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7全球速递-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你的邻居家里着火了,而你手里恰好有一根可以用来救火的水龙带的话。你不应让他事先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邻居原物送还即可。如果到时候水龙带完好无损地的话,你就不会有损失。如果水管损坏了,你自然可以让他按价赔偿。”
同样是卖军火,给罗斯福这么一包装,竟然立刻变得“伟光正”起来。在众多媒体的配合下,很多“善良”的美国民主居然一改之前的反对态度,将这笔军火交易视为了慷慨、无私、友善的绅士行为。国会这在种舆论形势下很快就批准了这起援助,困扰了全美军火商人的难题,就这么被他绕过去了。
哪怕约翰知道明年3月,参众两院会正式通过的《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他也不得不感慨,罗斯福和丘吉尔操纵媒体“洗地”的水平真不是一般的高。
第四十六章 选举下注()
虽然约翰最近在陆军参谋部的工作非常忙,但他还是抽出了一天的时间去参加家族大佬的聚会。再过半个月,共和党代表大会就要在费城进行总统候选人选举了,范德比尔特家族也到了必须要表态的时候了。
虽然自从罗斯福宣布他将再次参选后,共和党这边的支持率就不太乐观。民众普遍倾向于选择这位“成功”带领他们走出经济危机的强力总统,来领导国家度过这段战乱时期。
但是作为共和党核心力量的组成部分,范德比尔特家族还是要坚定立场,为协助党内同仁打好这次选战尽心尽力的。
约翰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家族会议,四年前他还在辛辛那提当他的分公司经理,只有根据家族“会议精神”乖乖掏钱的份,压根没有参与讨论的资格。
往年,这种事一般都是由家族在政界的代表——威廉堂兄来主持。大堂兄科尼利尔斯负责发动家族的媒体力量,哈罗德和艾尔弗雷德则分别负责在工商界和学界摇旗助威。
如今,约翰也算是家族大佬之一了,尤其是进入陆军参谋部后,也算是半个“官场中人”,在这方面自然也就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现在摆在他们这些家族决策层面前的有三个投资对象:托马斯·杜威、罗伯特·塔夫脱和阿瑟·范登堡。
这三个人里面,跟范德比尔特家族最熟的是今年56岁的阿瑟·范登堡。范登堡做国会参议员已经有18年了,从1937年起就一直是参议院的共和党领袖。
论公,范登堡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施政经验方面都完爆塔夫脱和杜威。特别是他近年来成功弥合了党内两大派别(代表东北部和西海岸的温和建制派和代表中西部和南方的传统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更是将自己的威望和号召力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
论私,范登堡和威廉是几十年的好友和政治伙伴,两人的配合一直非常有默契。约翰也与他的侄子,霍伊特·范登堡私交甚密。
按理说,范德比尔特家族应该尽全力来支持范登堡参加竞选的。可问题恰恰出在范登堡本人身上。
范登堡虽然资历最老,党内地位最高,但斗志并不旺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这次参选甚至有些不情不愿。
近几年由于共和党在历次选举中接连失利,党内要求更换新鲜血液的呼声很高。一批“老面孔”接连在换届中败选,倒是一批出身基层的年轻党员在1938年的中期选举中战绩不俗。
所以,作为党内的元老,范登堡不愿意在这次胜算不高的选举中消耗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人气和威望,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第一个被范德比尔特家淘汰出了资助名单。
剩下的两个候选人,塔夫脱和杜威都是新人。塔夫脱前年刚刚成为联邦参议员,步入全国政坛。而杜威,到现在和还在纽约州当他的检察长。相比较而言,范德比尔特家族对塔夫脱更为熟悉一点。
这位参议员是美国著名政治家族——塔夫脱家族的成员。他的爷爷阿方索·塔夫脱在格兰特总统任期内担任过陆军部长和司法部长。他的父亲威廉·塔夫脱是美国第27任总统和第10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尤其是老塔夫脱这位美国历史上最胖的总统(上任时体重332磅),卸任后留下的可不只是华盛顿那3000株日本樱花树,和著名的“金元外交”政策,还有一张庞大的家族关系网。
小塔夫脱自从参政后就一直顺风顺水,在连任了多年俄亥俄州参议员后又顺利进入了国会。即使是在约翰穿越前,塔夫脱家族仍然活跃在美国政坛。小塔夫脱的儿子也是一名资深联邦参议员,他的孙子则是俄亥俄州的州长。
范德比尔特家跟塔夫脱家族是几辈子的交情了,就连约翰在辛辛那提分公司的时候,也跟小塔夫脱的弟弟(辛辛那提市市长)打过不少交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始终站在大资本家一边,坚定维护自由资本主义传统,主张政府节约开支,平衡预算和减少权力集中的塔夫脱是“自己人”。
而且罗伯特·塔夫脱跟他那个因为太胖容易打瞌睡的“糊涂老爹”(塔夫脱总统有嗜睡病,会见外国元首的时候都能打瞌睡,总给人一种头脑笨拙的印象)不同,他是个精力充沛、头脑睿智、善于从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中抓住主干的政治家。这几年,他在参议院异常活跃,为约翰他们这些大家族抵制罗斯福新政、打压工会运动出了不少力。
