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苏辙给人的性格圆滑倒是不至于,但善于调节矛盾的本事绝对不是他哥哥苏轼做不到的天赋。
之所以他不忍了,只有一个原因。皇帝既然认为宣仁太后和这帮老臣子都是错的,那么就干脆不再让皇帝碍眼了,与其让章惇这些人个个击破,还不如干脆些,将事情挑破算了。
之前,或许还有让他不太放心的人。
但如今已经没有了。
苏轼很神奇地连上了三道致仕的奏章,最终被皇帝允许了。没有任何加衔特进以示恩宠,更没有赐予贵重的赏赐,在不声不响之中,苏轼完成了隐退的所有程序。这让苏辙提着的心终于松懈了下去。毕竟致仕的官员,最多也就是被剥夺优待,可苏轼根本就没有优待。
中大夫的身份致仕,对于一个在大宋家喻户晓的坛大宗师来说,这已经是莫大的羞辱。
但对苏辙来说,这是莫大的安慰。至少他倒霉的时候,他关照了一辈子的兄长,可以帮忙照看他的家人。
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苏辙的决心更大了一些。
当然,在殿试过程之中,他不可能直接阻扰李清臣的出题,以为这有扰乱朝廷抡才大典的嫌疑,直接被按上个不识大体的罪名贬谪岭南。这个把柄,苏辙还不想给李清臣。所以,他选择殿试之后的第一个朝会的时候,将奏章递上去,直接在朝堂上递送。
绕过尚书省,秘书省,直接在垂拱殿上让满朝武和皇帝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让皇帝亲口说:“他恨宣仁太后!”
苏辙心中不免冷笑起来,皇帝真要是这么做,向太后都不会干休。因为下一个被拉出来鞭笞的就应该是她了。但要是皇帝没法说出不满宣仁太后的话,那么李清臣就不能将脏水泼在保守派的身上,因为理由不够充分,皇帝也没办法下场支持。
事实上,皇帝根本就不敢说任何宣仁太后的坏话。虽然心里恨得牙痒痒,但他真要是对他皇祖母心怀不满,还在朝堂上说出来,那么这个污点将伴随着皇帝一辈子。甚至在宗室皇族都会对皇帝产生不满情绪。
不孝之人,何以为天下共主?
只是这样一来,自己的侄子苏过想要在仕途有所斩获就难了。当然,苏过即便是中了进士之后,前六年基本上都不太可能获得升迁。六年之后,谁知道朝堂会变成什么样子?再说了,苏辙也了解到一些苏过的想法,他的这位侄子,可能并不喜欢当官。
这可能很他幼年的经历有关。
至于苏过之外的人李逵倒是没什么可惜的,在苏辙看来,李逵的能力更多的是急智。巴结皇帝的水平都快赶上宦官了,他甚至担忧,李逵会成为苏门弟子之中第一个佞臣。至于范冲倒是有点可惜,省试第一的名头,这份荣誉来的不简单。但范冲仕途肯定不顺,更多的原因应该是他的父亲范祖禹,而不是他苏辙。
就在苏辙心中衡量得失的时候,李逵已经开始了下半场的考试。
策论,虽是策在前,论在后。但实际写章地时候,论在前,策在后。
办法总会比原因少很多。
神宗的变法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肯定不会说是因为神宗病故的原因,更不会说是宣仁太后垂帘听政之后的原因。
绕过这两位,才会轮到元祐党人倒霉。
想到这里,他眼神复杂的看向了李逵。对于二哥悉心培养的这个徒孙,苏辙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他发现自己摆明了对他不待见的态度之后,李逵却能够被黄庭坚等接纳,甚至在入京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俨然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上一个如此蛊惑皇帝的人,应该叫周邦彦吧?
可周邦彦章确实一绝,尤其是吹捧皇帝的手段,如同春归风潜入梦中,让人不经意间,就全身舒坦的直哼哼。但是,李逵可没有周邦彦的才名,倒是靠着麻将和蹴鞠,获得了皇帝的重视。
从本质上来说,如今的皇帝赵煦,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明君的样子,做派像极了昏君。而李逵恰巧是昏君身边的头号大奸臣,蛊惑皇帝的手段,简直让他这个副相都心头发冷。
此时的李逵,正渐入佳境的写着策论。
他的策论题目上是治平策,表面上看,这应该是治理朝政,平天下的策略。但这真要是这么以为,肯定是看了题目,没有看章。实际上写的是人口的问题: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拥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
这段话啥意思呢?
高祖创下了十间房的基业,田一百亩,然后娶媳妇一两个。过上了幸福了的小地主的生活,家里吃穿无忧,生活很是幸福。爷爷辈也是如此幸福的生活。到了父亲这一辈人,家里添丁进口,已经有四人,加上欺负七八人,渐渐的田地不足以耕种,粮食不够吃了,生活开始艰难了起来。高祖、曾祖能娶连个媳妇,可是到了儿子这一辈人,因为人太多的,连饭都吃不上了,更不要说娶媳妇延续家族血脉了。
这个命题丢出来之后,紧接着就是一通的历史数据。天下能耕种的土地,都是有数的,即便大宋开垦了数量庞大的耕地,但是相比盛唐时期唐朝,亩产并没有增加多少,但是人口增加了数千万,马上大宋百姓就要吃不上饭了。
加上天灾人祸,国家的基业也被动摇了。
一通危言耸听之后,笔锋一转,开始诉说人口增加带来的并非是财富,而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看似直白的章,却将一个历史难题丢给了所有的大宋高官们。
人口增加,但是天下能够产生财富和生养百姓的财富没有增加。这个局,怎么破?
