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更宋-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大宋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天下则国胜于天下;少年雄于环宇,则国雄于环宇。

    今日见到诸位,可称少年者有几人,若是因为年龄而不录取,大宋又有什么希望呢!”

    郭浩此言一出,众人哗然,感觉今天太不正常了,就和做梦一样!

    。

 第五百二十之章 茶馆见闻

    殿试过后,郭浩召见了士子,钦点了两个名字,解决却有很大的不同。

    此时众人才反应过来,郭浩刚刚那番言论,并没有说年轻不好,反而说少年是国家的希望。

    随着教育机构的改革,像寇准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多了。

    但是任何时候都有天才,寇准今年能现在这里,也是通过层层选拔,只不过他比较顺利,就像后世跳级一样。

    而寇准虽然为人耿介,却也被郭浩吓得不轻,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跪地拜谢郭浩。

    “起来吧,你年少得志,却不能志得意满,你就不过你的文章确实没人家好,就先去翰林院学习学习吧。”

    “多谢陛下。”

    听到寇准进了翰林院,士子们又投去羡慕的目光。

    此时的翰林院,也是大宋重要的机构,地位处在内阁和六部之间,能接触到各方各面的事情。

    从郭浩之前的表现看,让寇准进翰林院,也许是因为他年轻,郭浩让他去学习也不是客气,年轻气盛并不是成语。

    接下来,郭浩又对个别人简单点评,原本的状元苏易简,被郭浩关进了大牢,所以原来榜眼就成了状元。

    要说这一届科举,还真有不少人才,历史上官至宰执者的,就有李沆、寇准、王旦、向敏中、苏易简、宋浞六人。

    但是郭浩只注意了苏易简和寇准,苏易简是公认的状元,可他偏偏不给。

    而寇准可是历史上的大名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檀渊之盟”,就是他一手促成的。

    苏易简有才,但是却嗜酒,这让郭浩想起了李白和张飞。

    二人一文一武,皆因饮酒而死,郭浩不了解苏易简的具体人生,但他喝酒确实太凶,以至于三天不喝酒,还能闻到酒味儿。

    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他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玉不琢,不成器,苏易简需要打磨。

    而寇准,郭浩让他进翰林院,也是为了打磨他,让他熟悉为官之道,才能更好的做事。

    事实上郭浩无意间传播的心学,给大宋带来不小的影响,读书人知道格物致知的道理,就会少一些务虚,多一些实干。

    正是因为这样,大宋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虽然有些事情不能避免,但大的风气还是好的。

    吏部安排好了进士,苏易简的事却还没完,其父苏协是后蜀的进士,归宋后在开封府任参军。

    得知儿子被郭浩关起来,连忙请人帮忙说情,折子递到郭浩这里,郭浩视而不见。

    再说苏易简虽然被关进了大牢,可待遇却和别的凡人不同,他能看书能吃饭,但就是不能喝酒。

    一开始苏易简还挺难受,后来郭浩让太医给他开了两副药,苏易简这才好受一些。

    同时他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喝酒不是习惯,而是一种病,郭浩在给他治病!

    得知这一情况,苏协亲自上书表示感谢,郭浩依旧没说什么,大宋嗜酒之人很多,他这么做也不仅仅是为了苏易简。

    果然,郭浩这么一闹,很多无酒不欢的官员收敛了许多。

    郭浩始终没有涉及制酒业,甚至还加以控制,除了粮食不足外,就是担心酒的负面影响。

    ……

    卫国一战,打的辽国没脾气,耶律贤被他气的生病,郭浩心里也很得意。

    不过郭浩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就算耶律贤病死了,辽国还有一个萧绰,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比耶律贤还难对付。

    如今韩德让虽然被抓,可韩家不止一个韩德让,完颜继继续潜伏,萧绰并没有太多的怀疑。

    西部地区的开发还在进行,有些地方还需要朝廷扶持,铁路已经开始铺设,但进展的速度很慢。

    闲来无事,郭浩又去大街上闲逛,逛了一会儿就来到聚贤阁,打算听会儿书。

    作为全国最大的连锁茶馆,曾经的说书先生已经发展成一个行业,从而根据地方特色加以演变,也就是后世的相声、梆子、大鼓的艺术形式。

    对此郭浩并没有加以干涉,毕竟娱乐项目也有利于社会安定,百姓们吃饱穿暖找点乐子,也能降低犯罪的发生。

    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郭浩看过这句话后,觉得很有道理,现在的大宋除了知道爱过以外,还需要知荣辱。

