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亡国之君-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柳从之点头,大方肯定,而后气定神闲地微笑,“迟早都是要去的,既然人家请了,岂不正好?”

    袁承海微感诧异,柳从之行军虽不乏巧计险谋,但多数时是以谨慎为重的,行事稳重,然而今日……他触及柳从之亮极的目光,微微一怔……今日,这个一贯以城府深沉、从容应变著称的人,也是难掩兴奋了啊。

    袁承海忽然想起柳从之传往宣京的书信,里面有一句话是:游子归乡。

    柳从之是游子归乡,他又何尝不是?袁承海生在宣京,长在宣京,袁氏一门书香门第,两代大儒,声望极高,然而逆子反叛,以至全族流离失所,清誉毁于一旦。

    种种恩怨,至如今,终是个了局。成王败寇,自古如此。

    柳从之主意已定,其余人无有不从之理,大军鱼贯向前,直逼宣京城门。柳从之身披盔甲,腰负长剑,胯下坐骑神骏,身为主帅,却是一马当先,浑然不惧。

    他身上儒雅气息向来极重,模样俊美,平素谈笑风生,像个文士多些——他本就是文士、名相,此时做武将打扮,嘴角仍然含笑,周身不见丝毫凶戾,只显得英气勃勃,气度从容。

    在他缓缓逼近宣京的同时,宣京城门同样缓缓打开,先是缝隙,而后缝隙缓缓扩大,先是一人宽,再是两人宽,再是一丈,两丈,终于彻底洞开。

    一人身着龙袍,静立于城门前,正是薛寅。

    薛寅立在风中,身上裹着龙袍,被吹得嘴唇发青,第一眼就看见了策马而来的,名满天下的柳从之。

    初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以一人之力改写时局的人物,薛寅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早知道姓柳的胆子那么大一一个人跑那么前,他直接在城门后安排弓箭手不就行了么?千金难买早知道啊!柳从之不是据说是个行军非常谨慎的人么?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已经看清城门后情势的柳军再不迟疑,加速向前。

    薛寅静立,听得万马奔腾,蹄声沉沉,微微摇头——算了,他自己不也豁出去了玩命来了么?

    蹄声越来越近,终至城门面前,柳从之在薛寅面前勒马,大军于是止步,柳从之高踞马上,审视薛寅片刻,笑道:“大薛皇帝陛下。”

    薛寅仰头看着柳从之,深吸一口气,身着龙袍,在万千兵马前,在柳从之坐骑前,缓缓下跪,叩拜,沉声道:“薛寅无德无能,愧居帝位,愿率薛氏一族上下,归顺阁下。江山更替,百姓无辜,望阁下心系民生,无伤百姓一人。”

    宣京满城寂静。

    城门前千军万马鸦雀无声,城内,薛寅身后数百米之处,士兵、朝臣安静地望着这一幕,狂风劲吹,除风声外,一切不闻。

    如何以一人之力,丢尽举国脸面?

    当以此为最!

第14章 倾国之耻() 
平心而论,薛寅自从北化出来的那天至今,想过许多解决柳从之的法子。

    这些法子都看似可行——诸如刺杀、求援、避退、离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最为阴毒的,就是使用月国使者提供的绝毒月色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要是华平的使者不携着那一份诏书至北化,薛寅没准此刻仍在北化睡大觉,完全不必卷入此等乱局,听到柳从之陈兵宣京,只怕还要拍手叫一声好,庆幸这场仗终于要打完了。

    然而世间风云变幻,人有旦夕祸福,如今薛寅头上套了个皇帝的头衔,面对此等境地,只能苦笑。

    这场纷纷乱乱,在数年前就埋下了祸根,终于在两年前爆发的战乱,终于还是要由他来亲手终结。

    ——是的,薛寅最终决定,终结这场战乱,以这等耻辱的方式。

    薛寅跪下扣首,看见满地尘土的时候,听见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叹息。

    列祖列宗在上,若你们地下有灵,还是别惦记不肖子孙薛寅了,免得被气出什么毛病来。这江山老薛家坐了两百年,想想也够本了,时岁有变迁,朝代有更替,也是人之常情嘛。你看我也没享一天的福,还要面临这等境地,实在也是不得已。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实话说,这是薛寅平生最厌恶的一件事。

