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寒门状元-第1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熊孩子这会儿正处在叛逆期,心思中多带任性和忤逆,想追求更为自由自在的生活。

    当皇帝,在朱厚照看来是既好玩,又无趣。好玩是因为掌握生杀大权,可以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无趣则是因为处置朝政没什么意思,又被严格限定在皇宫中,就像坐牢般难受。

    在回东宫的路上,朱厚照又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脱离目前的苦闷生活,脸色阴晴不定,让服侍身边的张苑等人战战兢兢,唯恐被太子责罚。

    ……

    ……

    今天下午负责上课的讲官是靳贵。

    此时靳贵仍旧教授《二十一史》,但他教课的程基本没得到朱厚照赏识,因为熊孩子总喜欢在课堂上发问,问的内容还都是靳贵不能说或者说不清楚的。

    靳贵自认在《四书》、《五经》上造诣不弱,《二十一史》也尚可,但唯独教太子时,会显得很吃力。

    因为朱厚照的逻辑和发散思维被沈溪带出来了,学东西喜欢刨根问底,而历史又是朱厚照相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会在一些事上不停追问。朱厚照问的东西,需要后人整理总结,甚至掺加个人观点,恰恰这是这时代读书人不具备的技能。

    靳贵对《二十一史》的认知,基本到倒背如流的地步,历史上有什么事件,书上有的他大多可以默写出来,但若没有他就抓瞎了,且《二十一史》中有很多朝代的历史讳莫如深,或者干脆不予记录,都是后人经过探索和总结后才发现。

    沈溪知道的许多常识性问题,靳贵却一头雾水。

    朱厚照还喜欢问大明朝历代皇帝秘辛,这些事别说靳贵所知甚少,就算他真知道也不敢乱说,这跟沈溪的教学理念不同,沈溪在很多敏感问题上做到知无不言,而靳贵即便是在那些不敏感的问题上也遮遮掩掩。

    尽管朱厚照对靳贵有诸多不满,但有一点他做得不错,那就是对靳贵的尊重。

    因靳贵是接过沈溪的职责教授《廿一史》,还帮忙送过武侠小说,朱厚照记得这份情,所以靳贵的课堂上他基本不闹腾,最多是靳贵在对面讲,他在自己的案桌后面玩自己的,互不干涉。

    至于梁储等人的课,在刚回京那段时间他规矩一番后就又故态复萌,以各种理由推脱,许多时候人玩野了连个影子都找不到,梁储等东宫讲官经常一等就是一上午或者一整天。

    靳贵不知道朱厚照参加午朝下午会晚点开课,等入宫后才得到通知,只能在撷芳殿后庑耐心等候。上一次授课时朱厚照问了他几个问题,他回答不出来,回去参考很多古籍后,其中有两个终于找到答案,准备今天跟朱厚照细说。

    但依然有问题让靳贵摸不着头脑,比如朱厚照问到的历史人物,涉及《廿一史》中从未记录过的西夏国的情况。就算靳贵饱读诗书,依然对华夏历史上的区域小国历史知之不详,实在不知该怎么回答。

    ……

    ……

    回到东宫,朱厚照满腔愤怒,连午饭都没吃。

    朱厚照在路上已经决定要再次离家出走。由于指望不上沈溪,他想到可利用的对象是刘瑾,他准备写信给刘瑾让其想办法把自己捞出紫禁城这个大囚笼。

    “哼,父皇对我不好,我留下来做什么?干脆再出去游历,反正他一时半会也不可能会把皇位传给我,不如等我在外面好好玩上几年,等他快驾崩了我再回来,到那时我当皇帝也不耽误!”