    所以类似聚贤阁这样的茶馆,平时除了说一些神话爱卿故事外,也会说一些真实的故事。

    警告世人的同时,宣传大宋律法,引导舆论加强稳定。

    郭浩一边喝茶,一边听故事,故事讲的是杭州的一个案子。

    由于朝廷鼓励经商,所以很多老百姓都以行商为生,住在杭州的乔彦杰便是如此。

    这个乔彦杰很有生意头脑,同时也极具胆魄,行走与开封、杭州、洛阳三地之间,贩卖各地特产获利极丰,家中积攒下数万贯的家财,是有名的富户。

    不过乔彦杰虽然在事业上颇为成功,然而人生却始终有一个遗憾。

    他与妻子高氏年少时候便结为夫妻,数十年来虽然恩爱和睦,但是却只生下一个女儿玉秀。

    转眼已经是到了四十来岁却仍然没有生下一个儿子,这让乔彦杰内心焦躁不已。

    毕竟这时候可是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

    为了能够传下一男半女,在一次出门的时候,乔彦杰在从开封回到杭州的路上,看到有一位美貌的女孩子周氏,于是花了大价钱将其娶入家中作妾。

    但是在娶进门的时候遭到了正妻高氏的阻挠,不得已另买房子让周氏居住。

    从此乔彦杰就“金屋藏娇”有了两个住处,他经常住在周氏那里,连生意都很少出门去做了。

    两年以后,乔彦杰眼见得生丝的市场行情大好,于是便去了开封贩丝。

    原本预料最迟年底便能回来,结果那年年底天降大雪,乔彦杰未能及时回家。

    恰巧赶上朝廷又已经需要征发徭役,修建当地道路。

    于是周氏便花钱雇了一个叫做董小二的健壮后生,代替乔彦杰去为官府做工,这个董小二与周氏便经常有来往。

    过了好几个月,乔彦杰依然不见回来,董小二与周氏逐渐勾搭成奸。

    没过多久这个事情就传开了,作为正妻的高氏听说之后大怒,但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为了丈夫的名声,便决定把周氏接回家中居住,结果周氏把她的奸夫董小二也给带上了。

    高氏心想这两人在自己眼下必然不敢做无耻之事,也就答应了。

    然而董小二在家中做工一年多以后,欺负高氏家中只得孤儿寡女。

    另外虽然还有个老仆却也是年迈体衰不足为惧,便找机会污了高氏女儿的玉秀。

    高氏发现以后心痛如绞,她也不敢声张,只是找个借口把所有人都叫在一起吃饭。

    当灌醉了董小二以后,与周氏一起用绳索将其捆起来,又用斧头给杀死,将尸身投入了河中。

    没过多久,董小二的尸体被发现,高氏等人都被官府叫过去审讯,没两下就全部招了。

    被杖刑后入狱,高氏与周氏以及玉秀都是纤细娇弱之躯,哪里受得了这种刑罚,没几天就全都病逝狱中。

    等到乔彦杰终于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家中已经空无一人,正妻亲女小妾尽皆丧命,回想起种种往事后悔莫及。

    原来他之所以没有回家,是因为在外地包养了其他女子。

    等到没钱了才回到家乡,却发现家中已经发生如此惨烈之事,悲痛万分之下跳水自杀。

    郭浩听到这里,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因为他听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滥用私刑的衙门依旧存在,二是大宋的婚姻制度还不完善。

    。

 第五百二十一章 时机成熟(进攻辽国)

    大宋建国二十年,虽然一直再改革,可是并没有面面俱到。

    刑部虽然独立出来,负责案件调查,同时也有大理寺审核,可偏远地区的衙门里,依旧有人滥用私刑。

    对此郭浩曾禁止过,但是有些犯人,不用邢不会招供,不是所有官员都和包拯、宋慈一样厉害,有些犯人也不值得可怜。

    所以在特殊时刻,有些事情有存在的必要,就拿那两姐妹来说,她们确实是杀人犯。

    至于大宋的婚姻制度,郭浩一直在纠结。

    其实从始至终,都是一夫一妻制,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位妻子,其他人都叫妾。

    为了实现人口增长,郭浩不敢限制生育,对于那些有条件的,朝廷应该鼓励他们多生孩子。

    有人说这样也许会不公平,郭浩其实也想过,给那些贫苦的男子找个妻子,也就是发对象。

    但转念一想,首先这样很不人道,其次对女子也不公平,而且如果男方真那么穷,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生下来养不活,白白浪费资源。

    所以郭浩的改革很大,有些方面却得以保留,不是他不想彻底改变,就拿一夫一妻制来说,他首先都做不到。

    这样的事情多了,郭浩也就看开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懂,可即便这样,郭浩在很多人眼里其实是个暴君。

    回到宫里,郭浩找来内阁大臣们。

    “进行朕在街上,听到杭州的一件公案,就是小妾出轨一家五口皆死的那件。”

    几个人点点头,他们确实知道这件事,这已经是大宋少有的大案了,平时很少死这么多人。

    “三点,第一是加大邢狱的审核力度,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朕不希望看到冤案,所以审问的方式还需要改善。

    第二,加强户口管理,禁止百姓卖儿卖女,人不是牲畜,哪怕是异族之人,也是我大宋子民,不得进行买卖。

    第三,改善婚嫁制度,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各地方政府着手统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此来保证国力。”

    郭浩提出的三点政策,都是与人权有关,这些政策在乱世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的大宋却可以开始推广。

    现在大宋国力强横,四海臣服,除了战争以外,并没有什么人口损耗。

    医院的普及,已经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教育的兴办,已经胖人民知道,国家的概念。

    随着新政策的出台,百姓们再一次感受到朝廷的恩德,举国上下都是感谢的声音,郭浩这个皇帝,与历代皇帝都不同。

    ……

    龙兴六年,辽乾亨四年。

    七月,高怀德于汴梁去世,死之前留下一本兵书,记录了他一生的经验,军事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