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推翻清朝当总统-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海军和陆军中的精锐,是所有人都为之敬畏的——也许除了郭松龄的监察总队除外,他们是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
    而在这些陆战队员们的臂章上,也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在一个成盾状的白色底图上,左边绣着象征陆军的带有刺刀的步枪,右边是象征海军的锚、链,两者的底部交叉在一起,看起来象是托起了中间的部分的那一朵猩红的云纹。
    李二棍完全是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体魄才成为了这支军队中的一员,相比之下,当初挤满了人的营房中,到后来显得空荡荡 的。那些没能撑过各种测试、考核的人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营房,回到了原来的部队之中。他们没能为自己争取到那枚银色的小盾章——象征着荣誉和坚强的海军陆战队队徽。
    当李二棍被宣布任命为少尉时,他没有意识到,从两千名受训者脱颖而出的他和他的战友们,将会在未来的战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没有想过,他们将会遭遇到怎样的挑战。当时他的心中,只有喜悦和激动——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共和国的军官,而且,是在海军陆战队中。
    也就是在他成为军官的第二天,共和元年九月六日,中日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了。
    第三部 第八章 百绪繁生
     更新时间:2009…5…20 16:06:23 本章字数:3419
    甲午年的中日朝鲜陆战为彼此划上了一个都不圆满的 那么自丰臣秀吉,那个矮挫而又相貌丑陋的野心家侵略朝鲜以来的第一次中日在朝鲜战场上的角逐,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回合。不过历史总是健忘的,人们还是习惯于将这次朝鲜战争,称为中日第二次朝鲜战争,以和甲午年的第一次朝鲜陆战相区别。
    战争的起因并不重要,因为对这两个交战的国家来说,朝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都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地位。中国自不用说,日本亦是将其做为侵略中国的跳板,他们的目的一度达到了。然而自从在八国联军行动中遭遇到可耻的失败之后,他们又在山东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更在喜峰口成就了中央军陆军第二师“能攻善守”的美名。
    不过为了满足某些爱追根问底的家伙们的好奇,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战争的起因,或许这样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战争总是在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时候突然爆发。至少,林云目前是不愿意看到的。他正致力于国家的内部建设,没有准备,也没有计划好这次战争,甚至在他的国防军司令部的总参谋部里,关于朝鲜战争的构想仅仅是一页纸的概述而已。
    这当然不能做为整个战争的指导性文件。在林云看来,这甚至不是份合格的概述,没有目标,没有战略方向。没有战略重点,唯一地,不断提及的,是语气模糊的陈述——相比之下,林云宁可重新召集总司令部里的参谋们开一次军事会议。
    还是回到战争的起因上来。
    早在共和成立之前,郭松龄和蒋百里还在东北与沙俄军队交战的时候。数支小部队就通过不同地方式渗透到朝鲜境内——名义上独立的朝鲜正在日本人的铁蹄下心惊胆战的过着被奴役的悲惨生活,所以当这些小部队四处寻找起义者的时候,那些正因为没有武器和没有军事经验而苦恼的反抗者们很快的被他们聚集起来。一支名为“朝鲜复国军”地部队就这么成立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起初,日军并没有注意到这支部队,并理所当然的将它等同于一般的反抗武装,然而经过训练并有效组织起来的这支部队,很快就让日军吃到了苦头,同时。也让他们察觉出这支部队和中国军队之间那种千丝万偻的关系。对这一点,中方毫不掩饰,甚至不断加大了对这支军队的援助,不管是军事物资还是人员训练,乃至提供位于中国境内的后方训练、补给营地。这让日本人咬牙切齿,却又非常无奈——出于对林云的恐惧,他们一度克制了自己打过鸭绿江的野心。然而随着这支军队的不断壮大,日军开始小心翼翼地做出种种试探。当外蒙独立事件爆发的时候,他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大胆的向位于中国境内的一些朝鲜复国军营地发动攻击。
    林云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被日军重兵围剿的“朝鲜复国军”总司令朴正烈曾托信使给林云发过这样一封信笺:“就当前地严峻形势而言,我必须恳求您能帮助我们度过这一难关。”
    也许是林云的沉默和忍让助长了日军的狂妄,也许是日军驻朝鲜总司令官上村雄国忘记了日军在中国所遭遇的惨痛失败,他下令“全力出击,务必歼灭朝鲜复国军。哪怕他们逃到天涯海角。”
    朴正烈和他的残余部队没有逃到天涯海角,而是被允许进入了中国境内,在靠近长白山一侧的一个较大的训练营中驻扎了下来。
    于是战争不可避免的燃烧到中国地境内,这一次,林云没有选择退让——外蒙古的独立事件已告解决,他必须打这场战争,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
