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逵茫然地抬起眼皮,怔怔地看向了范纯仁。满脑子的疑惑,就差对范纯仁老爷子大喊:“您老可是大学士,不是油耗子啊!”

    但李逵是个耿直的人,他歪着脑袋想了想,听说过喝毒药寻死的可怜人,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喝煤油寻死的倒霉蛋。

    当即摇头道:“火油没有毒,但吃还是算了。”

    听到没毒,范纯仁好奇的用手指沾了一点火油放在了嘴里,还用力的嘬了几口,突然,老头的眼珠子都圆了,不是说惊喜的不能自已的那种感觉,而是很奇妙,有点恶心,有点冲,还有点上头。

    呸

    呸——

    “老爷,您喝口水漱漱口。”范纯仁能和苏轼成朋友,本来就是个妙人。在李逵的眼里,苏仙在很多时候,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只要看到别人吃的很香的食物,就忍不住要去吃。吃不到的话,会难受,会不高兴,会病怏怏的提不起劲头。

    范纯仁当然不会像苏轼这样情绪化,他想的更长远一些。

    比如说,万一火油大行其道,朝廷是否要给官员每个月配一定的数量?

    按照他的官级,和朝廷发的衣裳、粮食、鞋子之类的一样,火油也用不完。

    当然,作为大学士,他肯定不好意思将用不完的火油卖掉。那么只能放在家里,做菜吃,似乎是火油最好的选择。

    炸鱼。

    炸丸子。

    都是不错的选择。

    可惜,火油不是芝麻榨出来的香油,是能下肚的宝贝。

    李逵一阵尴尬,硬着头皮对范纯仁道:“老大人,要不然试一试这油品如何?”

    “对,试一试。”周元还没有见到过像范纯仁这样的高官出糗,反应上慢了一些,好在自家的弟子还是靠谱的,化解了尴尬。

    范纯仁无奈的摆摆手,他不想张嘴,一张嘴就感觉吃了一块石炭似的难受。当然,石炭就是煤炭。在大宋,煤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取暖,作燃料,甚至一些窑口都会选择煤炭来作为燃料。同样的,延安府也一样不缺少煤炭。

    李逵用点燃的树枝凑在油灯上,这个原本是茶壶的器皿已经彻底让他当成了油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时代的油灯最普通是个小碟子,有瓷、陶、铜各种材料。但灯芯和油没有间隔,如果是香油的话不用担心,根本就不担心碟子里的油会被点燃,而且灯芯的火苗也很小。

    但是煤油不一样了,毕竟是石油裂变产生的轻质油,虽不及汽油那么容易点着。

    可油的温度一旦上来,很将原本的油灯变成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炬。如果不加注意的话,甚至会引起火灾。

    而火灾,一直是大宋排名前几的灾难。

    大宋的皇宫都已经烧掉过好几次,最大的一次沿着金明池起火,差点烧到了后宫。将整个大宋的皇宫差点烧掉了一半。

    在李逵的计划之中,油灯也是要开发的产业之一。

    毕竟茶壶的作用还是有所欠缺。

    古代波斯地区早就使用了石油,而且阿拉伯风格的油灯,就很附和石油的使用特点。

    李逵准备设计一种像酒精灯那样的油灯,但他没有准备烧玻璃。而是准备用瓷器,只要在边上开个小口,查根棍子,就能很容易将棍子拔出来就能看到油灯内剩余的灯油的刻度。用起来并不比玻璃的煤油灯来的麻烦多少。尤其是,瓷器比玻璃器皿更有优势的是,瓷器的造型可以随便弄。但是玻璃加工却要麻烦的多。唯独就是灯罩,着让李逵有点纠结。

