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秉乾这货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删丹大王,是个什么鬼?

    八百里快马,加急将各种从西夏传出的消息往中京还有汴梁传递。

    垂拱殿,小皇帝赵煦脸色凝重的和宰相章惇,枢密使李清臣等人商讨。他们似乎发现把事想简单了,以为只要大宋下决心,西夏必败。

    可前线只是一再要求朝廷增兵,运送物资,就是没有一个好消息传来。

    这让小皇帝非常郁闷,难道他要像他爹一样,被西夏再羞辱一次?

    正在此时,紧急军情到了殿前,章惇看了军情之后,脸色的阴霾一扫而空,对皇帝道:“官家,大喜啊!”

    “喜从何来?”

    “西夏叛乱,叛军已经打下了兴庆府王城,西夏退兵了。”

    大臣安焘不悦道:“恶邻家失火而已,又非我大宋将士得力。”

    这话让章惇很难受,一口气被堵住了心头,好一阵才顺了下去。

    枢密院同知安焘,是大宋军队的二号人物。安焘早就看不惯章惇动不动就插手枢密院的事,还以有统兵作战经验羞辱他和李清臣。

    李清臣是翰林学士出身,安焘是知台谏御史中丞升任同知枢密院的官职,都不是对打仗有什么心得的人。

    只是消息传到了李清臣的手里,面色有点古怪起来。

    章惇和安焘都没有注意的一个点,让他发现了。他觉得,这才是关键。

    终于,小皇帝赵煦在渴望了好一阵之后,才有机会看密报。大宋的朝堂就这么让皇帝憋屈,面对军国大事,他都可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苦主,只能眼巴巴的等着大臣们看后,才轮上他。

    赵煦仔仔细细的看了密报之后,似乎关注点和李清臣颇为相似,指着密报问:“李卿,这密报上说,西夏叛军匪首是李秉乾和黑大帅,这黑大帅又是谁?”

    李清臣努嘴让将送消息的骑手叫来,问:“你可知黑大帅是何人?”

    “西北各地都传遍了,这位黑大帅,黑衣,黑甲,还带着黑面具,宛如黑煞神一般出现在叛军之中,为匪首叛王手下的兵马大元帅。当初李秉乾出兵的时候只有五千人,而黑大帅就是这五千人的统帅,他指挥大军从黑水城一路打到了西凉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麾下二十八员面具大将,冲入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就没个名字?”

    其实李清臣和皇帝都有所明悟,这厮多半是李逵。

    而章惇这时候也觉察出来了,捋着胡须不知道该如何说。

    要真是李逵的话,要是让他在西夏造反成功了,李秉乾成为西夏国王,得给李逵什么封赏?

    至少是个王爷。

    小皇帝赵煦一脸凝重的让宫中官宦等摒退之后,口干舌燥的问章惇:“章相,你觉得黑大帅要是成功让李秉乾登基,得谋个什么官职?”

    章惇纠结道:“至少是个大王。”

    “他还会回来吗?”

    完蛋了,章惇心头一片凄凉,万一李逵这货在西夏浪的飞起,不想回来了,怎么办?

    章楶、范纯仁这几个老骨头能挡得住李逵的拆对吗?

    当年屡试不第的张元,都能让李元昊建立西夏国,为大宋树了个五十年都对付不了的敌人。要是李逵……这厮比张元的水平高得多,手段也粗暴的多,真要是李秉乾为了拉拢李逵,不择手段,原本君臣很高兴的送祸害出国,转眼变成了大祸临头。

    章惇顿时头大如斗。

    关键是,李逵这厮才中进士一年多,想要提拔都没有好理由。

    相比西夏李秉乾,大宋根本给不起李逵高官厚禄。更何况,李逵在西夏给西夏人立功,凭什么要让大宋朝堂去褒奖,这不合理,也没脸说。

    再说了,什么官,能比封王香?

