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里外里都是皇帝亲戚,你竟然让皇帝的奴仆去夹在中间用脑袋撞墙,这要不是读书人,绝迹干不出来这等事?

    几日之后。

    谈判很不顺利。

    战马数量已经开到了一千五,可刘延年一直不满足。

    这可把李逵给愁坏了,都想要回京城,这什么破亲戚。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蔡京出现在了鄜延路。

    他根本就不是顺路来鄜延路找不痛快的,而是他带来圣旨。

    “……阳泉县县尉,直秘阁李逵接旨!”

    要说蔡京在官场最不喜欢的人,三十以上的是苏辙,苏辙搅黄了蔡京处心积虑给自家长辈蔡确平反的计划。当然,这里头还有曾布和邢恕等人的拖后腿。但蔡京就是认定了苏辙才是他的敌人。三十岁以下的,恐怕就是李逵了。

    李逵是个大嘴巴。

    反正没有他不敢说的事。

    比如当初在皇城的时候,章楶因为要避嫌,离开环庆路前线,而去大名府做什么府尹。李逵这个大嘴巴就说过:“蔡相兄弟入中枢,为何不避嫌?苏相的兄长都避嫌辞官了,蔡中堂完全可以学一学!”

    这话传到蔡京耳朵里,如同喂了一口粑粑。

    苏轼是不想当官了,享福去了。而自己呢?做官这么多年,偷偷攒下来的这点小钱,哪够他享福?

    还有,李逵当初还差点和蔡京搭班去搞什么小农庄试点。

    种种记忆,蔡京对李逵的印象很不堪。当然,蔡京在李逵的印象之中更糟糕。这是个八百年后都很出名的奸佞!

    两宋,一个北宋,一个南宋。

    北宋出了个蔡京,南宋出了个秦桧。

    都是八百年不出左右的奸佞。

    名声如此臭,还能指望被人待见?

    可是蔡京和李逵说起来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近距离见面攀谈,蔡京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李逵,李逵却并没有因为蔡京人品不好而嫌弃他!

    反而笑呵呵的颇有中献媚之态,挪到了蔡京的边上巴结道:“蔡学士,你我一见如故!”

    蔡京心头不是喜,而是惊,更是怒,他恨不得一脚踹死李逵,但是明面上的功夫要做足,毕竟还有章楶、苏辙等人在场,气度,风仪,一定要保持。

    但即便这样,蔡京开口也是咬着后槽牙:“人杰俊才,不知可否赐教?”

    李逵呵呵一笑:“蔡大人,你已被任命秦凤路宣抚使,秦凤路军中总上下都仰仗蔡大人照应。晚辈不才愿意出一千战马给蔡大人,以壮行色。当然,您也知道我鄜延路士兵招募之难……”

    蔡京面色一喜,一千战马,自己留下五百,给军中五百,自己这五百匹战马,数量不变,倒腾一下,可有几万贯的好处。这要写多少牌匾才能攒出来?自从离开了扬州之后,蔡京的写招牌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来到秦凤路之后,恐怕就要断了这门财路。有道是开源节流,一门生意断了,就要重起炉灶琢磨新的生意。蔡京上下打量了李逵一阵,心说:这生意能做。当即大手一挥:“都是为了大宋,鄜延路的困难秦凤路不能不帮,本官做主,给五千士兵可好!”

    刘延年在边上气地都快跳脚了,却没有考虑到尊卑文武之别,跳出来就阻拦蔡京的决定,大喊道:“不行!”

    蔡京是什么脾气?

    他是个一眼不合就陷害同僚,贬谪部下的家伙,而且从来不听任何比他官职小的人建议。刘延年是宣抚副使,他才是正使,属下对自己大吼大叫,还成何体统?对于刘延年的阻拦,蔡京当即黑着脸训斥道:“这有你说话的份?还不退下!”

    李逵握了握拳,心说:“果然好信誉,拿了好处就办事!”

