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昭烈帝-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豫震惊而又钦佩地望着简雍,他终于知道这个吊儿郎当的家伙为什么如此受刘备重视了。

    “国让,跟人打交道可不是读书那么简单,你要学的还多着呢。”

第255章 别有所图() 
幽州,蓟城。

    听了简雍和田豫二人的汇报之后,刘备沉思片刻,然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为了让徐邈孙乾等人也了解了解对外事务,刘备特意让人把他们召来旁听,此时众人看着简雍,脸上都是藏不住的敬佩之意。

    “宪和兄,你为什么没有劝说胡人少牧马,多养羊呢?”孙乾听了半天,却没有听到当初计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心中有些疑惑。

    “这不用我去说,只要胡人在羊身上赚到大钱,他们自然会增加羊的数量,草不够了,自然会减少马的数量,最关键的是,要让胡人自发地做这些事,而不是从我们口中说出来。”简雍耐心地解释起来。

    徐邈也有些疑惑,“我们应该主动引导胡人,让他们尽快地按着计划走啊。”

    这就是君子教出来的君子啊,干坏事都不会。

    刘备无奈地向卢植那边看了过去,只见老先生也是苦笑连连,便叹了口气,轻声说道:“我们给了胡人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在欣喜之余,心中一定会疑惑,甚至是警惕,对不对?”

    孙乾和徐邈对视片刻,觉得要换了自己也难免会起疑心,便同时点了点头。

    “所以,我们只需要提供各种花钱就能买到的东西,让胡人贵族享受,让他们无法自拔,让他们主动去做那些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让他们在心里觉得,是他们要做,而不是要他们做,懂了吗?”刘备继续说道。

    刘备说得都这么透彻了,若是二人还不懂,那就太不像话了。

    “以我看来,用不了二十年,最上层的胡人贵族就会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彻底变成废物。”这时候田豫也说话了,他回想起难楼那些人在沮阳城中醉生梦死的场景,再回想起那些人穿上崭新衣物之后,小心翼翼的动作,就能理解刘备所说的,什么叫无法自拔了。

    喜欢美酒美食,喜欢精美的摆设,喜欢洁净的衣服,喜欢整洁的生活环境,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但是,这种天性若是脱离了实际,并且得不到遏制,就会变成可怕的灾难。

    就拿难楼来说,他穿了干净整齐的衣服,并且习惯之后,自然会讨厌肮脏的马背,即便将战马收拾干净,塞外的风沙雨雪也会让他不舒服,不开心。

    如此一来,难楼出门的时候要么走路,要么就得坐马车,以往一匹马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今后乌桓人就得用两匹马、一名车夫和一辆舒适的马车才能解决。

    以上谷乌桓的体量,为难楼一个人提供这种享受没什么难度,但是,如果把“享受”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的群体扩大到整个贵族阶层,那就太可怕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普通的乌桓人不可能遏制贵族阶层的欲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越发骄奢淫逸,自己肩上的负担越发沉重,令人喘不过气,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奢侈和享乐,对于一切国家、一切组织来说,都是最可怕的毒药。”刘备说道:“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毒药在胡人那里生根、蔓延,并且帮助他们铲除阻碍这种风气的人。”

    “若是这股风气传播到我们自己身上呢?”卢植忽然出声问道。

    “骄奢淫逸的风气自古就有,不是谁想遏制就能遏制住的,适当奢侈反而是好事。幽州人若是花自己的钱,花再多我也不管,若是胆敢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谁伸手,我就剁谁的手。”刘备冷笑起来。

    送走几名年轻的师弟之后,刘备与卢植简雍二人来到书房,开始认真讨论起今后的战略规划。

    “大汉有数千万人口,绝大多数都生活在长江以北,对御寒衣物需求很大,所以羊毛纺织将会是长久稳定的好产业,需要重视起来。我认为辽西辽东,乃至于原高句丽、扶余地区,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刘备伸出手指,在渤海以东、大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区域画了一个圈。

    卢植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向苦寒之地扩张土地,缓解内地人口压力,羊肉可以食用,羊毛织物可以御寒,一举两得,甚好。”

    “燕山两麓地域广阔,水草肥美,辽东地广人稀,山林茂密,若是充分利用,前景应该比胡人那里要好得多。”简雍也赞同这个提议。

    “我们要适当扶持百姓,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粮食工具,帮他们改良绵羊品种,并帮助他们修建羊圈、仓库来度过寒冬,只要这些都做到位,肯定比胡人那边强。”刘备笑着说道。

    “弄了半天,玄德你还是为了让辽东百姓有事做啊。”简雍也笑了。

    近两年来,随着水利设施的完善,农业工具的改进,种植技术的提升,以辽东为首,幽州各地的农业生产效率都提升了一个台阶,也遇到了一个瓶颈——相对于农田,人太多了。

    而且,幽州又没有太多的产业来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

    生产资料不足、生产资料分配不均,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两大难题,困扰了这个古老民族两千余年时间。

    虽说刘备在幽州重新分配了土地——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极大地缓解了困难,但飞速发展的技术,充足的蓄力支持下,急剧提升的劳动效率又将这个过程大大提前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困扰”只是人多田少,而不是人多粮少的危机,可以说是幸福的烦恼。

    为了解决问题,张同走访了整个幽州,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进一步精耕细作,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投入更多人力;二是继续扩大农田面积,将过多的劳动人口分散出去。

