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8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日里笑呵呵的曾布,却在章惇没说完之前,开口了:“陛下,如此一来,大宋有落井下石之嫌疑。”

    林希听章惇的话,心头一冷。

    他可是章惇的人,还是同乡兼同窗,都算是欧阳修的弟子。毕竟他们是一科的进士,算起来,曾布和他也算是这层关系。

    可是让他愤恨的是,章惇却并没有支持他。

    反倒是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曾布,对他抛来了橄榄枝。他不知道辽国皇帝死了,大宋去奔丧,很憋屈吗?

    难道朝堂上就他一个二五仔?

    可问题是,大宋并没有明面上和辽国断绝邦交,他一个礼部尚书,总不能去做门下侍郎做的事吧?

    门下省管朝堂监察,别看苏辙如今不显山露水的,越来越像是个老好人。可问题是,这家伙真要是固执起来,皇帝也拿他没辙。

    给曾布一个感激的眼神,这时候林希真的是把曾布当好人了。虽说感觉上,他不认为曾布会真心帮他。

    曾布笑了笑,看向皇帝赵煦道:“陛下有所不知,辽国皇帝要是别人也就算了,但是耶律洪基驾崩,咱大宋还真得去。”

    皇帝赵煦皱眉道:“难不成耶律洪基对我大宋友善,我大宋才得以礼相待吧?”

    这话出口,显然表示皇帝心情很不好。

    皇帝有种被逼着做不乐意的事样子,负面情绪顿时充斥着全身。

    曾布不在意的笑了笑,大宋的皇帝,跟人讲道理尤其是跟官讲道理,似乎从来都没有赢过啊!

    曾布不敢说自己智慧冠绝朝堂,但也不是鲁莽之辈,不可能轻易落人口舌。同时,说服皇帝,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按理来说,耶律洪基敲诈过神宗皇帝,在赵煦的任上,还悍然发动了对大宋的入侵。这样的邻居,要是换个脾气差一点的皇帝,早就将东京城内的辽人都抓起来了。可是赵煦没有,只不过是让其报备,让皇城司监察,仅此而已。

    曾布给了林希一个放心的眼神,这才开口道:“耶律洪基于我朝至和三年登基为辽帝,在位四十多年,征战四方,桀骜不驯。”

    这些朝堂上谁都知道,和曾布不太和睦的安焘不乐意道:“这些我们都知道,难不成他做辽帝时间长了,我大宋就得认他?”

    “非也,非也!”

    在曾布的眼里,安焘这样的货色就是莽夫。不过是茹莽之辈,看看人家李逵,靠在廊柱上都快假装睡着了

    唉,好像是真的睡着了。

    李逵自从入朝之后,就很少发表言论。似乎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宋的海外开拓事业之中,对朝堂之事完全不作关心。

    这给人种韬光养晦的感觉,可是谁也对他没办法。

    李逵还是兵统局的监正,如今兵统局增加了海外开拓业务,似乎级别提高了一级。但是对于六部,三省的权力分配,还是完全插不上手。

    曾布急忙将李逵懒散的样子,从自己的脑子里赶走,他怕忍不住上去动手。

    当然,结局很可能被反杀。

    平日里,曾布也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只不过这次为了拉拢林希,豁出去了。曾布深知,比底蕴,他差章惇实在太多了,比实力,他比李清臣也差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拉拢一个章惇的左膀右臂,同时对李清臣必杀一击,才有机会成功。

    这是一次机会,当然也有风险。

    反正从皇帝到臣子,对他的眼神都不太友好。可是曾布完全不在意,自顾自道:“陛下,至和三年是我朝明孝皇帝的年号。八年后,嘉祐八年明孝皇帝驾崩,消息传到了辽国析津府。当时的耶律洪基闻听噩耗,悲凄号泣,几近昏厥。之后,辽国罢朝十日耶律洪基以皇帝身份要来大宋给明孝皇帝送葬,后被劝阻才作罢。”

    皇帝赵煦傻眼了,明孝皇帝是谁?