    可惜他仍然决定如此。可惜啊。

    薛寅内心叹了又叹,好容易等周围被震得找不到北的人都回过神来了,他仍然跪着,抬起头,可见前方众人愣了之后,面上无可抑制透出喜色,像是被天降的馅饼砸懵了,又难免惊疑,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渐渐响起嗡嗡声。

    薛寅背后也有嘈杂的细语声,然而这部分声音就复杂得多了,没有人在笑,本应最后守卫这座城市的人……士兵、百姓、臣子目睹堂堂天子威严扫地,即使是内心早已有数,或者本就想着投降的人,内心也是震撼。人人都被告知,天地君亲师,君威无上,是为至尊,那么,当一国天子自甘轻贱,被人踩在脚下时呢?极度的惊讶和震撼后,有人的脸色变了,震惊化作了愤怒,甚至于轻蔑与鄙夷,四面八方投射来的目光如刀,几乎要硬生生把薛寅戳穿。薛寅只作不见,眼里映上了深深的疲倦。

    一片嘈杂中,只柳从之自始至终不动声色,凝视跪地的薛寅半晌,他倏然微笑了一下,问道:“你是大薛皇帝陛下?”

    柳从之声音不大,然而他一说话,漫天的嘈杂声倏然一收,周遭竟是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下来,柳从之低头审视薛寅,目光清明而锐利。

    薛寅不答。

    柳从之翻身下马,站在薛寅面前,低头俯视薛寅,唇角轻勾,一字一句道:“现在跪在我面前的,是大薛皇帝陛下么?”

    周遭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薛寅身上。薛寅只觉后背上投射的目光几乎能把他整个人烧穿。

    薛寅深吸了一口气,闭目:“是。”

    一个字出,柳从之嘴角露出微笑,薛寅身后安静片刻,蓦地爆出一阵谩骂,有人怒吼道:“大薛没有你这样的皇帝!你不配做这个皇帝!”

    一声怒喝之后,接连有人谩骂,即使是本来就心无斗志的人,此刻看着那个遍身尘土的明黄背影,神情里也带了深深的失望。好笑的是,反应激烈的多是平头百姓,又或少数年轻官员。许多官员在最初的惊骇过后,看着这场闹剧,反而松了一口气,气定神闲。

    柳从之轻轻拍了拍手,转头向站在他身后的袁承海做了个手势,后者点头离开,柳从之而后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薛寅。

    薛寅一脸疲倦,眼帘低垂,不看柳从之,也不对周遭谩骂做反应,安静地跪着,不发一言。

    他安安静静老老实实的时候,看上去是个很秀气的年轻人,皮肤白皙,容貌清秀,身材也瘦弱,单单薄薄,好似下一刻就会被肆虐的北风吹倒,然而他跪得很稳,哪怕脸被风吹得发红。薛寅向来是个吊儿郎当没正形的软骨头,似乎一年到头都睡不够觉,这时腰杆却挺得笔直。

    瘦而不弱,冷静清醒。这是柳从之对薛寅的第一个评价。

    实话说,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皇帝,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谩骂与嘈杂持续了一会儿,袁承海带着一人返回,唤道:“殿下。”

    柳从之回头笑道:“顾小公子,你来帮我认认人,这位,是否就是大薛的小皇帝?”

    顾均身上有伤,气色极差,怔怔看着薛寅,面如死灰,半晌,闭着眼虚弱道:“是,正是。”

    一句话说完,他目中透出绝望,帝王一跪,举国倾颓。大薛……彻底完了。

    柳从之满意地微笑,“如此就不会认错人了。”又道,“陛下心系于民,此等胸怀,柳某佩服。” 他说着抬手做了个手势,他身后的大军霎时安静,人人肃容,齐喝了一声,“殿下!”

