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雄起中亚-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北夷南下,即调三万兵马,驰援克夷门等字。”。虽只有寥寥数语,但言简意赅。

    高逸看完,眉头皱得更紧,疑声道:“请恕末将冒犯!北夷向来狡诈无比,说不得这是北夷妄图智取凉州,设下的调虎离山之计。”。

    说话时,还将纸条撕成了碎片。

    “你?!”,太子又惊又怒。他是没想到,高逸竟敢抗旨不遵。

    “国事为重,末将不敢轻举妄动。”,高逸跪下身子,躬身解释道。

    “哼!我看你是想谋逆!”,太子气急,大怒道。即便高逸说得头头是道,但太子不敢拿自己的储位来赌。因而顾不得凉州失陷的后果,只想尽快遵旨调兵。

    便冲着守在门外的亲卫道:“来人啊!备马去军营。”。

    说罢,就不理会面色难看的高逸,大步出了府。

    “将军,殿下此行,也是迫不得已。”,一个颇得高逸青睐的统领,出声劝道。毕竟圣命难违!即便是错的,做臣子的也只能应下。

    高逸叹了一声,就随即出了刺史府。

    半个时辰后,帅帐内。有些日子没回来的太子李承祯,正穿着明黄色的甲胄,在帐内来回踱步。

    “怎么,他们还没来?”,一个亲卫刚掀帐入内,他就急声问道。

    “殿下恕罪!”,亲卫跪在地上,有些犹豫的看了李承祯一眼。

    “嗯?”,

    “高……高…高将军来了!”,亲卫见李承祯面显疑惑,有些怯怯的解释道。

    话音刚落,帘子就被人从外掀开。便见副帅高逸只身走了进来。

    “末将以为,当前守城要紧。便知会一干军将,不必前来赴会了。”。高逸神色平静的说着,听在李承祯耳里,却犹如惊天霹雳一般。

    “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以下犯上?”,说话时,李承祯的嘴巴都在哆嗦。

    “军中大事,末将最清楚不过。殿下若有不明,旦可相问。”,李承祯依旧神色平静。

    “你知道,我要说的不是此事!”,为调兵北上,他才急着召集诸位将领。好拿出父皇的圣命,点齐兵马,驰援克夷门。

    “末将明白。只是国难当头,请恕末将不敢从命。”,

    太子气结!闭目了一会儿,才睁开眼,冷声道:“高将军!抗命不违形同谋逆!若日后追究起来,你可不要后悔。”。

    “此事乃末将一力做主,与殿下无关。”,说到这里,他又站起身来,冲着左右道:“传我军令!北夷奸细混入帅帐,重伤太子。即刻封锁全营,捉拿奸细。”。

    知道这意味什么,太子面上冷得可怕。

    “这些日子,就烦请太子好好在营中养伤。”,高逸行了一礼,就快步出了帅帐。

    随即大批高逸的亲兵,将刺史府团团围住。无论是谁,要想进入刺史府,都必须得到高逸的准许。同时以搜捕奸细之名,将军中要职,都替换成自己的亲信。

    如此,整支擒生军都被高逸牢牢掌控。

    而在城外,蒙军大营。一干蒙古将领,都围坐在中军大营内。

    “大汗!夏人近些日子,一直未有异动。莫非,城中还未接到北边的消息?”,千户长哲别,疑声说道。此次攻夏,蒙古各部,是全军出动。为的,是一战而荡平夏国。

    因而分兵作战,一南一北,好叫夏国李氏无处可逃。

    只是按照计划,如今凉州城内,应该得知了北边的消息。

    但是奇怪的是!克夷门遇险已经有些日子了!凉州城内,却一直没有动静。

    这让蒙军一干人等,着实有些想不明白。

    “可能是夏人故作姿态。中原有言,敌不动,我不动。他们肯定收到我们故意放入城中的信鸽,但却故意按兵不动。”,耶律阿海闻言,出声分析道。

    在领兵作战一事上,他是不如蒙古四杰和四敖。但对中原的了解,却是军中其他将领比不上的。即便夏国之地,只算得上中原的边角。

    但夏国通行汉人礼法,算得上中原的一部分。

    之前夏国国主派往凉州的信使和信鸽,就被他们缴获。因而调遣三万兵马北上的消息,他们早就知晓。

    只是等着等着,城中却没有半分异动。倒有些捉摸不透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吉思汗() 
    “夏国将汉人的那一套,学了个十全十。阴谋诡计,着实有可能。”,一个将领出声附和道。

    “不过我们草原男儿,何曾怕过。管他何种阴谋诡计,我们大蒙古铁骑,都能将其碾为泯粉。”,又有人颇为豪气的说道。

    其他将领,也都纷纷出言。但大多数,都在请战。也是随成吉思汗征战蒙古诸部的过程中,诸多将领,都因接连到来的胜战而变得极度说信。

    更确却的说,是目无一切。

    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好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蒙军在作战之时,士气高昂。一切艰难险阻,都有信心将其冲破。

    这时候,一个身高七尺,面相狂野的少年,突然出声道:“父汗!以儿臣所见。不若即刻调遣兵马,大举攻城。反正军中,还有两万余夏人。让他们做攻城的炮灰,咱们草原男儿,定能踏平凉州城。”。

    这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身强体壮。一双眼睛,就像高飞的雄鹰。论勇猛,他是四个兄弟里面,当之无愧的第一。即便现在年岁不大,却体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猛。

    像在草原上,还赤手空拳的打死了两只狼。

    如此,也使成吉思汗对其颇为欢喜。

    当下虽没独领一军,但跟着成吉思汗南下,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只要再年长一些,必定能独当一面了。

