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这小子在京城才一个月,就闯荡出如此大的名头,惹人耻笑。甚至上达天听,我可没办法替我兄长管教这些人。”

    说完,甩了甩衣袂,登上了自家的马车。

    看着苏辙气鼓鼓地离开,范纯仁长叹道:“这个子由,还是这么倔。”

    “老爷,去衙门吗?”

    “去什么衙门,老爷累了,回家。”

    范纯仁对随从双庆道。

    相比保守派的惨淡,变法派那里,洋溢着喜悦的热情。他们似乎有赢了一场,虽然没有将苏辙彻底激怒,但也让苏辙气的够呛。只要继续下去,难免苏辙不犯错。到时候,只要雷霆一击,苏辙被逼离开朝堂之后,就是变法派一家独大的朝堂了。

    李清臣举荐了李逵几个,本来就没安好心。这是故意在朝堂上给苏辙难堪。

    至于李逵几个见驾之后会不会左右皇帝,他还真想过。但想来想去,都觉得毫无可能。

    让苏门的三个子弟进入禁宫和皇帝接触,就皇帝赵煦的性格,对陌生人有着难以言说的警惕和防范。而且赵煦如今的做派,处处仿效神宗皇帝,立志要做个明君。小皇帝年纪虽小,但毕竟从小接受严苛的帝王教育,宣仁太后虽说掌控了元祐时期的朝政。

    但是对皇帝的教育,从来没有松懈过。甚至比之前任何一个皇帝,赵煦的教育都要显得更加严格。

    这样教育出来的皇帝,可以表现出沉稳,冷漠,甚至缺乏安全感,但判断力绝对不会缺少。

    李逵、李云几个都是沂州这种小地方出来的贫民,高俅也仅仅是个军户,这样的人能够说得出多少让皇帝耳目一新的建议,引起皇帝的重视?

    加上皇帝提防臣子的心思非常重,在李清臣看来,这几个人只能给苏门丢脸之外,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教授皇帝麻将的玩法,最多也就两三天而已。

    甚至皇帝在学会麻将,新鲜感过去之后,从此忘记李逵等人。

    想想自己,当初参加省试的时候,也是满脑子的之乎者也,说起政见来,只能成为圣人们的传话筒,当帝王的听的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会重视?

    总不可能,皇帝在此之前,已经对李逵有所耳闻了吧?

    这绝对不可能。

    可李清臣想不到,章惇却不能不去想:“邦直,之前你推荐李逵等人,为何没有告诉老夫?”

    “相爷,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您也听说过李逵等人?”李清臣浑不在意道,他如今是翰林学士,而且已经被任命为今科省事的主考官。在省试开考之前,他还会有一个加衔的过程,知礼部。

    令会挂在尚书门下省,权知贡院。

    反正,升官已经在眼前,只要再升一级,他就可以出任副相的官职。甭管什么蔡卞,曾布,都得给自己低头。

    章惇能说什么?

    李逵不仅是听说过,还见过。

    想到李逵总是出人意外的举动,担心这家伙不会让他的计划出现变数吧?只好自我宽慰道:“此子不凡,你还是小心些吧?”

    章惇甚至没有说为什么。

    李逵和刘家的关系更多的他也是猜测。

    李逵的本事,可不仅仅是个武夫,更不是个学渣。而是不学有术的混蛋。

    这就是章惇对李逵最困扰的地方,李逵的学问,显然不是苏轼能够教的了的。就一套记账法,苏轼恐怕就教不出来。

    虽说苏轼是李逵的师祖,其师另有其人。

    但周元真要是真才实学的实干之辈,也不会中进士快十年,才当上个不入流的县令。要发达,他就该发达了。

    至于教李逵功夫的和尚

    算了,李逵就像是个谜团,困扰着章惇。而章家对李逵更加熟悉的三子章授,也是看不明白,李逵这厮为什么总是能想出些看似莫名其妙,却最后让人颇感惊艳的办法。

    比如说,交易所。

    简直就是奠定了大宋大宗交易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且,章惇是知道一些李逵和刘家走的很近的消息,其中有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有儿子当初从颍州带来的消息。

