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朝为田舍郎-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好消息!安西军大捷,函谷关大捷!安西节度使顾青函谷关外设伏,歼叛军两万余,此战大胜。”
李隆基一愣,身后的高力士已飞快冲到宦官面前,夺过他手中的军报匆匆捧到李隆基面前。
李隆基急忙展开军报,见上面详细的一字一句报捷奏疏,呆怔许久,方才哈哈大笑。
“顾青,果真是朕的霍去病!太争气了,哈哈,好!好!”
高力士在一旁识趣地道:“老奴恭喜陛下,国有良将,不负君恩。”
李隆基的心情瞬间变得如春光般明媚,捋须大笑道:“这个顾青,闯祸时让朕恨得牙痒痒,但争气时也比那些废物将军争气多了,一声不吭便给朕立下如此大功,朕任他为安西节度使,看来是朕这一生最英明的决定,哈哈!”
高力士凑趣地笑道:“陛下,函谷关大捷是大喜事,陛下何不与太真妃今夜酒宴娱之,以为遥贺。”
李隆基连连点头:“好好,快召太真妃,对了,娘子近来总说身体抱恙,几次推辞不愿见朕,今日她身子可曾好些了?”
高力士苦笑道:“太真妃近来饮食不佳,人都消瘦了不少。今日若知她的小同乡又为陛下立下大功,想必会高兴一些,陛下亦可趁机与太真妃多温存,增进一下夫妻之情。”
李隆基点头:“快派人告诉太真妃这个好消息,让她高兴一下。”
高力士恭敬应是。
兴庆宫一片欢腾之时,长安城外又有一匹快马飞驰入城。
马上骑士仍高举着一道红翎军报,从延平门入城后,高举着军报大吼道:“捷报!安西军收复东都洛阳!顾侯爷威武!大唐万胜!”
长安城内大街上的百姓们都愣了,刚才过去一骑说是函谷关大捷,这才不到一个时辰,又有一道捷报,又是安西军,这次居然是……收复洛阳?
街上来往的百姓商人武侯错愕不已,如同被定住了身形似的凝固不动,短暂的寂静后,街上忽然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安西军了得!顾侯爷厉害!”
“国朝得此良将,何愁叛乱不平!”
徘徊酒肆客栈的穷酸文人们更是欢欣鼓舞,不停催促着掌柜备纸笔,诚如李泌所预言的,他们要为安西军的大胜题诗于壁,遥贺顾侯爷与安西军。诗名大抵便是《闻官军收复河南》之类的。
如果说刚才函谷关大捷的捷报只是让长安臣民兴奋鼓舞一下的话,这次安西军收复洛阳就是重量级的好消息了。
在不懂军事的民间百姓眼里,自古以城池土地为“国”,王师征战沙场,市井民间评判一场战争胜负的标准不是歼敌多少多少人,而是你攻破了多少城池,多少土地被纳入咱们自己的版图,土地和城池才是实实在在的功绩,歼敌什么的,只能算是小胜。
而安西军收复洛阳,在臣民眼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大胜,因为城池被收复了,河南的广袤土地重新属于大唐朝廷,这才叫大胜。
报捷的骑士一路大吼一路狂奔,人马所过之处,如同点燃了火油,随着骑士的狂奔,大街上从喧嚣到沉寂再到欢腾,自安禄山叛乱发生以来,长安城的臣民从未如今日这般振奋欢欣过。
兴庆宫内。
函谷关大捷的兴奋还未消退,李隆基很快得到了第二道报捷奏疏。
“收复洛阳?顾青果真收复了洛阳?”李隆基不敢置信地坐在大殿内,一脸的震惊,眼中放出焦急又忐忑的光芒,仿佛在害怕这是一场美梦。
报信的宦官也兴奋极了,快速地道:“是,陛下。报捷的军士还在宫门外等着呢。”
李隆基颤巍巍地招手:“快,捷报给朕看看。”
高力士飞快捧着捷报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迫不及待打开,逐字逐句地念完奏疏上的文字,呆怔许久,忽然狠狠一拍大腿:“哈!哈哈!好,好个顾青,国士无双!”
