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7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大喜功的铁监正郑琦给皇帝上了奏章,热情洋溢的告诉了皇帝赵煦这个天大的喜讯。皇帝大为惊喜,让章惇陪同一起来铁监巡视。

    李逵作为铁监监察上司,不得不在铁监工坊等待皇帝一行人的到来。

    期间,他还不满地对郑琦抱怨:“郑大人,多大点事,就惊动官家,合适吗?”

    郑琦睁大眼珠子,对李逵的话反应激烈道:“半年五万石啊!往年,全年一万石都不可能做到,如今半年就五万石,一年就是十万石。不,甚至是十五万石,李大人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郑琦觉得自己再加把劲,他能够将麻钢产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你们铁监一年不是能产百万石的钢铁吗?这点数量也不不多啊!”李逵对郑琦的小题大做有点看不上眼,之前高射程火炮研究失败,让郑琦一度很没面子。当然高射程也不算太远,三里地的射程,可惜铁监铸造的大炮只能打一半。

    郑琦嘟哝道:“李大人,这能一样吗?百万石的钢铁,一万石麻钢都不到。所有的好材料,都用在了铠甲上,还不够用。可是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吗?只要给我三年时间,大宋八十万禁军,我可以给每个将士都准备一套扎甲。”

    “你可拉倒吧,你知道一套步人甲有多重吗?”

    “才六十斤不到。”

    “才六十斤不到?加上大枪,步兵的长刀,或者弓弩箭壶,得八十斤上下。将士穿上这等乌龟壳,交战一个时辰之后就是一堆烂肉,动都动弹不起来,还怎么打仗?”

    李逵对重步兵可有很深的怨念,这种步兵太考验士兵的身体素质了,普通士兵根本就扛不住。加上宋斤本来就是大斤,一斤相当于后世的一斤三两,穿这么重的铠甲,两军对阵半天不打,能站着不躺下,就是条铁打的汉子。

    郑琦委屈道:“可是麻钢产量这么大,总不能做菜刀吧?”

 第715章 工业大宋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郑卿,上前来。”皇帝赵煦兴致很高,让郑琦这个主人给他好好介绍,大宋的铁监的辉煌成绩。

    “陛下,您看这里的高炉,都是通过李大人的设计,然后铁监在使用过程之中改进,可以做到三天开一炉,一炉产钢50石。而那边的高炉,是经过改进设计之后,用上了水闸之水鼓风,可以做到三天开一炉,一炉产钢铁200石。”

    为了增加产量,郑琦彻底放弃了铁英冶炼生铁的过程,直接用生铁炼钢。这样的结果是,高端货麻钢的产量直线上升。

    铁建冶铁工坊内,到处都是这样的高炉,足足有十几个,有的在建,有点已经使用,正在吐着黑岩。光看着如此多的大烟囱,虽然有点眯眼睛,但人站在高炉下,哪怕这样的高炉才只有四五丈高,也能让人有种渺小的错觉。甚至有种恍惚,大宋的工业时代来临了。

    皇帝赵煦龙颜大悦,对郝随道:“有功之人加官一级,赏赐特进官袍一件。”

    “遵旨!”郝随记下等到回去之后,让户部发放。至于官职,就让都事堂拟订之后,叫翰林院拟旨。反正不是实缺,而是官阶而已。说直白一些,就是加一级工资,其他啥都不会变。

    “李卿,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赵煦来铁监表面上是因为郑琦的报喜奏折的原因,实际上皇帝来获取一波自己的丰功伟绩。可惜,如此大的功劳,却并没有引起蔡卞等人的重视。

    李逵躬身道:“陛下,如今铁监的产能已经到了极限。事实上,水利鼓风也只能是解燃眉之急。京城周围,并没有建立大型冶铁作坊的条件。搬迁已经是迫在眉睫。”

    “郑卿是这样吗?”

