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雄起中亚-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大义立时点了点头,应声道:“嗯!你下去吧。”。

    待房门合上,李大义面上显出几丝忧虑。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这自作主张的举动,会不会引起少爷的恼怒和老爷的猜忌。

    毕竟李承绩在他返回巴拉沙衮时,就曾交代过。若无必要,最后不要引起李世昌的察觉。

    可是如今已是万不得已,他是不得不出手了。因为耶律子正这条潜伏在幕后的老狐狸,正与人密谋对老爷不利。若是再不让其警觉,那可能酿下弥天大祸。

    所以昨晚一得到消息,他就将其传给李世昌。同时用李承绩教授的办法,用飞鸽传书,以最快的速度传出去。

    现在,该做的他都做了,只能静待结果了。

    这么过了数日,远在阿母城的李承绩,也总算接到了消息。

    “少爷!”,李大气坐在下首。见其面色恍然,出声提醒道。

    “啊?!嗯!”,反应过来,李承绩才回过神来。

    不得不说,李大义给他传来的消息,真是给他出了道难题。

    因为无论是屈出律入辽还是耶律子正着手对付李世昌,都是让他一时有些无法决断的大事。

    像屈出律入辽!

    在小紫提供的史册中,这个人可是最终埋葬大辽的刽子手。且本性狡诈,反复无常。大辽收留了他,结果不仅没有好下场,还走向灭亡的深渊。

    先前在热海围场时,他就这事提醒过耶律阿海。让其返回蒙古后,一定要特别小心屈出律此人。

    可惜的是,耶律阿海可能并没放在心上。使得屈出律依旧如历史上那般,像打不死的蟑螂似的,总能在危难关头,侥幸逃脱。从而有如神助似的,来到大辽。

    虽然当前,还没有得到菊尔汗的召见。但是若无意外的话,一定会与菊尔汗相见。并且还受到青睐,以致养虎为患。

    到底历史的轨迹,总是带有一定的惯性。除非遭遇重大变革,否则总会重回原有的轨迹。像桑贾尔起·义,虽然时间点上推迟了些许。但最后,还是按照原有的轨迹爆发了。

    所以李承绩在想,要不要让李大义派个杀手,将屈出律直接杀了一了百了。

    不过再想到这样一来,会不会让濒死的大辽多活几年,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大计。他就暗自否决了这个想法。

    也是他心里,还是不希望大辽存在太久。因为大辽到底是姓耶律的!他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汉人,是没哪个机会继承大辽的皇位。

    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武力夺权了!

    这是他一开始,就想好的办法。到了现在,也在按部就班的实施。尽管时间短了些,发展也慢了些。但总算有了自己的地盘,可以任自己施为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华纸出世() 
屈出律这样的神助攻,那么就让其折腾好了。只要不妨碍到自己的发展,也就听之任之。

    当然,如果他不长眼睛,非要和自己作对。那就顾不得什么,也要让其付出代价。

    这么想着,这事儿处理起来,倒也简单。

    只是耶律子正的事儿,却是有些棘手。

    一来耶律子正的宗室身份,就使其与大辽皇室,亲近了不少。再有这么些年,耶律子正一直以拥护皇室,拥戴圣上的姿态立于朝堂。使得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个忠心耿耿的臣子。

    以致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会被人下意识的认为,是以维护皇室利益为目的。

    现在他一心与自己的老爹为难!那么反应到圣上的眼里,就是自己的老爹心术不正了。

    李承绩是知道当今圣上的脾性!

    最是任人唯亲,听信谗言。不然四代国主打下的基业,也不至于颓败得如此迅速。

    且他爹确实权柄太大了!放在哪个当权者的眼里,都容易引起猜忌。现在他都有些后悔,将马合木特拜一派打击得太狠了。否则,也不至于引起圣上的猜疑。

    所以他深知,要扳倒耶律子正这个有皇室护体的宗族,可没有马合木特拜那一介商贾来得容易。

    二来耶律子正对付他爹的事儿,一直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若不是他让李大义,在各个上得了台面的大辽朝官府邸,安排探子。到了大祸临头时,或许都不知道是耶律子正这小人干的。

    就更别说他爹,一直以为耶律子正为人正派了。

    也是耶律子正的演技确实不错。放在后世,不拿个小金人都衬不出他的实力。

    不仅在朝堂上,保持惯有的超然世外的态势。还对他爹干涉皇族内务的事,表现得毫不在意。甚至提出的任何意见,都全盘接受。

    这番低调的姿态,很难让人对他起疑心。

    除此以外,还在明面上,刻意与他爹结交。各种场合,都表现得很是热络。更别说时不时的,经常来李府坐坐,拉近关系。

    即使单独进宫面圣,也常常打着处理皇族事务的幌子。以他惕隐的身份,也确实无可厚非。

    使得短时间内,一般人很难察觉。

    尽管这段时间,他爹感觉到圣上对自己的疏远,回回派系在朝堂上的强硬姿态。但只以为是南北两院合并一事,引起回回朝官的拼死一搏。

    从而在圣上跟前,说了些诋毁自己的话。

    就这事儿,耶律子正还私下里,偷偷知会过他爹。

    于是第一时间,耶律子正的嫌疑,就被撇得干干净净。这双簧唱得!一般不了解内情的人,是绝想不到耶律子正是这样的人。

    所以李承绩想出手,就必须让他爹知道,自己知道耶律子正的真面目。并且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大辽朝堂。甚至很多朝官的家里,都被他安插了探子。就连李府,也不例外。

