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寒门状元-第1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惠娘不解:“老爷,是何祸乱?”

    沈溪摇头不语,有些话他无法跟惠娘解释,难道说刘瑾未来会擅权,成为权倾朝野的宦官,杀害忠良?

    就算说,也要换个方式。

    沈溪道:“之前我一直想离开京城到地方做官,其实就是为了躲避皇位更迭时的变乱,当今天子身体每况愈下,多半这两年就会驾崩,太子年少,文官当政必然引起少年天子不满,而少年天子必然会重用身边的宦官,这二人中,刘瑾跟太子关系紧密,之前太子私自南下江南游历,便是刘瑾从中相助,此人颇有心机,几经沉浮后,为人越发阴险,若太子登基,刘瑾回朝擅权的可能性极大!”

    惠娘听到沈溪的说辞,显得不可思议,问道:“老爷,您过虑了吧?皇位……怎么可能更迭呢?当今天子不是春秋鼎盛吗?”

    沈溪轻叹:“很多事并非你想象的那样,陛下这几年一直重病缠身,谁也不知将来是何境况。以当今皇后的为人,擅权的可能性不大,而外戚张氏一门,担任的是军职,在朝中地位不高,难以擅权,新皇登基要压制文官,势必要动用宦官的力量!”

    惠娘道:“太子不是对老爷信任有加吗?”

    沈溪笑了笑:“我才不会被太子利用……让我去跟文官斗,我本身就是三元及第的翰林官出身,就算我跟朝中文官集团政见不合,也无法狠下心下毒手,因为我懂得礼义廉耻,无法残害忠良,斗不过那些文官。”

    “但若换成刘瑾,那可就未必了!”

第1471章 分家在即() 
若朱厚照登基,准备与文官集团相斗,沈溪自问力不能及。他没有刘瑾那卑鄙无耻无所不用其极的狠毒劲儿,就算有皇帝的信任,但沈溪自身也是文官,总不能不顾影响肆无忌惮地满朝杀人,而不杀人就无法震慑文官集团,最后只会闹得两败俱伤,不仅会让朝局动荡,引来外族觊觎,还会落下奸臣的千古骂名。

    刘瑾是应时代而生的天选之人,沈溪自问当不了朱厚照手里的一把刀,也不想当,宁肯退避三舍。

    这也是他心甘情愿离开京城的根本原因。

    既然无法跟文官集团相斗,不打算帮朱厚照巩固皇权,那他就选择外放,回避朝中激烈的政治斗争。

    以惠娘的智慧,显然无法理解沈溪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她只是个普通女人,就算再坚强,也无法破开历史的迷雾,看清事物的真相。

    在惠娘眼中,沈溪无所不能,根本不会考虑沈溪在朝中会如何,反正沈溪无论当什么官,在她心目中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官,让她深深地为之折服。

    沈溪不能以惠娘这样盲目的心态处理事情,即便他心中偏向朱厚照,但也不会让自己在历史上留下坏名声,就算知道刘瑾是一代巨奸大恶,却做不到不教而诛,他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理性,在最适合的时机出手,影响朝政。

    沈溪原本希望自己未来的生活平稳,但现在看来,这目标离他似乎越来越遥远了。

    ……

    ……

    宁化,沈家。

    李氏的丧事,有条不紊进行,主持丧事的是沈家长房的沈明文,但实际掌权人却悄悄变成周氏。

    因为沈家不卖大宅,根本没银子筹办丧礼,尤其还要把丧礼办得隆重,有个世家大族的模样,这就得周氏出钱。

    另外,由于沈家一贫如洗,米仓里除了老鼠没其他东西,也要靠周氏拿钱出来,款待宾朋。

    在任何时代,出钱的人都是大爷。

    周氏已不是第一次在沈家当家,这次她在背后安排,所有人都听从她的吩咐,至于沈明文这个名义上的沈家长子,完全被晾在了一边,只偶尔出来咋呼一下,然后继续回去当花瓶摆着。