 第548章 黑大帅

    事实证明,李逵的事,永远都是最棘手的事。

    大宋朝堂上的一干大佬,连带着皇帝赵煦,都头痛不已。李逵这厮,明明是去做探子了,然后还帮着西夏的一个闲散王爷造反,最后,堂堂大宋竟然要给李逵封官。这让赵煦找谁说理去?

    可要是不封官,万一,也就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李逵不回来了,这厮赖在西夏,对于大宋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

    不同于当年的张元,这位不过是落魄的士子。

    还能帮着李元昊建国,李逵能帮李秉乾做什么?

    要是西夏境内的造反成功,李秉乾就是新任的西夏王。李逵对于作战,内政,甚至军队的军械,做生意,都有超强的能力。李逵赖在西夏,这等于是要西夏腾飞的节奏。甚至,大宋的西北,尤其是关中,都有可能要守不住。

    李逵熟悉军政,对关中的官场也有了解。还有过用四千步兵硬抗五万党项大军的战绩,最后还让他打赢了。试问大宋的将领,每一个能做到他这样的程度。可以说,李逵仅凭去年金明寨一战,即可封神。

    这样人对大宋造成的威胁,比任何一个大宋人投靠西夏都要严重。

    当然,李逵应该是忠君爱国的大宋好官员。

    但保不齐李逵觉得在大宋委屈了,被镇压了,脑袋一热做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呢?

    章惇堂堂宰相,朝堂上如今能够给他脸色的官员已经没几个了,给他添堵的更少。可他突然发现,李逵竟然也是他降不住的一条黑龙。这脸色要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他可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妥协的人,沉声道:“官家,臣以为此事不能开先例,万一后来之人学了李逵,岂不是我大宋朝堂永无宁日?”

    这话有道理,但同时也很没道理。

    同知枢密使安焘就很淡定道:“后人想要学李逵,也要学的像啊!”

    这话一出,有人在幸灾乐祸的窃笑。李逵的字,‘人杰’,还是章惇当初在沂州做知州的时候给起的呢。

    怎么,一转眼发现降不住,就要赖账不成?

    皇帝赵煦坐在龙椅上心烦意乱,都火烧眉毛了,是幸灾乐祸的时候吗?还有没有点大局观了?但安焘的话他也没办法反驳,他深知李逵这样的祸害,有一个就可以了,大宋这孱弱的身子骨,根本就承受不住这等货色一的来折腾。

    皇帝毕竟是皇帝,很快就发现了在边上一言不发的苏辙。心说,苏辙算是李逵的亲朋长辈吧,让他出主意,应该不会错。

    “苏卿可有建议?”

    苏辙耷拉着眼皮,佝偻着身体,极力隐藏在大殿的柱子旁,让他哀叹不已的是,他都已经如此隐蔽了,还是被人发现了。

    苏辙无奈苦笑,他有什么办法,李逵这厮根本就不听他的。苏辙能够从李逵曾经看他的眼神之中觉察到李逵不少心思。要不是他是苏轼的弟弟,还是亲弟弟,李逵就根本不带正眼瞧他,真要把自己当长辈,去训斥李逵,看这厮看在苏轼的面子上,能和他不计较。但想要以长辈的威风让李逵顺从,千难万难。

    “官家,诸位同僚。”苏辙艰难的吞了吞口水,他发现自己喉咙嘶哑的厉害,干涩的能冒火星子,却还得硬着头皮开口:“李逵乃我大宋士子出身,他也不会将母兄族人,亲朋故交之安危于不顾。臣以为,笼络了李逵身边重要的人,他自然会感念朝廷的恩德,不会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曾布眯着眼,盯着苏辙的后背,这话听着怎么就这么不舒服呢?

    李逵在西夏折腾,难道你这个啥也没干的师叔祖也想要分一杯羹不成?

