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6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放下了奏章,从青塘来京城的快报,路途遥远,肯定要比信鸽晚上几天。但职方司作为大宋军队的情报机构,在禁军之中都有探子,也有自己的信息传递渠道,并不会比皇帝知道前线的消息晚多少。

    可李清臣的按兵不动,让皇帝不由怀疑起来。

    “陛下,奴婢想李枢密要是接到了消息,多半也不敢相信。”

    赵煦缓缓点头,心说:“还真有这个可能,他不是也不信吗?”

    郝随立刻从假寐的状态醒来,这才是宦官当值的正常操作。

    平日里要让皇帝感觉不到身边人的存在,一旦皇帝要问话的时候,立刻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可是此事郝随也猜不透,按照他对李逵的了解,童贯的秘折应该是真的。可消息传递的太简单了,就一行字‘十九,大军克青塘城,俘青塘王阿里骨一下五万余’。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信鸽也带不了长篇阔论,可问题是,这消息太震撼了,郝随不敢信,皇帝也不敢信。

    援军,武器装备物资都没送到前线,就已经把唃厮啰国从国王到臣子一锅端了?

    那么青塘唃厮啰国的十万大军呢?

    去哪儿了?

    就是十万头猪让人来杀,也不至于一下子被如此轻松的宰杀吧?去年底,整个秦凤路被青塘唃厮啰的十万大军给揍的溃不成军,龟缩在几个大城内,才躲过一劫。

    “启奏陛下,李枢相求见!”

    “还不快请。”

    在早朝之前,李清臣特意求见,一定是特别重要的事,赵煦急切的从龙椅上站起来:“快请。”

    李清臣匆忙赶来,手捧着奏章递给了郝随之后,心情激荡道:“陛下,大喜啊!我军在河湟之地一战定乾坤!”

    赵煦紧了紧拳头,藏在了龙袍的衣袂之下,心头激荡不已,忍不住想要大吼:“朕,果然是天命之主!”

 第616章 来吧,互相伤害!

    垂拱殿内,君臣互相矜持起来。

    皇帝在琢磨,李清臣特意在上朝之前赶来和他见面,难道仅仅是说一声,青唐城打下来了?

    这不符合李清臣的做派,同时,枢密院有职方司传递消息,难道皇帝的皇城司消息传递会比枢密院慢?

    不可能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李清臣向他靠拢了。

    在此之前,赵煦虽亲政了,可以询问大宋国事,履行皇帝的职责。但实际上,章惇也好,蔡卞也罢,在政务和国事上,都没有太把皇帝当回事。就连李清臣也是如此,枢密院让他和安焘弄得铁桶一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没有亲政的时候,因为宣仁太后不还政,让十七岁的赵煦很不满。

    当时祖母和孙子之间出现了很大的隔阂,导致在宣仁太后薨后,赵煦就迫不及待的清理元祐时期的老臣。

    可是亲政之后才明白,他是有过问朝政的资格,也有掌舵大宋的权力了。

    而且大臣们,还是他钦点的,可是他自认为是肱骨之臣的大臣并没有太将他当回事。具体表现在,赵煦在讲道理,摆事实上,被一群智商超群,经验丰富,手段老辣的大臣欺负的团团转。他还不能表现出来情绪上的不对劲,显得自己无能。

    往往只能用拖延,稀泥的手段,找回点面子。

    这皇帝当的憋屈啊!

