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1275-第5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寨。”听到响动,

    对不起,又没时间写完,以下的无视吧,向所有订阅的朋友道个歉。。。。。。

    “你原本以为,本帅拘了那些人,是想聚拢兵马,然后去投了鞑子?”

    “差不多,你这样做法不合规矩。”

    果然如此,所以他才会执意跑来见自己,说是质问也好,确认也好,总要亲眼看一下才放心,还真是个有意思的人。刘禹摇摇头,推开身边的亲兵,想要上前一步,吴老四的脚就像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他只好放弃了。

    “既然本帅的做法不合规矩,那你方才打算去哪里。”

    “去司衙劝劝那些人,有他们出面,事情会顺畅一些。”马暨没有丝毫犹豫,刘禹更加疑惑了,面露不解之色。

    “某只说不合规矩,没说不当如此,抚帅的意思下官懂了些,无非是想号令如一罢了,眼下鞑子势大,咱们若还是一盘散沙,这仗不必打也知道结果了,现在虽然迟了些,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倒是个明白人,刘禹突然间想到,以此人的强势,如果自己没来,或是来了之后呆在后方,只怕他就要这么做了,一个连路帅都没放在眼里的人,怎么可能那些人当回事,明白归明白,自己的真正用意他怎么会体会得到。

    “不必了,那些人还不曾放在本帅的眼中,你过来看看。”既然自己过不去,他便招招手示意对方过去,这一次吴老四虽然面带警惕,却没有进一步阻止的动作。

    “这。。。。。。”

    马暨早就听到了城下的动静,可是等到真正从城楼望下去,依然心生震撼,想想也知道,近四万人的军阵,排得整整齐齐,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红,再无其他,是何等的景象。

    “若是你来领军,会如何去打?”

    “结好峒人、沿途袭扰、背靠坚城、诱敌至此。”刘禹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没想到状似粗人的家伙,还能总结得如此精僻。

    “鞑子不过五万余,此地人数不算少了,难道不可一战?”

    “若是数千人还可据险一搏,人数太多,只宜坚守,否则一旦落败就连逃都逃不回来了。”

    这话说得很直白,就连刘禹都听懂了,人数多有人数多的坏处,阵形一旦崩溃就是难收之势,这一幕在丁家洲演绎得淋漓尽致,要不是将无战意,无论如何九万大军怎么也不可能败得那么快。

    道理是对的,可是用在这里不合适,刘禹无法同他说明,元人的攻势不只一处,中路军虽然还没有发动,可一旦动起来,就是雷霆之势,对于广南西路来说,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来自于云南,这里只宜速战速决,才能腾出手去应付更大的危机。

    “横山寨呢?”刘禹的话让马暨一惊,都这个时候了,还能有别的结果?

    “鞑子或许是在诱敌,或许是无暇,无论是何种原因,本帅都要去,忠勇之士不当被弃,否则还有何人愿意为这国家。。。。。。”刘禹面朝着一片红色的海洋,霞光将他身上照得金光闪耀,手臂轻轻向着下头一挥:“去死?”

    马暨的眼中看到的是一个坚毅无比的眼神,突然之间他什么也说不出来了,若是别的文官这么说,许是忽悠人的大道理,可是从刘子青的嘴里说出来,他信。

    夜沉得很快,当莽莽青山变成了一片又一片的黑影时,施忠带着几个人猫着腰闪出了住所,那是一幢竹制的吊脚楼,楼身绑在几棵大树身上,下面用粗大的竹子做为支撑,为的是防止野兽的袭击。

    那个叫做阿细的峒人就在他的边上,这一带的地形此人很熟,哪怕是到了夜里,依然能够指出大致的方向,否则哪怕有夜视仪,依然无法避免走岔路,这里可不是内地,没有什么官道做为参考之用。

    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离着目标处大约有二十多里,入了夜行走的人就变得稀少了,但也绝不是没有,每当这个时候,施忠就会将阿细轻轻一拉,几个人在一旁稍作躲避,经过了几次,阿细终于明白,这位上官头上的怪东西是做何用的了。

    经过一番摸索,等到元人的大营出现在眼中时,那就是目的地到了,施忠大致上估算了一下,自己走了约摸一半,那么从这里到目标差不多还有十里,这样的距离肉眼根本看不到任何动静,就是千里镜只怕也难,而头上的这个细长管子,望过去是绿茫茫的一片,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

    再往前行不可能了,就是转到别处也会差不多,元人的营地几乎就是以目标为中心布置的,施忠怎么也不甘心无功而返,他想了想将几个人招到身边。

    “阿细留下,你们二人朝前头去一点,选一个高一些的位置藏起来,等到天明时分,看看能不能望得到,若还是不行,便各自返回去,咱们再想法子。”

    这一夜是如此漫长,为了怕睡过头,两个人只能轮着来,施忠眯了眯眼,不敢熟睡,等到阿细碰了他一下,赶紧睁开眼天边现出了一片鱼肚白,远处的山峦渐渐变成青色,他将千里镜贴上眼眶,一眨不眨地对准了前方。

    随着光线的增多,镜头里越来越清晰,离得实在太远了,得亏横山寨建在高处,在镜头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影子,可是无论他怎么调整,就是无法再更进一步,城墙上有没有人,都难以判断,只是隐隐感觉有东西在动。

    那倒底是元人还是宋人?施忠屏心静气,努力分辨着,那个小小的影子光秃秃地,就像一个小方块,他那根探子的神经一下子敏感起来,事情有些不对,似乎是少了点什么,他将眼睛离开了镜头,无意中往鞑子的营里扫了一眼,立刻反应过来。

第三十章 倒行() 
周兴没有说错,此刻横山寨下的五万元军就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最开始是轻敌,以为小小的寨城可以一蹴而就,等到发现城内抵抗意志顽强,主帅又起了别样的心思,想要徐徐图之,生生将自己的兵锋顿了下来,这位主帅就是素有爱民之称的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

    横山不是什么高山峻岭,只是一道不长的土坡,位于右江一侧的河谷平原上,宋人将这个寨子建在坡上,原本不险的看着也有几分险了。偏生从大理一路到此,连条平整些的路都没有,靠着一条穿行在高山密林间的‘茶马古道’,如何撑得起五万多人的后勤?

