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6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惇无力的摆摆手,对李逵道:“你回去吧!”

    李逵来的时候是骑马,回去的时候坐着车走的。车是狗大户索封的豪车,车厢里地方很大,靠垫软和也保暖,尤其是浓厚的沉香味,仿佛要欲盖弥彰似的,让人很怀疑索封这车的其他用途。

    呼呼——

    呼呼——

    “少爷,到家了。”

    打开车厢,阮小二发现李逵竟然靠在车厢里的靠垫上,呼呼大睡,哈喇子都快下来了。阮小二无奈,只好架起李逵的胳膊,将人背进了院子。毕竟李逵年轻,车上睡了一刻左右,整个人顿时清醒了起来,挣脱了阮小二之后:“我自己走。”

    “少爷,您是装的?”阮小二还以为李逵用了计谋,故意示弱。

    李逵没好气道:“没有,就是累了。”随即想到章惇那老头固执的的样子,嘿嘿笑起来:“章惇肯定比我更不好受。”

    这一幕,让很多等着看热闹的好事者看到了,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这李逵不会是和章惇斗了两天一宿的气吧?

    瞧把人给累的,都站不起来了。

    而章惇?

    早朝错过了,皇帝派遣供奉官来询问,章授只能说:“家父没起来。”

    毕竟是老年人了,岁月不饶人。

    这一睡,睡了一天一夜。等到掌灯的时候,章惇让儿子章授拿来了李逵写的炼钢折子,就着灯光看了起来。从洗煤,到炼焦,然后到筛选矿石,将矿石打碎,最后投入小高炉。至于像一些基本的耐火砖之类的李逵根本就没写。

    毕竟,大宋已经能规模化炼铁,要是没有耐火砖,怎么可能建造炼铁炉?

    至于耐火砖是否合格,是否能够适应炼钢的需求,这就不是李逵该去考虑的事了。

    章惇看着李逵的条陈,似乎有点意思。可他又很怀疑,这样的路子就能出钢了?钢可是要比精铁更金贵的商品,要是如此简单就能办到,岂不是说大宋的军队武器能够提升好几个台阶?

    不信是不信,但当他抬头看向了油灯的时候,他迟疑了。

    章家有钱,不缺点灯的钱。以前用的都是蜡烛,还是加过香料的蜡烛,气味芬芳且明亮,也没有多少烟熏。

    可自从煤油作为东京汴梁很常用的照明之物之后,章家也开始用了起来。

    价格不贵,但是火光可以调节,不像是蜡烛,多大的灯芯,就多大的火苗。煤油可以通过拉长灯芯,增加火苗的高度,从而让光更亮一些。

    “授儿,你说为何在李逵之前,没有人去想过黑油可以提炼成煤油,使用起来如此方便?”

    章惇突兀的问话,让章授很无语。李逵赚钱是把好手,从雪花盐到煤油,都是他捞钱的手段。可要说道理,他哪儿知道道理?他要是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岂不是他成章百万了吗?

    至于说唐朝宫廷技术?

    章授第一个不信。连他都认为是幌子,足可见得可信度有多低了吧?真要是唐朝就有了的技术,哪怕是在宫廷里,可昭文馆里的史料没有任何记录,就是巨大的疑点。而且唐朝的武器死贵死贵的,甚至有些武器贵到连主人殉葬都不允许。可见,唐朝的钢铁,得来肯定不容易。

    章授恭敬道:“父亲,你还在为李逵的条陈费解?”

    “不是费解,而是担忧。”

    “担忧?”

    章授迟疑道:“父亲怕李逵此法能大行其道?”