    想到这里,他就来气,语气阴阳怪气开口道:“子由,你这是给自己揽功啊!再说了,李逵好好的延安府通判不做,撂挑子去了西夏。擅离职守已是大罪,本朝官员,擅离辖区,视为叛逆,就是一大罪状。且不说朝廷褒奖,就是夺官去爵也不过是以儆效尤。”

    “子宣兄,此事不在此之列!”蔡卞本来不想搀和这事,他也觉察到皇帝对他并不信任。所以,做这个尚书左仆射也是战战兢兢,深怕引起皇帝的不满。

    可曾布这家伙,也不瞅瞅如今是什么局面。

    李逵即便闹翻天了,这时候也不能惩戒他,不但不能,还要安抚,这是大局。

    蔡卞不相信一个李逵就算是投靠了西夏,就会让大宋在西北处处被压制。西夏和大宋的实力不在一条线上,之所以大宋一直拿西夏没有太好的办法,主要是大宋的军队出了问题。

    但万一将李逵逼走之后的结果,真让西夏崛起了呢?

    这个责任,难道是让所有的变法派负?

    蔡卞绝不能同意曾布的想法。另外,李逵离开延安府之前,可是有过报备。主要是他抓住了个替端王走货的商人,没想到这个商人竟然是西夏的王爷李秉乾,这才有了一系列的结果。蔡卞心中认定,罪大恶极是端王,堂堂王爷,窥视朝廷和西夏的岁币贸易且不说。连西夏的探子进了他王府,他还不知道。

    如此糊涂之人,怎么还敢享受朝廷恩典?

    曾布寸步不让,对蔡卞道:“元度,你说不能惩戒他,难不成让他成为我大宋官员的表率不成?”

    蔡卞眼角透出微微错然之意,眉头蹙起道:“情报上没有说替李秉乾冲锋陷阵的人是李逵吧?我们之前不是通过皇城司的情报,都知道李逵在西夏给寺庙里的佛像贴金箔吗?”

    “哈!”曾布傻眼了,李逵这厮做事为何如此没有章法?

    没错,之前的情报上确实说过,李逵在西夏给寺庙之中的佛像贴金箔,还混了李大师的诨号。这是真真切切的情报,不能作假。

    当然在此之前,他大闹龙州,鄜延路驻军甚至还将龙州收复了。

    这也算是大功一件。

    相比擅离辖地,功大于过,根本就不值得说道。

    蔡卞见状,更是穷追道:“再说了,请报上说的是‘黑大帅’,天晓得这个黑大帅是什么人?万一此人真是李秉乾网罗的手下,与延安府通判李逵无关呢?”

    “更何况,如今谈论如何处置李逵还为时尚早。是升官,是褒奖,还是贬谪,都需要西夏国内的叛乱平息之后。眼下西夏国内的叛乱,对我大宋颇为有利。龙州和洪州两地,失而复得,绥德军正准备攻银州,环庆路永兴军准备攻打韦州。如果这些州府被打下来之后,岂不是我大宋对西夏的战略目标都实现了吗?”

    “话不能这么说,理是理,错是错,不能一概而论。”

    “为何不能一概而论,就因为有人违背了祖制,而让本朝接连大胜。还是子宣兄觉得,恪守本分,却接连损兵折将,丢失国土的官员才好?”

    说到这里,蔡卞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对李逵歌功颂德。反正在他看来,能为朝廷收复失地的功劳,任何恭维都不为过:“官家,臣以为不管西夏结果如何,本朝已经得利。如今朝堂应该商讨如何进一步收复失地。同时对李逵的安抚,也可以从他的族人上想办法。”

    蔡卞平日里不怎么参与朝堂的争论,主要是他也知道自己资历晚。他是熙宁三年的进士,而如今朝堂上的主要大佬们,都是仁宗时期嘉佑二年的进士。曾布、苏辙、章惇等等,都是嘉佑二年这一科的进士。他们斗,属于窝里斗。他要是搀和进入了,属于小孩子不懂事。仁宗皇帝点的进士,与神宗皇帝点的进士,差了一个辈分。

    他要是处处争先,不仅没人会服他,反而认为他是利用岳父王安石的威望,狐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