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昭烈帝-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孙盛不屑地一笑,“我有一位堂兄名叫公孙昭,曾任辽东郡襄平县令,使君可曾听过?”

    “本官当然听过。”刘备终于明白,这人为什么看着自己的时候,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了。“公孙昭追随先太守阳终,在与叛贼的血战中殉国了。”

    “可我听说,我那堂兄是和阳太守一起,连同数十家当地士绅,被远道而来的刘使君给斩了,并且抄家灭门,死无葬身之地。”公孙盛也豁出去了,不管不顾地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内幕讲了出来。

    “来人,把这个血口喷人,恶意诋毁朝廷命官的狂徒押下去,用心审理,是否还有党羽和他勾结。”刘备脸色不变,扬声说道。

    几名卫士迅速上前,将公孙盛按倒在地,拖拽出了前堂。

    公孙盛被一路拖行,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只能连连吼叫,咒骂不休,刘备却根本不理他,向噤若寒蝉的众人继续说道:“诸位信或不信,辽东就在那里,等你们去看,若是害怕,可以派家人前去。”

第175章 没事找事() 
人类总是有好奇心的,蓟城豪强们自然也不例外。

    有卢植用自身信誉做背书,程熙等人不再犹豫,各自回家之后,命下人收拾行装,准备远赴辽东,看一看刘备所说到底是真是假。

    “提前派艘船回去,多做一些准备,安排些机灵的自己人,那些人去了之后,该看的让他们看,不该看的,一律不准看。”州府之中,刘备又对张焕仔细地叮嘱道。

    张焕在辽东当了两年实质上的二把手,对那边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加上在刘备身边得到的熏陶,如今也是满肚子坏水,坑蒙拐骗无所不精,这一次考察团前去辽东,他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导游。

    “我知道。”张焕严肃地点头,表示自己分得清轻重,但他马上又问道:“公孙盛还在牢里关押着,他的家人不止一次过来,或是申冤或是求情,恐怕过几天,辽西那边也会来人。”

    “不怕,拖下去,等到程熙等人从辽东回来,明白他们将要面对多么大的机遇之后,自然会抛弃公孙家,成为我们的同盟,到时候就算是公孙家族本家,只要敢跳,我一样按死。”刘备不屑地笑笑,他早已查清楚了,这个公孙盛不过是公孙家族的一支旁系,要能耐没能耐,要家世没家世,往日里狐假虎威,吓唬吓唬蓟城本地的土包子是行,真到了政治舞台上,他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真要杀鸡儆猴?”张焕有些担心地看着端坐在一旁的卢植,之前这老爷子说了,不希望大开杀戒,还没几天呢,刘备就又忍不住砍人的欲望了。

    刘备却没觉得自己做得有什么不妥,“子远,你以后也要执掌一方了,今天为兄给你上一课:新官上任,你会面对许多心思莫测的人,收拾掉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你的人,再收拾掉第二个为他打抱不平的,然后给其他观望的人一点点甜头,这样,思想就统一了,事情也就好做了。”

    张焕偷眼望去,只见卢植抿着嘴,脑门上青筋一个劲地跳动,他匆匆应付几句,拔腿就往外走去。

    “回来的时候把先生和我的家眷都捎带上。”刘备望着张焕的背影,连忙提醒道。

    等到张焕走了,刘备连忙转身对卢植拜倒,低眉顺眼地说道:“先生以为,小徒方才所说,可有几分道理?”

    “哼。”对于这个满嘴歪理学说,偏偏做事又秉着一颗赤诚之心的弟子,卢植如今已经是基本放弃了挽救的想法,“道理是那么个道理,可我们是读书人,说话做事总要留点脸面吧,况且那公孙盛一向名声不差,你准备用什么罪名收拾他?”

    “诬告谋反者反坐。”刘备嘿嘿一笑,“他说我杀害朝廷命官,这种事不是谋反吗?”

    卢植刚要说话,却被刘备接下来的话打断了,“等到蓟城豪强在辽东转一圈回来,公孙盛诬告我谋反的证据也就齐全了,合理合法。”

    这就是体制内的斗争规则,大家就算要拼个你死我活,也要遵循游戏规则,但是,只要在规则内,你用什么招数,都是合理的。

    若是公孙盛什么都不说,只是在经济层面上对抗,那么刘备想要对付他,也只能从经济层面上着手,而不能轻易把转移战场。

    偏偏公孙盛好死不死,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指新任州牧与之前的官员之死有关,并且是直接凶手,那就把斗争一下子拉到了政治战场,高了一个层次,那刘备可以动用的力量就要同样地上升一个层次。

    可以说,从公孙盛说出那些话的一瞬间,他就注定是个死人了。

    其余蓟城豪强也同样明白这一点,所以这些天来,除了公孙盛的家人还在四处奔走,其他人早已或明或暗地开始动手,准备分享他的遗产了。

    “对了,玄德你前日所说,能够让学界翻天覆地的宝物,是什么?”卢植是老江湖了,对政治斗争的套路清楚得不能再清楚,只是他天生厌恶勾心斗角,不屑于使用那些伎俩而已,他见刘备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便不再纠结刘备的做事风格,而是转移话题,谈论起学术来。

    刘备也顺势接住了老师抛出的话头,从案桌上某个做工精细的匣子之中取出一张写满字迹的白纸,想要递给卢植。

    “且慢。”卢植强忍着好奇,制止了刘备的动作,转头向门外扬声说道:“去请康成先生来,就说老夫有要事。”