    这样一来,他爹相信是相信了。但心下,绝对会怀疑他的用意和居心。

    因为监察大辽百官,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儿。除了圣上,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利。李承绩却不仅这么做的,还貌似做得不错。

    那一旦败露出来,这罪名就能让李家死无葬身之地。

    毕竟无论如何,李承绩都没这个资格监察百官。

    所以只要是个脑子稍稍正常些的人,都会理所当然的生出疑心。

    虽然李承绩知道,自己的老爹,还是很偏袒自己的。不然他在河中地区这么闹腾,大辽那边哪能不仅不过问,还全力支持。且张钛铭的事儿,他爹也都听他,尽力帮衬。

    就这些事情,足以体现出他爹对他的维护。

    但如果触犯到他爹的底线的话,就很难说得那么确定了。

    毕竟监察百官这种大逆不道、遗祸满门的举动,不是河中地区夺两三座城池,过家家似的‘关门称王’能比的。

    并且就当前他对他爹的了解来看。大辽的分量,在他爹心中还是很重的。或许称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心忧国事,忠于大辽,还是有的。

    不然他爹也不会看不得大辽的基业在圣上手中越来越颓败,而进言献策,引起圣上不喜。使得这么些年,他爹一直与圣上关系不亲近。

    后来居上的马合木特拜,则借此机会,迎合圣心。从而掌控北枢密院,与其分庭抗礼。

    之前他也以为,只要马合木特拜不在,他爹的地位就稳固了。可现在看来,这只会适得其反。

    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好的办法。

    就只能尽力解决眼前这个麻烦,让李府转危为安。

    但现在他的顾虑是,若是他爹知道,他一直对大辽有反心,想要取而代之。说不得,脑门一热,来个大义灭亲。

    那他这点基业,也就毁于一旦了。

    真到那时候,他肯定哭都没地儿哭去。

    因为李世昌可是他爹,既不能打,又不能骂。置之不理,还会落得个不孝的名头。自己的名声,也就此毁于一旦了。

    到底他打心眼里,不愿跟大辽一起,成为蒙古人的踏脚石。然后在蒙古人的编排下,成为二等公·民。任何时候,都要低下头领,曲意逢迎,讨好蒙古主子。

    这个活法,他还真不如不活。

    这样想着,也就只能暗中帮衬了。

    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想想就觉得憋屈。

    但为了默默发展,也只能这样做了。便立即铺开从蒲华呈上的‘华纸’,磨墨写信。

    这是不久前,工部督作司的工匠们。在李承绩的指点下,钻研数月,实验上百次,成功研制出并顺利投产的。

    也是河中之地,造纸技艺还很落后。放眼整个大辽,也高不了多少。纸张不仅粗糙,还脆得很。一个不好,就容易破损。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一些的纸。但其造价相对较高,售价也相对较贵。一般平民,是享用不起。

    不过论最稀有的,还是从宋国传来的澄心堂纸。其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一些波斯和印度的行商,从海路将其购入。再传到河中,价格高的离谱。

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离心() 
李承绩用了一两次,就从经济利益考虑,摒弃不用了。

    可大辽生产的纸张,他又用着不习惯。就‘自力更生’,让小紫结合这个时代的造纸水平,给他弄出一个质高价优的造字法子。

    于是明清才出现的加强版宣纸制造技艺,就被他提前了数百年,拿了出来。

    首先取材上,就比原来的宣纸,要范围更广。像胡杨树,就可以用来加工制造。

    然后加工技艺上,有明显的提高。像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在原基础上,加以精简。

    制造出来的纸张,色泽光亮、细腻柔软、厚度适中、匀密适宜。书写起来,也极其顺手。并因质地的不同,分为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若不是碍于时代的局限性,李承绩都想弄出铜版纸、书皮纸、字典纸、拷贝纸、板纸等不同类别的纸张。

    但为了方便自己如厕,李承绩还是在这纸的基础上,花大功夫弄出了柔软的厕纸。

    自此,他再也不用学后世的印度阿三,拿水冲洗了。

    由于是他的法子,所以工匠们在造出来后。就讨个巧,让他取名。

    李承绩可是个炎黄子孙,为了后世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将这纸,取名为‘华纸’。也是让人知道,这是来源于东方文明。

    只是当前因产量的缘故,还远达不到传播四海的程度。就连自己统辖下的三郡之地,也都没能满足。

    且售价的话,虽然不贵。但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在市面上哄抬得很高。从而使普及程度,大打折扣。

    要知道,河中之地的读书人,其实不多。毕竟这里不像实行科举制度的大宋,民间求学之人众多。并且官府还出面建立太学,设立国子监。

    使得从上到下,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制度。

    这样小的市场需求,竟然都没得到满足。由此可见,目前的生产效率之低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承绩也没好的办法。只能一边给出建议,一边让工匠们细细摸索。所谓熟能生巧,待工匠们技艺娴熟后,自然会找出提高产量的办法了。

    至于对市面上哄抬物件的行为,他则听之任之。这是市场规律,对不识字的普通百姓,也没有大的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华纸的知名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