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雄起中亚-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绩并没看他,而是兀自呓语道:“而像我这样的人,在他们眼里,也和他们相差不大。因为人人都能成为他们国度的管理者,人人都有机会执掌整个国度。”,

    虽说这有些夸大了!但是字面上的意思,确实是这样。

    “若是我不经他们的同意,就管理这个国度,会被称为‘独·裁者’。不仅不会受到拥护,反而还被唾·弃。”。

    “他们谁敢?”,李大力听到这里,愤然出声道:“少爷心系百姓,广施仁·政。若是如此,都受到唾·弃。那那些百姓,绝非良善之民。”。

    被这样维护,李承绩面上显出几许轻笑,安抚道:“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不必在意。且他们所处的国度,就是这个道理。谁若违背,人人得而诛之。”。

    但是李大力显然不能释怀,依然有些生气道:“少爷是我的主子,谁诛谁就是我李大力的敌人。且总督府治下,百姓像敬仰真神一般,敬仰少爷你!谁若唾弃,必会招致百姓们的讨伐。”。

    李承绩知道这是真的!一来是他的治理,确实让百姓们的日子有了很大的改观。二来是他作为清教徒的最高教长,拥有无上的宗教地位。

    即使他的年岁在一众年老的伊玛目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他手中有权,且在教义上,也理解得比其它伊玛目们透彻。

    像当初为了安抚人心,宣扬清教的教义。他在蒲华最大的清真寺,邀请了数位其它派别,并受人尊重的伊玛目。以一人之口,与他们辩论《古·兰·经》的教义。

    对圣贤穆圣的经典语句,以自己的见解,驳斥其它教派的注释。当时来的,可都是回教派别中,德高望重之辈。每个人在蒲华,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并且对自己的教派,可是异常笃定与虔诚的。用‘顽固分子’来形容,都不为过。

    所以让他们故意让着李承绩,那是想都别想。

    并且因李承绩想要在蒲华宣扬清教,与他们争夺教徒的缘故,还受到他们的敌视。因而在答应‘辩经’的邀请后,个个都做足了准备。就是想着当着上万教徒的面,将李承绩推崇的清剿批得体无完肤。

    结果让他们意外的是!

    李承绩看着年纪轻轻,嘴皮子功夫,却甚是厉害。并且对教义的理解,还是实打实的。每次都能引经据典,让他们都找不出错处来。

    也是有小紫这个百科全书帮忙,让其堪比神助。

    于是这场对教义的辩论还没进行一个时辰,就有伊玛目因怒火攻心而死。随着时间流逝,还有三位伊玛目先后晕了过去。还留在场上的,也都从一开始的胸有成竹变得如丧考妣。

    那模样,简直是让在场的教徒看绝了。

    从而李承绩的名气,再次在蒲华百姓的心目中大涨。‘小神童’

    之名,也更加坐实了。由此,更多人开始猜测起李承绩是穆圣后人。

    因为古往今来,只有穆圣是真神选派到人间的使者。所以也只有他的后人,才有这个能耐。

    这话传到李承绩的耳朵后,让他暗笑不已。

    毕竟他的爹娘,可是不信回教的。并且穆圣生活在西边,与汉人没有一点血脉上的联系。将这穆圣后人与自个儿联系在一起,简直是最大的笑话了。

    但是这时代的人,就是愿意相信这个猜测。且李承绩越不承认,他们就越发相信。以致呼罗珊的地界都在传,呼罗珊总督是带着真神的教诲来的!他脚步所踏过的地方,将都是人间天堂。

    经过事务司的暗中推动,这歌谣的传唱度,已经囊括了整个呼罗珊四郡之地了。

    此时见李承绩似是走神了,李大力喊了声少爷。

    这下,李承绩才回过神来。就摇了摇头,有些失神道:“若是有一天,他们能得真神的庇佑,出生在那样的国度。或许,就会唾·弃于我吧?”,他相信人都是善变的,而不同的环境又造就不同的人。曾经敬仰自己的百姓,在另一个环境下,也会随波逐流。

    “哼!若是如此,那样的国度,定然是一个地狱。真神的光辉,也永远不会降临。”。

    听着李大力这赌气似的话,李承绩顿时被气笑了。并且仔细想想,也发现真神确实不会出现在这样的国家。因为那些子民,根本不相信真神的存在。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善之论() 
    虽心中的结依然没解开,但和李大力说会儿话,心下却是没那么堵得慌了。就不再与其争论这些,换了个问法道:“若是这样的国度是真神建出来的天堂,你可愿意前去?”。

    “那他们还会唾·弃少爷吗?”,李大力对这一点非常在意。

    “不会!”,

    李大力便低下脑袋,深思了几许。李承绩也不催他,来回踱着步子。原本郁结的思绪,也不自觉的开朗了些许。好像不知不觉间,找到了某个宣泄的口子。

    但是仔细回想,他又找不到那个口子藏在何处。就好比蓄水的大坝,明知其底下溃堤了,却找不出破损之处。

    “属下不愿!”,李大力猛然出声,打断了李承绩的思绪。

    李承绩脚步一停,颇有些意外。因为他见李大力沉思了这么会儿,明显是心动。但最后,却是这样的回答。

    便盯着他的眼睛追问道:“为何不愿?”。

    “属下跟着少爷,已是衣食无忧。且少爷志向高远,必不会亏待了属下。”,李大力恳声道。

    “你………倒是知足!”,李承绩被李大力的话弄得有些哑然,因而愣了一会儿,才吐出这么一句话。

    见此,李大力又接着道:“少爷梦里所见的国度,终究是一场梦罢了。而属下跟着少爷,却是真的衣食无忧。且‘杀人者偿命,偷盗者受刑’,百姓有衣穿,有饭吃,不正是总督府治下的实情么?”。

