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的缺点。毕竟,冬天谁也不能保证铜壶的水不结冰,而且天冷,对于木头的齿轮也有很大的麻烦。

    李逵比划道:“吊起一块坠子,计算好重量,然后用铁链拉起来,以坠子的重力牵引着仪象台的齿轮运动。等到坠子快落地的时候,再次让人拉起来。这样,岂不是一天就能让一个人来拉一下铁链,就能做到了所有的维护呢?”

    苏颂所有所思的顺着李逵的思路想下去,频频颔首道:“这样一来,水力仪象台就不用那么笨重了。”

    “不仅不用那么笨重,还能建造在高台之上。学士,您想一想,如果我是说如果,大宋的皇城内有一座,不对,是两座高楼。楼顶上都有两个仪象台为基础的冕钟,能够精准记录时间。那么内城的百姓是否能随时随地看到一天之中的时间?”

    这些都是能够解决的方案。对于李逵和苏颂来说,都是一点就通。

    李逵自然不用说了,城市大钟知道不?

    看过没有?

    照葫芦画瓢总会吧?

    尤其是机械部分都已经解决完了,只要外观改动而已,如此简单的事,还能立功,他岂能放过?

    尤其当李逵提议:“学士,我们还能用薄纱制作日冕的样子,按照十二时辰用指针标识出来,就算是夜晚,也能用火光将仪象台的刻度让人一目了然。”

    听到这里,老科学家苏颂腿脚不酸了,腰杆也挺拔了,浑身充满了干劲。

    李逵的提议,简直就是颠覆了以往太史局制作的所有仪器只能自娱自乐的狭隘功效。非专业人士,连看都看不懂。但李逵却建议,将难懂的仪象台转为民用的建议,这样一来,岂不是各地州府只要有钱,都要建一座?

    苏颂心头热乎乎的想到:“那老夫的功德碑,岂不是要遍布大宋全境?”

    “人杰大才啊!”苏颂年纪大了,对仕途早就没了追求。他如今还是观殿大学士,这是给宰相的殊荣。皇帝也没有剥夺的意思,显然是准备将他放在京城养老了。但毕生的爱好,对他来说,却不能丢。关键是,要是此楼起来,岂不是自己要名垂青史?

    可他也纳闷,为什么李逵要说两座仪象台?而不是一座?

    苏颂疑虑道:“为何要两座?”

    仪象台花费了大宋三十万贯的钱财,而且还有十几个人日夜不停的维护。可要是建造高楼,两座仪象台,岂不是要靡费百万?

    “学士,要是建一座的话,在宣德门外的空地上就成。可关乎皇城安危,怎么能让此高台建在皇城之外?”李逵振振有词道:“可是皇城之内,布局都是按照御道来走的,突然多了一座高台,让人颇有突兀之感?以前的水力仪象台倒不会,因为太矮了。可要是建造一座十丈以上的高台,就不一样了。看着不舒服。”

    “学士,试想一想,各国的使臣进入我大宋皇城,看到如此宏伟的高台。还有能够精准显示每日时辰的器物,还不仰慕我天朝?”李逵说着说着,将这事情上升了天朝脸面的层次。面子,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放在第一等的地位,任何人都不能质疑。

    “没错,人杰,还是你考虑的周到。”苏颂对李逵的解释非常赞同,不仅如此,看向李逵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这是个实干之才,去给皇帝当跟班,可惜了。

    不过苏颂也觉得皇城内布局已经满满当当的,真要是划出一块地方来,也不好找。犹豫道:“可是皇城内的布局,恐怕容不下两座高台吧?”

    “徽猷阁、敷阁要么就是藏书,要么就是舆图,这些职能和直秘阁都冲突了,干脆,把两座衙门给推了,搬到直秘阁去多好?”

    “再说了,直秘阁有地方。放得下这些藏书,就算是两个馆阁的人都去了,也地方安置。”

    还真别说,直秘阁官职小了些,但地盘还真的大。安置这两个馆阁,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苏颂却古怪的上下打量着李逵,以意味深长道:“我可听说,昨日你被敷阁的人拦着不让进,前日,因为你占着徽猷阁馆阁前的空地,让人给赶跑了。你这不是公报私仇吗?”

    李逵正色道:“学士,您看我是这样的人吗?”

    苏颂没说。

    只是急匆匆的表示,他要将这个喜讯带给皇帝。

    别看大宋的财政不宽裕,可一旦涉及到能够提升大宋逼格的面子工程,从皇帝到庙堂都不会吝啬。尤其是皇帝。

    就算是当初太后垂帘听政的宣仁皇后,听苏颂说,太史局要建造一座水力仪象台,要给给钱,要人给人。

    要知道宣仁太后一直以抠门闻名应该是节俭吧。想要让她拿出真金白银来,真不容易。其实,仪象台这东西,历朝历代都有,大宋也有,但没有用水力驱动怎么先进。老的能用,花这么多钱,岂不是浪费?

    再则说了,这玩意也就太史局几个人能玩得转,属于大宋顶级天机器,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就闻所未闻,也没啥用处。

    但这玩意能够提升大宋朝廷的自豪感,还有让番邦见识见识大宋在技术上的高峰。

    一旦上升到了面子问题,抠门的老妇人宣仁太后也觉得必须得建,还要往好了建造。

    尤其是太史局就在宣德门进门的地方,有这么座能记录天体运动,还能计时,自动报时的机器,对于没多少见识的番邦使臣有着望而生畏的气势。

    而李逵,只是琢磨两天自后,觉得这三年自己得干点啥。

    于是想到了给大宋承包个工程。

    这两座钟塔,怎么着也够他玩三年了。

    到了三年之后,他也该升官了,然后嘿嘿

    李逵看着苏颂消失在尽头的背影,傻笑着。却被无趣的人打断了,对方站在他背后,也就是敷阁的门口,指着李逵的后背大骂:“李逵,你还是人吗?你不是我敷阁的人,还想看大宋的舆图,拒绝你不成,却想要让我敷阁毁于一旦,老夫老夫,和你拼了!”