    郑琦微微不满的瞄了一眼李逵,这不是毁爷们吗?好不容易铁监扬眉吐气一回,可李逵一转眼却说要搬迁。

    是,没错,铁监的高炉如今靠人力肯定不成了。

    根本就无法鼓动强劲的风进入高炉,尤其是加热之后的风,更是人无法靠近。要不然,生铁怎么可能变成钢呢?

    但搬迁了,岂不是让他也离开京城吗?

    “另外,臣以为,京城的冶铁工坊,以后最重要的重心应该放在铸造火器上,而不是提高钢的产量,这很重要。”李逵是朝堂上坚定不移的坚持要发展火器的文官,甚至连章惇和李清臣,虽看到了火器在战场的作用,但还在迟疑。

    而李逵连一点迟疑的语气和反应都没有。

    这让赵煦很奇怪,这种笃定的态度,会给人一种信心。但同时,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难道没有火器,大宋的军队真的不行了吗?

    皇帝赵煦转而看向了郑琦:“郑卿,除了火炮改用钢铁之外,李卿所说的燧发枪督造出来了吗?”

    “陛下,不是臣故意推脱,而是李大人要求督造的燧发枪有个让人很困惑的问题,用火石击打出火星,然后点燃火药,这不难做到。但是如何能够将燧发枪的扳机在拉开之后,能够迅速准确落下,长久不坏,从而达到击发的作用,臣等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

    这是材料问题,李逵想要帮忙,也帮不上。

    可让李逵不解的是,郑琦说完,还用余光一个劲的瞄他,这让他很奇怪。难道是另有隐情?

    章惇在边上看着,一直没有开口。他听郑琦的如何炼石炭成焦,如何鼓风,如何将风加热,如何添料,如何去杂质……这些东西老头听地脑仁疼。但他却能看出郑琦似乎有话要说。

    对郑琦问道:“郑铁监,可有话说?”

    “这个……”郑琦忍不住看向了李逵,尤其是在皇帝面前,他可不敢胡乱说话。

    李逵没好气道:“郑大人,为何如此不痛快?”

    平日里郑琦也是有什么说什么的人,可在皇帝跟前,他仿佛不会说话了。

    郑琦迟疑道:“燧发枪其他部件如今冶铁工坊都能打造,就是机簧要是按照李大人和韩大人的设计,装上去就断了。”

    “没有用锻打折叠工艺?”

    李逵没办法给郑琦弄来弹簧钢,这玩意怎么配比,他也不清楚。即便清楚,他也弄不到合金的才材料。冶金,一直是他的盲区。能够整出个高炉,已经是烧高香了。锻打折叠,可以利用不同钢铁的特性,达到弯曲之后迅速回弹,长久不变形。

    郑琦这才紧张道:“可以改变机簧的方向,然后将机簧固定之后,不用折太大,就能通过钢材的弹力击发。”

    “你怎么不早说?”

    李逵眼巴巴的等着冶铁工坊制出燧发枪,没想到因为材料不过关,才迟迟没有样品。材料的问题,他可以通过设计改进,任何武器,只要好用、能用就成。至于设计,大不了改不就完了吗?

    李逵虽说不太会改设计,但是韩公廉连水动浑天仪都能设计,这种火药枪设计上的改进,岂不是小菜一碟。再说了,做水动浑天仪李逵差点,但是燧发枪的机簧改变角度,对他来说,又不难。

    这时候轮到郑琦委屈,他迟疑道:“李大人,我可不敢随意更改。”

    “为何?”李逵好奇道。

    “你从来没有错过啊!”

    有的人威名太甚,甚至变成了权威。然后就没有人敢质疑,哪怕他是错的。

    李逵没想到自己也会有一天成为反动技术权威,他要是能当技术权威,岂不是糟蹋了这个好词?

    气地李逵攥着拳头就想要暴打郑琦这货,你不明白,不明白来问啊!