    李清臣很自负,这来自于他确实有自负的资本,写章很厉害,甚至曾经欧阳修都说过,其采可以和苏轼并论。但真要说实干,谋划,他在变法派里也是属于水平最差的几个骨干。他最擅长的其实是陷害,无中生有之类的小把戏。

    散了朝会之后,他带着一丝不解,回到了尚书省的官衙之中。

    却没有太在意,只是琢磨着,改日去皇帝身边的宦官那里探探口风,听李逵到底有没有蛊惑皇帝。不过他被章惇提醒过之后,真有点紧张。心中忍不住想起一份奏章,狐疑道:“难道是他?不可能,怎么会有如此巧合之事?”

    皇帝要见百姓也好,要见士子也罢。

    皇城司肯定绕不过去。

    更何况是进宫教授皇帝麻将技能,这可是抬手就能伤人的距离,万一出了幺蛾子,皇城司的人马可就惨了。不仅皇城司,大内禁宫的宦官们也紧张不已。

    一方面,拟订圣旨,用印之后,太监并没有直接去找李逵等人,而是等待皇城司探子将三人的身份消息带来。

    “果然是苏学士的徒孙,这就没问题了。”

    宣读圣旨的宦官看到这份消息之中,李逵和李云都是苏轼的徒孙,自然放下了心。但是高俅的身份,让他担忧起来。

    没办法,只能回去给老祖宗冯世宁禀告。

    冯世宁亲自去向皇帝询问,赵煦虽觉得地下的人有点谨慎过头了,但还是允许他们便宜行事。

    宫中这才派遣中官大摇大摆地去黄庭坚家里宣读圣旨。

    右衣巷,可能自打这条巷子建成之后,巷子里从来没来过天使。

    大队的人马,耀武扬威的走过,吓得住户们忙不迭关上远门,躲在门缝后面偷偷瞧着。

    “是去黄老爷家!”

    “黄老爷犯事了?”

    中官站在黄庭坚的门口,运气之后,尖锐的嗓音响彻整条街巷:“沂州士子李逵,李云接旨!”

    开门的是范冲,还有点迷糊的对远门外喊道:“别闹,圣旨也是尔等胡乱编排的吗?”

    不过看到中官的那一刻,他傻眼了,嘟哝了一句:“怎么看起来像真的一样?”

    士子在省试之前觐见皇帝,本来就不多见。除非是才学惊艳,名扬天下的名儒。但院子里,范冲自己都不敢说有这等水平。至于李逵和李云,这不是玩闹吗?

    见中官托着圣旨,范冲也不敢擅自决定,只能找来黄庭坚。

    中官气地鼻子都快歪了,他从没受过这等委屈,不请进家里也就算了,还一个个贼溜溜的往他腰下瞄,怕他是假的,要让他验明正身。这等羞辱,让中官恨不得扑上去挠死这帮不开眼的土包子。

    好在黄庭坚见过中官。

    这才让宫中的人进了院子。

    可是院子太小,摆不开香案祭品,又是一通忙活。

    中官走后,要说最失落的无疑是高俅,李逵和李云受到了觐见皇帝的厚待,为什么沦落到自己就不行了呢?

    原因很简单,高俅的风评不好,而且父母双亡,非常有成为忙命之徒的潜质,被皇城司否决了入宫的可能。

    另外,李逵也很无奈,早知道在京城打麻将就能见到皇帝,自己这两年多瞎折腾个什么劲儿啊?

 第337章 二哥,不要怂,就是干!

    “圣旨到!”

    “李逵,李云,接旨!”

