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而且言辞激烈道:“陛下,吕惠卿人中虎狼,朝堂好不容易稳定下来,此人一来,必掀起波澜。再说,熟知西北军政的大臣又不是只有吕惠卿一人,臣以为,龙图阁直学士章楶亦可!”

    “章学士不是身体抱恙,还是不要让朝廷功臣来回折腾了,万一有了闪失,可如何是好!”

    “家兄是南方人,不习西北严寒,确实不适合再去西北主持军务。”章惇不能不表态,因为章楶调离西北的命令可是他下的。原因嘛!一来,章楶是元祐时期唯一在军事上有所建树的统帅。能力非凡,但坏就坏在功劳都是保守派的,章惇不能接受。

    其次就是他自己的原因,章家需要避嫌。

    “陛下,臣以为李枢密对前辈成见颇深,朝廷重臣不该意气用事,以喜好而非议大臣。臣坚持让吕惠卿回朝,章龙图虽对西北熟悉,但毕竟他乃宣仁太后倚重之臣,恐为诸位大人不喜。”苏辙自然明白变法派害怕吕惠卿入朝,连神宗都能被吕惠卿花言巧语给哄骗到团团转,更何况不谙世事的小皇帝赵煦了。

    实际上,不仅仅变法派害怕吕惠卿入朝,保守派也害怕他。吕惠卿不是章惇,人家有手段,有策略,而且还善于分化瓦解拉拢人。但对苏辙来说,大宋的朝堂与其让给章惇这等将奸佞,还不如让吕惠卿回来和章惇他们斗个你死我活。

    苏辙可不相信吕惠卿会和章惇握手言和。

    从皇帝亲政之后,吕惠卿虽然官被提拔了,但却被章惇几个赶到了边陲,好不容易来大名府当知州,还被李清臣给搅黄了。

    他们之间的梁子结大了,根本就没有说和的可能。

    苏辙说章楶身体不好,这也是章惇的原话。自己的兄长在边塞多年,身上暗疾不少之类的。这些都是说词,真正的本意是章惇害怕因为族兄章楶在西北统领大军,会影响到他宰相的地位。一家人,一个统帅大军,一个当朝宰相,这要是构陷章家有不臣之心,一告一个准。

    即便皇帝知道章惇没有异心,也不敢忽视。

    万一呢?

    老赵家就是因为后周皇帝太信任,才当了皇帝。

    只要御史拿着章惇的这个痛处不放,最后章惇请辞不过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才是在西北打得西夏没有脾气的章楶被调离西北的真正原因。

    和章惇等人争论,苏辙从来没有感觉过这种乘势追击的畅快,将一直想要陷害他的李清臣反而陷入了泥潭之中,还形成了穷追猛打之势。

    去枢密院的宦官很快带来大量被扣押下来的公文,不少是要求粮食军械的,也有修缮西北城寨的公文,部分回复了。但鄜延路的公文,全都被李清臣扣押下来。

    不批复。

    不回应。

    就这么无视。

    对于一个统筹大宋军政的朝廷重臣来说,这已经不是渎职可以形容的了。

    李清臣也是要脸的人,当即向皇帝请辞,要求外派。

    小皇帝赵煦怎么肯,李清臣认错了,低头了,他就觉得差不多可以了。板子可以打,但现在不是落下的好时机。李清臣可是赵煦亲任的绍圣元年的主考官,殿试才结束没多久,就被撸了,李清臣是咎由自取,但更大的质疑会落在皇帝身上。

    赵煦挽留道:“李卿不熟军务,情有可原,但也要多熟悉才行。”

    “至于西北军情,就请章龙图辛苦一趟。”

    皇帝既然定下了调子,就变章惇不愿意,也没有办法。随后,郝随朗声道:“诸卿,有事启奏,没事退朝。”

    皇帝率先离开垂拱殿,出了宫殿之后,皇帝对身边的郝随道:“朕需要了解西北的情况。”

    “陛下,西北不打仗。”

    郝随觉得皇帝魔障了,明明是假戏却要真做,这不是瞎折腾吗?

