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本草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我死而复生,经过这一场之后,我就想开了,就想着人生如梦,如朝露一般变化无常,有什么怕的呢。想着想着就不怕了,嘿嘿”

“是啊!”叶知秋这句话,勾起了孙永轩的心思,仰头呆呆地望屋顶,喃喃道:“人生如梦,变化无常,今日坐堂问诊,明日到堂听审,嘿嘿,当真是变化无常啊!”

叶知秋听他话里有话,更是疑惑,低声道:“大哥,出了什么事情了吗?怎么你和师父从皇宫回来,都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孙永轩叹了口气,瞧着他,半晌,才低声道:“大哥知道你偷偷学了很多医术,很高兴,以后,咱们孙家可能就要靠你了。大哥这些天,会尽可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你,帮你提高医术,别的不要说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不说出来大家一起商量?”

“你还小,不用管这些。放心吧,大哥和爷爷他们一起,会处理好的,天无绝人之路!罢了,这事不要说了。”

“大哥,到底……”

“我说了不要说了!”孙永轩瞪眼瞧着他,“你才十五岁,管那么多事情做什么?好好学好医术才是正经!你不是三番五次的都想学医看病吗?让你学的时候你有问东问西的,搞什么搞!”

孙永轩声音有些大,引得屋里不少人都瞧着他们。范妙菡在药柜那忙着抓药,也停了手望了过来()。

叶知秋哦了一声,道:“好,我不问了。”

孙永轩捋了捋黑须,轻咳一声,似乎在让自己恢复常态,道:“下面我教你怎么针灸,我做一遍,你照着做一遍。”

“是!”

孙永轩取出金针筒,又拿过一小撮艾草,点燃了熏烧那金针,然后,用通红的金针扎进了老妇手臂曲池穴!

叶知秋倒吸一口凉气,问道:“大哥,为什么要把针烧热了才扎?”

孙永轩一边捻动金针,一边道:“血气喜温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病患是受寒着凉导致的痹痛,用温针能是血行更旺盛,热可深透肌腠,内注筋骨,温通经脉,祛散寒邪,比不用温针效果更好。”

这可是书本上课堂上没有讲过的,叶知秋用心记住了。

孙永轩给叶知秋讲了针法之后,起针让他学着重新做了一遍。

温针针灸之后,老妇活动了一下胳膊,喜道:“痛得轻多了,手也有点紧了,真好,多谢孙大夫!”

下面一个病患,是个少妇,在丈夫搀扶下坐了下来,慢慢说道:“孙大夫,我半年前生孩子难产,多亏你们医馆那位女大夫帮忙接生,这才生下了孩子,只是当时出了好多血,那以后我就经常头昏,全身没劲,也不想吃饭,手脚有时候发麻,心慌。你给看看吧。”

孙永轩见他面色淡白,口唇浅淡,点点头,问:“月事来了吗?”

“来了,上个月开始来月事的。”

“量多吗?颜色如何?”

“不多,淡淡的只有一点血色()。”

孙永轩诊脉望舌之后,问叶知秋是何脉象舌象,叶知秋诊脉之后,道:“好像是细脉。”

“这次摸对了,舌象呢?”

“薄白!”

“很好,都对了,辩证看看。”

“应该是血虚证吧。”

“是,如何治?”

“血虚自然补血呗。用四物汤!”

“就补血?”

“是啊。”

孙永轩摇摇头:“血由气生,补血必须兼补气,补气犹在补血之先,因为有形之血不能自生,而是生于无形之气,补气才能生血。而且,单纯补血之药,药性偏滋腻,容易阻碍脾气,影响血的生化,必须用十全大补汤之类的气血双补,才能收效。”

“我记住了。”

“那你写方吧,我念你写。”

“是!”

叶知秋拿起毛笔,按照孙永轩所说将方子写了,交给台上范妙菡抓药。范妙菡拿过他抄的方子,嫣然一笑,低声道:“怎么样?抄方好玩吗?”