    说话间,李逵扭头惊骇的看到个老头子,穿着绯袍,举着根拐杖,颤颤巍巍的挪动着步子要找李逵拼命。

    这等老头子,躺在大街上,能让赶车的老实人无声流泪的主。

    李逵敢动他?

    动他?

    他敢躺在地上装死,也可能真死。

    气地李逵蹦起来,指着敷阁大骂:“不要脸的,敢不敢来个年轻点的比划,你让徐大人快七十岁的老头出来碰瓷,简直丢了你们大宋敷阁的脸面。”

    任凭李逵叫骂,敷阁内就是没有一个人出来,唯独出门的还气势如虹的要找李逵拼命,可步子小的像是木头人。

    李逵可不想在皇城里惹出人命官司,撒丫子就跑。

    临了,他的跟班黄将军也在地上抖了抖,迷茫地看着老头举起的拐杖,惊叫一声,跟着李逵落荒而逃。

    喵

 第379章 马上取功名

    老宰相苏颂出马,立马就惊动了皇帝。

    皇帝听了苏颂描述的前景,颇为意动。

    赵煦年纪不大,但心很大。要不然,他在亲政之后第一个年号就改了绍圣。

    他要追哪位圣人?

    还不是他爹神宗皇帝。

    可见,赵煦是不甘心做一个毫无建树的皇帝,浑浑噩噩的在皇宫里待一辈子。他躁动的不安分的心,早就解渴难耐了。但变法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验证变法对大宋的意义。还要面对无数的反对和抵触,前路漫漫看不到终点。

    可建造两座钟楼,似乎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变法的成功与否,对于赵煦来说太遥远,即便成功了,他也只能在皇宫里傻乐,但是钟楼就不一样了。

    这是在皇城里建造,等于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化腐朽为神奇,将两座奇迹搬到了他眼前。

    皇帝心动了,宰相章惇自然也不能敷衍。

    找来李逵问“要多少钱?”

    “两百万。”

    “滚。”

    “一百万!”

    “你看把我卖了,直多少钱吧?”

    “一百万贯,分三年给,不能再少了。再少就办不成了。”

    对于像这种讨价还价的事,苏颂这老头子坏的很,根本就不参加,只能让李逵去。当然,李逵也不是空着手来了,皇家大工程的消息,已经把京城三个衙门给惊动了。

    首先是工部。

    其次是太史局。

    最后才是匠作。

    匠作是个官职,也是个衙门。在秦汉时期,将作大匠甚至还是九卿之一。但到了隋唐之后,匠作的地位大大降低,主要原因就是朝堂设立了工部,将国家对大型工程,军械等种种从匠作身上剥离出来,归给了工部。匠作就渐渐的剩下了个空壳子。但皇家营造,还是得匠作出马。

    李逵眼瞅着一支队伍拉起来了,他能轻言放弃?连夜赶制了图纸和设计想法,然后找章惇来要钱。

    只要在工程前期立下功劳,就凭他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要个二把手不过分吧?

    为了仕途,他觉得应该能和章惇好好沟通一番。

    章惇看着李逵带来的图纸,很惊叹,砖石结构的高塔,在营造上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一切都是可以完成的,并非在技术上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开宝寺的铁塔,高度就超过十五丈,也不是在几年时间里就建成了吗?

    如今开宝寺的铁塔,已经成了开封的标志性建筑。

    铁塔虽说带了个铁字,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铁塔。因为外部用的瓦色泽如铁锈,才得了铁塔的称号。实际上,开宝寺铁塔是最典型的砖石结构的高塔。

    而钟楼相比铁塔的建造难度来说,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建成之后的意义非凡,真要是如同李逵介绍的那样,大宋汴梁内城的百姓,站在城内任何地方都能看到钟楼,且听到钟楼每日给出的报时声。那么对于开封这座人口百万的大城市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至少,半夜打更的徭役就不需要了。

    连带着,大宋境内的铺兵,巡警,这些靡费颇多的人员都可以削减。尤其是对防火来说,还能提高瞭望的效率。仅仅凭借这些功效,钟楼就能将东京城的格调再次提高一个大台阶。这时候,他看向李逵的眼神有点不对劲。

    这厮要是早提出来,或许自己就能答应了李逵的想法。

    没必要去找苏颂。

    作为变法派中的眼中钉,苏颂的人品没问题。但他是立场绝对是很成问题的政敌。

    章惇也仇视苏颂,那是因为苏颂是保守派中的大人物。仅次于保守派中的司马光和吕公著,尤其是那两人已经死了,但苏颂还活着。这让他更加难受了。

    可苏颂老奸巨猾,也不知道怎么就让小皇帝对他有了好感。不仅有了好感,还能让小皇帝念念不忘苏颂的好处。这就让章惇难受了,万一,这位进谗言,给他和变法派使绊子,恐怕到头来,难受的还是自己。既然苏颂去专营哪些让章惇看不上眼的机器,干脆就让他去。太史局恐怕是皇城司最不入流的衙门了,让给保守派也没什么舍不得。

    想到这些,章惇面前点头,看向了蔡卞。蔡卞作为执政官,自然有拨款的审核之权。蔡卞和章惇早有默契,随即点头道“可以,但今年预算不在其中,要拨款也是明年的事了。”

    李逵不着急,反而笑道“今年需要建造模型,论证,且对铸造零件研究,短时间内开工也不现实。”

    得了执政的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