    可皇帝赵煦却坚持道:“迟早要大战一场,朕需要一个能信任的人在西北,替朕传递鄜延路的军情。郝随,你可愿意?”

    郝随想不去都不行,只能跪倒在地上,俯身道:“奴才愿为陛下守护西北国门。”

    “好!”

    赵煦心中大快,要说对付朝臣的杀手锏,他在李逵家里就早就想好了,非吕惠卿莫属。

    现在杀手锏已经立起来了,就看章惇几个人的反应了。

    郝随答应了去西北,但他不放心高俅,有道是好兄弟共患难,他对皇帝提议道:“陛下,高俅善于用兵,又是禁军子弟出身。陛下又有历练高俅之心,为何不让他和奴才一起去建功立业?”

 第409章 下聘

    宫苑。

    蹴鞠场,郝随巴结地对高俅笑着,还递来了一杯香茗,这让高俅很是纳闷,这郝随脑子坏掉了?竟然有一天会巴结自己?

    喝着茶,高俅有点怀疑道:“郝公公,你这是想要求高某人办事?”

    郝随心虚道:“不是求兄弟办事,你我共事,需要同心协力,我这算是礼多人不怪。”郝随心里明镜似的,皇帝很认真的考虑了他的建议,将高俅发配去了西北。带兵一千,提拔一级,但坏就坏在差事上了,高俅这一千兵马竟然是用来保护他安全的人马。

    万一高俅这厮恶向胆边生,去了西北,故意和他走散了,他还有命在?

    而且,这种事情,皇帝也不会专门和高俅商量。

    让韩德勤去办,转眼的功夫,调令就能下来。

    所以说,此时的高俅,还蒙在鼓里。但只要调令一下来,高俅有心和打听就能知道,推荐他去建功立业的人就是眼前的郝随。

    高俅心说:“古怪,也不知道哪里不对劲。”他看着郝随巴结的样子,犯嘀咕道:“总觉得你要害我,却有种砸手里的感觉。算了,反正你也要走了,改日在丰乐楼给你摆几桌践行。”

    郝随心说:“恐怕到时候不是给我践行,而是给你自己了。”

    心中愈发虚了,郝随笑道:“高俅,你挣那份俸禄也不容易,这样,咱家做东就在……状元楼,请诸位亲朋高座,畅饮如何?”

    “状元楼可不是你的出去。”高俅狐疑道,处处不对劲的别扭。

    这地方,别人都能去,但宦官不能去。京城一年一度的花魁大赛,十年之中有六七次就是在这状元楼之中最终角逐花魁娘子,想必就该知道这地方做什么营生的了。但这地方也是将来花魁娘子一年镇场的楼子,是有名的销金窟。

    郝随咬牙豁出去道:“不管了,为了诸位好朋友,咱家舍命陪君子。”

    另一边,皇帝锻炼之后,酣畅淋漓地擦了擦汗,这才和在蹴鞠场边被他了足足晾了有半个时辰的李逵搭话道:“李逵,你可知道改了秘折,让朕在朝堂上受到多大的惊吓吗?”

    “臣万死!”

    小皇帝叫来李逵仅仅是为了让李逵认错吗?

    再说了,李逵认错的态度也不怎么好。就一句‘万死’,宫里头宦官打碎个碟子,跪在地上就说这么一句话求饶。

    小皇帝的本意,是他在朝堂上第一次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叱诧风云般的挫败了大臣们不把他当回事的阴谋诡计。他可是来显摆自己的成就,可不想听李逵认错的话。

    可让他自吹自擂,他又放不下这脸,赵煦只能从李逵修改的秘折开始入手:“李逵,你可知道修改的秘折让朕多担心吗?朝堂的诸位大臣都被吓得惊慌失措,要是他们知道是你动的手脚,一定不会轻饶了你。”

    李逵眨巴着牛眼,嘿嘿乐道:“陛下,西夏哪年不出兵西北边塞。一两万,他们还不敢出动,三四万人马,才能有所斩获。五万多吗?”