    尽管呼罗珊总督府治下,算不得真正的大同社会。但是与周边的西喀喇汗国、花拉子模等国相比,百姓们的生活,确实有了较大的改观。

    尽管这里面,总督府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像与百姓密切相关的粮食,就被总督府集中管制。也不是说不允许私人售卖,而是只允许粮食从外边输送进来,不允许粮食输送出去。同时总督府下属的李氏商行,也大肆卖粮。

    在扩大供给,又有李氏商行大肆压价的情况下,总督府境内的粮食,比别的地方低上三到五成。

    比如与蒲华同饮一河水的河中府,粮食就是蒲华的五成以上。

    对此,李承绩仍不满意。私心想着对粮食进行集中收购,统一定价。虽不是硬性的价格,但是会有一个合理的浮动空间。

    只是这会妨碍到很多粮商的利益,影响到他们对呼罗珊总督府的支持。因而迄今为止,李承绩还不敢将此事提上日程。

    当下听着李大力的话,他对李大力务实的选择也理解。

    心下,也葛然产生某种明悟!

    那就是自己所一直介怀的原则问题!

    既然时代不同的,自己所恪守的原则,也必须得改变。因为从前的世界,到底回不去了。再恪守着原来世界的行事准则,已经没有半分用处。

    自己的善恶,更不能用原来时代的行事准则来评判。无论心下接不接受,自己都必须接受并适应的。

    李大力站在下首,见李承绩的眼神中明显多了些神采。知道李承绩应是想通了什么,再次出声道:“少爷,别人怎么瞧着人善我不知晓。但在我李大力看来,善人有上中下三等。

    其下者,做善事,尽善心,既不得人心又对自己无益,称愚善。

    其中者,做善事,尽善心,得人心又却对自己无益,称小善。

    其下者,做善事,尽善心,既得人心又对自己有益,称大善。

    而少爷,广施仁政,百姓享其恩泽。因而得人心,护教军所向疲敝,乃是大善。”。

    这番话说着,李承绩立时刷新了对李大力的认识。就很好奇道:“你拜入师门了?”。

    李大力连忙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勺,嘿嘿直笑道:“少爷惯会取笑属下了!我李大力乃一介莽夫,何能拜入师门。只幸得少爷垂·爱,听少爷驱使罢了。”。

    “那你这话?”,李承绩还是不相信这是李大力能悟出来的。因为在他看来,李大力虽机灵。但到底没上过学堂,也不会吟诗作对。这文绉绉的话,根本不可能是他自个儿悟出来的。

    “嘿嘿嘿···知道瞒不住少爷。这是我在蒙古的地界,听耶律阿海说的。”。

    “耶律阿海?”,李承绩见过他。能文能武,说出这样的话,倒是在情理之中。但是他心下,还是有些怀疑。

    李大力也不饶弯子了,接着道:“听说这耶律阿海,也是从一道人口中寻来的。”,便将自己如何听到此话,详细的说了一遍。

    原来自前往蒙古开办李氏商行后,他就按照李承绩的指令,在蒙古结交各贵族。并以收买、拉拢的形式,与他们拉近关系。同时从他们口中,探听很多蒙古机密要闻。

    这三善之论,就是耶律阿海前往大金,劝说受女真人驱使的契丹部族,投靠蒙古可汗时,在一个名为崂山的地方,与一道观的道长秉烛长谈得来的。

    此刻他听着李承绩的心事,觉着这三善之论最是恰当不过。便将其说了出来,算是应景。

    “那道人可是叫丘处机?”,李承绩听完,有些笃定的问道。

    “少爷怎知那道人的名字?”,李大力瞪着眼睛,很是惊讶道。

    听到这话,李承绩暗自感叹,名人果然是名人。这隔着千里,丘处机的话都能传到这里。即使这其中,有很多偶然。但是这也证明了,丘处机确实名气很大。

    否则的话,耶律阿海为何要前去拜访。

    他可知道,蒙古在大金的统治之地,可是做了很多‘敌后工作’的。虽不如事务司来得隐蔽,但效果却是非常喜人的。像如今戍边的契丹部族,已经暗中与蒙古人眉来眼去了。

    如今咀嚼着丘处机的三善之论,深思之下,还真颇有道理。

    因为善是相对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义。但三善之论,却恰到好处的点出,每个人对善的共性认知。

    其下者,行善是吃力不讨好。虽自己觉着是做了善事,但得不到任何认同。其中者,虽得到名声,但对自己无益。这种善,无法久远,受者有限,终究是小善。

    只有其上者,利己利彼,也最长远。受益者,也是最多的。

    再回想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虽用计让不少百姓丢了性命,却让活下来的百姓,生活得更好。再随着护教军的扩张,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了总督府的好处。

    这种善,确实称得上大善。

第二百八十九章 因祸得福() 
    这么想着,他的心境更加宽解了不少。

    李大力在底下瞧着,也暗自为其高兴。只是忽然想到了什么,李承绩又叹了口气。

    李大力顿时心下一紧!再瞧着李承绩紧盯着摆在桌案前的纱巾,就知道是什么缘故了。便出声宽解道:“似玉姑娘的事,少爷不必介怀。说句冒犯的话,似玉对少爷,可是早心有所属。如今因缘际会,倒是一桩美事。”。

    “可她的身子”,李承绩想到似玉身上的淤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