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即又问:“不知兄台仙乡何处?”

    “古之金陵,今之江宁府。”

    安道全说起老家,眼神顿时有些暗淡不已,他们父子这算是走了麦城,好端端的要从京城逃回去。也不知回到老家之后,会是怎么个境遇。

    金陵可能是江宁府人内心深处最为有感触的一个地名了。

    金陵之名来源于战国,其名字就是当年钟山之名,当时钟山叫金陵山。楚灭越之后,在此地建造城邑,名金陵。后来金陵有了很多的名字,秣陵、丹阳、建业、建康、升州不少还是国都,但是作为大宋江宁府人,还是更加喜欢用金陵人自居。

    金陵,安道全?

    不会真的是他吧?李逵心中暗道。可是安道全不是金陵的医者,并不是什么御医世家出身啊!甭管是什么朝代,有了御医的名头,开药铺,开医官,生意肯定会兴隆不已。反倒是放弃御医身份,重新打拼,岂不是舍本逐末?

    再说了,从王进的口中,李逵还得知,安家父子颇为好财。

    这就更让他疑惑了,难道自己认错了?

    李逵觉得接下来应该继续试探一番,或许能够看出些端倪来:“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金陵之美,在景,在人,亦在怀古。”

    李逵念的这首诗,正是作古快十年的前宰相王珪的金陵怀古。要是羁旅在外的金陵人,不少都能吟诵。

    当然,贩夫走卒和军户不在其中。

    并非是鄙视劳苦大众,而是穷人有穷人的生活,他们忙着找饭吃,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去吟诵诗词歌赋?

    再说了,大宋底层百姓和军汉,识字的也不多。

    但是医者这个职业非常特殊,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医儒合道,走到了一起。读书人喜欢研究医术,医者不仅要学习药性医理,读书认字也是最为基础的技能。久而久之,医者中出现了不少隐士身份的特殊人群。

    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这是读书人在无法施展一生才学和抱负之后,最好的一条退路。

    安道全认字,他家再怎么落魄,老爹也是当过太医的门庭,诗词歌赋才学虽然一般,但也能说两句。他还以为李逵对他的金陵人身份有所怀疑,或者有其他的原因。王珪的这首金陵怀古他自然读过,也能吟诵。

    但是读书人有一种通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喜好,有的人喜欢豪放,有的人喜欢婉约。

    王珪的诗词并不招安道全喜欢,他更加喜欢周邦彦一些,毕竟这人很有意思,作为继柳永之后,写闺情最为精妙的坛新秀,确实有不少拥趸。当然,人品很难说,三七开吧。

    主要是因为周邦彦并非科举中进士的官,起初是个刚入京城的太学生,但身份有点尴尬,他发迹于对神宗皇帝的一次拍马屁。当年他在太学读书的时候,恰逢变法刚开始,阻碍颇多。于是写了一首汴京赋,进献给了皇帝。

    一句天命有德,主此四方让皇帝龙颜大悦,命宦官寻找周邦彦的官身,最后落得个太学生的身份,神宗皇帝一瞅,这哪行?大笔一挥,提拔当了周邦彦为太学正。

    而周邦彦就因为这首拍马屁的赋,从学生摇身一变,成了太学的老师。太学正虽然是小官,但进士之中非才学惊艳之辈,不能得也!

    苏轼,苏辙等人都是中了进士之后,也在太学做过太学正的官职。

    周邦彦由此也开始走上人生巅峰。

    当然,周邦彦拍马屁有一套,仅仅凭借一篇模仿汉赋的章,就让他少走了科举中进士的弯路,让旁人嫉妒的恨不得想敲他的闷棍。

    只不过神宗死后,他的运气也到头了。靠着拍马屁皇帝的恩宠,在太皇太后高氏眼中,自然是势利小人,而且还是个不知死活的变法派,必然被一脚踢的远远的。说起来,周邦彦的变法派身份挺冤的,他跟着皇帝走,将皇帝奉承高兴了,难道也有错?

    说白了,周邦彦根本就不是什么变法派,只是神宗喜欢他会说话,免为其难的将他算在了变法派之中。其实,周邦彦在变法派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朋友。

    当然,他在死硬的保守派面前更不受待见了,反正就是受夹板气。想着等皇帝再大一些,继续写几首奉承的诗词进献,说不定又有转机。

    不过在此之前,周邦彦已经被贬谪快十来年了,这位在大宋各地浪荡,少不了放纵自己的艺术追求,一不留神走了柳永的路数。

    安道全很喜欢这两位的词曲,要是让江淮来的女子唱起来,就像是细白软香的柔荑轻轻挠他的心尖子似的,让人欲罢不能。等李逵说完,他就接了一句词:“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正是周邦彦最近几年写的一首金陵怀古的曲子,刚说了两句,觉得好像不对劲。

    他家父子,因为行止不端已经饱受争议,如今好不容易遇了金主,还流露出本性,这可如何是好?

    正在他心中忐忑之际,李逵却笑道:“清真居士的词别有风趣,言景,喻情,汴梁的娘子们应该都喜欢吧?”

    “可不是如今汴梁的勾栏娘子们奉其为小柳永,恨不得丢了这破官在花楼久住下来在下要是有这本事”安道全用力吸了吸嘴角的涎水,他平生最羡慕柳永和周邦彦,前者就不用说了,汴梁的花界娘子,哪个不爱?而周邦彦并不比柳永差多少,几乎是能不花钱,就能在勾栏界混吃混睡的前辈高人。

    安道全经常独坐的时候感慨,自己要有这本事,少活几年也心甘情愿。

    可惜他只会治病,就算是苦学妇科杂症,也不被这些一掷千金都瞧不上一眼的花界传奇的眷顾。

    感慨了半天,安道全傻眼了,刚才还说要好好表现,为什么李逵一带他,他就要往沟里蹦?

