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氏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宽慰了两句之后,对胖春道:“保重好自己,保重好孩子,这才是一辈子的指望。至于老身”张氏慈祥的看向了李逵,缓缓道:“我儿在这里,老身哪儿也不去。”

    张氏所说的我儿自然是李逵,甚至不会是大郎李达,自然也不会是李全。

    尤其是李全,别人不知道,难道许春丽也不知道吗?

    李全是百丈村李氏的孤儿,父母都不在了,在李逵家才吃上了饱饭。本来,李全这个儿子张氏就没当真,仅是为了家里热闹,加上李全也没处去,才认了儿子。说起来,这个儿子不能当真。

    许春丽无奈,想要拉着李全走。

    可李全却嚷嚷着:“快开饭了,走了就吃不上了。”

    气地胖春只能哭哭啼啼的离开。

    “其实李全媳妇人不坏,就是太好强了些。原先住在沂水县的庄子里,都是族人,也没有人笑话李全。可是来了京城就不一样了,李全是个当家的,他要是撑不起门户来,这家人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许是李全媳妇面对此难,才要强了一些。”

    “在要强,也不能逼着人做做不到的事啊!”李云在边上声援李全。

    李全听着,感动的直点头。却说什么也不肯放在手中的饭碗。

    吃饭的时候,张氏一个劲的给阮小二夹菜,李家本来就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这让阮小二心里头暖洋洋的,有种将李家当成自己家的心思。

    入夜,阮小二磨磨蹭蹭的给李逵端来洗脚水,蹲在一旁踌躇着不知该如何开口。

    李逵都洗完了脚,瞥了一眼阮小二道:“把水倒了,我这里不用侍寝。”

    侍寝?

    阮小二疯了才会给李逵侍寝。再说了,就算是阮小二愿意,李逵也不乐意。李逵是故意拿话激阮小二,他看出了阮小二心里有话,却只能憋着,就多了个心思故意激一激他。

    阮小二受这么一激,心里也不慌了,站起来正视李逵问:“少爷,我俩个兄弟如今还小,还无法做事,不知道五老爷将我家兄弟吩咐什么活计?如今小人深受公子大恩,却担心家中幼弟不堪使用。想着和幼弟换个差事。”

    担心李逵生气,阮小二急忙道:“我家二弟比某激灵,要是跟在少爷身边,做书童也合适。某虽然年纪小一点,但力气不小,就算是学手艺种地,也不会比旁人差。”说完,阮小二静静的看着李逵,等待李逵的回答。

    阮小二真的是这么想的。两个幼弟年纪小,别看李逵凶了一些,但对身边人也不算差。就是刚见面时候的那个下马威有点让他受不了,但他琢磨着,李逵总不至于和不到十岁的孩子玩以势压人的把戏吧?

    “干活?”

    就阮小二家的两个兄弟,阮小五和小七,一个八岁,另一个更小,能做什么事?这样的幼童之所以买来,主要是为了家族的人才培养。究其原因就是百丈村李氏的底蕴实在太差,家族子弟的人数都很少,就算是把沂水李氏都算进来,也不算是个大家族。

    不得已,只能用死契购买年幼的童子回家族培养。

    平日里也会安排锻炼打熬身体,目的就是为了李氏的将来做准备。不管是做庄子的护卫头领亲信,还是将来商行的管事,都能派上用。

    这些权衡阮小二不知道,主要是跟在李林身边太短了。再说了,李林对这样的培养很有意见,但这是三叔公的决定,他也无可奈何。

    李逵道:“幼童的安排,按族里新立下的规矩,看情况而定。多半是先读书,两三年后再做决定。三年后读书不成,但至少蒙学已经完成了,不是练武就准备历练。”

    “读书?”