秉承了李逵一直以来的尿性,只管放火,不管救火的原则。他开始罗列数据,先说两汉时期,人口在三千万左右的时候,华夏大地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甚至以为国家富强,而有拥有了对外作战的能力。屡战屡胜,中原成了天朝之国,即便强悍如匈奴王庭都被灭了。
可是当人口增加到五千多万的时候,国家崩溃了。
为什么?
唐朝的时候,人口超过七千万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达到八千万峰值的时候,唐朝甚至走向了灭亡。
这又是为什么?
同时人口不足两千万的时候,异族入侵,华夏生灵涂炭,中原易族,这又是为什么?
如今大宋人口一万万之多,是否也到了无法扭转的局面?
该如何破局?
写着写着,李逵发现自己吐槽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之后,一篇八百字的策论已经满满当当,继续写下去,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另外考卷也写不了,干脆断章写结尾。
他可不管考官们看到这章会有什么感受。
反正,他一个进士身份早就稳妥了,何必劳心劳力的去操心大佬们的问题?
他就算是中了进士,说破天,能做七品官已经是皇恩浩荡了。正常的路数就是,他先做不入流的九品官。大宋的不少县令都是八品、九品官,七品的县令要非常重要的县。当然倒霉蛋不算,被排挤出京城,然后顶着高官的身份,却只能管屁大点的地方也不少。
可正常路数是李逵运气好的话,八品官,授予散官的话应该是儒林郎、或登仕郎。但不要忘了,国子监博士的官职才八品,李逵何德何能能比国子监博士的官职高?
既然收益不高,李逵觉得糊弄一下就得了,没必要太动干戈。反正就是个九品老爷的命,折腾个啥?
上下仔细核对了章之后,修改几处错误,李逵动手誊写考卷。等到他写完,还真有贡士交卷了。殿试人数太多,当场评卷是绝对不可能的完成。一般来说,三天时间是殿试放榜的最后期限。
皇帝眼巴巴的等着李逵交卷,可李逵心虚的自顾自的埋头,他琢磨着现在交卷恐怕皇帝会将他的试卷要去,要是看到李逵没有称了皇帝的心意,恐怕要遭殃。干脆,磨吧!
皇帝左等右等,不见李逵交卷。终于耐不住性子,摆驾回去了。
当李逵听到太监高喊:“起驾!”
李逵这才偷偷抬起头来,他忽然发现,范冲也是和他一样的心思,偷偷抬眼瞄了他一眼。李逵嘿嘿一乐,等皇帝的驾御离开了大庆殿,他立马站起来交卷。
和省试一样,殿试除非当场评卷,也会有糊名誊录制,李逵只要示意交卷之后,立刻有考官过来收了李逵的卷子,然后当场糊名之后安排抄写。
之后才会交给阅卷官。
李逵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把殿试给熬过去了。
也不知道皇帝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李逵交卷之后,范冲也交卷了,连带着马昱也起身表示要交卷。
三人结伴离开了大庆典,从殿外拿去号牌离开皇宫。
出宫之后,就偷偷说了起来,马昱很兴奋,他预感到自己的章确实有中状元的际遇。因为李逵猜到了殿试考题的方向,这让足足比其他考生多准备两日,这份优势对他来说,几乎可以奠定了殿试前三的席位。至于状元这真要看命。命里有时,不想要,都不行。命里没有,即便是冲破天去,也得不到。
当然这份际遇是李逵给他争取的,自然对李逵感激不尽。
反倒是范冲明明写了一篇考官和皇帝都不会待见的章,却风轻云淡的异常的轻松。仿佛压在自己胸口的石头被搬开了。他想起了他爹临走时候对他的嘱咐,朝堂是个是非之地,要是范冲今科高中,就想办法去龙图阁,或者秘书省编写史书,一来安静,二来远离是非。
“人杰!”
“小师叔。”
李逵听到有人喊他,原来苏过交卷之后在宣德门之外等着李逵他们。马昱很想加入这个圈子,但是他也明白,对方恐怕要说些不太希望让外人知道的私房话,于是匆匆告辞。
苏过将李逵和范冲拉倒了一家酒楼之中,要了个雅间。进入雅间之后,就对李逵告罪道:“人杰,我代我三叔向你和高俅告罪,我家叔叔喜静,不好热闹,让你们二人受委屈了。”
“小师叔,你说这话就见外了,要是高俅在,一定要你自罚三杯。”
苏过为难的喝了一口,酒量这东西会遗传的,苏轼的酒量就不好,苏过肯定也不会成为酒中君子。才喝了一口,脸就红了,如同晚霞一般红似火焰。
至于李云,苏过肯定不会告罪,毕竟李云是他的弟子。
老师比天大,怎么着都不用给李云解释。
李逵是斤斤计较的人吗?
他压根就不在意苏辙对他的偏见。
三人不知不觉就说到了殿试。
殿试的考题明显是捅刀子的题目,苏过和范冲都别无选择,总不至于说元佑党的保守派是祸害吧?哪可都是他们的亲爹坐下的事。
苏过拟订了的题目就是鲍叔牙推荐管仲,引经据典的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一点干货都没有况且不敢说,还很尴尬的说明了一个问题。
熙宁变法的失败,是因为没有贤达领导。才能不足,才导致朝堂层面的考虑不足,最终导致变法并没有起到很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