    经过商议之后,刘备决定还是不要透支幽州的水力资源来过度开发农田,他最终选择了第二个方案的大方向,却把具体思路修改了一下,改为大力支持畜牧业。

    相比起复制农业发展模式,刘备更希望通过畜牧业和纺织业,找出一条让汉人乐于开疆拓土,并且能从中获利,刺激他们不断向远方探索的途径。

    开拓,进取,这才是一个民族得以繁荣强盛,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若是只会重复自己,做守成之犬,闯下再丰厚的家业都没意思。

第256章 对峙() 
三人说着说着,话题便从辽东转向了朝鲜半岛。

    由于在战争初期,甘宁的水师部队成功地将马韩人沿海地带搅得天翻地覆,迫使对方大规模动员战士,将绝大部分战力向南移动,所以在辽东军乘船南下,直接在汉江入海口南岸登陆,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站稳脚跟之后,辽东汉军迅速分兵,一路沿江东进,清扫马韩人的农田,一路继续南下,像重锤一样无坚不摧,让马韩人的反击显得无比的软弱。

    “前面在打仗,张子元在后面带领数万民众渡江,在汉江南岸的险要之处建城,真是一点时间都不愿意耽搁。”刘备一边说着话,一边在一张略显简单的朝鲜半岛地图上比划着各路人马的动向。

    “汉江?”简雍有些疑惑。

    “嗯,我给起的,既然我们汉人踏上了那片土地,并且要长期居住,将那里变成乐土,有个响亮的名字总是好点。”刘备笑着答道:“那条大河叫汉江,建好城池以后就叫汉城,你觉得怎么样?”

    简雍本能地觉得将大汉的名号赋予蛮荒之地,实在是过于奢侈,但他看看卢植,却发现老先生捻着花白的胡须,显得极为意动,便无奈点了点头,“还行。”

    除了从北向南的汉军主力,驻扎在山海关的张飞那五千人也已经整装待发,他们也将乘船前往朝鲜半岛,在马韩南部登陆,彻底让敌人收尾难顾。

    与此同时,东边的辰韩、弁韩也已经起兵反抗马韩,在三方合力夹攻之下,等待马韩的只有灭亡。

    按照刘备的设想,此战过后,朝鲜半岛就再也没有马韩这个名词,除了在战争中死去的,他们所有的人口都将被押解回幽州,成年男子为横贯幽州大地的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添砖加瓦,女性和孩童则要分散到各地作为奴仆。

    作为盟友,辰韩和弁韩也将从大山里面走出来,学习汉字,移风易俗,彻底融入到汉文化圈中。

    “想要将化外之地彻底变成汉人的疆土,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够完成的,任重而道远啊,玄德。”卢植是资深的官员,并且在九江和庐江担任过太守,平定了多起蛮人叛乱,对开疆拓土,宣扬教化的难度深有体会。

    刘备点头称是,“先生放心。”

    又聊了一会,卢植觉得有些疲倦,便自己回去歇息了,刘备看看简雍,笑着问道:“我们去喝两杯?”

    “不了不了,最近不能再喝了。”简雍连连摆手,起身就要离开,正当他将要走出书房的时候,却忽地停住脚步,转头问道:“洛阳那边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我们的人手都撤回来了,如今全靠糜家的商队探听消息,他们哪有你的本事?”刘备苦笑起来。

    简雍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头也不回地走了。

    幽州这边如今是耳目闭塞,基本不清楚洛阳那边的情况,刘备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洛阳,已经是天翻地覆了。

    董卓在掌控住洛阳附近兵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封官。

    司空,位列三公之末,主管礼仪、德化、祭祀,是一个尊贵却没有太多权力的官职,往往是用来封赏那些没什么本事的世家成员的,在汉灵帝刘宏在位这些年里,更是把这个位置卖了不知道多少遍。

    可是如今,董卓堂而皇之地以天不下雨,必是司空德行有亏,得罪了上天为由,罢免了原来的司空刘弘,自己坐了上去,一个五铢钱都没花。

    直到这个时候,何太后才真真念起了灵帝刘宏的好,不管怎么说,能往家里搂钱的男人总是好的。

    但是,何太后的悲剧还没有结束,因为当上三公之后,董卓就已经开始琢磨着换皇帝了。

    这一天,司空董卓邀请司隶校尉袁绍到自己府上饮酒,酒过三巡,董卓便拉着袁绍,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皇上是天下共主,需要贤明的人来担任才行,像是先皇那样昏庸无道的,肯定不行。本初,你说对不对?”董卓似乎是有些醉意,摇摇晃晃地说道。

    袁绍点点头,继续喝酒。

    “依我看来,当今天子和先皇差不多,没有明君的样子,陈留王倒是不错,聪明伶俐,若是立他为帝——”董卓观察着袁绍的表情,试探地问道。

    袁绍放下酒杯,向董卓说道:“当今天子刚刚即位,也没有什么恶行,贸然废立,恐怕满朝文武都不会同意。”

    听了这话,董卓有些失望,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和袁氏关系莫逆,在大事上理应共同进退,才能攫取更多的利益。

    废立皇帝,正是将朝廷重新洗牌,安插党羽,彻底控制朝政的好机会,这种事情,袁绍为什么反对呢?

    “无论如何都应该让陈留王试一下,若是先皇的两个儿子都担不起重任,我看,刘家的天下也不值得留恋了。”董卓沉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