    也许是有了这些经历,赵煦更清楚当初宣仁太后不让他亲政的原因,因为他亲不亲政,没什么两样。朝堂上的事,还是相公们说了算,和他这个皇帝关系不大,和太皇太后也无关。

    或许正因为这种感悟,让赵煦有了将吕大防调回京城的打算。

    帝王术,终究还是要平衡。

    新党的动作,实在是让他这个皇帝也头痛不已。

    现在,机会来了。西夏和河湟的接连胜利,让他拥有足够政绩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同时,也有了限制章惇权力的想法。

    李清臣偷偷拜见皇帝,显然是要和章惇等人割裂。唯一让赵煦举棋不定的是,李清臣能否让他信任,此人也是变法派的中坚。这让赵煦颇为为难,要是有个能商量的人就好了。比如说李逵……可惜,李逵远在千里之外。

    李清臣倒是平静,站在垂拱殿中,做闭目养神状。

    赵煦还是嫩了一点,要是老辣的仁宗皇帝,或许这会儿就让李清臣走了。皇帝对臣子的表现不用刻意,只要记住就可以了。可是赵煦经验不足,还迫切的想要掌控朝堂的主动权,这才僵持了起来。不过,时间不长,赵煦就有了决定:“李卿,青塘大捷的消息,该不该耿在朝堂上公布?”

    相比章惇、蔡卞、苏辙等人,皇帝和李清臣肯定是第一时间得到战争的情报。

    其他人恐怕要等军报抵达京城之后才恍然大悟。

    李清臣睁开眼,嘴角微微扬了扬,他对皇帝的反应有足够的信心,这让赵煦很难受,他仿佛又被看穿了。

    “陛下,臣以为,消息是否真实,需要军报和监军的秘折抵达京城入了通进司之后,抄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之后才能确定消息属实。在此之前,臣以为需要谨慎对待消息。”

    果然,李清臣的来意表露了出来,他就想偷着乐,然后看着章惇几个上窜下跳的出大力,然后偷偷踹一脚。

    皇帝赵煦愣了愣,随即对李清臣的想法很感兴趣,不过他也有担忧:“李卿,如今京城匠作、兵器二监,兵部、工部二堂所属工坊、府库物资都已经筹集优先供应西军。可如今西军大胜,显然用不着如此多的物资,如果户部要启运这批物资,该如何决断?”

    “拖——”

    “军情如火,旁人不知,相公势必会着急。”赵煦缓缓道。

    李清臣笑道:“等瞒不住的时候,就告诉他。”

    赵煦正眼敲了一眼李清臣,心说:“这家伙够坏的,不过……他挺喜欢。”

    赵煦耷拉着眼皮,沉吟道:“就按李卿的做。”

    “臣告退!”

    等到人走了,赵煦似乎自言自语,又似乎问郝随:“也不知道是得是失?”

    “陛下英明!”

    郝随身为宦官,他真参与不了相公们和皇帝的斗智斗勇,皇帝不把他当人看,难道相公们会把他当人看?

    这种筹谋,他根本就参与不上,也不敢搀和。以前他被章惇等人当小厮一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今,他幡然醒悟,决心一心一意跟着皇帝。可是让他参与国事,郝随水平完全不够,只能站在皇帝的身后,狐假虎威的大喊一声:“陛下威武!”

    赵煦没指望郝随能给出好建议,只是笑着骂了一句:“老货!”

    这种明里是骂,暗地里亲近的举动,让郝随心花怒放,一张皱巴巴的脸,愣是挤弄成了包子。

    皇帝赵煦心情大好之下,询问:“你和李逵共事默契,你能说一说,李逵的做事风格吗?”

    郝随愣了愣,随即心里苦笑不已。他是和李逵共事默契,但问题是,李逵根本就不听他的,如果他想要擅自独断,还要被李逵镇压。这种情况下,除非宁死不屈,只能言听计从了。加上宦官怂了不丢脸,能不默契吗?

    可话不能这么说,李逵是郝随为数不多的靠山,他在李逵身上捞了不少功勋。要是背后说人坏话,这还是人吗?

    当然,宦官这么做无可厚非。

    可郝随自认为自己是讲义气的人,当即打包票道:“奴婢跟着李逵做事,只要相信一个事实即可!”

    皇帝好奇道:“什么事实?”

    “他做的比奴婢好!”