    再看李逵,这厮虽然浓眉大眼,可是脸黑心更黑,动不动就给人使绊子。

    腾地一下脸涨地绯红,不敢看人。安道全用开口说话化解尴尬,开口道:“病人的症状可能是淤塞之症,身体无恙,许是病灶在头,能让我看看吗?”

    头上的病,对于医者来说,是最难诊断和治疗的。

    再说,安道全的年纪也不大,按照王进的性子,呵斥两句赶走算了。可是没想到,李逵认定了安道全就是那个安神医,如果此人是真的话,李全很有希望治愈。李逵随即点头道:“有劳了!”

 第326章 益智玩具

    担心师弟受骗,周侗等安道全忙着诊断的时候,偷偷问李逵:“师弟,可另情?”

    李逵舍弃了安钟阳,却对安道全给予礼数,这本来就让人怀疑。

    周侗以为李逵被安道全这小子花言巧语给骗了,安道全这小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和他老爹一个德行,在太医署周围颇有浪名,好死不死的御拳馆就在太医署周围。

    王进也是心存忧虑,问:“刚才安道全这小子是否用话哄骗了你?”

    可没想到,李逵诡异地努嘴笑道:“这小子是个妙人!”

    就在刚才,李逵和安道全用诗词对话,问的是金陵的风土。可又不是风土人情。属于人的矫情说话的方式,就像是某些人开口闭口说的是风月,其实他说的不是风月,而是对生活的态度。虽然语言可能很低级,但是格调一下子上来了,给人种高山仰止的风骨之意。

    人就喜欢这个道道,说的是古人,谈的当下,明的是志向。

    李逵对此道也是初学,要不然能更扯淡一些。

    只是俩人都没有深入探讨。

    王进不通墨,让他写家信之类的还能勉强办到,但要说诗词,真的为难了这位禁军教头。

    周侗也差不多,他虽说比王进水平高很多,但御拳馆毕竟不是太学,御拳馆的馆主也做不出锦绣章出来。

    李逵和安道全的一问一答,他们都听到了。

    正因为听到了对话,才不解。

    什么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他们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都是云里雾里。听得好不懊恼,仿佛听了这话之后,他们的智商都下降了不少。

    读书人的世界他们不懂也就罢了,连医者的世界也不懂,这让人颇为沮丧。

    实际上,李逵的问话不过借用了王珪的金陵怀古这首诗,问了一句话汉子,哪儿去了?

    王珪的时代,大宋虽强盛,但是内忧外患,诗虽然是说的金陵古城,却引申出了时局艰难的感慨,自然要说的悲凄一些。

    安道全的回答借用了周邦彦的金陵怀古,也只有说了一句话妹子,哪儿去了?

    这就是不同的诗人,就算是遇到了近似的景色,同样是萧索的描写,写出的诗词却是截然不同。

    周侗和王进面面相觑之后,颇为无奈,读书人的行事,果然古怪,不爽利。

    之前因为李逵武艺高强,周侗还真没将李逵当成异类看待,反而将李逵当成和他们一样的武人,是自己人。此时此刻,他们这才反应过来,读书人的调调,邪门的紧!

    这源于大宋阶层的鄙视链,人看不起武人,因为武人简单,不如他们复杂。其实,武人也不是生来就简单,但是在大宋,武人所有能够不简单的机会都被掐断了,没有机会割据,没有机会谋反,甚至连拉帮结派都只能在武人之中进行。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武人的人情关系极其单一。

    有武职的勋贵和皇亲国戚不在其中,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不算是真正的武人,而是祸害。

    李逵给王进的感觉就是这样,这家伙看着简单,却深不见底。

    有种被蒙骗了心虚感,但又不知道这种感觉是否真实。

    好在安道全要比他爹行事更加果断一些,排除了李全所有其他病灶的可能,最后看着李全的脑袋,有点不知该如何下手了。

    传言,华佗的青囊书能够给人破胸、开颅,可这是传说,没有那个医者见过。甭管是开胸还是开颅,都是凶险异常,绝无生还的可能。打开了之后,病灶发现了,人也死了,治病还有什么意义?

    可是作为医者,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判断,这辈子也只配做个不入流的庸医。

    他判断李全的问题肯定在头上,而且他也坚信自己没有错。这时,安道全的目光郑重起来,从医箱里拿出了银针,取出了最细的毫针,想要刺入李全的耳后。

    这让李全大为惊恐。

    他是傻,但并不是说人傻了,就不害怕。

    看到银针要刺他的那一刻,人像是被架在了弩弓上,松开弩机的那一刻,嗖地飞了出去。安道全看着面前空荡荡的胡凳,抬眼却发现李全已经躲到门框外了。

    这让他颇为无奈,只好用骗小孩的招数对李全道:“放心,一点也不疼。”

    “以为我傻啊!针扎在头上,我就被你的巫术控制了!”

    安道全愕然,他有点不知该如何顺着李全的话继续说下去。连巫术都出来了,你还能再扯点吗?

    但同时,他心头也是微微一喜,似乎李全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傻。对于这种病症,安道全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的,他不求将李全治好,只求将李全的症状缓解,然后通过学习,让他恢复成比正常人差一点的样子。

    这样一来,李逵的赏金也多半能分上几成。

    一万贯的诊金?

    怎么可能是诊金,必然是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