    现在,整个国家的军队都被置于林云地国防军总司令部之下。无论是陆军、海军还是新成立的海军陆战队,这架战争机器,还远没有达到林云所设想的要求,整个陆军现役为三十万人。而海军更加可怜,仅仅编成了两个舰队,隶属于北方舰队司令部的第一舰队和南方舰队司令部的第二舰队,各有战列舰两艘,装甲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及近海护卫舰十余艘。实力方面,以新编入战斗序列的“共和号”为主力的第一舰队略强一些。至于海军陆战队,目前还没有达到一个旅的编制,这让林云一度有些遗憾,也许不该执行那么严格的筛选标准。
    不过战争已经开始,林云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这场战争的战略目 标——是借此将日本的势力从朝鲜半岛上驱逐出去,还是打一场以歼灭现有日军主力为目的,迫使其谈判的局部战争?参谋部的大多数军官们赞成后者,因为目前海军的实力还远不
    本海军相抗衡,不论从吨位上,训练水平上,还是从 火炮优势上,都远远处于下风。这不是一两艘战列舰所能改变的力量格局。
    这一现状,可以从第一舰队的战舰编制上体现出来,虽说到了八月份,就会再有四艘装甲巡洋舰加入到北方舰队司令部的编制名单中来,可是要想形成战斗力,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和长时间的配合协同,这一 点,任何通晓海军规则的人都能对你滔滔不绝的讲上一大堆。
    林云并没有反驳他们的意见——关于海军部分,他表示理解并支持参谋们的想法,但是他提出的战略方案,同样让参谋部的军官们大吃一惊。
    在这份名为《朝鲜陆战总纲》中,林云开篇即提出,目前的阶段,是共和国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全国的主要资源,包括人力及物力都要投入到发展建设中来。但是,发展和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打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
    在这份纲要中,林云提出,拟由中央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师及两个原由南方革命军重组后的师组成第一批赴朝作战的主力。
    “这怕是校长又要拿朝鲜战场做训练场了。”这是蒋百里看到这份纲要的时候,头一个反应。而郭松龄却有他自己的看法,“你注意到没有,大帅这是要把中央军往几个要害城市里派了。”
    “你是说调派中央军加强沿海各省防务的事?”被他这么一说,蒋百里也顿时明白了。
    —
    “那是明面儿上的。”郭松龄仿佛正在和自己生气似的扭了扭脖 子,“据我所知,还有很多家伙蠢蠢欲动,可是大帅倒好。一句话,全放了!”
    蒋百里对这些政治斗争,并不感兴趣,甚至还有几分厌恶,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转移了话题:“日军在朝鲜,驻扎有六个师团,又有朝鲜傀儡政府组织的军队,总数有十几万人,而我们先期入朝才四个师……校长这是给我出了道难题啊。”
    郭松龄没好气的瞟了他一眼,然后抬起头盯着天花板叹气道: “唉,你就别装啦。大帅要是不放心你,能这么做吗?我倒是想去再会会小鬼子呢,可大帅不让呀。要不……”他转过头来,笑着对蒋百里说道:“要不,你去给大帅说说——就说你刚结婚,舍不得把新娘丢在国内,干脆换我去得了?”
    蒋百里先是脸一红,马上又绷起脸严肃说道:“那怎么行?校长在国内还是很需要你的。你就好好的干你的监察总长吧。”
    郭松龄嗤笑一声,“我就知道你没这个胆量。算啦,反正我对国内的这帮家伙,还真的有些不放心——放着在张家口那会,管保叫他们脑袋都分家!”说到这里,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凌厉之色,蒋百里看的心中一冷,不由的在心里嘀咕,这个家伙,什么都好,就是太喜欢杀人啦。对洋人这样,对国民也是这样,早晚有一天……有一天会怎样,他立刻很自觉的没有望下想了。
    林云却在这个问题上想的很深。
    对于郭松龄的忠诚,他不怀疑,然而郭松龄所处的位置和所拥有的权利,却是不能忽视的力量,作为总监察厅这一机关来说,本身没有 错,但是,缺少一个能够制衡的机构,一个平等的力量。权利是滋生野心的温床,自己在的时候,郭松龄也好,总监察厅也好,都不会对政局有不利的影响。可是万一自己不在了呢?
    他的目光,落在了写了一半的白纸上,那是份党纲的草稿。建党之事,自从几个月前,便已经筹备起来,然而进展一直比较慢,甚至于他提出了“新民族主义运动”之后,这个党都还没有建起来。
    原因自然是很多的,缺乏这方面的干才、对于党的性质及纲领尚未能确定、具体的组织办法等等这些,都让林云比较头疼。而最为头疼 的,恐怕是属第一条。不知道为什么,当初决心建党的时候,他首先想到将这个组织工作交给的人,却是宋教仁,而在和宋教仁谈过几次之 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夫共和新建,外交、内政,百绪繁生,历年来从事于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所遇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共和之基础,确定于大地,然后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然党争一日不停息,我共和则一日无安宁……”
    林云将这张纸捏在手中看了半晌,终于放到桌上,提起笔来奋笔疾书。
    第三部 第九章 两顶帽子
     更新时间:2009…5…20 16:06:38 本章字数:4425
    终保持我革命之精神、继承广州首义之传统,使革命 能团结如一、精诚报国,特拟成立本党,全称为:新民族主义共和 党。”
    林云想了想,继续写到:“本党之党章,暂定如下:”然后便一条条的从各方案中摘录。从党员的构成,到干部的选举、组织、任期、纪律到系统的组织工作,一一做了详细的规定。
    “一党专制。”林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四个字来。“这也没什么不好。”林云有些自嘲的笑了笑,反正今日之中国,是没有民主可言,更没有民主得以容身的机会的。中国,向来最不需要的,便是民主。
    梁启超的那番关于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的比喻,他也是曾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