    登时宣京全城一片寂静,即使是宣京百姓和士兵也为之震慑,安静了下来。

    柳从之一整衣襟,神态从容一整衣襟,朗声道:“宣京城门已开,大薛皇帝已经投降。我本担忧征伐一起,必将损伤百姓,如今不动干戈,化战事于无形,自是再好不过。诸位大可放下武器,我承诺,绝不纵容士兵伤害平民,军中若有人敢肆意侵扰百姓,立斩无赦。宣京大雪,我军携有抗寒物资,可助百姓度过难关。只要安心归顺,我待所有人一视同仁。”

    他态度从容,神情陈恳,一席话毕,本就无多少战意、又被眼前境况弄得心灰意冷的人缓缓放下武器,许多缩在后方看戏的薛朝旧臣看此情况,也纷纷跑出来,跪到柳从之面前,请求归顺。

    至此,柳从之不费一兵一卒,夺下宣京,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江山新主。

    而薛寅?无人管薛寅,从他下跪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再没有价值,他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将来柳从之开设新朝,史官一支笔,会重重地在青史上记上那么一笔,薛寅,薛朝最后一任皇帝,在位一共仅三天,亡国之君。

    柳从之对薛寅的态度倒是极好,不肆意折辱,不嘲笑讥讽,几乎连一句重话也没有,只令副手将薛寅押解,甚至也一点没有要薛寅性命的意思。

    这位明王,可真是大将风范,一言一行,不说令人如沐春风,也绝对有理有据,潇洒从容,虽身居高位,成不世奇功,但绝无半点盛气凌人,脾气与耐性极好,但本身气势极足,绝不会让人以为他温和可欺。所谓威而不怒,大抵如此。

    相比柳从之,薛寅就是个活生生的耻辱,纵然宣京已经归顺,宣京原来的军民一见他也仍觉不齿,大臣同样,而柳从之手下所带兵将虽也欣喜,但也瞧不起这个亡国之君。于是薛寅此时则是名符其实的满城唾骂,他一路沉默,虽早已做好准备,但平时恣意惯了,涵养功夫实是不到家,想做到充耳不闻,仍是内心烦躁,额头上青筋直冒,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镇定,镇定……

    这是他自己做的选择,天下归一,江山易主,宣京不损一名百姓,那些十来岁的少年,六十来岁的老大爷也绝不需要提着菜刀为一场徒劳的战斗付出性命,如此……便好。

    薛寅懒洋洋地抬头看天,天色湛蓝,万里无云,是个好天气。

    顾均与他押在一块,薛寅懒散,走路慢得很,顾均身上有伤,走路也是慢得很。顾均脸色苍白,看着薛寅,神色复杂,半晌,苦笑道:“你为什么投降?”

    薛寅看他一眼,“大势已去,为何不降?”

    顾均神色激动起来,“先祖基业,百年江山,毁于一旦!”

    薛寅烦躁地闭眼,厌厌道:“你活着回来了。”

    顾均一怔。

    薛寅续道,“所以,你降了。”

    顾均脱口道:“我没有!” 被薛寅瞥了一眼,又觉语塞,薛寅道:“活着回来不是好事么?江山易主,你却保得性命,仍可施展你的抱负,岂非再好不过?”

    顾均既觉愤怒又觉不安,心中矛盾,质问道:“你究竟还是不是大薛的人?”

    队伍前方似乎起了骚乱,柳从之带着人往这边走,薛寅认认真真答道:“我是大薛宁王,我的封地在北化。北化常年严寒封冻,贫瘠寒苦,天子不管,苍天不佑,大薛视其为废土,然而那是我的故乡,我自始至终不属于宣京,也不该当这个皇帝。”

    柳从之向这边走来,刚好听到薛寅这句话,微微一怔,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