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昭烈帝-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司马懿顿首答道。

    “孔明,你也一样。”刘备又转向若有所思的诸葛亮,温声说道:“多看看,多想想,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为师就要给你们讲讲,为什么抑制兼并,将土地和人口收归官有是必须的。”

    兼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定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

    集体化、规模化生产的效率高于个体化、手工化生产,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同等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大规模机械化农场的产出要远远高于包产到户,正规工厂的产品质量成本等综合素质远远高于手工作坊。

    换到公元二世纪末的现在,世家豪强的坞堡庄园,其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同样高于同等数量的民众各自为战,搞小农经济,单纯从生产力方面来看是一种进步,而这种进步,导致了今后二三百年时间内的庄园经济压倒小农经济,成为世界的主流。

    但是,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土地兼并制造出了大量的失地人力,在这个农业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都没有能力开辟出其他产业来吸收这些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生产资源的人,换成两千年后的术语,就是失业人口激增。

    人是要吃饭的,没了可供耕作、赖以生存的土地,基本就宣判了一个人的死刑。

    随着寡头实力的增强,兼并浪潮会愈演愈烈,失去生产资源、失去劳动机会、失去活路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即便是在生产力极其高,社会产能极其充足的两千年后,失业人数增多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内乱的最主要诱因,更何况两千年前?

    社会动荡、人心不稳、农民起义、外敌入侵也就是无可避免会发生的,国家也将会随之一步步滑入深渊。

    身为一名穿越者,刘备拥有的最大优势是知识和见识,最缺乏的则是时间,他想要把历经了几百年知识、文化、劳动者素质和生产力的积累,最终绚烂绽放的工业大发展凝聚到几十年内几乎不可能,甚至于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也需要这几十年里没有什么大的动荡,让整个社会在快车道上加速行驶才行。

    出于这个前提,所有阻碍他的个人、集团、阶层,都会被无情扫清。

    当然了,这些东西,刘备是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讲给两个被他寄予厚望的年轻人,但是,培养他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676章 秋游() 
九月,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各地的闲人们纷纷出城,登高望远,设宴饮酒,感受这收获季节带来的喜悦。

    欢快热闹的气氛一直持续了好几天,直到九月十三,人们大多尽兴而归,冀州牧刘备才忙完手头事务,带着家小亲朋、百余名卫士和他们的家属,赶着几十只肥羊,浩浩荡荡地来到城西的一处小丘陵上,也算赶上了重阳的尾巴。

    邺城地处平原,周边尽是广阔肥沃的农田,从八月开始,一些早熟的作物就已经进入了收获季,被农人们收割干净了,如今进入九月中旬,城外已经有六七成农田被收割完毕,众人居高临下地放眼望去,只见苍茫大地之上仍有无尽的金黄色麦浪在随风翻滚,其景美不胜收。

    贯穿各地的主干道、田间小道、以及密布的渠道,将广袤无垠的大地切割成一块块齐整的农田,农夫们在田间地头吆喝着号子,不住地收割着自己辛勤呵护了一年的劳动果实,一部分健壮的妇女同样在躬身劳作,挥汗如雨,孩童们则是在妇女的带领之下穿梭在各处,捡拾着遗落下来的麦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眺望田间,司马懿有些感慨地说道:“虽然我等从未亲历过这种劳作,但只是看看,便能体会到一餐一饭来之不易。”

    “种田还好,至少没什么危险。”诸葛亮微笑着接过了话头,他见司马懿诧异地转头过来,便继续解释道:“我们平日里吃的咸鱼、虾米,都是渔民们驾着船只出航数百里,在惊涛骇浪中穿行奔波,冒着生命危险打捞上来的。”

    “我之前经常听人说海中有巨鱼巨兽出没,袭击往来船只,有些甚至大若山峦,孔明你说的危险可是这个?”司马懿来了兴趣,向诸葛亮询问起来。

    诸葛亮失笑着摇了摇头,开始讲述起自己的见闻,当年他跟随刘备前往幽州之时,途中在青州外海遇见一艘渔船因为因为船体开裂而倾覆,幸亏有路过的船只奋力相救,才避免了全部葬身鱼腹的噩运,饶是如此,仍然有三名新手渔夫来不及逃生,最终被海浪冲走,连同满满当当的一船渔获都损失了。

    “我们这些商船和客船为了安全起见,都是沿着海岸航行,沿途水浅浪小,倒也太平,而那些在远洋的风浪里讨生活的人们啊,每一次出海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诸葛亮悠悠叹道:“先父殁后,家道中落,我也曾经觉得生活不易,心中有些怨恨,可是跟随先生求学之后,经常见到寻常民众是如何维持生计,我才发现自己能够生在官宦之家,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司马懿沉默不语,向前走了几步,独自一人站在小丘边缘,眺望着远远近近,忙忙碌碌的人群。

    他与诸葛亮一样,都是出身于地方上的中等官宦世家,也同样经历了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相比于懂事之后就父母双亡的诸葛亮,他还是相当幸运的。

    但是,相比于每时每刻都神采飞扬,浑身充满了阳光气息的诸葛亮,司马懿身上的气质就阴郁了许多,在得知父亲司马防的死讯之后,更是充满了愤怒与悲伤,也使得他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很多事情。

    如今听了诸葛亮的讲述,又看着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司马懿隐隐觉得,自己或许也应该敞开心扉,多去见识见识生活中的美好。