    有灯罩和没有灯罩的油灯,使用感受上差距太远了。不会晃动的火苗,看起东西来才清楚。

    但如今他不是想着找个时候,他如今最怀念的是竟然没有火柴,点个油灯太麻烦。

    火苗很快就被点燃了,范纯仁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去。他顺着火苗,眼珠子里都冒着光。煤油灯的火苗要比香油灯更旺,也更明亮。他粗糙且充满褶子的脸上,感受到了火光带来的温暖。口中发出嚯嚯嚯的赞叹:“人杰,这煤油一定会大卖,老夫保证肯定会大卖。”

    这根本就不需要范纯仁保证,连周元这种喜欢算小账的富家子弟都认为,如果有的选的话,他也会选择煤油灯,似乎比蜡烛更亮些。

    李逵抬头看向了范纯仁问:“老大人,您觉得卖多少合适?”

    “这个……”

    要是真让他花钱的话,他真不想花这个冤枉钱。可是他又知道这不可能。随即问周元:“周大人以为什么价格合适?”

    “比香油贵一点也有人买。”

    周元理所当然道,他是用蜡烛的人,更本就不知道香油多少钱一斤。再说了,他家有的是钱,省几个点灯的钱也没太大的意义。

    范纯仁立刻露出所问非人的表情,扭头看向种建中,这位对李逵的感觉非常奇怪。他总觉得李逵这个上司不靠谱,经常胡来。可让他傻眼的是,胡来的李逵仿佛每次都能立功。要是煤油能取代香油,成为大宋寻常百姓的照明燃料的话,延安府就要发达了。这是造福延安府十万百姓的恩泽,这样的功劳,对于文官来说,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政绩。

    同时,大宋百姓一年要用掉多少香油作为夜晚的照明材料,这要是征税的话,延安府的官府也能获得很大的好处。

    至少,也不用年年等待朝廷的救济了。

    对种建中来说,这样的好事,自然不能错过,他也是延安府的官员,这份功劳理所当然也应该有他的一份。他更愿意让火油在大宋畅销,那么价格贵了,肯定会劝退很多百姓,老成持重的种建中自然不愿看到这样的事发生,他斟酌后问李逵:“李大人,不知道这火油的本多少?”

    “本钱嘛?四百文一石的原油,加工起来现在还有一些问题,但我估计找到门路也不难。只要保证蒸器内的温度增加一些,应该每石出油三四十斤吧?但是需要多少时间验证,提炼还在试验之中,柴火改成石炭的话,也是一笔钱。另外还有油井,一旦煤油真开发出来,那么油井就不能成为无主之物了,必须由朝廷控制,最起码也需要控制在官府手中。将来的成本要是成批量制造出来的话,应该不超过十五文一斤吧。”

    “这么便宜?”灯油一百二十文一斤,而李逵制造的才十五文,种建中即便有心和李逵一争高下,也被折服了:“下官替代大宋百姓感谢李大人的福履。”

    “种大人客气了,李某也是误打误撞。”这话李逵说出来,竟然周围没有一个人相信。什么叫误打误撞,你去买黑油的时候,根本就是本着火油而去的,要不然怎么可能笃定黑油可以提炼成火油这等奇物?

    李逵讨了没趣,继续说道:“这是让百姓能够积极的去采集,才在价格上增加了一倍。如今唯一担忧的是产量。”

    李逵也算了一笔账,这是考虑到石油开采容易的情况下,火油的成本会压制在十文出头,最多十五文的样子。

    当然,真要是开采起来,他相信延安府的石油会成为大宋权贵们争相争夺的目标。加上丰厚的利润,资本投入之后,开采量自然会越来越高,规模起来的话,成本可能还会降低。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就是浅层石油开采完之后,资本还想霸占煤油产业的话,就不得不开采更深层次的石油。

    李逵也不会搀和,但他非常期待大宋将来的石油采掘业的辉煌。

    范纯仁当即拍板:“人杰,一切都有老夫,你就放心去做。对了老夫替你去试试这灯油的效果,说话间将李逵好不容易收集到的煤油占为己有。”