高力士喜笑颜开地行礼:“老奴恭贺陛下,王师收复洛阳,安贼末日不远矣!”
李隆基此时已高兴得不知如何发泄才好,站起身手脚胡乱地扭摆了几下,哈哈大笑道:“召集朝臣,今夜兴庆宫设宴,贺王师收复洛阳!”
高力士也高兴极了,当初顾青临危受命,领安西军入关平叛,高力士曾与他在宫门外有过一番交谈,没想到顾青果真不负众望,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回报天子的知遇之恩。
这个年轻的小子很快要腾达了,叛军势如破竹,大唐全境惶然的情势下,居然能够逆风翻盘,接连三次大胜,相比其他几支平叛的军队,安西军的表现可谓十分惊艳了。
即将腾达的人,高力士不介意送个顺水人情,于是躬着腰小心地道:“陛下,安西军奉旨入关平叛,接连三次大胜了,陛下何不重赏顾青和安西军,让他们继续为天子效力,奋勇杀敌,消弭叛乱。”
李隆基一愣,神情挣扎犹豫许久,衡量利弊后,终于重重点头:“收复洛阳的功劳太大了,若寻常小恩小赏,怕是会寒了安西军将士的心,朕必须要重赏。”
与捷报一同送来的,还有厚厚的一摞请功名册,以及战死将士的名册。
李隆基随手翻了几页,缓缓道:“传朕旨意,安西军战死者抚恤翻倍,以示恩德。请功名册所具者皆准,功劳第一的函谷关陌刀营,可钦赐将士钱万贯,陌刀将李嗣业遥擢右卫大将军,赐紫金鱼袋,收复洛阳第一功沈田,王贵,赐紫金鱼袋,赏万金,沈田擢领右骁卫大将军,王贵升都尉……”
高力士小心地试探道:“主帅顾青……是否升赏?”
李隆基再次犹豫,沉吟片刻,缓缓道:“晋顾青为……青城县公。”
第四百八十章 三军振奋
69,最快更新朝为田舍郎 !
不愿晋爵,但不得不晋爵。
李隆基在矛盾的心理下,不得不违心地选择了晋升顾青的爵位。
大唐中期以后,朝廷晋爵者极少。帝王富有四海,无论赏赐任何东西都不皱眉,唯独爵位这东西,是帝王最不愿给的。
多封一个爵位,意味着朝廷至少要用几百户以上的赋税白养他三代,不仅如此,爵位过多,对帝王的权力也是一种隐形的威胁,数代以后尾大不掉,朝廷更难削除。
但是顾青所统领的安西军自入玉门关平叛以来,数战数捷,歼灭叛军,收复城池,给时局艰难的平叛之战打了一剂强心针,捷报入京,臣民无不欢欣鼓舞,如此大功,李隆基不得不赏,否则无论平叛是胜是负,未来的李隆基会被臣民诟病刻薄寡恩,对帝王的威信也是一种打击。
总之,顾青必须要晋爵,李隆基再不情愿也要晋封,这已不是能够凭他个人喜恶能够随意决定的事,而是顾青如今在长安臣民的心中已经有了威望。
国之良将,中流砥柱,李隆基怎能不封赏?