    沈家已进入后李氏时代,这是自李氏染病以来,沈家第一次出现上下一心的情况。

    因为谁都知道,这会儿沈家已经临近分家,不可能再有人出来主持家业,就算是周氏,也支撑不起这么大的家族。

    四房实际上已分出去过了,二房无主,大房不可能在老太太离世的情况下屈居于五房之下,现在跟着五房走的只有三房,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分家了事,三房又不是说不能自己养活自己。

    只是沈家的财产,也就是两处宅子如何分配,成为各房关注的焦点,同时还有让沈家上下担忧不已的外债问题。

    就算周氏回到宁化,她也没主动帮沈家还债,因为她知道,沈家原本要卖宅子还债,自己先把债还了,宅子不是她的,等于是大亏特亏,她可不会做折本的买卖。

    周氏是个精明人,又曾经跟着惠娘营商,在这问题上,她拎得门清。

    李氏原本要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但因此时南方地区依然艳阳高照,持续高温高热,尸体在灵堂停灵的时间不宜太长,而且周氏惦记去儿子的辖地享福,远离宁化这个是非之所,无心在沈家久留。

    最后几房人坐下来商议一下,李氏停灵只停二七,也就是十四天,主要是考虑到沈家如今在宁化县的地位很高,远近有不少人前来吊唁,否则一七便已足够。

    沈明钧夫妇在家,所有人都在围着二人转,二房的小辈和三房的人体现最为明显。

    二房毕竟有三个儿子,在五郎沈永祺回来后,二房其实挺有地位,毕竟在第三代人中,二房有三个男丁,举丧时他们能出不少力,当然他们的付出跟五房这边一比较,还是差了许多。

    五房这边有朱山,有车马帮弟兄顶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全包了,只有在后院这些外人不便随便进出的地方,才是小辈们大展拳脚的舞台。

    ……

    ……

    李氏停灵十二天后,沈家上下便商议出殡事宜。

    这天晚上,沈家各房的人聚集在一起,沈家第二代、第三代男丁以及沈家媳妇,全部到齐,但李氏那些嫁出去的孙女却无一人回来,第二代中唯有沈溪的姑姑回来一位,那就是沈溪的二姑杨沈氏,以及姑父——杨文招的父亲杨凌和。

    杨文招北上护送太子,未跟随沈永祺回宁化,杨凌和夫妇在得知李氏病故后,显得很是关心,一来是现在杨氏药铺跟沈家有一定关系,别人都看在沈溪这个当朝二品大员的份儿上才给杨家面子,李氏病故,杨家没道理不来。

    再是杨凌和夫妇关心杨文招在沈溪身边做事的情况,趁着沈明钧夫妇回来的大好机会,主动过来走动一下,讨好和巴结沈明钧夫妇,以便儿子将来能有更好的前程。

    这天晚上的家庭会议,除了沈永卓和沈永祺守灵外,其余人等都到了。

    沈明文坐在当首位置,而另一个首位则给了沈溪的父亲沈明钧,因沈溪现在在沈家的地位独一无二,沈溪这一房自然要突显一下地位。

    如此一来,老三沈明堂和老四沈明新,只能坐在桌子两侧,各房第二代媳妇坐到了后面,杨凌和夫妇则缀在桌尾,而那些小辈无论孙子还是孙媳妇,只能站着,听长辈商讨。

    沈溪不在,长孙沈永卓守灵,其实第三代子孙中已没人有资格说话,一切商讨要听明字辈的人作决定。

    原本应该是沈明文说话,但他的妻子王氏更喜欢表现自己,主动站起来:“明天就要出丧,需要的东西不少,亲戚朋友前来参加出殡仪式的不下二百人,场面上如何安排还得早做决定!”

