”于士焕一听宜迟正在查点人数,不由皱眉咧嘴地说道:“哼,都是他总是坏我的事!今天如果邱师叔让我下不来台,我一定也会让他好看!”

    (本章完)

第196章 93、初讲道(三)() 
“于师兄,你为什么又要和宜迟师兄过不去?”冯玉恒看于士焕脸色不善,不由微微皱起眉头问道。

    “怎么是我和他过不去?”于士焕一听冯玉恒这样说,不由横眉立目地说道。

    “宜迟师兄现在也只是按照规矩行事,我看他这两天又要顾斋堂,又要照顾会中事务,倒着实是辛苦得很。”冯玉恒说道。

    “啧啧啧,我还真没看出来啊,你竟然是这样一个人!你也不想想以前都是谁替你打抱不平来着,没想到你去斋堂才多长时间就这样向着他说话!”于士焕上下打量了冯玉恒两眼说道。

    “我,我……”冯玉恒此时在于士焕伶牙俐齿的攻击下难免显得笨嘴拙舌,他看于士焕神情一时难以缓和下来,不由转而说道:“于师兄,我们还是快去讲经庵吧,邱师叔第一次讲经,我们还是不要迟到了!”

    于士焕听冯玉恒这样说,心里不由又敲起了小鼓,看了看冯玉恒,刚刚抢白过他,刚才想要求恳他的事一时就说不出口了,一时无奈只好和冯玉恒一起向讲经庵走去。

    这一路之上于士焕却仍然十分忐忑不安,看看快要走到讲经庵门口,不由又软下语气来对冯玉恒说道:“冯师弟,今天早上邱师叔说要在课上提问于我,你若看我为难之时,不妨提点一下。”

    “我看师兄平时读经甚勤,此时邱师叔提问师兄正好可以一展雄才,也好让我们见识见识。”冯玉恒说道。

    “我恐怕倒实在是没有什么雄才。”于士焕脸上一红,低下头去。

    两个人低声说了两句已经来到了讲经庵,这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虽然人多但是却连一点噪杂的声音都没有,大家都正襟危坐,屏息静气,正等着邱处机前来讲经。

    于士焕看看前面已经坐满了人,神情不由大见欣慰,把冯玉恒一拉说道:“冯师弟,我们向后面去。”

    “哦。”冯玉恒一面答应着就一面和于士焕向后面走去。宜迟看看人员都到齐了,这才合上点名册,恭恭敬敬地坐在一旁等候邱处机前来讲经。

    邱处机其实早就来了,他站在讲经庵的另一个入口处,静静地观察着庵堂里的动静,此前他虽然也和师兄来过这讲经庵数次,不过那时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倒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感觉。及至今天看到堂内鸦雀无声的会众,不由感慨师兄平时教导有方,这庵堂之内坐了七八十个人,此时却都是静静地翻阅着手上的经本,看上去倒都是心无旁骛的样子。

    邱处机当然也看到了于士焕和冯玉恒最后赶来,看到于士焕一扫平时的威风跋扈,到了这静寂场所好像也只有俯首帖耳的份。他再细看冯玉恒,此时的神态与前两天倒不大一样,之前他那个年龄不应有的疲态看起来已经消减了不少,倒是眉目之中绽放出一些年轻人特有的神采来。

    “想来宜迟和他说话不少。”邱处机想道,“他们年纪相仿,又都是当地人,宜迟说出来的话,只要玉恒能够听进去,自然是有益的。”正这样想着,看到宜迟已经查点完人数坐了下来,看着此时更加静寂的庵堂,邱处机知道是自己出场的时候了。

    莫名的,还是有些紧张,虽然今天要讲的是《道德经》中自己平时读熟、领会透彻的章节,不过头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经,紧张却还是有一些的。邱处机轻轻地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这才大踏步地迈进了庵堂。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是《道德经》中的一个章节,平时大家想必都读过,有哪位弟子可以告诉我,这段却是讲得什么意思?”邱处机微微长吟了一段《道德经》中的文字后,目光在庵堂之内巡视一圈,问道。

    “师叔,我知道!”这时那个俊俏小伙杜凌之把手举得高高的,邱处机随手一点,他就站了起来,说道:“这是讲做人要加强自我修养,先要管束住自己,才能够更好地战胜别人。”

    “嗯,不错!”邱处机看杜凌之三言两语回答了这个问题,不由点头称赞,目光又看向大家,“还有谁有别的理解?”他的目光在庵堂之中寻找,在人群之中寻找着于士焕的身影。

    于士焕看到邱处机的目光四处巡视,不由心中一虚,赶紧低下头去。他虽然身材原本高大,不过坐在最后一排,未免就被前面的人挡住了许多,此时再把头一低,脸几乎要贴到前面的桌子上,自然是整个人都快要藏了起来。