    “这么说吧?我宁愿李逵糊弄老夫,也不愿老夫随便逼他一下子,就能挤出点让人惊诧的技艺,显得老夫很无能。同时,这会让老夫看不出李逵的深浅,这小子本来就滑不溜秋的,一不留神,恐怕就失去了控制。”章惇叹气道,任何大佬都不会喜欢随时随地都会失控的手下,哪怕这个手下确实立功无数。

    这个话题,章授也回答不了。只好沉默不说话。

    好在章惇不过是感慨,随后让儿子章授去叫人:“将铁监正郑琦给老夫叫来。”

    不到半个时辰,就在章惇就着小米粥吃咸菜的功夫,铁监郑琦慌慌张张的来到了相府。他虽说也是正四品的官员,执掌大宋的铁矿和炼铁工坊。但实际上,他还没有受到过章惇的独自传唤,冷不丁让他去相府,不免战战兢兢,还以为铁监出了什么大纰漏出来了,引起了章相的注意。

    “看看!有什么想法没有?”

    郑琦从章授的手中接过一本折子,仔细看起来。才开一眼,就皱眉了,小心翼翼的抬眼看向了章惇,心说:“石炭本来就是黑的,还用洗?怎么洗?洗到什么程度算是干净了?”

    可惜,面对前场强大到让他不敢大声喘气的章惇,郑琦生生的将这个疑问吞了下去。

    等到全部看完,还在云里雾里。

    身为铁监,郑琦必然或多或少的会和铁器工坊打交道。多少懂一点炼铁的工序,手中的折子,乍一看挺像是一回事,但细细品,却发现颠覆了自己的常识。

    内心这个叫纠结啊!

    可就在这时候,章惇地眼神飘到了他头顶,轻飘飘问:“有问题吗?”

    郑琦很想恭恭敬敬的问章惇:“是该有问题,还是该无问题?”可是他不敢,别看铁监也是文官,可真要把自己当根葱,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问你话呢?”见郑琦不开口,章惇不耐烦道。

    郑琦猛然打了个哆嗦,急忙躬身道:“启禀相爷,下官一定按相爷的意思,做出来。”

    章惇怀疑起来,难道李逵说的是真的?

    他也不在意,冷冷道:“下去吧!”

    郑琦唉声叹气的离开宰相府,临走,看到了刚办完事回来的章授,急忙躬身求教:“三公子,下官刚才从相爷哪里拿来一份折子,您帮忙参详参详,下官该怎么做才行?”

    章授目光一瞅,就知道是李逵写的,随意道:“去太师府问李逵。”

    从宰相府,一竿子捅到太师府。

    郑琦觉得他的仕途真的太难了,都已经混到了铁监的地步,难道还不放过他吗?别看铁监正也是一监之主,正四品的高官。

    可正四品和正四品能一样吗?

    比如说给事中,中书舍人,秘书监正,都是正四品高官。这些官职和铁监的差别就像是秘书省的著作郎和太庙斋宫使的差距一样大。

    前者是皇帝跟前的文臣,前途远大,甚至还有机会进谗言。后者是太庙的管理官,主要职责就是,皇帝来了管斋饭,皇帝走了看大门……

    郑琦还以为自己得罪了章惇,心里七上八下的回到了衙门。然后备上马车,去了铁器工坊。没办法,章惇虽然没有日期限定,但指不定那天就问他进展了呢?

    至于去太师府?

    别想了,他见到宰相腿肚子打颤,难道见到了太师他就不颤了吗?

    他压根就不敢去太师府。想着先去铁器工坊问问管事,要是能成,就不用麻烦太师他老人家了。另外,郑琦也没有自信去请来李逵。他做官开三十年了,才做到四品官。而李逵呢?才三年不到的样子,就已经是天章阁待制了,和他一样是四品官,他找谁说理去?

    再说,李逵出了名的不好对付,他的面子,人家给是心情好;人家不给,才是正常。

    将折子递给了工坊的管事,郑琦唉声叹气道:“你看能成吗?”

    “这是谁给大人的折子,岂不是脑袋被门板夹了,才会如此认为?”