    朱厚照在心中列了一个计划:现在年纪小就痛痛快快地玩,等皇帝老爹驾崩他就回京继承皇位,登基后由于没人管,他可以继续胡作非为出宫游历,最好能跟沈溪出征,甚至他已做好封狼居胥的准备,要跟沈溪一起重演实现昔年卫青、霍去病的伟业。

    让一个虚岁十四且在蜜糖中长大的小孩子有责任心,实在强人所难,朱厚照根本就不想老老实实当太子,如果历史没有变化,他的一生将会在逐步毁灭自己和折腾别人的过程中渡过。

    信很快写完,但熊孩子犯了难,因为他不知道让谁把信送到刘瑾手上。

    这年头寄信,可不是说写个地址送到邮局就行,需要找专人送达。官员还可以动用官驿,但熊孩子却不知自己该以什么名义让官驿送信。

    朱厚照头疼不已:“我把信送到官驿,不亮出太子身份谁会听从我的摆布?但若让官驿的人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消息很快就会传到父皇耳中,我想出宫的秘密就会暴露。看来得找个当官的帮忙……”

    “哦对了,下午授课的靳先生不就是官员吗?他性子怯懦,我就让他帮忙,嘿嘿,这是个办法好!”

    朱厚照心情不佳原本想逃课,但念及要请靳贵帮忙,赶紧收拾心情往后庑去了。

    到了地方,总算没迟到,中允官等人都在,靳贵已做好开讲准备。

    朱厚照施施然坐下,手指头往怀里摸了摸,确定信函无误,他准备先听一堂课,等靳贵要出宫时,找机会把信函送出。

    靳贵不明就里,按照既定流程为太子上课。

    食君之碌担君之忧,对靳贵而言,东宫讲官是他的差事,是他为朝廷效忠的方式,太子是否成才涉及到将来能否治理好国家,他感觉自己肩头那沉甸甸的责任,丝毫不敢懈怠。

    今天讲的是《辽史》,涉及五代和北宋的内容,靳贵随时准备好太子提问,他在充分研究西夏的一些史料后,备课越发仔细,自问不会再出现跟上一堂课的情况,居然会被太子问住!

    这事看起来问题不大,但若被皇帝知晓,或许会影响到他今后的仕途。

    朱厚照表面上认真倾听,但手上却小动作不断。

    前面有书本挡着,后面熊孩子拿手指头拨弄一个小纸球,靳贵讲得认真,朱厚照却玩得不亦乐乎。

    靳贵偶尔抬头看到朱厚照走神,只能装作看不见,这些个东宫讲官早已懂得明哲保身,只要课堂上跟太子相安无事,把差事混过去就好,如果非要跟太子计较是否认真听讲,基本是自己找麻烦。

    把太子惹怒,下节课不来那都是好的,更甚者太子会直接拂袖而去,当先生的还没法劝阻,若逼急的话可能遭到朱厚照拳脚相加……

    课差不多讲完,靳贵松了口气,把书本合上,为了体现他回家后认真读过西夏史料,同时也为弥补之前东宫起居注上,自己被太子问住而造成的面子损失,他想适当表现一下自己的博学多才,问道:“太子可有不懂之处?”

    朱厚照眨眨眼,问道:“靳先生,我可以问问题?”

    靳贵看了正负责记录课堂内容的中允官一眼,面子上有些挂不住,说道:“太子尽管发问!”

第1482章 无奈() 
靳贵说出“太子尽管发问”后,心里盘算开了,太子若问西夏文臣武将、皇室秘辛,自己就算不能全说上来,也能说个大概。

    他觉得西夏的历史已经够偏,朱厚照不可能再找出更为生僻的知识。

    以靳贵的自信,觉得自己要应付太子不难,但他内心又隐约感到不安,因为他总觉得太子绝不会轻易让他过关。

    这是靳贵从这几年跟太子的相处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他不明白熊孩子脑袋中为何随时会蹦出种种奇思妙想,说出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带来大麻烦。

    朱厚照瞪大眼睛,用充满迷惘且带着强烈求知欲的神情问道:“靳先生,宋朝时西南的大理国,有个皇帝叫段誉,你知道吧?他有几个妃嫔?”