 第486章 浪子书生

    没想到,一群自愈君子的文臣没有帮上忙,最后还让奸臣蔡京给解决了后顾之忧。

    不得不说,任何时候,和小人打交道,远要比和君子打交道来的好办。主要是小人只要和他谈利益,就能合作愉快。

    君子就麻烦了,温良恭俭让且不说,还要考验人的人品。

    李逵甚至在私下里琢磨,如果自己的老师是蔡京或者是蔡卞呢?

    想要求蔡京办事,送上一千贯,不够,再添上一千贯,只要不是杀人放火,妥妥给办了。就算是杀人放火,他也能琢磨出个道德上站的住脚的理由出来,争取个无罪释放。还别嫌少,两千贯已经不少了,蔡京如今根本就没有捞钱的机会,恐有手段无数。尤其是在户部尚书的位子上,章惇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主,真要是蔡京中饱私囊,被章惇发现。就章惇的狠毒,发配沙门岛他都干的出来。

    蔡京对挣钱一直很感兴趣。在扬州做知州的时候写牌匾大字的生意,一副字二三十贯也就卖了。可这种生意不能天天做,边上还有个晁补之看他不顺眼。更要命的是,蔡京是个不甘寂寞的人,送礼请客,非常耗钱。

    他父亲没有给他和兄弟蔡卞留下万贯家财。要不是蔡京和蔡卞两兄弟考中了进士,福建蔡氏族人是否会接纳他们都两说。更不用说和蔡确搭上关系了。蔡确当时已经是朝廷重臣了,怎么可能对商人,还是小商人之子另眼相看,视为子侄?

    成都就更不行了,籍贯成都的文臣太多,范家就在成都府。真要是被御史台参了一本,够他吃一壶的。

    接到李逵的好处,蔡京也挺意外,没想到最看不顺眼的小子,竟然上赶着给自己送钱。他还能往外推吗?至于刘延年,根本就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怎么可能让战马经过刘延年的手,那样的话,他能落到好处?只有战马落在了宣抚司的衙门里他才能做主,才是真正属于自己能调度的资源。雁过拔毛,这么一大笔财富,他能眼睁睁的看着溜走?

    真要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这户部尚书岂不是白当了?

    不得不说,蔡京对李逵印象大好。

    再在看苏辙,当初李逵和李云,带着礼物去拜访,却吃了闭门羹,差点被苏府的奴仆给赶出来。要是当初送礼物去蔡京府邸,蔡京一看礼单少不了要亲自去门口迎接,最次也要让蔡攸恭恭敬敬的请进门,这就是差别。

    不得不说,李逵对蔡京的印象大好。

    至于蔡京,琢磨着怎么将宣抚司的战马变成普通的挽马,然后把钱兑出来。在扬州的时候他不敢干,在成都的时候他也不敢干,那是因为扬州、成都多少双眼睛盯着。而且两地都是文风相对昌盛的地区,出了不少做文官的世家。

    但是秦凤路?

    这地方还有人管他吗?

    他要是一点好处都不捞,岂不是白吃了这通苦?

    不过秦凤路的恩怨已了,李逵和郝随一起带着随从起身去京城。

    这天在黄河风陵渡渡口等船过河。郝随闲得无聊,而李逵拿着笔在本子上东一句,西一句的划拉着,似乎在写文章。可看着又不大像,引起了郝随的注意。

    “人杰,你这一路上都在琢磨什么呢?”

    郝随拿着一个刚烧开的茶壶,坐在了李逵的对面。

    李逵蹙眉凝神看了一眼本子,懊恼地抬起头:“本来想写平夏十策,写着写着发现计策不够数。想水都不知道怎么水,可怜呐!”