    说话的这位是铁器工坊的主事,鲁大师。仗着一身的本事,说话口无遮拦。

    平日里口无遮拦,谁也不把他当回事,毕竟在铁器工坊里,再嚣张,能得罪到谁的头上?可是郑琦拿来的折子可不是普通人给他的,而是章惇,宰相。背地里骂宰相‘脑子被门板夹了’不要紧,可万一要传到了章惇的耳朵里,鲁大师要倒霉,郑琦也要倒霉。

    郑琦吓得嘴唇都哆嗦了,紧张的捂着鲁大师的嘴,低声道:“小声点,是相爷给我的折子,你做不到就说做不到,别胡说八道,给自己惹祸。”

    鲁大师桀骜不驯的脸顿时垮了下来,他犹豫道:“大人,难道章相就没说过此法是谁进献的,该找谁去问。就小老儿的见识,即便是想要为大人效犬马之劳,却也有心无力啊!”

    “啊!如此之难吗?”

    郑琦诧异不已。

    鲁大师比划道:“大人有所不知,技法之道,一变则万变,小老儿见识浅薄,一点不通,全盘不明。”

    说白了,看不懂。

    郑琦踌躇良久,咬牙道:“你先去准备,明日……明日本官去给你找个懂行的大人来。”

    翌日,李逵被郑琦请上了马车,来到了铁器工坊。

    进入工坊之后,郑琦对鲁大师解释道:“这位就是懂行的大人,李大人。老鲁,你有问题就问他。”

    鲁大师迟疑了,随即想哭。

    李逵,他认识啊!当初做钟楼的时候,他就认识了李逵,可是李逵的炼铁手艺,还是他教给李逵的啊!

    这水平,还不如他呢?

    (求订阅,喜欢的朋友支持一下正版阅读,谢谢!)

 第652章 大科学家李逵

    顶着怀疑的目光,李逵开始了他在冶铁坊的指导生涯。

    只不过,和重新开地图一样,他的能力并没有被大宋技艺最精湛的工坊工匠们所认可。甚至因为身份差距太大,而产生巨大的质疑。

    只是没有人敢说而已。

    连铁监都上赶着巴结李逵,其他工匠哪有说话的份?

    大宋的工匠地位虽然还行,至少不会有卑贱的感觉,被人看不起。士农工商虽说将人的职业分成了三六九等,可实际上,任何朝代,最悲惨的应该是农夫。只不过农夫大部分都不知道而已。在大宋也是如此,大宋的城池内生活最好的普通百姓,大部分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

    为了让自己的话有说服力,李逵开口就说了个劲爆的秘密:“诸位,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是铁匠的儿子!”

    这话没错,按照李母的说话,李逵他爹李匠,是蒙山镇方圆几十里最好的铁匠。至于为什么不是百丈村,如此技艺精湛的铁匠,百丈村如何能容得下?

    “这位真豁得出去!”这话也就是郑琦心里想一想,脸上可不敢露出任何不屑的表情。反而极其惊喜雀跃道:“人杰老弟,你这是家学渊源啊!”

    李逵没好意思搭话。

    他爹李匠,确实是百丈村唯一的铁匠,可在李逵重生之前,早就死了。之后别说李逵家了,就连百丈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了铁匠。至于说家学渊源,更是无稽之谈。在他拿的动锤子之前,李匠就死了,他家的手艺早就断绝了。

    但李逵为了说服力,也是拼了。

    他假模假式的微微闭着眼,仿佛回忆似的说道:“说起来,我有一种炼制石炭的办法,可以祛除石炭的杂质,让石炭更加的纯粹,从而在点燃之后,燃烧的时候发挥更高的温度。”

    别说信不信,反正等真做的时候就能见真章。

    当然,李逵也不着急,大宋的工匠很富有创造精神。李逵只要将大致的思路说出来,等待工匠们将一个个难题解决,最终很有希望得到他所期望的结果。

    “说起用火炼石炭,关键的步骤还是控制火候,将其杂质逼出的情况下,保留其原本的火力。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将燃烧用的石炭和炼焦的石炭用土墙分割开来,点燃燃烧用的石炭,放火灼烧;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