约翰还知道,就是他在1947年成功推动了《塔夫脱·哈特莱法》的颁布,赋予了资方组织反工会行动的权利,将他们这些资本家从《瓦格纳法案》的压迫中解救了出来。
所以,在会议上,哈罗德和科尼利尔斯都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对塔夫脱的支持。
但是,威廉和约翰却不大看好他。如果是在其它时期,支持小塔夫脱倒也未尝不可。但是1940年的总统大选有些特殊。人们在选举总统的时候更关注他的对外政策,而不是国内经济政策。
偏偏塔夫脱是个坚定的孤立主义者(不仅反对美国参战,战后还反对美国建立北约组织),而范德比尔特家族更偏向于主战派这一边。所以,约翰和威廉都主张支持比塔夫脱更年轻的杜威。
与塔夫脱相比,杜威的政治经验更为浅薄。这个年仅38岁的纽约州检察官是个靠打黑和反腐起家的政治“黑马”。通过对纽约黑帮、和腐败毒瘤坦慕尼协会的铁腕打击,短短几年间他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律师、小助理,爬到了全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目前,杜威在底层选民中具有很高的声誉,他那标志性的牙刷胡子一度在纽约州非常流行。根据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显示,有33%的共和党人把杜威视为总统候选人的第一选择,大幅领先于其他潜在的参选者。
“杜威虽然不是罗斯福那个老狐狸的对手,但是他还年轻,很有潜力,值得进行长线投资。”政治讲究的就是走一步看三步。在威廉看来,家族可以将杜威作为进行长期培养的扶持对象。
“我觉得反正这次胜算不大,倒不如让杜威这个年轻人出来亮亮相,积攒点经验。毕竟输给罗斯福对他来说并不算丢人,要是能跟对方你来我往几个回合,那就赚大了。”
约翰的想法和威廉比较接近。虽然,他本人并不喜欢杜威这个铁面无私的“反黑英雄”。但他认为共和党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白宫的那个宝座,而是尽快培养出新一代的扛鼎人物。杜威有很好的群中基础,好好培养一下,有助于扭转“大佬党”形象。
而哈罗德则认为杜威过于冷酷无情的铁面形象对选举很不利。毕竟民众对这种人一般都会选择敬而远之。缺乏亲和力和不懂得如何妥协,将是杜威的致命伤。
在这塔夫脱和杜威之间,范德比尔特家的决策层分成了两派,争执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第四十七章 民主党的二五仔()
眼看着威廉、约翰与哈罗德、科尼利尔斯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一直在和稀泥的艾尔弗雷德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哈罗德以家族的名义给塔夫脱的竞选基金会捐款,而约翰则以联邦快递公司的名义为杜威站台。
“这不合适吧,范德比尔特家一向用一个声音对外说话的。”约翰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这么搞很容易让外人误会自己跟家族意见不合,要闹分裂。
虽然约翰这两年混得不错,但他身上最大的光环还是范德比尔特家族给的。在他的事业没有超越老科尼利尔斯,拥有彻底摆脱这个身份标签束缚的资格之前,贸然发出和家族主流不同的声音,是不是太高调了。很容易给其他家族的大佬留下桀骜不驯的坏印象。
“我觉得没什么,党内初选而已,两头下注的又不只是我们一家。”哈罗德说的是大实话,范德比尔特家族之前的“团结”主要是因为能撑得住场面的人太少,单拎哪个出来力量都有些不足,几个大佬才不得不拧成一根绳。
像杜邦这样开枝散叶分支上百的家族,哪次党内初选的时候不是多头下注。只要正式竞选阶段不给共和党的参选人拖后腿,其他党内同仁也说不出什么来。
“那就这样吧。塔夫脱和咱们家也是几辈子的交情了,罗伯特第一次参选,不支持一下也不好。”威廉也认可了艾尔弗雷德的提议:“约翰,你和杜威都是年轻人,调查坦慕尼协会的时候还合作过,你出面支持一下他最合适。”
得,这就三比一了。虽然科尼利尔斯没说话,但看得出来他也是赞成的,约翰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反正是党内初选而已,意思个一两万美元也就差不多了。
会后,约翰让沃尔特给杜威的竞选基金会捐了笔款子,又带着阿黛尔公开出席了一次杜威的竞选集会,就没有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反正在他的印象中,范登堡、塔夫脱和杜威这三个人都没当过美国总统,支持谁区别都不大。
结果等六月中旬,费城大会的结果出来,约翰和其他范德比尔特家族大佬都大跌眼镜。除了范登堡早早出局他们事先有预料外,塔夫脱和杜威这两个新人最后居然斗了个两败俱伤,让一个民主党“二五仔”渔翁得利了。
约翰听说,当天的大会一直进行了6轮投票(按照规定,必须有一名候选人获得半数以上支持才能胜出),直到第二天凌晨才最后分出胜负。最终获得胜利的竟然是刚刚从民主党转投共和党,之前民调支持率仅为4%的温德尔…威尔基。
要知道,选前杜威的支持率可是高达67%的,这种情况下威尔基都能翻盘,简直太罕见了。有些媒体都开始把威尔基的胜利称作“费城奇迹”了。
约翰不由对这个民主党的“二五仔”产生了兴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上演这出惊天大逆转呢。
其实,威尔基是个从政经验比塔夫脱和杜威还要少的“新人”。几年前,他还是南方电力公司董事长,后来因为起诉田纳西河谷管理局一事才逐渐步入政坛。
在此之前,威尔基不仅是个坚定的民主党人,还是个罗斯福的铁杆支持者。但是因为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成立了田纳西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