    “不多,但足够引起大臣们注意了吧?”

    皇帝觉得李逵有点不上道,明明他已经筹划妥当,可被李逵一说,似乎自己的筹划有一个显著的弱点。

    大宋朝堂似乎对五万西夏兵马不怎么在乎。

    这是常态,按照枢密院的做法就是,发回地方,准备坚壁清野。章楶在环庆路主政之前,西北诸路都是这么对付西夏的。

    西夏出兵最大的问题就是来势汹汹,却不能持久。

    军队很多,因为都在家门口。冬天也不能干啥,干脆出门打劫一趟。但西夏大军出动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粮草。

    西夏大军出征,往往会因为粮草不足,面对固守城池的大宋军队毫无办法。因为半个月,已经是西夏军队补给的极限。要是没能打下大宋的军砦,获得足够的粮草补给的话,西夏大军只能饮恨而归。

    所以,西北军队对西夏作战很有经验。

    先防守个十天半个月再说。

    五万进犯的西夏军,在李逵看来,最后只能是失望而去。

    但五十万就不一样了,数量达到了西北各路能够承受的极限,一旦重要的军砦被攻克,西夏人就能获得足够的粮草。整个战场的局势将瞬息改变。大宋不能退,西夏无所谓,这就逼着大宋要和西夏大军在边境拼命。

    赵煦琢磨了一阵,还真如李逵说的,五万人太少了。

    但他也觉得李逵也太狠了,加一点无所谓,可一下子加了十倍。这让他有点难以接受:“可十倍也太多了,而且你把我准备的杀手锏给扔出去了,你三叔公也说过,杀手锏留在手里才是杀手锏,扔出去的可是棒槌,成了死物。”

    “陛下,没有扔出去。杀手锏还是杀手锏,只要吕惠卿不回京,他乃是你手中能够钳制各方的重要手段。”李逵顿了顿,郑重道:“只是臣不知,陛下是否准备将吕惠卿召回京?”

    面对连章惇等人都畏惧的吕惠卿,皇帝犹豫了起来,最后还是摇头道:“没有。”

    他连章惇等人都控制不住,更不要说控制吕惠卿了。他父皇神宗皇帝可是吃过吕惠卿的不少亏。这人做事不择手段,比所有人都狠。真要是来了朝堂,恐怕第一个难受的就是他这个皇帝。

    不召回京,是不召回京。

    但皇帝已经决心造势,准备派遣人马去鄜延路,用意显然是给章惇几个人提个醒,吕惠卿可以直达天听,好给章惇几个有个提醒,没有了你们,皇帝还有备用的变法派可用。

    单独派遣郝随太单薄了一些,皇帝早有打算:“李卿,猛虎营不日将要赶赴鄜延路,这次令弟也要出征,可有担心?”

    “李云?”

    “是他,他年纪不大,按道理是该多学兵法战阵,但朕以为,西北布局宜早不宜晚,他们早去,可以早熟悉西北环境。好在将来建功立业。”皇帝赵煦询问李逵,更多的是表现出他对李逵的信任。

    可李逵不在乎,躬身道:“他会感谢陛下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臣代他谢陛下隆恩。”

    “这样最好,老前辈不会担心吗?”皇帝显然不是看在李逵的面子上。

    李逵撇嘴道:“李云不是三叔公的孙子。”

    皇帝这才恍然,丝毫不去管李云的死活。显然他紧张的是三叔公,只要李云不是三叔公的孙子,即便最后战死了,三叔公也不会怨恨他。而他还能在三叔公跟前学对付朝堂大臣们的办法。不用担心三叔公因为不满,而阳奉阴违。

    再说李逵回到家里,三叔公派李庆叫来李逵道:“人杰,明日下聘礼,老夫雇了大车百辆运送聘礼,不会僭越吧?”

    京城的规矩三叔公不清楚,要是在老家,他根本就没有这顾忌。只有来了京城才知道,平日里在地方上大老爷派头的知州,在京城连上朝都不见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