封赏的圣旨被舍人奋笔疾书而就,李隆基盖了玉玺后,舍人匆匆将圣旨发往中书省,杨国忠等宰相核实后便将颁往安西军。
坐在大殿内,李隆基笑容不变,心情依然极其灿烂。
原本他对顾青能否收复洛阳是不抱希望的,当初的调兵圣旨只是对顾青的一种警告,展示皇权威严,李隆基以为安西军到了洛阳城外后,随便晃荡一圈便会理智地退兵,没想到,安西军居然真将洛阳城打下来了。
大唐东都被收复,对臣民的鼓舞和振奋是非同一般的,洛阳城无论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地位,在大唐境内仅次于长安,可谓大唐第二大城池。
第二大城池被收复,这就是黎明前一道强烈的刺破黑暗的光。
晋爵就晋爵吧,顾青立下的功劳确实值得晋爵。反过来想想,杨国忠靠着杨贵妃的兄长身份,当年寸功未立,李隆基还给他封了个“卫国公”,顾青领安西军将士在前线战场浴血厮杀,以命博军功,才堪堪换来了一个县公爵,说来顾青也算是受委屈了。
见李隆基心情极佳,高力士趁势道:“陛下,顾青的奏疏里除了报捷,还请朝廷拨付粮草战马和兵器,他还要钱……”
心情好的时候,李隆基向来是很大方的,闻言哈哈笑道:“给他,都给他,让他给朕好好再打几场胜仗,安西军要什么,朕便给什么。”
高力士笑道:“说来顾青治军倒是颇有章法,老奴听说顾青的安西军中军法森严,开拔之时顾青便当众宣了军令,不准践踏农田,不准抢掠骚扰百姓,不准祸害妇女等等,违令者斩首。但顾青对奋勇杀敌的将士又非常大方,据说将士们斩敌首级一枚可领五十文赏钱,斩敌营官校尉可领百文,想必这便是安西军将士数战数捷的原因了。”
李隆基颔首道:“不错,治军确实应该赏罚分明,将士才肯用心用命,朕早年也曾领过兵,深知将士需要激励,顾青做得很好,不过……出手也太过大方了,斩敌首级一枚便是五十文,哈哈,幸好朕的大唐国库还支应得起。”
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以往顾青抗旨不遵的劣迹此刻似乎都被李隆基忘记了,对顾青的治军之法更是连连称赞。
兴奋的劲头过了许久才渐渐消退,李隆基脸色凝重起来。
“潼关可有战报传来?”
“没有,哥舒翰接替高仙芝任潼关守将不到半月,估摸正在磨合将士,提振军心。”
李隆基哼了一声,道:“哥舒翰也老了,不复当年‘常胜将军’之勇矣,大唐的未来,还要靠那些年轻些的文臣武将啊,看看顾青的安西军,再看看哥舒翰,两厢比较,高下立见,顾青比他争气多了。”
高力士笑道:“是,顾青今年才二十多岁,已靠战功爵封县公了,未来前程不可限量。”
李隆基沉思半晌,缓缓道:“既然安西军已收复洛阳,让文部速派官吏接管洛阳的官衙,安西军留下两千守军后,可令顾青率安西军驰援潼关,这一次,想必顾青也不会令朕失望。”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洛阳已被收复,陛下是否仍有离京巡幸之意?”
李隆基神情凝重地思索许久,沉声道:“还是巡幸吧,洛阳虽被收复,但潼关仍然危急,潼关若破,叛军须臾便可兵临长安城下,朕不可冒此风险。”
这等大事,高力士不敢再多嘴上谏,于是唯唯应是,道:“那么老奴这便吩咐宫中,收拾贵重细软,禁卫披甲待命,随时准备御驾离京。”
李隆基淡淡嗯了一声,忽然又问道:“太子近日在做什么?”
高力士轻声道:“太子殿下近日只在东宫读书,偶尔召集东宫谋臣,议论平叛之事,据东宫眼线所奏,太子似乎有意留在关中抗敌,说要为陛下尽孝,为社稷尽忠。”
李隆基嘴角一扯,露出一丝冷笑:“尽孝,尽忠……他分明是想趁乱局而在关中自培羽翼,呵,翅膀硬了。”
高力士一凛,轻声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隆基淡淡地道:“便由他留在关中吧,朕若巡幸,关中确实要留一个够分量的天家皇子来安抚民心,不过他若以为留在关中抗敌便能树立民间威望,未免太天真了,民间威望再高,也只能老老实实等朕主动传位,否则他便永远只是太子。”
…………
飞马入营,三军欢腾。
安西军大营辕门外,顾青领着一众将领跪接圣旨,当一道道封赏旨意从舍人口中念出,将士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