    尽管靳贵已经想到问题会很刁钻古怪,但绝对没预料到会生僻到这等地步。

    大理国就算了,靳贵对大理国的了解仅限于这个西南小国的皇权斗争异常激烈,因为大理国属于贵族执政,大理皇室段氏并无法做到对国家的完全掌控,因而在中期出现高氏执政的情况,一直到大理国灭亡,高氏都在掌控大理朝政。

    在这等背景下,段氏皇帝形同傀儡。

    再就是段氏皇帝到中后期出家为僧的特别多,大理国跟西夏一样,佛教立国,国内宗教色彩浓厚。至于大理国有多少任皇帝,这些皇帝分别叫什么名字,有何表现,已不是靳贵平时能够涉猎,至于某个皇帝有多少妃嫔,更让人觉得是在开玩笑。

    靳贵非常尴尬,牛皮吹出去了,在场所有人都看着他,就等他给太子一个满意的答案,结果他却压根儿回答不上来,心里暗自嘀咕:

    “段誉?这名字怎么听起来根本不似西南番邦王族之名?太子发问,我若说一无所知,那我面子岂非荡然无存?”

    虽然他想指责太子出的问题太过刁钻,但以文人严谨的态度,他不是那种不知道便信口雌黄之人,一时间他的脸憋得通红,他不知道太子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让他当众下不来台。

    朱厚照见靳贵不说话,诧异地上下打量,问道:“靳先生,您为什么不回答?段誉这个皇帝到底有多少个嫔妃?那些个妃嫔中不会真有他的亲妹妹吧?”

    这问题问出来,在场人等皆面面相觑,不但翰林出身的靳贵以及中允官不明所以,就连没什么学识的侍从官也目瞪口呆。

    宋时西南大理国的皇族,居然会有此等有悖伦常的事情?

    大理国不是一向自诩遵从中原文化,深受佛家、儒家思想教诲吗?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史料中为何又没有提上一笔?

    带着这些疑问,所有人都打量靳贵,毕竟在场能解开这疑问的除了靳贵也没旁人了,但靳贵也好像听天书一般,朱厚照所说的事情他压根儿就没留意过,就算是与否他都不敢妄下定论。

    这样一来朱厚照有点儿不满意了,我看过武侠小说,提出个历史人物,我问问你怎么回事,你就跟我装哑巴?

    以朱厚照的年岁,尚不能分清小说跟现实的区别,尤其涉及历史的小说,他觉得沈溪所写的内容都真实存在。

    事实上小说中提到的“段誉”,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原名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文安帝段正淳之子,大理国第十六任皇帝,在位三十九年,是大理国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

    但“段誉”在位时,皇权已旁落高氏,从“段誉”父亲段正淳开始,已进入后大理时代,段氏王朝有名无实。“段誉”其实不是正常逊位,在诸子叛乱时自己心灰意冷,出家为僧去了。

    历史长河中,一个大理国的国王,还是傀儡,史书必然不会重点描述。让靳贵这样正统的历史学者,去附会小说中的内容,这让靳贵一阵头疼,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如何进行联系?

    朱厚照急切地问道:“靳先生,到底怎样?”

    朱厚照不但有求知欲,而且脾气不太好,一旦追问起来就没完没了,他越是如此,靳贵脸色就越不好看。最后,靳贵只能憋红脸,回了一句:“太子殿下,此等事,只有等微臣回去查阅史料后,再行回复!”

    等靳贵说出这话,在场的中允官和侍从官,都是以一种“原来你也不知道”的神色打量靳贵,在他们心目中这位东宫讲官地位也不像之前那么崇高了,从神坛上走下来回归了普通人的身份。

    朱厚照眉头紧锁,眉毛眼睛都快挤到一块儿了,他有些不满,问道:“靳先生,怎么又是回去查阅?之前你还说要查西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