    我怎么忘了还有一位大家在呢,刘备一阵懊恼,同时又感激卢植的细心。

    郑玄既是贵客,又是学术泰斗,请他来一起观摩,既给足了面子,又能多一个人为刘备的东西提供学术信誉,这才是正确的做事方法。

    不多时,郑玄拄着藤杖来到前堂,略显费力地跪坐下来,刘备看得心中不忍,便提笔在案桌角落写下二字“桌椅”。

    是时候在幽州也推广桌椅了。

    “听说贤侄有宝物要给老夫鉴赏,究竟是什么东西啊?”这段时日,郑玄一家享受了无微不至的关照,上至他九十岁的老父,下至十三岁的儿子,都对刘备赞不绝口,如今郑玄看刘备是说不出的顺眼。

    刘备连忙捧起那张白纸,恭恭敬敬地递给郑玄,并低声说道:“这是晚辈研究出的句读符号,还请康成先生斧正。”

    “符号?”郑玄和卢植疑惑地问道。

    “就是约定而成的标记,取虎符与号令之意,用以规范文字。”刘备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答道。

    卢植点点头,他倒是挺喜欢这个解释。

    郑玄接过白纸,初一看就大惊失色,然后眉头越皱越紧,脸色尽是痛惜之色。

    “康成兄,你这是?”卢植看不到纸上的内容,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暗想不会是刘备又写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吧。

    “子干,你来看。”郑玄转手把纸给了卢植,随后单手扶额,仿佛是耗尽了力气。

    随后,刘备就惊恐地看到,卢植的脸色越变越青,鼻孔冒着粗气,牙关咬得咯咯作响。

    不至于啊,不就是把后世的标点符号给搬过来了嘛,就算这两位老先生食古不化,也没必要做出这种反应。

    终于,卢植看完了全文,和郑玄对视一眼,两人轻轻点头,老先生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对刘备沉声说道:“不错,比当今流传的句读强上不止一筹,足以流传百世。”

    刘备这才松了口气,“那二位先生为何摆出一副狰狞的面孔?”

    “你这字写得,实在是太丑了。”郑玄心有余悸地擦了把冷汗。

    “有辱师门啊,真是有辱师门。”卢植沉痛地摇着头,“从明天,不,从今天起,每天抄写一千字交给老夫检查,写不完不许睡觉。”

    我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刘备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第176章 故人来投() 
两位老先生捧着那张纸,翻来覆去地又看了几遍,连声慨叹不已,这种后世从西洋传来,又被华夏本土化了的标点符号,对于两千年前的文化界来说,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宝物。

    在华夏古代文书中,一般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断句全靠语法结构和“之乎者也”这种语气助词,后来又有人发明了句读,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断句。

    但是,句读这门学问被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只在家人、师徒等小范围内传播,就拿刘备生活的这个时代来说,随便扔给人一本未经标识的新书,对方就算认识字,都未必能读懂。

    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学者那里,往往就有完全相反的解释,儒家弟子分成那么多派系,互相攻讦不止,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抢夺对先贤文字的解释权。

    “老夫为了诠释经典,已经花费了半生时间,如今恐怕又要重头来过了。”郑玄既是欢喜,又是惋惜地叹道:“玄德要是能早生几十年就好了。”

    卢植也惋惜地说道:“只可惜玄德选了仕途,否则成为一代宗师也不是没可能。”

    白纸、印刷术、句读符号,这三样东西分开来说,未必有多么震撼,或许被人轻飘飘一句“奇技淫巧”就给抹去了。

    但是,它们汇聚在一起,就意味着知识的传播范围会有爆炸性地扩大,就算不能如刘备所说的“翻天覆地”,至少数百年中,只要天下有读书人,有人读书,他们都得记着刘备的恩德。

    更快、更好地传播文明,将星星之火燃遍整个天下,并且泽被后世,这才是真正的瑰宝,与之相比,什么金银珠玉,什么奇珍异宝,根本不值一提。

    刘备心中却远远没有两位老先生那样的波澜壮阔,他很清楚,自己的长处不在这方面,而是在于人类社会两千年来的知识积累,各种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比起精神文明,刘备这个俗人还是更喜欢投身于物质文明的建设中。

    “其实学生说的翻天覆地,还有另一层意思。”刘备又摸出第二张纸,讪讪递给卢植,“先生请看。”

    卢植接过白纸,又被刘备那东歪西倒的字迹造成了第二遍精神冲击,他强忍着怒气,却惊异地发现,这还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行文方向从竖着变成横着了。

    “以老夫所见,这种改动没什么必要。”卢植皱着眉头看了一遍,紧接着,他就改变了看法,“嗯,结合句读符号来看,倒也未尝不可,康成兄,你来看看。”

    “确有可取之处,只不过先圣著书立传都是竖着来,近千年来皆是如此,贸然改动,恐怕——”郑玄颇有意动,但作为忠实的孔门弟子,他还是顾虑多多,不敢擅越雷池。

    刘备才没那么多敬畏,好就是好,先进就是先进,他一拱手,直截了当地问道:“敢问二位先生,我听说三代之时,世人书写所用都是篆文?”

    “不止,蔡伯喈曾经研究过,殷商之时是用金文,铸在鼎上;后又有大篆,七国各不相同;秦皇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便有了小篆;到了现世,方才有我等使用的隶书。”郑玄老老实实地答道。

    “那为何人们不用古文字,却一直推陈出新呢?”刘备追问道。

    “小篆不好写,不好认,便改了。”卢植答道,随后,他和郑玄都明白了刘备的意思,便闭口不言,陷入沉思。

    刘备也不多说,旧事物不适应时代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