    “哈哈哈!你口气倒不小!”,成吉思汗笑着说道。

    “父汗只要给我兵马,我当即就打下凉州城。”,拖雷应声道。

    “小小一座凉州城,自然挡不住我大蒙古的儿郎。不过时机未到,我们还要等等。”,成吉思汗脑后盘着辫子,脸面很圆,眼睛很小。说话时,带着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度。

    “父汗?!”,拖雷有些不解。

    成吉思汗并没多说,就让众人散了下去。

    如此过了数日,凉州城一直谨遵高逸的旨意,守城不出。蒙军也懒得在外叫骂挑唆,直接不理了。

    这么相安无事的到了二月底,一份加急战报突然从中兴府传来。却是蒙人大破克夷门,俘获嵬名令公。五万夏军,全军覆没。跟着又攻陷定州城,以城中百姓为质,强攻中兴府。

    自此京都告急,急召征蒙大军北上勤王。

    “此事干系重大,还请让我等亲见太子殿下!”,帅帐里,一名得知消息的将领,出声道。

    自太子受伤以后,高逸就不准任何人拜见。又动作连连,替换了不少与其关系不睦或疏远的将领。让很多人,都心下存疑。

    只是之前没有好的借口求见太子。所以当下,这些人都赶紧抓住机会一探究竟。

    “太子养伤要紧,不宜接见旁人。”,有亲近高逸的将领,立即回绝道。

    “但太子殿下是征蒙大军元帅,勤王之事,必须得其口谕。”,那将领当仁不让道。

    “你是信不过高元帅么?临行之前,圣上有言,军中大事,让殿下多向元帅讨教。后来坚守西凉府,殿下也将一干军务,交由元帅搭理。

    你如此生疑,到底是何居心?”。

    “你”,那人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不是我等对高元帅之令生疑,而是太子殿下养伤日久,我等久未探望伤情。此次又北上勤王,路途多舛。若殿下伤势过重,勤王之事,就要多加考虑了。”,另一将领帮着解释道。

    “哼!你………”,

    “好了!”眼看又要起了争执,坐在下首第一位的高逸出声道。随即朝着空着的元帅之位拜了拜,才接着道:“自北夷围城以来,凉州便于外界断了往来。如今有圣上信使亲至,这身份,值得商榷。”。

    一句话,就让信使的身份生疑。

    众人低着脑袋,也都觉得这话颇有道理。因为凉州被围后,匹马便不得入城。派出去报信的探子,也都石沉大海一般,了无音讯。即使有信鸽可以飞鸽传书,也很快因蒙军的警惕,而遭到疯狂猎杀。

    致使凉州城,宛如一座孤岛。

    如今突然有信使闯过层层封锁,直抵凉州城。一般人,都会觉得蹊跷。

    只是所传的圣旨,确实是圣上的笔迹。上面的印章,也一应俱全。若是作假,可能性不大。

    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诸位将领对其的怀疑降到了最低。

    “可若京都真有倾覆之危,我等岂不误了大事。”,有将领担心道。

    “若真带兵北上勤王,那凉州必落于北夷之手。我们不仅难以北上,还可能全军覆没。”,高逸说着,就将凉州落于蒙军之手后的可能性,说了出来。

    到底北上勤王,中间还隔着好长一段距离。说不得被北夷赶上,被迫交战。也是对于夏军的实力,他心下是不看好的。所以一直以来,才想用守城战迫使蒙军撤退。

    高逸身为大军的副帅,分量是非常重的。因而他的话,没人再多加反驳。

    于是北上勤王之事,算是就此搁浅。

    但到了夜里,中军营帐。

    太子李承祯睡在床榻上,辗转难眠。自从被高逸以养伤之名留在账内后,他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哪里都去不得。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说,真是一种折磨。

    因而试了好些办法,试图逃出帅帐。但高逸做得太绝!不仅将他身边的人都撤换了。还在营帐周围,设了重兵把守。使得他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这样过着,他整个人也颓废了不少。

    恰是这时,一道异常微小的动静从营帐外传来。李承祯被关了这些日子,耳朵却好使了不少。因而马上心下一凝,将整颗心都提在了嗓子眼上。

    “莫非高贼要杀我灭口?”,李承祯暗自想着,又觉得不可能。因为高逸若要杀自己,根本没必要这么麻烦。并且高逸对父皇还算忠心,并没有自立之心。至于投敌,也可能性不大。

    毕竟高家的一家老小,可都在中兴府待着。一旦投敌,那高逸的一家老小,是性命不保了。以高逸孝子的美名,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第三百四十八章 拦河筑坝() 
    “殿下!殿下!”,正在李承祯百转千回间,几声轻唤响起。

    “谁?”,李承祯听着声音有些熟悉,就压着声音道。

    “是我!指挥使王白椽。”,作为甘州甘肃军司的指挥使,他手下掌控了五千余兵马。平时驻守山丹,因蒙军一战,死伤大半。包括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等高级军将,都死的死,俘的俘。

    王白椽运气不错,及时逃回凉州。高逸便将逃回的一万余军将,都划拨到他名下。

    在为人处事上,他比较有眼力见。像平日里,就没少在李承祯跟前献好。城内才艺双绝的名妓,就基本是他献给李承祯的。

    此时听到他的名字,李承祯惊了一声,出声道:“是你?!”。

    “末将早想来探望殿下了,只是高元帅一直阻挠,不得见。今日万不得已,就私自探望一二了。”,王白椽从怀中拿出一颗不大的夜明珠,走近李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