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雄起中亚-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那郎中看着李大力他们对李承绩的感激,脸上也有些动容。就转身走进隔离病患的房间,打算再看看。

    只是很快,他就愁眉苦脸走了出来。

    “小少爷啊!不是小民不肯治。而是这疮毒,已侵入五脏六腑。再用药,已用处不大了!”。

    “那尽力施为,可以救活几人?”。

    “不足三成!”,郎中悲天悯人道。

    这么推算,能活下来的,只有四五个人。以这几率,实在太低了。

    李承绩想着,立时有些为难。因为他知道,这个时代的医疗技术有限。所以郎中的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想到这都是活生生的人命,他又不想放弃。

    就在他为此犯愁时,有下人来禀报道。卡尔旺等人身上,也长出了疑似脓疮的水泡。

    不用多想,李承绩就断定他们是感染了黄水疮。便赶紧让郎中去瞧瞧,好对症下药。同时将李大力、李大气等家丁,也隔离起来。

    到底他们和卡尔旺等人进行了身体接触,被感染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不仅如此!他还命人,弄来四五十顶帐篷。以三到五人为一组,分别隔离。

    也是这黄水疮的传染性太强了!这些俘虏和卡尔旺等人,又有过接触。所以李承绩,不得不小心应对。

    另外他也让人多烧些热水,然后勒令所有俘虏以及与俘虏们接触的下人,都用皂角,将身体仔仔细细的清洗一遍。

    至于衣服,也全都一把火烧了。

    像头发这种最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的部位,也都在李承绩命令下,全部剃光。虽有俘虏抗拒,但被揍了一顿后,就乖乖接受剔成光头的现实了。

    之后再让人做些新衣服、口罩、手套,让俘虏们戴着。并勒令他们,如果身体有瘙痒、起水泡的征兆,就第一时间上报。否则的话,就休怪他不近人情的赶出府。

    且若无必要,他们私下间,也尽量避免身体接触,以免出现交叉感染。

    再针对黄水疮多发于夏秋之际,湿热之气排解不畅的发病原理,他又让人煮了一些清热消暑的汤药。从而缓解俘虏们,黄水疮的发病几率。

    当然,对于那些脓疮较严重的俘虏,他也没放弃。就根据小紫查询的资料,利用有限的手段,进行诊治。

    反正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他也只能尽人事,看天命。

    便让人买来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草药,待煎煮后,用汤汁给他们清洗伤口。

    接着让人去厨房,找来一些馒头、包子等面食。

    这是提取青霉的土办法!虽没有提纯后的青霉素好用,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作用。

    于是在他的吩咐下,家丁们将食物,都放进密闭的瓦罐里。然后在阳光下,进行暴晒。只过了大半天的时间,这些馒头包子上,就长出一小块一小块的青霉。

    到了这一步,李承绩就拿来比较薄的刀片。轻轻的,将这些青霉刮蹭下来。

    紧跟着,蒙上口鼻,戴着织户赶工出来的麻布手套。样子虽比较难看,但只要能遮住双手就够了。之后将青霉,一点点的涂抹在俘虏们洗净的患处上。

    看到李承绩如此亲力亲为,不仅那些俘虏们感到诧异。就是府里的下人,也都大为吃惊。

    反应过来后,都一个个的,叩头感激李承绩的大恩。

    这人心,算是收服了。

    等传遍李府,李萧氏立即急匆匆的赶过来,将李承绩大骂了一顿。并扬言,要将这些病患都扔出来。李承绩的便宜亲爹李世昌,也将他喊进书房,耳提面命的说道了好一会儿。

    直到李承绩保证,再也不亲自给这些病患上药。李萧氏才同意,不将这些人赶出府。李世昌,也不再拦着他为病患治诊治。

    得知了这些,俘虏们更加感激李承绩的大恩。李府上下,也都传李府出了个活菩萨。

    对于这些风闻,一直为黄水疮头疼的李承绩,是没心思关注了。

    为提高治愈率,他也没忘记内调。就让早已灰心的郎中,给那些重病患开些清热败火的汤药。并且剂量,比那些未发病的俘虏,要重得多。

    这么诊治下去,转眼就了十余天。

    期间只有六人,被陆续发现感染的征兆。因用药早,所以很快就恢复康健。其它人,则因隔离得当的缘故,全都安然无恙。

    李大力和李大气等人,也都幸运的,没出现感染。

    至于卡尔旺等人,在有效的诊治下,很快就断了病根。

    仅有最早感染的三人,因并发肾炎和败血症,而诊治无效死亡。剩下的十一人,情况都转危为安。恢复较快的,疮口只剩下淡淡的红斑。

    (各位书友,多投点票票,给点鼓励吧。我也好有动力,爆发一下。)

第二十七章 馈赠医方() 
看到这种情况,一直为此忧心的李承绩,也总算放下心来。

    便开始思索,如何行之有效的统领好这支由俘虏组成的小部队。

    毕竟按照他的预想,这支小部队,最终会变成大部队。人数也由现在的百余人,演变成千余人、万余人。

    所以这军事制度,一定要制定好。基础,也一定要打牢。以后发展时,也会事半功倍。

    就让小紫,将这时代南宋、西夏、大金、蒙古诸部、花拉子模等国的军事制度,都调取过来。好集百家之长,打造出最优良的部队。

    为避免引人注意,他特意拿了本《孙子兵法》,假装看书。

    这么过了好几天,李承绩也约莫有了自己的想法。

    但不等他理清思路,扩巴斯等人的邀请函,就送过来了。却是为庆祝六兄弟中的老大、老二随军归来,而特意在一品居设宴欢聚。

    由于大辽对古尔国的征战中,涉及到了赔款、领土划界的问题。所以在款项没到手、划界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远征的大军,一直都驻扎在花拉子模和古尔国的边境。