    中官念完了圣旨之后,将圣旨卷起来,恭恭敬敬地托着,等待李逵和李云来接旨。按照正常的流程之后,李逵和李云应该准备打点的好处,犒劳中官的辛劳。

    可是中官不仅没有等来丰厚的红包,耳畔却传来一阵炸裂的声音:“不去!”

    李云刚伸出的手猛地一哆嗦,又给缩了回去。

    他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李逵又要闹妖?

    可李云也明白,李逵从来都是不吃亏的性格,怎么可能在做出抗旨的举动之后,没有一点好处?

    难道是抗旨之后,皇帝不依不饶,决定用赐进士的好处来拉拢李逵?真要是如此,岂不是自己也有份?

    可是李云虽敢这么胡乱猜想,但他也觉得,这不现实。赐同进士的身份何等的尊贵,大宋可不会轻易赐予。除非那种闻名天下的才子,名儒。才有机会得到皇帝的如此恩赏。他就是在京城麻将界稍微有点薄名,还不是什么好名声,恐怕皇帝也不会为此赐予他和李逵同进士出身。

    中官刚才还一脸傲然,头扬的如同鼻孔就能看路似的。突然间风云变幻,被李逵吓得哆嗦起来,指着李逵尖叫道:“李逵,你敢抗旨不遵?”

    “陛下身边有小人,蛊惑陛下贪于玩乐,此乃奸佞所为,李逵虽是举子,省试之后定要击闻登鼓,为天下百姓铲除此奸贼,为我大宋清君侧。”

    “加之李逵要参加省试,此时正是考前关键时刻,怎么能舍本逐末?”

    也是今科大比仓促了些,要是神宗朝,各地来京城参加省试的学子,都会被统一安排进入太学学习,吃住全免。这是朝廷对士子的优待。李逵真要是住在在太学里,皇帝根本就不敢下旨意让士子在考前去皇宫教授他麻将技艺。

    这要是引起士子不满,几千人从太学出发闹腾起来,皇帝也要肝颤。

    中官说了一句话,李逵用一大堆的话等着他。不用说,平日里没理也要搅三份的宦官傻眼了,讲道理,他怎么可能讲得过读书人,还是高中解元的读书人,不仅仅是高中解元,还要参加省试的读书人?

    中官喉咙里发出呼噜噜的声音,看左右,发现李逵即便是势单力孤,躬身在他面前,可即便李逵的身体缩成一团,还是如同小山似的伟岸,即便是抓捕,恐怕也不成。

    打又真不能打。

    骂又骂不过。

    中官傻愣着哭了起来:“我的命好苦啊!”

    抱着圣旨哭哭啼啼起来,李云听着挺不落忍的,可是没办法,李逵不接,他也不敢接。

    宦官可以说是最惨的群体,惨不是说没吃没喝的那种,而是心灵上的折磨,直到完全扭曲为止。在皇宫中,最底层的宦官叫杂役,就是一天到晚忙的死去活来的那种。被提拔的内侍,统一成为小黄门。有功了,晋升成为内侍黄门。恭喜他,终于有资格给皇帝扫院子了。之前,他连给皇帝贵人扫院子的资格都没有。

    经过无数的期盼和折磨,宦官们走上了发迹的道路,进入内侍省。

    内省,也就是宫中说的后省,走到这一步,宦官才能真正成为官,算是有品有级的宦官。当然,有后省,还有前省。不过这些宦官多半不会在皇宫里当差,基本上在各地窝着,给皇帝捞钱收税做监军。

    从上到下。大宋的后省宦官的等级分为: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

    别以为内侍黄门是官了,还差得远呢。

    皇后,重要嫔妃扫院子的宦官才是内侍黄门,宫中的贵人们压根就不会多看一眼的那种。

    大宋对官有优待,对武将其实也有优待,只不过不让其带兵而已。对宦官也同样有有待,大宋的宦官可以娶媳妇,过夫妻家庭生活简直就是惨无人道的优待。

    中官在宫里不过是个内侍殿头,在垂拱殿当差。属于升迁了当供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