    李逵当即向皇帝奏请道:“陛下,臣建议将韩公廉调入铁监,要尽快突破燧发枪的技术难点。只要燧发枪造出来,将是我大宋彻底扭转和草原骑兵的颓势,彻底碾压草原人。甭管是匈奴,突厥还是契丹人,都无法阻挡我大宋兵锋。”

    “哦,真的?”皇帝赵煦毕竟没有这方面的直观认识,他只是盲目的相信李逵。

    但李逵说的又超过赵煦对历史的认知,所以才会这么问。李逵却非常自信,躬身道:“恳请陛下排除众议,支持燧发枪研发。一旦我大宋拥有此镇国神器,别说燕云十六州了,就是破中京,也易如反掌。一旦我大宋拥有燧发枪,第一个对手就是党项人,一军人马,破党项十万精锐不在话下。”

    一军人马,也就是一万多人。

    “郑卿,如果调韩公廉来,你有多少把握造出李卿所说的燧发枪?”

    “一个月。”

    “我要两千支。”李逵狮子大开口。

    郑琦气地脑门青筋直跳,怒道:“最多两百,这燧发枪造起来麻烦着呢?”

    可是皇帝赵煦却不满意,李逵说了,用党项给燧发枪祭旗,说明是信心满满。一万多人马,就能破党项十万人,岂不是三万人马就能收服河西走廊?

    皇帝幸福的有点犯晕,当即给郑琦下死命令,三个月,五千支燧发枪。要是他能做到,升他做侍制。

    皇帝走后。

    郑琦幸福且困扰着。幸福的是,升官有了希望。要是按照他之前的仕途经历,这辈子很可能就要在铁监这个官职上致仕了。

    因为铁监这个官职,文官能做,太监也能做。当然需要有一个前提,专业。

    一般文官坐上了铁监的官职之后,会被遗忘。

    郑琦曾经就是被官场遗忘的倒霉蛋。

    要是运气不好的话,他会在这个官职上做九年官。然后那时候他快六十了,没几天好活的了。

    可如今不一样,他只要立下大功,就能立刻升迁,致仕的时候或许还能以三品官的体面回乡,这是莫大的荣耀。

    甚至在他以前的做官生涯之中,和皇帝能挨这么近,还是人生头一遭。

    皇帝身边有皇城司的人马近卫,普通人想要靠近,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尤其是在工坊,到处都是苦力的地方,更是防范严密。

    可对于郑琦来说,他这辈子哪里有过这等待遇?

    大宋的高官,没有经历过馆阁试,进入秘书省的官员,基本上想要升迁到三品,难上加难。至于郑琦,他倒是想参加馆阁考试,但是这考试太难了,他去了也是他人的陪衬。四品的铁监正对于郑琦来说已经是坐到头了。

    郑琦之所以能升迁到铁监正这个官职,主要还是他一直在大宋铁监做官。冶铁,他才是专业的。

    一开始,他因为进士排名很靠后,他被分配到了矿山……说起来都是一把泪。本着做一行爱一行,潜下心来研究冶铁技艺,几年之后他管理矿山有功,升迁了。后来因为大宋对铁的需求越来越大,让他获得了不少功劳。而大宋对钢铁的需求有多大呢?

    元丰时期,110万石。

    换算成吨,大概在八万五千吨左右。

    英国人达到这个产量,已经是700年后的事了,那时候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可以说,大宋就其工业产量来说,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的标准。要是这个时代的大宋开启称霸模式,可以预见,今后的一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全世界都得用大宋标准。英国佬要是固执地要用磅来作为重量单位,不要紧,打到他自己改。

    可惜,大宋的军事实力实在太弱了。

    如果有唐朝的军事实力,加上大宋的制度趋于稳定,整个亚洲都得是大宋说了算。

    华夏的历史,研究过的人都会发现一个规律。

    汉族统制的王朝,虽然同样是封建王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