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舆也琢磨不透,这党项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党项人是挺傻的,至少在站在时代科技和文化巅峰的大宋来说,西夏一直在疯狂的学习大宋,却总是在关键的地方学劈叉。这等智商,让人看着都着急。但是在战争方面,党项人却拥有大宋没有的优势,战术狠辣,士兵骁勇善战,尤其是骑兵的先天优势,让大宋一直非常被动。而且,党项人还琢磨出了步兵作战,在和大宋交战的这些年里,党项人攻城的水平也一直在提高。

    可是,突然间金明寨主将张舆发现党项人竟然不会打仗了,这能信?

    张舆也觉得这是党项人的奸计,但同时,他也觉得似乎又不大可能。毕竟,党项人用计的水平一般,尤其是让他们付出几百,上千的伤亡,来迷惑宋军,似乎党项人还没有进步到这个份上。

    张舆想了想,还是不得其法,干脆就不去想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到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就为陛下效忠。

    轻松抵挡一天,是夜:

    “川儿,你这次去肤施,责任重大。金明寨城高墙厚,加上城内有府库,吃穿可以一年不愁。党项人进攻不能持久,只要你能叫来援军,我金明寨上下的坚守自然就意义重大。可要是我金明寨继续孤军奋战,则难以持久。这些你要清楚,十天,为父最多给你争取十天,要是十天后没有援军,恐怕就连吕大人也担不起这个罪责。”

    “因势利导,好好给各位大人说清楚,援军多少不在乎,只要能入城中,就是来一千人,我军就能缓过气来。”

    “是,父亲,孩儿一定详情禀告吕大人。”

    是夜,张川在夜色之中满满的爬下了城头,他没有骑马,只是摸着黑满满的远离金明寨的城墙,消失在夜色之中。

    进攻一天之后,刚刚手握大权的梁乙述傻眼了,大军进攻了一天,伤亡比仁多保忠指挥的时候更多,却连城头都没有爬上去。

    他都想不明白,明明金明寨破城在即,为何反而他的大军先萎了?

    难道将士们不知道,破城对他们的意义吗?

    梁乙述给出的筹码可一点都不比仁多保忠的少,财物,奴隶,甚至军功爵位,都没有落下。可为什么,自己就不行了呢?

    “明日三更埋锅造饭,五更大军齐聚,天亮之后就猛攻,我就不信了,这金明寨明明已经快受不住了,为何我们的勇士却不如昨日?攻城的人要是换了,这也有理由说得过去,可问题是连攻城的军队和人都没有变,为何就大不一样了呢?”

    坐在帅帐之中,梁乙述百思不得其解。

    底下一员大将琢磨一阵之后,低声道:“我军突然撤了卓罗军之后,士气难免低落。恐怕将士们以为大帅已经放弃了,要撤军了吧?”

    撤军的时候,元帅先走,这肯定没有毛病。但问题是,谁说过要撤军?梁乙述听到这话,气地发抖起来:“造谣,谁在军中造谣?”

    “大帅,没有人造谣,但是军中老卒多半能看出来端倪。以往撤兵,主帅先走是惯例。恐怕士兵们都觉得继续打下去只能增加伤亡,加上主帅准备撤军,都要回家了,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战死宋国境内,是多冤呐!”这也是战场的常态,征战沙场,战死自然难以避免,但最冤的恐怕就是在撤军之前,马上要回家的时候却死了。

    “我……”梁乙述有苦难言,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撤军。只不过,如今这局面似乎已经成了僵局,继续下去,士气越来越低落,要是真撤军,岂不是显得他很无能?

    梁乙述好不容易捞到一个能够立功的机会,眼睁睁的看着功劳距离他越来越远,他如何甘心?

    摸着下巴,梁乙述觉得自己被仁多保忠给坑了,别人不知道,难道他还不清楚吗?大军在宋境鏖战多日,突然间撤离了一万大军,还是军中精锐,这要是还有打下金明寨的决心,肯定不会这么做啊!而且仁多保忠肯定知道其中的弯弯绕,可就是不告诉他,这老小子坏的很。可问题是,送走仁多保忠和他麾下的卓罗军,这是梁乙述一力促成的事,他连有怨气都怪不上别人。

    继续打下去,士气跌落了下去,士气只会越来越低沉。

    撤军?

    恐怕回去之后将成为朝中的笑柄。

    攻打大宋的鄜延路,这是西夏的放手一搏,一定要打疼大宋的西军。可除了金明寨之外,大宋在鄜延路的其他堡垒寨子都不怎么重要。目的就是迟缓西夏长驱直入的危险。但金明寨不一样,这要是被西夏给攻破了,之后和宋国的谈判,西夏将获得极大的主动权。

    打,又打不下来;退,又不能退。

    梁乙述忽然间明白了,仁多保忠的奸诈,根本就不是他能够占便宜的家伙。

    再说三川口的寨子。

    郝随眉开笑颜的迎来了李逵,尤其当他得知李逵竟然带来了两千党项骑兵的首级,这份功劳即便西军在此战之后大败,但是对于皇帝来说,终于有了一块能够宣传的遮羞布。西军失败了,但皇帝还是胜利了。而且,两千首级真不少了,神宗时期西军的几场大胜,斩获也基本就这样子。

    还有战马,还有两个党项贵族。

    郝随连想都不想,就准备给宫里上秘折,告诉皇帝赵煦,他在西北是如何为陛下分忧解难。同时也要吹捧一下李逵,毕竟这家伙能文能武,要不是他从京城带出来的人马,恐怕还真捞不到如此大功。

    “高俅这家伙倒是好命,轻轻松松的就得了这偌大的军功。”郝随琢磨着既要让皇帝觉得战斗非常惨烈,同时也表现出郝随在战斗中的作用,还有不怕死的勇敢。郝随写着秘折,就开始傻乐起来,他出京城的时候,宫里的那帮小崽子可不太安分啊!