    于是,那条崎岖的山路上,便是驮马往来不绝的热闹景象,光是吃用就已经不堪重负了,哪里还能携带大型的攻城设备。照他们战前的估计,这个小小的横山寨根本就不会有战事,真正的大战要到邕州才会发生,就如同十七年前的轨迹一样,现实却是,原本势不可挡的攻势停在了这里,已经足足二十天了。

    劝降的使者派过了两批,也许因为用的是峒人,没有被杀害,只是无一例外都是拒绝,都不知道这些宋人吃了什么药,突然间转了性子,烦恼不已的赛赤典哪还睡得着觉,披着一件长袍便走出了自己的大帐。

    夜凉如水,十一月的广西昼夜温差有些大,同四季如春的云南又有些不同,让他这样从北方来的人不太适应,他不是蒙古人,而是被人俗称的色目人,来自于河中地区的不花刺,此时那里已经成为了察合台汗国的都城。

    当然,已经年逾六十四岁的赛赤典早就没了思乡之情,做为较早投入蒙古人怀抱的被征服人群,得到的待遇是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而被加以重用,甚至在他的麾下,数千人的正宗蒙古人都要听命行事,在云南,他才是一言九鼎的那一个。

    美丽的不花刺城是个什么样子早就没了记忆,而眼前那个黑色轮廓才是他此刻最大的怨念,二十天过去了,宋人就是赶猪,也能在邕州城下集结起来,而他却连最初的构想都没有实现,这个小小的城寨就像一颗硌着牙齿的石头,用力会崩了牙,不管又不舒服。

    一阵轻轻的脚步声在他耳中响起,不必回头他也知道是自己的儿子来了,这一次的征伐令,就是他的三子,原本在大汗身边宿卫的忽辛亲自带来的。按照约定的时间,他一天都没有耽误,结果计划中最末的一路,现在变成了最早发动的一路,而此时的广西还没有受到来自荆湖一方的威胁,便能全力对付他一人,怎能让人不烦恼。

    “乌兰忽都同你说了什么?”赛赤典等他走近,自己先开了口,倒是让忽辛一愣。

    “他说邕州方向没有异常,几个峒人的寨子都很恭顺,向他们要的东西都主动送到了,除此之外。。。。。。”忽辛吞吞吐吐地没有说下去,赛赤典岂能不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峒人摇摆不定、观看风向是意料之中的事,所谓的恭顺,不过是送些东西保平安罢了,至于其他的,要他们襄助自己去对付宋人,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不被宋人鼓噪起来对付自己就是幸事了,当然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这支数目庞大的军队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谁要想打主意之前都要思量一下,失败的后果。

    “他有没有说,探马前出多远?”

    “超过了五十里。”忽辛松了口气,想了想答道。

    “邕州离这里两百多里,他才前出五十里,就能回说邕州方向没有异常,他本人呢,是不是就缩在某个峒人的寨子里,抱着女人喝着酒?忽辛你回去的时候告诉他,这里不是大理,宋人也不是蛮人,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就等着被人砍下首级吧。”

    忽辛被他的话吓了一跳,印象中父亲很少会用这样的语气,说得还是一个蒙古人。再回想一下,从接到诏令出兵的时候,他就有种种隐隐的忧虑,然而做完这一切,都看不出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可是大理有变?”

    赛赤典不知道要怎么同儿子说,云南立省才一年,所有的制度都是初创,原本征服大理之时,就是以安抚为主,将其王段氏加封为世袭的总管,各路土司也都执掌着地方,哪怕过了二十多年,这种痕迹仍然没有消除。如今突然一下子变成了流官,在各州府当中推行达鲁花赤制度,加强了元人的统治,可是削弱的是本地权贵的利益,他们的不满是可想而知的,如今将几乎所有的兵马抽调一空,对于后路的担忧自然不会少,然而这还不是关键之处。

    说倒底还是元人的统治时期不长,这倒也罢了,只要一直保持威慑,社会安定下来,人心自然就会慢慢归附,他相信只要有自己在,哪怕过个几年,形势都会完全不一样,可是大汗只给了他一年时间,便不得不中断了一切。

    由于距离太过遥远,元人在云南只留下了一个蒙古骑兵万户所,这只兵马是由当时征服大理的名将兀良哈台所在的部落提供的。对于这支基本力量,赛赤典不敢轻动,这一次出征只带出来了一半人,为数五千人的骑兵由乌兰忽都这个行军万户领着,做为他手头上的机动力量使用。

    然而他心里很清楚,就算是这支蒙古骑兵,也已经同十七年前那支一路南下征服了大理、又深入交趾的无敌之师相去甚远了,任何一只兵马,平日里除了偶尔对付一下某个山寨里的蛮人,基本上只有作威作福的份,过去了十七年,还能保持多少战力?天晓得。

    现在,他手头这只多达五万的大军,其实大都由本地人抽调而来,为的就是在他走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