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
这话说的,好像种建中真的能打的过李逵似的。
夫人暗暗好笑,李逵的勇猛在延安府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七千人马打破五万西夏大军,几百人就敢追杀西夏主帅的猛人是自家丈夫能便宜得了的对手?
对于李逵和自家丈夫的矛盾,夫人也很好奇,之前种建中虽然对李逵不理政务有些不满,但也仅仅是限于不满而已。如今大发雷霆,必然有更大的冲突,就是不明白,自家丈夫为何被李逵给激怒了。
“官人,不知李逵怎么折辱了你,真要是让我种家羞辱了,即便我是个妇道人家,也不怕抛头露面。”
“骂街你也不见得赢啊!”这话种建中只能心里说说,真要说出来,忒没脸。自己做缩头乌龟,让家里的女人抛头露面,岂不是丢了种家的脸面?
他脸色阴晴不定,真不想说自己因为没有进士身份而被李逵贬低了,但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要是再遮遮掩掩,在家里他都要抬不起头来。
种建中愤恨道:“还不是因为你家官人没有中进士,李逵这厮竟然以此为由认为我做文官没前途,反而教唆我去做什么武将。还说什么只要三年,紫袍加身。真以为朝廷是他家开的,三品高官说给就给?我种建中可是大儒张载先生的门徒……”
说到这里,他赫然停顿了,比师门,他好像也比不过。关学在大宋的地位一直很尴尬,主要是就出了个张载这位开山立派的宗师之外,其他门徒都很寻常。相比之下,苏门就厉害了,天下读书人无一不以被苏轼夸奖两句就沾沾自喜,恨不得拜入门下。这才是天下文坛大宗师的场面,就算是已故的老师张载活过来,也比不过苏轼。人就怕比,可是张载和苏轼相比,还没比,做弟子的就觉得要输,两者高下立判。
这就让人忧伤了,种建中突然不想说话了,他只想要一个不被人发现的角落,安静的静一静,然后舔舐心头的伤口。
夫人这才明白,原来是伤自尊了。
种夫人脸上的恼怒不见了,她也不喜欢看到丈夫整日愁眉苦脸的样子,自从在秦凤路因为得罪蔡京,而从提举常平使的官职上被撸掉,她也发现自家的丈夫在文官之中前途渺茫。她是个聪明女人,当然不会劝种建中忍气吞声,这不是个爷们该干的事。反而鼓励种建中道:“官人,别人看遍我们不要紧,但是我们要更加刻苦努力。我听说朝廷几年夏天要开制科,不如今日起官人回家就苦读,半年之后,去京城参加制科,要是官人能考上四等。岂不是比他李逵也不差了。要是能考上三等……”
种建中在自家夫人的鼓励下,一泻千里。
天地良心,种夫人真的是在给自家的丈夫鼓劲,可奈何种建中听着自家夫人鼓劲的话,就连心底一丢丢的豪情也如同吹灭的油灯,变成了袅袅青烟。
没错,他泄气了。
想他种建中,连考中进士的信心都没有。这个进士还是同进士出身的三等进士。进士出身他都不敢想,进士及第只能在梦里想。这样的文采,去参加制科?哪位大佬有脸去举荐他参加考试?
制科考试需要朝廷大佬的举荐,当然求求人,或许能办到。
但他的实力,别说举荐人了,连他都信心啊!
让他去考制科,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种建中脑子里冒出个念头,这老娘们不会是害我吧?
制科对种建中不陌生,他当年也想过碰碰运气,但是每次他看到参加制科的考生,他的信心就会很没道理的熄灭,太尴尬了。
制科是科举给文官开设的一种高级别考试。只要考生通过制科考试,必然一飞冲天。制科一共分为五等,制科一等二等是虚设,这两个成绩,从来都不会给予任何考生。第三等本来也是虚设,但苏轼之后这个例破了。可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破例,因为制科第三等,从唐代到北宋四百多年来,就只有苏轼得到过。第三等成绩,也就不要乱想了,没这命。
第四等成绩,也是制科考生们唯一的希望。比如说苏辙,就苦读之后,获得了第四等的合格成绩。
朝堂上的不少人,比如说李清臣、蔡京、蔡卞、章惇都是这样的成绩。
种建中发现,第四等成绩,至少应该是进士及第,或者进士出身,殿试前二十的文采才能有机会搏一搏。别说他,就算是他老师张载去考,也基本上是混个失败经验而已。他这种……学渣,这辈子都不要做梦了。
至于第五等,他倒是不担心,最差的就是第五等。这个成绩他倒是很有信心,因为第五等淘汰,有没有成绩都无所谓了。
这天夜里,种建中越想越丧气,突然脑子蹦哒出了一个让他惊恐莫名的想法,李逵让他去做武将,难道是为了他好?
他被自己的荒唐想法吓得腾地从榻上做起来,全身虚汗淋淋,这是被吓的!
更让他惊恐莫名的是,他文人的风骨,将门子弟的铁骨,哪儿去了?
第583章 碰瓷李逵,人生圆满
“少爷,不好了,种推官又来了!”
李逵正趴在衙门公案睡觉,迷迷糊糊之间抬头,就听到阮小二嚎丧似的大嗓门,在偌大的衙门中回荡。至于为什么周元不见人了?
大老爷出去游玩了。
其实也不算是去游玩,而是他之前在禹州做通判的时候,周元的上司,也就是禹州知州又一次心情很好,看到被公务折磨的有点颓丧的周元道:“周老弟,你现在吃苦,将来才会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周元当时肯定不信,认定是上司糊弄他。心说:你在划水,才这么说。面对上官,他压住了心头的不满,问:“大人以为该如何做知州?”