    延安府的高官们来的快,去的也快。

    但李逵留下来了,他甚至准备长期坚持的打算。

    接下来几天里,李逵宣布了一条悬赏令:“任何人,只要提出的建议能够使蒸锅内的温度提高,却不会让蒸锅因为太热烧起来,一律悬赏百贯。能让出油率增加的办法,悬赏千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各种各样的办法层出不穷,有提议加沙子和石头;也有提议将火药、木炭;甚至有提议加草药。李逵只要做出选择,将不靠谱的删除,比如说加火药的那个倒霉蛋,被李逵发配去砍柴。不知不觉之间他在工坊已经住了半个月。

    蒸馏的锅已经打造了三套。

    更多的工匠正在打造新的蒸馏锅。

    这天,突然有工匠跑过来告诉李逵:“大人,二号锅的煤油出油的速度快了很多。”

    “带我去看看。”

    李逵趴在收集没有的缸边上,看着从管子里漏出来的煤油,如同涓涓细流一般滴滴答答的往下淌。相比其他的蒸锅,速度快了不是一星半点。李逵好奇道:“这锅添加了什么佐料?”

    “石灰,加入了生石灰之后,感觉一下子就快了起来。”

    “谁想出来的法子?”

    “小人的小舅子,袁金。”

    “赏一千贯。”

    “谢大人恩赏。”

    不久之后,李逵身边就趴着个脸上刺着字的年轻人,如同捣蒜般的磕头感谢。而李逵盯着蒸馏口的流淌速度,将一个小碗放在下面,很快就满了。李逵估摸着,按照这个速度下去,最多三个时辰,这锅中的石油就会差不多被榨干。三四十斤的火油就能提炼出来,而消耗的石油大概在一石左右,很浪费,这也是无奈的结果。

    毕竟炼油很复杂,李逵能靠着乱撞就撞出一条路子来,就已经是莫大的运气了。

    半个时辰之后,李逵出现在了府衙,对范纯仁躬身道:“老大人,幸不辱命,我们成功了。”

    “好,好!”

    “先是雪花盐,现在是火油。”范纯仁突然贼兮兮的压低声音对李逵问道:“人杰,你是丹家吧?”

    “丹家?”

    李逵愣住了,炼丹和科学有什么联系?他反驳道:“大人,这是科学。”

    “别整我听不懂的话,我懂,法不轻传,我就是想问问,老夫这把年纪,还有机会入门吗?”

    李逵哑然,他发现自己好像被误解了,难道科学真的要死在大宋了吗?

 第571章 李大善人

    “好吧,老伯,我摊牌了,其实我是青云门弃徒。”

    李逵一副无可奈何被戳穿的无赖相,可是没等他装完,范纯仁的口水差点喷了他一脸。

    “我呸!”

    “你这小子说话不实在,欺负老夫不懂丹道?天下哪里有什么青云门?你要说太一,终南,我还或许会相信些。跟老夫玩这套,老夫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饭都要多。”

    说完,范纯仁不免心虚了起来。他老人家虽然比李逵大了四十来岁,但真没胆气觉得他真的吃的盐比李逵吃的米饭还要多。别人家的小子,吃饭也最多两碗,李逵这厮心情好能吃两锅,还不是那种很小的锅,得足够几个人吃的饭才行。这哪里是个丹门的童子,这是个行走的饭桶啊!要是老范家有这样的仆人,早被他老人家个辞了。

    为了转移话题,范纯仁觉得用苏轼这座挡箭牌很好用:“你小子别和我打马虎眼,你师祖当年也痴迷丹道,你以为老夫不知道吗?说不定他将丹书传给你了呢?再说了,老夫曾经也对丹道感兴趣,只不过后来出了点意外。”

    “什么意外?”

    李逵好奇地伸长了脖子,等着范纯仁老爷子的解惑。没想到范纯仁也痴迷过丹道,难不成修仙才是读书人的本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