    沈家祖坟在桃花村,从宁化县前往桃花村要走一天时间,所以实际出殡要比下葬早一天,来日就要入殓,沈家人抬着棺椁出发,经过一日后回到桃花村,再行下葬。李氏作为对沈家有巨大贡献的人,有资格入祖坟的,尤其李氏生前希望跟丈夫合葬。

    王氏开口,旁人都不说话,沈明钧也讷讷不言,此时周氏的声音从沈明钧身侧传来:“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呗……”

    王氏有些不满:“这出殡可要花费不少银子,这银子你们五房出?”

    虽然沈明钧夫妇又馋又懒,而且为人霸道,但他们可不笨,上来就直指要害,无非想用激将法,让周氏赌气充大款。

    但周氏不是傻子,之前办丧事时她就说了,布置灵堂招待来宾的银子她可以暂时垫付,但出殡花销她可没打算完全承担。

    周氏冷笑不已:“凭什么是我们五房出,所需银子自然是各房均摊,难道你们不是娘的儿子媳妇?”

    这话说出来,空气中顿时弥漫起浓浓的火药味,王氏跟周氏不合,人尽皆知,两个人没在这时候掐起来已经是好的。

    谁都不服谁!

第1472章 家不成家() 
沈明文作为沈家长子,按照道理讲长兄为父,见妻子被周氏顶撞,自然要站出来为王氏撑腰,怒冲冲地喝问:“老幺,你不管管你媳妇?”

    沈明钧脸色微微发红,看了周氏一眼,意思是让妻子不要胡乱说话,尤其他觉得周氏在母亲灵前耍横,有点儿破坏沈家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沈明钧身上,他越发觉得窘迫,讷讷道:“至于银钱的问题嘛……”

    周氏知道丈夫不在乎那点儿花销,分明是要主动揽责在身,她赶紧打断沈明钧的话:“银钱分配问题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五房,不能每件事都主动揽到身上!现在已经是各家过各家的日子……”

    王氏翻了翻白眼,不客气地喝问:“弟妹,你这话说得可真没良心,你现在有本事了,儿子中状元,当上大官,你也成了诰命在身的贵夫人,神气活现,但你别忘了你儿子是我们沈家培养出来的,是娘含辛茹苦养大栽培成才,你现在分明是见利忘义,忘了娘当初对小幺子的疼爱……”

    如果王氏不提“小幺子”这称呼还好,结果一入耳周氏顿火冒三丈了,怒不可遏地道:“哪个杀千刀的眼睛看到,我儿子是娘培养出来的?娘连选个读书人,都没考虑过我儿,若非他有本事,自行到宁化县读书,最后遇到恩人,或许现在他连个大字都不认识……”

    这话说出来,在场之人都面如死灰。

    王氏所言是沈家人最喜欢跟外人说及的,也是沈家除了五房外公认的“事实”,但周氏说的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沈溪能读书,完全不是沈家苦心栽培的结果,沈家第三辈中,获准读书,得到李氏栽培的其实只有两人,一个是大郎沈永卓,一个是六郎沈元,跟沈溪没什么关系。沈溪完全是靠机缘巧合,也是周氏拼命赚钱为沈溪开蒙读书。

    但其实那银子还是沈溪自己赚回来的,只是周氏不知道,以为儿子完全是自己辛苦一手带出,最终一鸣惊人,成就三元及第的美名。因此,她对于别人窃取自己的功劳非常在意。

    四房的沈明新赶紧站起来说和:“嫂子,弟妹,这些话还是别在母亲的灵堂前说吧,咱总归要商议一下,明日到底如何出殡!”

    周氏道:“娘举丧停灵,我们该做的事情已经做了,银子都是由我们五房垫付的,这笔钱将来如何归还,还是个问题。现在连出殡也让我们五房出银子,那宅子是否就此归我们所有?若不然,这事情没任何商量余地!”

    到了关键时候,周氏终于把问题摊开来说。

    沈家老太太病逝,沈家分家时财产归属问题,被周氏明确地摆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