    庙号仁宗。

    算起来是神宗的爷爷,英宗皇帝的爹。虽说英宗皇帝是仁宗的嗣太子,不是亲生的。但是仁宗皇帝说什么也是赵煦的皇曾祖。

    耶律洪基当初听闻仁宗皇帝驾崩,人在辽国,当着大宋使臣的面,哭晕过去,这货怎么能如此无耻?

    赵煦想不通:

    耶律洪基对大宋感情如此之好,为何要敲诈他爹?

    耶律洪基对大宋如此有感情,为何要发动宋辽战争?

    华夏人讲究个礼尚往来,耶律洪基这一哭不要紧,赵煦想到自己,自己要不要也哭一嗓子,晕过去才行?

    礼尚往来,讲究个相当。

    赵煦暗暗叫苦:这礼他赵煦有点还不起啊!

    太无耻了,是个人都干不出来!

 第795章 下套

    耶律洪基的死,有点像是村子里的村霸死了,甭管得病死的,还是马上风

    反正是死了。

    死了也就消停了。

    华夏人对于逝者是宽容的,哪怕是大宋和辽国如今的关系非常不好,但是在这一刻,赵煦也不能因为不满和不喜,而闹事。

    就像是村霸,生前恶事做绝,可死后,全村大部分人还得给他一份像样的,体面的葬礼。

    这是东方人的思维。

    活人,不和死人计较。

    可对于大宋来说,还有一件事情困扰着大宋。耶律洪基在仁宗皇帝驾崩的时候,随礼了,而且拿出来的礼不可谓不重。

    辽国举国哀悼。

    皇帝亲自在辽国京城设灵堂祭拜。

    辽国京城还全城百姓对宋仁宗披麻戴孝。

    仿佛死的不是邻居家的男主人,而是自己亲爹,行为有点过分,但这种事,即便是做过了,也没办法指责他。

    加上华夏人对死人的宽容,耶律洪基哪怕是个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恶棍,该给的体面也得给。

    这就让皇帝赵煦很别扭,想了想,觉得有必要争取一下,反正让他在大宋设灵堂祭拜辽国的皇帝,赵煦感觉自己做不出来。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死了,对大宋来说,这应该是喜事啊!

    怎么还得办一场丧事?

    这事,挺让人膈应。

    琢磨了好一阵,赵煦才吞吞吐吐道:“诸位爱卿,有道是一饮一啄,辽国皇帝驾崩,朕甚感悲痛。可问题是,当初我父皇下葬的时候,辽国似乎没有足够的重视吧?”

    皇帝的意思就是,差不多就可以了。

    这不是自己家的事,搞的太隆重,晦气不晦气?

    仁宗驾崩,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苏轼苏辙兄弟,才十多岁的年纪,曾布年纪不大,都在学堂里读书呢。这等陈年老黄历都让他翻出来,十多年前的事曾布会不记得?

    皇帝摆明了不想大操大办,至少年轻人的心思还转不过弯来。但对曾布来说,这是个好现象,皇帝好面子,不腹黑,性格耿直,这才好控制。要是换个性格乖张,心黑手辣的皇帝,他们这些朝廷重臣就要成皇帝的应声虫了。

    曾布悠悠道:“陛下有所不知,先帝驾崩的时候,辽国也派人来了。原先是准备派遣皇孙耶律延禧,不过当时蔡确等重臣并不愿意让辽国皇孙入境。因为辽国皇孙拥有亲卫,人数还不少,都是骑兵。怕惊扰了国境。最后来的是耶律吾也。而且,辽国还给神宗皇帝办了场法事,就在辽国西京皇家寺院。”

    “耶律吾也,听着名字好像挺熟悉的”

    赵煦听到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印象。

    章惇附和道:“陛下,此人是耶律洪基的左膀右臂,之后长期坐镇辽国南京道。”

    赵煦这才想起来,这位是辽国的南院大王。不仅仅是辽国皇帝的左膀右臂那么简单。他记得当初辽国使臣来大宋,似乎很嚣张。朝臣怕皇帝被辽国使臣冲撞后惊扰,尤其是面对还是南院大王这样的狠角色,章惇还特意在会面之前,问过皇帝:“怕不怕辽人使臣?”