    直到前些日子,诸事都尘埃落定后,大军才得令返回大辽。

    自去年秋天,大军开拔。到今年夏天,大军回返。时间已经过了大半年!所以这兄弟团聚,是欢喜得紧。举办宴会,也就理所当然了。

    尽管还有事情要忙,但是这种场合,李承绩是不得不去。就放下书卷,一番梳洗,准备赴宴。

    但这时,负责照看病患的周郎中,突然有事求见。

    这些日子,那些病患的身体,一直都是周郎中在照料。虽然达不到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尽职尽责,还是有的。

    并且在李承绩为病患们死马当活马医时,周郎中帮了不少忙。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李承绩,便暂缓行程,与他见面。

    便见周郎中入内后,先是规规矩矩的汇报了一遍俘虏们的恢复情况。跟着又眼神躲闪,欲言又止的站在原地。

    李承绩立时疑声道:“周大夫,你有难言之隐么?”。

    “呃……是……也不是”,周郎中因太过紧张,使得说话都不利索。

    李承绩立即笑了笑,让周郎中有话直说。

    这下,周郎中才小心翼翼道:“在下只是好奇,少爷为何要让我顶替医疮之法?”。为了避免引起猜忌,李承绩将医治黄水疮的法子,说成是周郎中给的。

    也是医术这件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解释得清的。所以李承绩,只得将其推到周郎中身上。

    不过事前,因没和周郎中商量。使得知道这消息后,周郎中一直夜不能寐。就细思夜想后,耐不住性子的,跑来找李承绩问个明白。同时他心中,也很好奇。李承绩明明是个未束发的孩童,怎么会知道这颇为高深的医疮之法。

    以致他这从医十余年的医者,都有些自愧不如。

    对此,李承绩早有准备。就解释说,自己喜欢看医书。但因身份的原因,不能让他爹娘知晓。所以将这法子,推到他身上。

    这番解释,推敲起来,倒是合情合理。因为在这时代,医者的地位,并不算高。寻常子弟,也都巴巴的望着功名利禄。使得社会上,普遍瞧不起这行当。

    而作为含着金汤匙出身的达官贵人之子,一生下来,前路就基本被父辈安排妥当。所以就更不会,将医者的行当放在眼里了。

    像李承绩,身为郡王之子。如果从医,只会让家人蒙羞,沦为上流社会的笑柄。

    因此会医术的事情,还真不能透露。

    但理解归理解,周郎中心中的疑虑,还是未打消。就好奇的问道:“不知少爷,看的是何种医书?”。

    实在是这治病的法子,着实罕见!

    到底他从医这么多年,还从没听过,更没见过。发霉的馒头、包子,能够医治疮病。

    早有应对的李承绩,马上应对:“哎!实在不凑巧。这医书是我前些年看的!自摔伤脑袋后,那医书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也记不大清了。”。

    周郎中闻言,立即显出些许落寞之色!

    不过他并不怀疑,李承绩是故意瞒着他。因为李承绩摔伤脑袋,得了失魂症的事儿。巴拉沙衮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毕竟是郡王之子!

    在出了这档事儿后,李萧氏将巴拉沙衮的名医,都求了个遍。甚至还出重金,让人帮着寻得神医。

    那段日子,李承绩可是躺在床上,揭穿了不少骗钱的神医。就是有点本事的医者,也在李承绩本无失魂症的情况下,面临医术失效的结果。

    使得一时间,李府成了神医跌落神坛的恶梦之地。后来即使有医术精湛之人,也不敢自告奋勇的进李府了。

    爱子心切的李萧氏,又将巴拉沙衮的萨满、高僧、神父、大毛拉等不同宗教的神职人员,请来给李承绩做法事。并在李府外,设施粥棚,给李承绩消灾解难。

    于是烦不胜烦的李承绩,只好装出恢复些许记忆的样子。才总算,让李萧氏将这些人撤走。闹哄哄的李府,也终于消停下来。

    这些事情,在只有四万余人的巴拉沙衮,算是轰动性的新闻。尤其是在这信息不发达,又缺少娱乐活动的古代。普通老百姓,最感兴趣的,就是达官贵人的私事。后世那么多的野史,就是这样产生的。

    眼见周郎中满脸失望,李承绩又补充道:“虽然书名我是记不清了,但某些方子,我还是依稀有些记忆。待我空闲下来,再将那些方子誊写下来送你如何?”。

    通过周郎中来问明真相的举动,他就大致肯定,周郎中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不然爱慕虚名之辈,是会装作一无所知,默默担起这个美名。

    再加上周郎中对病患诊治时,体现出了一个医者基本的道德操守。所以李承绩,也愿意将自己知道的医方,送给周郎中。

    听到这话,周郎中顿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就啊了一声,神情错愕。因为药方,是关乎一个医者的名声和地位。所以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外传。

    “不碍事的!我不能行医,留着也是无用。”,李承绩好言宽慰道。

    “可…可是在下………”,周郎中依然充满疑虑。到底无功不受禄!让他凭白受这恩惠,实在于心不安。

第二十八章 医馆之论() 
李承绩看着,加紧劝道:“这药方留在我手里,就只是一张薄纸。而到了周大夫手上,就是成千上万条人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