    于士焕自以为藏得严实,不过邱处机虽然是第一次登台讲经,不过他原本经典娴熟,登上台后又看到众弟子目光灼灼的都看向自己,他反倒沉静了下来,就好像自己原本就应该站在这台上一样。所以此时他心定气闲,目光敏锐,只是大约在庵堂之中一扫就已经看了个大概,看着那个恨不得此刻要隐身的蓝色深影,他不由走下台去,向会众之中走了几步,庵堂之中一时众人的目光都随着邱处机向后走去,堂内静得就几乎只能听到邱处机的脚步声。

    于士焕把自己的头埋在胳膊之间,耳朵却格外地留神堂内的动静,他的呼吸此时都有些要屏住了,脸有些憋得通红,他觉得这段时间实在是过得极慢、极慢。

    邱处机向后走了两步,看清楚了于士焕的形态,不由微微一笑,手轻轻向旁边一位正踊跃着举起手来的会众说道:“你来说。”话音未落,人已经轻巧地转回身,向台上走去。

    于士焕此时已经紧张得出了一身汗,听到邱处机点定了人,这才微微抬起头来,斜着眼睛往四周一看,看到邱处机已经走回讲台处,这才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这时那个被点名的会众站起来,已经侃侃而谈地说起了自己的理解,原来他却是从“死而不亡”的角度说开来的,从人们普遍希望的健康长寿,说到道教神仙的“死而不亡”,听起来倒也自成体系,很有一番道理。

    邱处机站在台上,静静地听着那名会众讲完,点了点头说道:“说得不错。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确乎在于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理解,从而能够于个人修行有益,或者能够为生活做适当指引。就我个人修行而言,我倒将这一段理解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邱处机说到这里,目光又微微一扫,将自己这几年的修行之中对这段话的体会与力行一一道来。

    (本章完)

第197章 94、初讲道(四)()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围绕着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展开的。

    邱处机站在台子之上,娓娓而谈: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怎样清楚、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其实是面对、以及解决很多问题时的根本所在。他慢慢讲道,眼前仿佛看到当初那个离家出走的十几岁少年,那时他就已经是一个心意坚定的人,只孤身一人就敢冒着大风雪在山中前行,虽然步履维艰,虽然生命仿佛一刹那间就能随着那呼啸的北风消逝,可是他仍然固执地向前走去,虽然带着些悲怆,带着些茫然。那一刻,他认识自己吗?当然不,那会儿他急着要改变即将来临的命运,根本无暇去认识自己。而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要改变命运,首要做的当然还是要认识自己。

    他又想起了美玉王,美玉王认识自己吗?在他人生的终点之时,美玉王是那样神态安然地离去,那一刻,他或许是认识自己的吧,只是却再也来不及很好地发挥自己、改变自己、成就自己。不,他在年轻之时总还是有那辉煌的成就,只是却最终没有逃脱两手空空的命运。如果他早些认识自己,他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应该会的,就像师父一样。

    师父当然是认识自己的,在他得道之初,他就已经清清楚楚地认识了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又要向着什么方向而去,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受尽挫折而初心不改。所以在他得道之后,愿意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来收徒、传道,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几年都用来发展全真道,这样才能在山东创办了轰动一时、如今仍然颇有影响的“三州五会”。师父自然是认识自己的人,认识了自己的人才会活得更明白。

    邱处机一边思想,一边把自己的经历慢慢地讲来,讲到此处,不由眼睛看定了会众,问道:“在座的各位,可曾想过,自己可曾清楚的认识自己?”

    听邱处机发问,会众中有人不由睁大了眼睛若有所思,有的却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年少的杜凌之见这位师叔讲得有趣,他的兴致更高了,不由说道:“原来觉得认识自己是最容易的事,只是听师叔这么一讲,才明白原来认识自己却是最难的。”

    听杜凌之说出这番话来,邱处机不由一笑:“刚开始努力想要认识自己的时候,自然是最难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这个问题却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于士焕在最后一排坐着,刚开始还想藏着不让师叔看到,及至听师叔讲到最精微深奥处,不由自主地把头抬起来,睁大了眼睛看向邱处机。邱处机于众人之中自然也看到了于士焕,不过此时他却没有安排提问的流程,所以只管继续讲了下去。

    接下来讲的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不少弟子曾经说过,我们修道之人只管静心打坐、修炼自己的内心就好,却与他人何干?”邱处机看向会众们说道,“却不知道,但凡我们生于这个世上,却终究不能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即便选择在深山修炼心性,却不曾想过究竟心性的改变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就只是为了修道而避世,还是为了更好的入世而修道?”讲到此,他不由将话题一转:“所以经典中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有哪位弟子可以告诉我,作为我们修道之人,是胜人者来得重要,还是自胜者来得重要?”

    “自然是胜人来得重要。”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位弟子说道,“我们若与人争斗,自然最好是能够大获全胜的好,如果力不能胜人争斗却又有什么意思?”

    眼见得堂中的会众此时回答踊跃,邱处机也就不再用手指点,只是示意他们随意说去。

    “师叔说得这个问题我也曾想过,”这时宜迟仍然慢条斯理地说道,“我平时除了读经就是掌厨,每当我读一本经书,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