“抄方看病,可不是玩的!”

“知道!就问问嘛,快去忙吧!”

叶知秋笑了笑,回到座位。

正文 第25章 马尾辫

接着的一个病患是个五岁的小孩,不时轻轻咳着()。母亲抱着,一脸焦急,坐下来就说道:“孙大夫,我儿子这是怎么了?老没劲,乏乏的,不爱动弹,昨天开始全身烧热起来了,找了个郎中开了点药吃了退热,可是热没有退反倒是多了咳嗽,你看要不要紧啊?”

孙永轩瞧他呼吸急促,小鼻子上挂着两串鼻涕,面唇略紫,神疲欲睡,眼睛红的,还有点怕光,摸了摸手脚,冰凉,想了想,解开小孩衣服,伸手进去摸了摸孩子胸腹,感觉胸腹间灼热烫手,又让孩子张开嘴看了看,喉咙红肿,口腔粘膜有数颗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斑点,周围有红晕。问道:“孩子大小便如何?”

“大便是稀的,小便有点黄,也不多。”

孙永轩又诊脉望舌,发现舌红苔薄黄,脉沉数。便让叶知秋学着望舌诊脉,叶知秋这一次把脉象说对了,但是舌象却说错了,说成了淡嫰,孙永轩告诉他,小孩的舌象本来就是比较淡嫰的,叶知秋便又用心记住了()。

诊查完毕,孙永轩问:“这是什么病证?”

叶知秋有些傻眼,如果告诉他症状脉象舌象,他一般能归纳出证型来,告诉病证,他也知道怎么用药。只是将四诊结果合在一起归纳出一个适当的病证,这就考验医生综合能力和临床经验了。

叶知秋虽然没有临床经验,但是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在叶知秋的指点下已经得出四诊结果,归纳他还是会的,想了想,道:“是真热假寒吧?”

孙永轩又吃了一惊,心想真热假寒是不太容易诊断出来的,想不到这傻弟弟居然一眼就看出来了,道:“为何是真热假寒?”

“这个孩子虽然四肢厥冷,唇紫,呈现寒证,但是胸腹灼热,小便短赤,所以应该是真热假寒。——如果病患躯体和四肢寒热不同,就可能存在寒热真假。一般说来,以躯体寒热为真,以四肢寒热为假,如果躯体热而四肢冷,就是真热假寒,反之,如果躯体冷而四肢热,就是真寒假热。不过还要结合病患的小便、脉象、舌象等合参,若发现病患小便短赤,脉沉实数者,可帮助认定为真热假寒。特别是小便,是判断究竟是真热假寒还是真寒假热的关键。”

“哦?如何判断?”

“但凡阳证似阴,必然外寒内热,所以小便是短赤的。相反,阴证似阳,这就是格阳证了,必然上热下寒,所以小便就是清白的,只要看看小便,短赤就是真热,清白就是真寒。”

孙永轩很是惊讶,能准确区分寒热真假,这可不是一般医者能做到的,而且,他用小便来判断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却又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不禁打量了他半晌,才道:“这些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从医书上看来的?”

“哪本医书?”

“忘了,看得多了,混在一起了,只记得有这样的说法,就记住了,嘿嘿”

孙永轩道:“写方吧,我念你写()。”说罢念了一道方子。

叶知秋写完,拿起来一看,这配方有些奇怪,自己却不认得,当下问道:“大哥,这是什么方啊?”