    尤其是童贯这家伙,恨不得能取代他。

    宦官很敏感,宁愿把人想地坏一些,更坏一些,也不愿往好处去想。

    郝随要是在西北立功,那么他就该有爵位了,六品的官是没有爵位的,宦官坐到头也就是六品。在大宋,五品以上才有爵位。郝随发现,当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宦官,他竟然还有光宗耀祖的一天?想起这些,就美滋滋。

    一旦有了爵位,他就和普通宦官不一样了,那帮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还怎么和他比?

    “公公,不好了。李直秘要离开三川口去肤施。”

    底下人突然来报告,把正在做白日梦的郝随吓了一跳,惊叫起来:“这三川口去肤施至少要走两天,万一遇到了党项人怎么办?”

    “公公,小人听说李直秘将三川口寨主里的军饷都搬空了,不走,他怕士卒们造反。”

    “这可是大罪,他敢?”

    郝随吓得哆嗦起来,这李逵刚进城还不到半天,就闹妖,还让不让人好好过日子了?搬空军饷,这可是大罪,要是引起军中哗变,李逵即便再受皇帝赏识,也要罢官。可愤怒过后,郝随却迟疑起来:“没有理由啊?陈琦和陈珏两兄弟可不太好说话,别看他们在咱家面前言听计从,可咱家能从他们的眼里看出来,他们并没有敬重咱家的心思。”

    “说是陈氏兄弟购买了党项人的首级。”

    说话的这位之前在阴暗的角落,抬头的那一刻,赫然是高俅手下的年熹。

    买卖军功要是被查出来,肯定是大罪。但是要没人上报,朝廷也不会管。这是军中的规则而已,大家都这么玩,真要是破坏了规矩,反而会让人人都厌恶。

    郝随无奈,收拾了东西跟着李逵一起跑。

    他也想留下,他更担心万一消息走漏了出去,他一个下面没有的假爷们,要面对数千军饷被挪用的士兵的怒火,到时候他即便想要硬气,也硬不起来啊!

    路上,郝随还一个劲的埋怨李逵:“人杰,你又不缺钱,沾染这腌臜事做甚?”

    李逵笑笑,满不在乎道:“我可不知道,都是士卒们自作主张。”

    跋涉一天之后,在第二天晌午过后,他们就能远远的眺望高高的肤施城墙。

    城头上的士兵也发现了这支军队,李逵率领的军队,因为缴获了大量的战马,物资,人员都驮着走,速度很快。

    而大宋的军队从来没有像这支军队拥有如此多的牲口和战马,城头的士卒紧张的拉响了城头上的大钟,铛铛铛的声音在肤施城内回荡。

    吕惠卿听到钟声的那一刻,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手中的茶碗掉在席子上,华丽的建盏滴溜溜的在地上滚动着,嘴角唏嘘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老夫……”

    吕惠卿纵然见过大风大浪,也不得不流露出丧气的绝望。

    打仗——他不会啊!

    怎么办?

 第448章 大救星!

    能力是一回事,会不会打仗是另外一回事。

    文臣之中,能够领兵打仗的真不多,吕惠卿绝对不在其中。可要说文臣之中能言兵的大佬,数不胜数,苏轼都想搀和一脚,好在没人让他如愿。

    可见大宋的文臣对于讨论军事作战有多么热衷了。

    大宋文臣两大特长,治水和言兵。

    前一个特长基本上都是真的,但后一个特长很有欺骗性,大部分的文臣虽然写文章治军如孙武再世,就算比不上孙武,也至少是个当代孙武。可实际上,真能领兵打仗的文臣,微乎其微。可大宋的政体限制了武将的发挥,战争时期,文臣为主将是国策,武将只能当副手。

    但真要是在战场上,还是得武将出工出力,指望文臣运筹帷幄是不太现实的。

    当然也有特例,比如说章楶。

    章楶的指挥能力很强,而且他的协调能力太强了,取长补短,能够非常好的利用边军的所有兵力,在地域广袤的西北战场,屡战屡胜。还有就是战略家,范仲淹。这位也是历史上提出‘坚壁清野’战术的先驱,提出了堡垒蚕食的作战思路,但都是战略上的成就,真要是放在战场上,也无法指挥千军万马。

    吕惠卿接手过大宋军队改革的重任,而变法之中,置将法是变法在军事上最为重要的政令。这也是短时间就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好办法。

    来到西北之后,吕惠卿就开始推行置将法。

    可要是把他仍在战场上,他比一个小卒子都不如。

    在儿子的搀扶下,吕惠卿终于回过神来,这时候着急的不应该是他,而是程知节。这位名义上是军中的副手,但实际上,已经是鄜延路战场的最高统帅。在张舆陷落在金明寨之后,所有的防御都是程知节在做。

    尤其是程知节是太师的女婿,皇帝的连襟,算起来也是国戚,听说还是主动请缨来西北觅军功的骁勇之将。即便党项人来了,也要开始攻城,只要城守住,就不会出大乱子。至于金明寨?

    可惜了,金明寨之中的大量物资和粮食。

    来到城头上,程知节凝重的眺望远方,虽没有铺天盖地,万马奔腾的样子。但看着也像是有两三千的战马,军队数量不知,也不会太少。看到吕惠卿的那一刻,程知节微微欠身道:“吕大人,你也来了。”

    “能不来吗?党项人都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吕惠卿心说。

    随即他也学着程知节的样子,眺望远方。他哪里知道,太师家的这位二女婿,别看长的五大三粗,面相凶恶,可真的没上过战场。唯一的一次,还被公孙胜给骗了。好在如今公孙胜已经投靠了他,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