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大考研日记-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会出现“非典”?各种猜测来自网上,没有一个得到证实。可以确定的是,人类以科技驾驭自然的企图,正在得到不同方式的回应(或报应)。人类无限循环的繁衍,若干年的间隔之后是否总会有被地球更年期所紊乱的阶段出现?
屠格涅夫说:“我们不是大夫,我们就是这个世界的疾病”。
北大105周年校庆5月4日
5月4日,北大105周年校庆。
食堂和校门依然把守严密,我理解并同情每一个站立了几个小时的志愿者。但进入食堂都要查证件,让我几乎无法打饭,只好让在读法学院的硕士室友带回来………北大的宽容在这个时候并不发生作用。校庆庆祝除舞蹈团在大讲堂广场的短暂演出之外,并无更多大型庆祝活动。一切低调。
北大学报的主编龙协涛教授曾为校史馆的建立撰赋《燕园赋》祝贺,今日被同学重新张贴于BBS之上,《北大,不老的神话………燕园赋》名列今日“十大”第五。一所辉煌的大学总会在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再次叙述昔日灿烂的历史,也是明天前进的精神动力。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校庆还是1998年5月4日的北大建校100周年庆典,那简直是一场巨型的狂欢盛宴:校友云集、讲座云集、庆祝活动云集,到处都是自豪的笑容和快乐的歌声。整个校园都沉浸在熙熙攘攘的热烈气氛之中。这所百年名校在1998年的5月光芒四射,举世瞩目。
第53节:考研再回首
面对燕园无比悠久的辉煌,我是局外人。北大的草长莺飞,已深深烙入心田,我是如此害怕失去她的拥抱。同时我会在梦境中看到自己昂然走在未名湖和三角地的雀跃神情。飞得越高,摔得越痛,我是不是不该如此深沉地沉浸在这种极度渴求的欲望中?
出入不便的日子,正好学习PHP和SQL2000数据库的应用。自学的无从求助使领悟过程有所延长。本想冒险学车,打电话才知驾校也已经停止教学。
Sublexical来信说我有文章在《中关村》发表了,应该是写孔庆东的一篇随笔评论;LiuCN从台湾寄出了礼物,说是祝贺我考研成功………调档函却还没有收到,心中石头不敢落地;昨夜兄准备辞职考研,勇气可嘉,愿为“非典”所干扰的生活仍然顺利……
考研再回首5月26日
直到今天,惊心动魄的考研生活才最终有了一个结果,尽管录取通知书还要在几天后才能拿在手上。我像局外人一样试图总结自己的整个考研经历,像是复述他人的故事。
在考研期间的每一天,我几乎都是在心灵的挣扎中度过的。北大要求专科考研需要有两年工作时间和英语四级证书获得后才能报考,后者虽然具备但前者却是我所无法等待的。当年龄日渐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这种迫不及待想上考场的心情便愈加强烈。我希望在贵人相助之下,能够有破例的情况出现。而最终的结果是,我在复习接近一年的时候,这种一厢情愿的梦想肥皂泡终于被打破了……
我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的残酷和创痛,并准备第二年背水一战。而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又是一个晴天霹雳:有消息说北大将不再接受专科考研。我因此惊惶失措:难道我苦等两年的证明自己的机会都无法得到?我竟然写信给北大校长、给研究生院院长………我必须要为自己争取一个上战场的名额,哪怕是惨败。后来的招生简章还是允许专科报考的,但我给校领导的书信是否起到了作用,我至今也无从知道。
考试过程中我发挥得并不理想,在答卷结束的时候,我还意犹未尽不曾书写完毕。考完之后的日子里,我几乎不敢想象自己的成绩会是怎样的糟糕,并一度开始准备找工作。当考研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我在打给亲人与爱人的电话中含泪告诉他们我的好消息:专业第十名!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考研的成绩。
事情的发生总是出人意料,我所报考的现代文学专业由于报名人数很多,这个名次能否参加复试都是一个悬念。我已经无法用青春年华的流逝去赌任何事情,于是我千方百计联系专业调剂。在反复权衡之后,我决定在复试名单出来之前申请调剂到汉语言文字专业下的中文信息处理方向。
复试之后,依然是忐忑不安的等待,在没有见到录取通知书之前变数很多。虽然这一波三折的考研生活用寥寥数语就能说完,但当时经历的苦闷却是可以让人歇斯底里到崩溃的。这份沉甸甸的、经历了两年多的考研重担,或许只有在看到那印着北大中文系的大红章的时候,才能真的使我放心下来……
“大街上,妹妹们在跑”5月31日
几天来学习网站服务器的搭建管理,总是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不是服务器无故停止运转就是IIS不起作用,焦头烂额。中文信息处理专业的课程当是计算机与中文的结合,编程语言课是必不可少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实践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互联网公司不断地、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探索。“万家墨面没蒿莱”的艰难时刻,263率先在国内举起邮箱收费的大旗,于是,各种各样的基于互联网的收费服务开始堂而皇之地掏起了网友们并不丰满的腰包。
从当初因考研接触到北大中文论坛,到如今已是论坛系统管理员的身份,走过了许多日子。在很艰苦的岁月之中,论坛是我的精神家园,她见证了我每一天的努力和进步、欢乐和苦痛。
SQL、MYSQL、VB、PHP、ASP……为计算机编程所纠缠,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读书,思想空荡荡的。不断揣摩着自己仅有的文字,为什么回忆?荒芜太久,只有从过去的葱郁中寻找满足。
在0和1的世界漫游,我如禅僧入定般在狭窄的床铺上一坐就是整天,如果不是显示器早已换成纯平,我的视力恐怕早已目蒙目龙如秋后的迷雾。每天唯一接触阳光的机缘,是在中午走向食堂的路上,春夏之交的煦暖激动我荫庇了一夜的平静………早晨从中午开始。红男绿女在春风中欢笑,我匆忙走出温和的观照而宁愿走进岁月斑驳的层楼………于幸福中置身太久,会消磨掉许多勇气和意志。
“大街上,妹妹们在跑”,室友的话像句诗。
论坛上有考研者呼朋唤友,为共同进步。我不以为然:孤独但不寂寞地走一个人的路是必要的,尤其在最忌波动的考研路上。并肩行走或群体生活难免会令自身产生某种负面的干涉,人与人之间不会总是和谐。
有人要毕业。
数年郁闷生活之后于酒瓶的碎裂声中得到发泄的满足,却被论坛上众人的讨伐之声淹没………温和了许多日子之后,一点点酒精刺激下的冲动都成为不可以。校园封锁中有女生哭泣:放我出去。同样是喝高之后的真心流露,却无人理会。有年轻的学生在围墙外置疑“非典”规定的不合情理,竟引来领导大加训斥的回信,并说要以此为契机开展活动“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什么不给郁闷中的孩子们一个表达冲动的可能?