“清解透疹汤。孩子患的是麻疹。”

叶知秋惊呼一声,他实习的时候,还没有在临床上见到过麻疹病患,因为这种传染病在现代社会由于接种疫苗,发病已经明显下降,很难见到了,但是古代却是很常见的。他赶紧又瞧那孩子:“麻疹?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孙永轩指着孩子口腔针尖大的小斑点教他如何辨别麻疹之后,说道:“孩子这是麻疹毒邪内盛,阳气郁闭于里而不能达于肢末,所以形成身热而四肢厥冷的真热假寒,必须清热解毒透疹。这个方子治麻疹很有效的。”

叶知秋赶紧将这个方子用心记住,然后拿去给药柜拣药。

下面这个病人有些奇怪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坐在对面好一会不说话。

孙永轩问了几遍他那不舒服,这才红着脸说:“我睡觉的时候老流口水,一觉睡醒过来,都能把枕头打湿一大片。枕头都被口水弄得**的。人家都说我没长大,还跟孩子似的流口水,大夫,你给看看吧,我都没脸见人了。”

孙永轩笑了,诊脉望舌之后,发现舌红苔薄白,脉弦实。又让叶知秋学着瞧,帮他指出了错误,问叶知秋道:“他这是什么病?”

叶知秋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怪病,仰着脑袋想了片刻,道:“口为脾之窍,涎为脾之液,脾主涎,自然应该从脾入手医治。对吧?”

孙永轩点点头:“很好,脾病分寒热,寒热不同,用方不同,该如何辨别?”

“《素问·至真要大论》上说:‘诸病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又说‘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所以,脾病寒热,可以从口水的色质辨别,如果口涎质稠色白混浊,一般是热,如果口水清稀的,一般属于寒。”

孙永轩由衷赞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很好,你的医学功底不简单啊,假以时日,必然能超过大哥的。”

“不敢当,多谢大哥夸奖。”

“现在,你说一下,他这涎液,到底是热还是寒?”

叶知秋问那病患:“你口水是浑浊的还是清稀的?”

病患挠挠头:“这个……,我没也不知道啊。”

“那你吐点口水我看看。”

孙永轩摆手道:“不行!他是涎液过多,现在他嘴里又不是过多的涎液,让他吐口水,那是他正常的口水,不说病中的,也就辨别不准过多的涎液到底是清是浊了。”

叶知秋点点头:“是啊,要不等他晚上睡觉,留一些流出来的口水拿来看看?”

孙永轩笑了:“用不着这么麻烦,刚才他不是说了嘛,他的枕头都被夜里流出来的口水弄湿了,**的,既然口水能把枕头弄得**的,你说这口水是浑浊的还是清稀的?”

“浑浊的!是脾热!——大哥你好聪明,能从这找到依据。”

孙永轩笑了笑:“这些东西,你看病看多了,慢慢就会知道了。急不来的。”随即念了药方,让叶知秋写下来,送到药柜取药。

这一天过的很快,叶知秋跟这孙永轩看了数十个病患,对舌诊、脉诊有了个大概的印象,就这他已经很是高兴了()。

天黑的时候,医馆关门了。范妙菡又叮嘱叶知秋别忘了明天一早去看爷爷,然后蹦蹦跳跳的走了。

叶知秋回到家,饭菜已经准备好,岳氏依旧念完一遍佛经才吃饭。叶知秋告诉岳氏,说自己第二天要陪范妙菡去看她爷爷,岳氏点头微笑着答应了,叮嘱他大病初愈,不要乱跑,当心身体。叶知秋心想好不容易来到有名的京师汴梁,哪能不好好逛逛,不过嘴上还是答应了。

今天不用去学堂,在家自学,所以,吃完饭,叶知秋便回到了自己跨院里。他的书房里满是医书,大多数是他从来没有看过的古籍,古代医书方书有它适合当时的特点,很有研究价值的,所以叶知秋挑了一本方书,坐下来好好研读。

碧巧拿了个针线筐,静静地坐在他身边,绣着什么东西,叶知秋瞧了一眼,却是一个肚兜,上面绣的是鸳鸯戏水,问道:“这是给你自己绣的吧?好漂亮!”

碧巧白了他一眼,嗔道:“怎么这个也记不得了?这是你巴巴的求我给你缝的呀,说府上的绣娘做的不好,非说我的手艺好,让我给你绣,怎么现在反倒记不得了?”

“哈哈,是吗?”叶知秋从来没有带过肚兜睡觉,觉得有些滑稽,凑到她面前,低声道:“咱们两睡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