    这话郝随就没办法接了,对于战略这种玄妙的东西,他可是一窍不通。郝随的长处是,他对察言观色,如何讨人欢心很有心得。

    毕竟在宫里头,连巴结奉承人,讨主子欢心都不会的奴仆,根本就活不到成为宦官的一天。

    宦官也是官,可不是糊弄人的奴仆。在宫里头,至少也是小黄门以上的阉人,才能被称为宦官。郝随的长处就是,陪主子玩,给主子解闷,讨女主子欢心,讨小主子欢心。毕竟刚入宫的阉人,谁也不知道将来伺候的主子是大人还是小孩。

    可要是说到如何处理国家大事,郝随还真没这个水平。

    大宋不像是明朝,内府还有内书堂,阉人入宫之后还有求学的机会。大宋的宦官想要混出头,混到能独当一面,基本上都是带艺入宫的人才。入宫之后还要苦学。

    比如说童贯,这家伙熟读兵书,甭管是他怎么学的,都算是他的本事。

    但即便如此好学,宦官的水平也绝对赶不上进士出身的士子。

    “大人,羊汤已经煮好,你现在享用吗?”

    “都已经晌午了?”

    李逵抬头,入眼的是一张看着让人舒坦的笑脸。这是李逵在河内新收的书史,叫李彦。读过几年书,自己送上门来要给李逵当随从书史。李逵考校之后,发现这个李彦虽是匠人之子,但是心思缜密,热情会来事,使唤起来,就像是在李逵身边的老人一样默契。心思松动,就收了下来当了书史,书史算是私人的秘书,主要的工作就是帮他整理往来书信公文。高俅以前在苏轼的门下,也是做的这样的事。

    见李逵意动,对方立刻心领神会,忙里忙外的将热气腾腾的锅具送到了房间里,让郝随惊诧的是,这天寒地冻的日子,这个李逵新收的书史还弄来了非常稀罕的蒜叶和芫荽。点缀在热汤之上,绿油油的让人很有食欲。

    可李彦还一个劲的抱歉道:“大人,郝公公,小人打听到城里有家大户好吃,肯定家里准备了火龙培植冬日里难得的食材。耗费了不少口舌终于让对方让给了小人一些。可惜,冬日的蒜叶看着可人,却不够脆,芫荽的味道倒是很正。”

    “有心了!”李逵拿起木箸,说不出的舒坦。

    他之前身边的跟班,要么是死心眼的阮小二,要么是大大咧咧的鲁达。除了打架,平日里都不像是能帮上忙的样子,有心找个寒门出身的书史,但总是没有太好的机会。

    没想到来到了河内,竟然有个叫李彦的家伙自告奋勇来自荐。

    用起来还贼好使。

    李彦一边摆放餐具,一边还对李逵解释:“大人,小人追随大人,自然要和过去割裂。小人昨夜琢磨了一晚上,终于发现了症结。名字没取好,所以小人自作主张,改名为李邦彦,大人以为使唤起来习惯吗?”

    李逵不置可否,点头道:“让阮小二陪着你去县里改名,只要你觉得好用就行了。至于你和我的契约,定为四年,四年后本官举荐你去太学。”

    “谢大人!”

    李邦彦千恩万谢,他这些年尽巴结读书人。可惜,河东的读书人在科举之路上颇为不顺,没一个能帮上忙的。这才想到巴结官员试试运气。听到李逵抵达河内的消息,顿时心急火燎的赶来拜见说明了来意。不要月俸,给李逵白干年,就求李逵能举荐他去应天府书院求学。

    但问题是应天府书院,李逵不认识人,干脆一步到位,举荐他去太学,又有何不可?

    反正入太学也好,入应天府书院也罢,都需要入学考试,他要是能考过,也算是成人之美。要是考不过,对不起,李逵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这是当着李彦明说的,李彦自然没有反驳的理由,当即爽快的答应了。

    只不过刚收了李邦彦两天,李逵就发现,这货简直就是高俅的翻版。对蹴鞠的痴迷,甚至要比高俅都严重。至于才学,肯定是有的,只是李逵接触时间太短,还看不出太多。但是做书史完全够,整理公文,写不重要的信件都能妥帖,而且算术也不错,最次也是个做账房的材料。

    郝随吃了一口羊肉汤,惊奇的发现还有粉丝。绿豆做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