    日头渐渐偏西,一场野炊也拉开了序幕,半截铁塔不用人帮忙,干净利落地宰杀了一只半大的绵羊,在那里剥皮剔骨,所有程序都是一气呵成,看得裴元绍心惊胆战。

    男人们从随行的马车上抬下烤肉的架子和木炭等物,轻车熟路地做好的野炊的准备;女人们忙着处理各种食材的同时嘴里也不闲着,讲述着家长里短,时不时地发出畅快的笑声。

    以刘永和裴大虎为首的半大小子们则是穿着皮甲,拿着各种花里胡哨的“兵器”跑来跑去,模仿着想象中父辈们的凛凛英姿,大呼小叫地展开了战斗。

    渐渐地,日落西山,月上梢头,热闹的篝火晚宴开始了。

    在这难得的欢聚时刻,所有人都放下了心中的烦恼,尽情地享用美味,高歌畅饮,将所有的劳累一扫而光。

    刘备陪着张宁和糜贞,还有三个小不点儿坐着,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又过了一阵,刘永和裴大虎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兴高采烈地报告着自己的光辉战绩,却被张宁和半截铁塔联手镇压,狠狠地揍了屁股好几下,然后老老实实地吃起了烤肉。

    看着虎头虎脑的儿子,刘备又忍不住笑了,他见刘永一口气吃了七八串肉,满意地拍着圆滚滚的小肚子,便知道儿子吃饱了,于是站起身来,招呼刘永跟自己走。

    “夫君要带永儿做什么去?”张宁连忙问道。

    刘备呵呵一笑,牵起了刘永的小手,“带他去见见人。”

    由于这一次出行的人数较多,而且大多是随军家属,百余名亲卫便没有挤在一起,而是在小丘四周点起篝火,将女眷和重要人物护在中间,刘备牵着儿子一路前行,很快就到了最近的一处篝火。

    这里的十几名军士正在忙着吃烤肉,见到刘备远远过来,连忙起身问好。

    “弟兄们这一年来尽心尽力,着实是辛苦了,永儿,代为父给这些叔父兄长们敬一碗酒。”刘备笑着应答了几句,然后侧过头,对刘永温声说道。

    刘永自幼就是孩子王,从来没有怯场的时候,当即学着大人们的姿势站好,接过一碗清酒便朗声敬起酒来。

    “承蒙诸位叔父兄长尽心尽职,伴家父征战四方,刘永在此谢过!”刘永说完,便仰起头,将满满一碗酒倒入口中。

    亲卫们责任重大,喝得只是度数极低的清酒,但刘永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又是第一次喝酒,当即被呛得连连咳嗽,可他性情刚强,还是站得端端正正。

第677章 吃了上家吃下家() 
被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给自己敬酒,这对于在场的汉子们来说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们不由得一愣,望向了微笑不语的刘备。

    紧接着,多年相伴建立的默契就让他们意识到了刘备的用意。

    以队正为首,十几名军士端起手中酒碗,几乎用尽全身力气齐声高呼起来。

    “多谢少主赐酒!”

    言罢,众人一饮而尽,然后将右手贴在胸口,对身高刚刚达到自己胸口位置的刘永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又对他们安顿了几句,便带着刘永继续前行,去往另一处篝火,继续这一套流程。

    齐整的呼喝声划破长空,不住地传入土丘上众人的耳中,张宁听着这一声一声的“多谢少主赐酒。”“愿为少主尽忠。”,仿佛明白了什么,身体不由自主地轻轻颤抖起来。

    她的丈夫正在宣布继承人,而这个继承人,正是她的儿子。

    “我们的永儿以后就要当这个家了,但愿他别像夫君那样忙碌,能够安享几十年太平。”糜贞似乎是喝得有些醉了,往张宁身边挪了挪,搂着她吃吃笑道。

    糜贞本就是个与世无争的性子,加之与张宁感情极好,刘永更是他从小抱到大的,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把这孩子当成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此时见到刘备确立了继承人,心中也是欢喜异常,没有半点嫉妒。

    “希望永儿能好好照顾弟弟妹妹们,让他们安享太平。”张宁脸上带笑,侧身搂住有些东倒西歪的糜贞,在她耳边轻轻说道。

    长久以来,张宁和糜贞二人亲密无间,将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才让刘备丝毫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理政和征战方面。

    如今刘备高歌猛进,已经展露出席卷天下,登顶至尊宝座的实力,整个家族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张宁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这种和谐稳定的局面继续下去。

    农历十三,正是明月当空的好日子,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大一小两条身影正在手牵手肩并肩地走着。

    “爹爹,我头晕。”刘永走了一阵,终于抵挡不住醉意,抬头向刘备说道。

    刘永继承了刘备的优良基因,对酒精有着天生的亲近感,生平第一次喝酒就能面不改色地连续喝下七八碗清酒,虽说这就度数不高,但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已经足够让他昏睡过去了。

    结果这孩子还能坚持着走遍了所有的外围篝火,又陪着父亲走了好一段路才说自己不行了。

    “来,上来。”刘备笑眯眯地转过身去,将宽阔的后背亮给儿子。

    刘永微微一愣,马上就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欢呼着爬到了父亲的背上。

    在几年前,这曾经是这对父子之间最寻常的互动,但随着刘备的越发忙碌,刘永也越长越大,他已经很久没有与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