平凡的世界中,我们继续着没有脾气的生活。
禁闭的心园草长莺飞6月4日
打电话问中文系教务,对方说,硕士录取通知书要6月15日以后才能下来。还要耐心等待。
女友要送我《鲁迅全集》,让我看看哪个版本比较好。应该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吧,网上搜索了一下,价格将近千元。有其他出版社版本,二百元左右。
前天晚上因钥匙被反锁在屋内,砸掉了门玻璃,今天有师傅来修理,进门就说:忘带钥匙砸的吧。看来如此作为的并非我一个。
风很大,禁闭的心园草长莺飞。
短裤肥硕与拖鞋趿拉的龌龊形象,在这个校园中并不见怪,被包容。我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在从宿舍到饭堂的路上,在中午12∶45。执勤的同学已于早些时候收岗了,为“非典”折磨数日之后,紧张的局面重新松动,虽然封校解禁遥遥无期。
第54节:家长里短
园内生活需要某种调剂,年轻人为单调与寂寞圈囿太久,会有生事的念头,过剩的精力需要宣泄。在毕业生即将出走的夜晚,总会有凌晨传来的呼喊或尖叫,“我把青春献给你”的许多年是不是有未完成的遗憾?论坛上那个沉默四年的男生终于对一个女生说出了心中爱的告白。回帖说追她的人有一卡车,死心吧。即将远离一段岁月的最后几个晚上,做一些“出格”却单纯的事不需要理由。想想你将不再年轻,也不能再冲动。有人倡议再最后看看北京城,凄然感觉,很担心夜晚闲逛被收容。
大讲堂广场有“品味学术文化,享受夏日清凉”系列露天讲座出现,不能集会的规定可能带来更有意思的交流方式,但我更希望这是一场露天电影,或者地点可以选择那块静园的草坪席地而坐而不是坚硬的水泥地,但也许讲座的主题更适合工业化的广场:“伊拉克战争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日益发现睡眠是一件奢侈的事。咖啡的努力使我在凌晨数点仍无睡意,西向的窗外渐亮,那东方是不是已泛鱼肚白?当睡眠与吃饭都成为任务的时候,心中必然有事情牵挂?
中文论坛上又有了新版面,勤劳的人们忙碌着,生活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吧。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端午节,却没有粽子和屈原。
我和北大中文论坛的“家长里短”6月10日
在雨丝的覆盖中,校园内油绿的视线所及愈发葱茏起来。零星的行人走过,都是从容悠闲的样子,仿佛在细细品味细雨中这座古老的书城。
回到宿舍,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无线网依旧没有贯通的迹象。拨号上网,中文论坛上版主们在专区中热烈地讨论着“家长里短”的闲话………在这里,版主们活泼而富有人情味,俨然不同于在各自版面上老大身份的庄重和严肃。陈平原先生在苦研学术之外,非常欣赏“学者的人间情怀”,于学问中获得人生快意,身体力行;在周六旁听的博士论文答辩中,费振刚先生提出论文需加强人文关怀,并以俞平伯先生“玩学问”的乐趣为期盼……如此类比可能并不合适,版主们在私密专区中的轻松自然也是另一种人生情怀的展现吧。
最初认识北大中文论坛是因为考研的缘故,论坛上有专门的“招生及考试”版。考研北大中文系的学子们在这里热烈地讨论着各种问题,版主们也尽职尽责地为考生解决各种问题。我从中受益颇多,每天都会光顾这里,希望收集到任何于考研有益的信息。每一个考研人都是如此渴望与过来人、同行者交流。
为考试而阅读,每有心得便诉诸笔端,于是有了在论坛上发表的各种文章,其中以散文居多。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和老师,我的考研生活显得不再寂寞单调。
关于论坛的历史,我愿意从最早的发帖时间算起,大约是在2000年的11月。2002年5月,从北大中文系主页的链接中我发现了这里,从此再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我的考研都和这里密切相关。2003年3月,承蒙李铎老师不弃,我成了“中文信息处理”版主。由于我对于这个方向了解和认识得不多,所做多是转贴一些有用的资料,也是学习。
2003年5月22日的“版主专区”(仅供版主内部交流使用)中有nafangzheng发表的“小楼成红色的系统管理员了”。这一天起,我成了北大中文论坛的系统管理员,肩负了更多责任,结识了更多版主,也开始很少写散文。
窗外雨声渐渐隐去,无线网的信号迟迟不见到来。
问中文系教务,回复录取通知依然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