“这是个好问题,做知州啊!你得放空心灵,要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不能局限于公务和衙门,得出去多走走。”
“包括听曲和狎妓吗?”
“这是放松,人不能像弓弦似的,崩地太紧,容易崩断。”
……
这话周元之前是不明白的,即便是他听了,也表示不服。
可终于有一天,周元来到了延安府,成了知府。他这才明白当初的上司是多么的睿智。大宋有280多个军州,除了四京之外,有280多个知州或知府。对于这个层次的官员来说,做的再好,都没有用。因为升迁只有少部分人的权力,京城的部堂就那面几个,安排不了这么多官员的升迁,说句不好听的,他们的官做到头了。
这时候,如果还想着一心为国为民,做给谁看?
就连自己都会泄气,更不要说做到知州的人,年纪都不会太小。三十岁之前能够做到这个官职的人,成就自然不可限量。但周元呢?已经是四十多了,他兜兜转转的做上几任知州,这辈子也就过去了。
如此一想,也就坦然了。
而且周元还对衙门非常放心,副手是他弟子李逵,另外一个副手是种建中,被李逵欺负的死死的倒霉蛋,还不是进士。这时候他不划水,还能做什么?
尤其是延安府大部分的公务都是军务,他一个书生,不去添乱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说去帮忙了。
这衙门,也就成了李逵和种建中的地盘。
李逵其实也很少来,主要是最近的打击比较大,他的李·因斯坦·逵计划破灭了!
紧接着,他的李·迪生·逵的人设也崩塌了。
双重打击之下,李逵心态极其脆弱,需要缓一缓。
所以,最近他都在衙门里混。
这也是为什么他闲地去鼓动种建中改行做武将的原因,他实在太无聊了。可昨日,种建中愤怒的背影还历历在目,李逵还以为种建中至少翘班十天半个月才会回来。没想到,一晚上的功夫,他又来了。不得不说,历史上的成名人物果然不同凡响,有道是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才能成就常人无法成就的丰功伟绩。
神奇的是,种建中在衙门口深吸一口气之后,露出勉强且纠结的笑容。
然后自信地迈腿进入了衙门之中。
“将公文搬上来。”
大堂后面的官舍,种建中大有唾面自干的无视边上李逵惊诧的眼神,甚至在处理功夫的时候,还做了个扩胸的动作,好让自己精神百倍。
厉害!
李逵当即给种建中做出了一个合乎情理的评定。
种建中很快就沉浸在公务之中不能自拔,但效率不高,脑子里一直想着自家夫人昨日的鼓舞,让他去考制科。这不是让他在全天下人面前丢人吗?
种建中下定决心,说什么也不能上这当。
“报!紧急军情。”
小校将军情呈给李逵之后,就退在一边,等待李逵写信答复。李逵看完了军情,算不上是什么军情,但情况并不好。鲁达、李云几个谁也服谁,以至各有各的想法。而高俅又镇不住这些人,童贯也是如此。
这对李逵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他去了,什么风浪都掀不起来。
但他没有打算挪窝,秦凤路面对的吐蕃很弱,正常只有常备军队一万人,征召之后才会突破十万大军的数量。说起来,就是乌合之众。
这样的军队,只要主帅不昏庸,军队战斗力尚可,没有打不赢的可能。
而在他看来,秦凤路完全有自保的能力,他带兵的意义也不大。这不是打不赢打得赢的问题,而是能否歼灭所有防抗势力的问题。河湟之地又贼大,一点都不比西夏小多少,还地广人稀,要是自己去,几年时间就耗在这地方了。
他稍抬头,发现了种建中正在埋头处理公文,突然有了想法。
“彞叔,昨日的事小弟考虑不周,还请不要在意。我的意思你是去做文官,但做带兵打仗的文官,就和章学士一样,岂不是比你在衙门里苦熬要好许多。如今西北立功的机会很多,但真要是西北靖平,还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吗?立了大功,说不定还能得个龙图阁直学士的嘉奖。而且我可听到了京城的消息,章相有意将荫补的文官全部夺职,一两年内就要执行。”
“不会吧?”
种建中不由紧张起来,他就是荫补文官,真要是被章惇夺职了,他这二十年在衙门里苦熬,岂不是到头来一场空?
能屈能伸种建中,自然不会和李逵继续争斗下去,没意义,连自家的老婆都胳膊肘往外拐,寒了他的心。再说,今天李逵的语气很不错。至少没有鼓动他去做武将。但种建中还是打定主意,不想搀和。其实他也有心动,只是他信不过李逵。荫补的文官这么多,章惇不会不管不顾将所有人都打回去吧?这岂不是要闹翻天?
可想一想章惇的为人,他又不敢笃定一定没这档子事。
这不是说李逵说话云山雾罩,没有个准头。主要是和李逵共事时间长了,他发现李逵虽说消息灵通,但假消息颇多,让人防不胜防。
“人杰不必在意,昨日我也太过孟浪了。只是章相有此考虑也没什么,说起来某做官这么多年,也想休息几年,回老家好好看看。”
“还没到这份上,彞叔,你可是春秋鼎盛的年纪,怎能说如此丧气话?对了,如今秦凤路的战局不稳,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结局吗?”
说话间,李逵将手中的军情公文递给了种建中,后者看后沉吟道:“只要渭州和秦州不失,青塘人奈何不了秦凤路。”
一语中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