    当时皇帝赵煦虽然只有十岁,但还是假装很沉稳的说了一句:“辽人禽兽也,何惧之有?”

    这话确实对章惇印象深刻,而赵煦也在幼小的心灵之下,种下了辽人是仇人的种子。小皇帝当年第一次会面使臣,表现出的沉稳,让耶律吾也大为震惊,回去之后就告诉耶律洪基,宋主有圣君之相。

    原本以为,辽人来大宋奔丧,属于不安好心的一种。

    谁能想到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是个白事热心人,听法事上瘾。他对于英年早逝的神宗皇帝,也表示出了足够的尊重。并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同时在辽国还祭奠了神宗。

    这让皇帝赵煦简直哑口无言,简直就是畜牲啊!

    搞的两家人仿佛是亲兄弟似的,至于吗?

    直到现在,赵煦也慌神了。感情耶律洪基不是对人敬重而瞎掺和,而是这货本来就喜欢参加白事。

    遇到个脑子不正常的对手,赵煦能怎么办

    “也就是说,我大宋需要立刻迎接辽国的使臣,然后学着当初辽国皇帝那样,在东京城也做一场法事?”这话说出口,赵煦就甭提有多恶心了。反正,这事憋屈啊!

    不办?

    大宋皇帝不懂礼数。

    如果是在大唐,或者大汉。

    完全没有问题,大宋不趁这机会出兵攻打辽国,已经算是很有武德了。

    但这事,大唐和大汉都可以做,大宋不能做。

    大宋以儒道立国,这是根本。虽说汉唐也是以儒道立国,可是瞧瞧汉唐的读书人都是这么做的?

    班超三十多人,愣是杀五百人,然后靠着一腔热血,将西域给收复。这就是汉唐读书人的缩影。怎么看都不像是读书人的样子,倒像是个有化的武夫,干的事冲动不说,还都是大事。

    可大宋的读书人,身子骨真的弱啊!

    想想看,章惇这样,年轻的时候因为长的好看,被抓去给人借种的读书人,已经算是猛人了,大宋的读书人怎么去和人家比?

    可这事办起来就是别扭。

    皇帝不管了,赵煦发现之前想要反对林希,自己就是个傻子。遇到耶律洪基这么个对手,是他的劫难。

    不对,不是他的劫难。

    是他父子的劫难。

    这也没办法,大宋是中原化,是农耕化的继承者,而辽国是草原化的继承者。或许在辽国统治者眼里,宋辽之间的关系,不过是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的事,喝顿酒,啥事都过去了。这是草原的思想,武力为尊,你要是拳头大,我就服气。

    可大宋却过不去,挨打了,一年后,记着呢?

    十年后?

    还记着呢。

    就算是人死了,儿子还接着记仇。

    可是辽人不这么想,小心眼,爷们打了你,你打回来不就行了嘛?

    这就是两个王朝之间的最大的不同。敌人,死敌,对待的方式也截然不同。

    耶律洪基哪怕是辽国皇帝,难道他就不是草原汉子了?

    既然是草原汉子,他想的很简单,咱们是亲戚,在我不缺吃不缺喝的时候,可以穿一条裤子。没吃没喝的时候,抢你一把也不是不行。

    但是大宋的皇帝,从来都没有这种念头。

    这才是本质的区别。

    “诸位爱卿,你们看辽国皇帝驾崩,大宋应该以何种礼节处理?”赵煦妥协了,没办法不妥协。他甚至觉得耶律洪基就是个疯子,好的时候,亲如一家人,一转眼就打黑拳。

    林希琢磨一阵,谨慎道:“陛下,您看我们参考辽国做如何?”

    “不能按照明孝皇帝的样子来。”赵煦深怕林希拎不清,傻呼呼地瞎搞。真要是京城举国哀悼,这让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