    郝随献媚道。

    听到这话,皇帝赵煦也乐了,要说李逵能力不行,恐怕连和他关系很僵的蔡卞等人都说不出口。郝随和李逵一起共事,确实只要听李逵的就行了。

    早朝开始。

    这日的议题还是物资运送,还有军队抽调。

    章惇眯着眼睛看了一眼李清臣,他这段日子越来越多的干涉枢密院的政务,已经让李清臣很不满了。

    当然,章惇更想要做的是赶走李清臣,想要对付李清臣,就要将安焘给解决掉。

    眼下大战在即,如果李清臣配合不利,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

    “陛下,臣有本上奏!”

    中书舍人严冲出班后,从笏板后将奏章递给了小黄门。然后开始朗声开口:“自六月来,秦凤路筹备对青塘唃厮啰反攻,但枢密院屡屡做事不利,恐我秦凤路大军孤立无援。各地抽调的两万兵马,军纪不佳,操练懈怠之顽疾。臣弹劾枢密使李清臣,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贻误军情。”

    “混账。”李清臣可不是什么好脾气,对周冲怒道:“军国大事,哪里是你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多嘴的份?”

    “本官不定你个越权之罪,还以为人人都能插手枢密院的事了!”

    中书舍人虽然品级不算高,但身为宰相章惇的马仔,严冲自然深知自己的职责,先让李清臣动怒,然后自然有其他人围剿。

    严冲笑道:“李枢密,下官就不明白了,如今我中书省内都在为收复河湟之地筹谋,有道是居庙堂之高承其位,如今我大宋正值戡难,还分什么枢密院和中书省?再说了,章相执掌中书,权知兵事,我等都事堂属员,自然有参政议政之责。”

    “章相,这是你的意思?”

    李清臣弃了严冲,反而找上了章惇。

    章惇淡淡道:“李枢密,官家允我知兵权,但是你的枢密院却连一点消息都不让老夫知道。老夫还以为这知兵的差遣不过是说说而已。”

    “章相想要知道什么,不妨直说?”

    李清臣冷笑连连,心说:他终于忍不住了。

    章惇是个说一不二的人,掌控欲非常强。他身为宰相,如今打仗了,枢密院却连中书省派人进驻都拒绝,这让他非常恼怒。要是他没有知兵权的差遣,自然不会多嘴,当然那时候该他闹情绪了。宰相没有知兵的差遣,是不能过问军事的,这是权责,谁也不能例外。

    可如今章惇有了这个权力,却根本就找不到机会参与战争谋划之中,他如何甘心?

    章惇冷哼了一声,目光冷冽道:“老夫认为安焘在秦凤路,统帅西军二十万大军,却做事混乱不堪。如今大战在即,老夫为大宋社稷想,安焘不合适继续做永兴军路兵马大总管,同知枢密院职权重大,一旦国有大事,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老夫以为换人是最好的办法。”

    “章相可有人选?”

    “邢恕即可。”

    用邢恕接替安焘,这是章惇准备给曾布上眼药,而且章惇早就看透了邢恕,这货只要给了甜头,立马就能拉拢过来。

    这一招,既打压了曾布,又削弱了枢密院李清臣,一旦李清臣保不住安焘,就能间隙了李清臣和安焘的同盟,一箭三雕,最是妥当。

    邢恕偷偷用余光瞄了一眼曾布,心中彩旗招展,他想去啊!

    刑部尚书虽说也是二品大员。

    可比起同知枢密院来说,啥也不是。

    至少,安焘可以和蔡卞平起平坐,而他却要受蔡卞的管。谁让蔡卞是尚书仆射呢?

    李清臣仿佛被章惇逼到了墙角,面带挣扎,却用力持着笏板不做声。章惇以为李清臣词穷,但却根本没有想到李清臣是故意示弱。

    而李清臣很快就找到了个突破口:“户部物资迟迟没有押运,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户部做事不利,总不能是安焘的责任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