    阮小二吃惊的盯着李逵,他想到了两个弟弟悲惨的童工生涯,与家中的恶狗争夺食物。却从来没有想过弟弟运气爆棚,还能读上书。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他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

    李逵自顾自道:“你两个幼弟年纪太小,也不识字,家里的生意学不过来,种地的话,还没有犁高呢,就先发往学堂认字,养几年再说。李氏买这么多幼童,想的是培养一些将来能做事的管事之类的家生子,至少对家族有认同感,不会起歹心。再说了,读书不见得能当官,但总比不识字的好些。”

    阮小二激动的鼻子都红了,轻声问:“那有先生吗?”

    “笑话。”李逵笑道:“没有先生,这么读书?李氏族里担任蒙学的是原先的私塾先生颜夫子。沂水县里的幼童不少都是他启蒙的,据他说是临沂颜氏族人。说起来可是大有来头,孔门七十二贤,颜回是孔夫子最为喜欢的弟子,他就是颜回的后人。”

    李逵倒不是给颜夫子脸上贴金,主要是颜夫子还真的是颜氏族人。只不过是旁枝而已。他突然想起来:“对了,李云也是受蒙于颜夫子,水平还成,百家姓、千字总能教完,论语也成,不用担心水平太差,学了几年连个告示都看不明白。”

    “万一,我家兄弟将来能读书读出名堂?”

    阮小二一脸期待的看向了李逵。

    这话怎么说呢?

    颜夫子门下的弟子,也就是李云出息大一点,但真要是说读书的天分,李云恐怕真不怎么样。至于颜夫子,李逵对他很没有信心。这位老学究混吃混喝很有一套,但是教书育人的水平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阮小二还有话要说,却觉得有点不敬,又犹豫起来。

    “有话就说,要是明日再问,兴许我就没有这份兴致了。”李逵就见不得人吞吞吐吐的不爽快,催促道。

    阮小二问:“万一,万一我家兄弟要成了,能参加科举吗?”

    理论上奴仆因为有契约在身,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但真要是有人有科举的才能,在大宋不仅不会被打压,甚至主家都会接触奴仆的契约。只是,李逵不觉得阮氏兄弟真能中举,参加解试。这显然是颜夫子的水平没有足够的了解。

    这位老学究,自己都没有通过过解试,更不要他门下的弟子能有此殊荣了。至于李云,要没有范纯仁的运作,李云恐怕也要折戟在解试这门槛之外了。

    李逵总不至于告诉阮小二,别做梦了,你俩兄弟在颜夫子门下,这辈子都没有科举的指望。这也太打击人了?

    他想了想,说:“只要能通过解试,废除契约,之后的科考路费,也会给你两个兄弟备足。”

    阮小二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他觉得自己家如此凄苦,两个弟弟又非常懂事,但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就绝对不会放弃。将来指不定能中进士,做官,甚至状元也可以有所期盼。

    李逵为了给阮小二足够的信心,对阮小二道:“另外你也可以从我的藏书中选出有用的书籍,给兄弟借阅。不过这是蒙学之后的事了。再说你也不识字,让你抄写也不利索。算了,明日你跟着家兄一起去上学,给你备一份束脩,算是送你去学堂了。”

    噗通。

    阮小二不说话,干脆的给李逵磕了一个头,脸上带着肃穆的表情,端着洗脚水出了李逵的卧室。

    翌日。

    李云盯着两个黑眼圈问李逵:“二哥,你又欺负阮小二了?”

    “没有啊!我动手你能听不到吗?”院子本就不大,而进的院子,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内城边上,五千贯也只能买到不大的院子。阮小二住在李云隔壁,加上屋顶还是想通的,一晚上被阮小二哭哭啼啼地闹得心烦不已。

    阮小二当然没有被欺负,纯粹是激动,是感动,是觉得老阮家要发达了。

    李云比划着轻声对李逵道:“我就说了他两个弟弟和你师出同门,将来要是有科举的希望,我不拦着。”

    “就为这个?”

    李逵点头道:“就这些啊!多说一句都没有。”

    李云翻着白眼道:“二哥你这不是忽悠人吗?颜夫子这水平这么可能教出举子来?也就是阮小二这小子没见识,被你忽悠晕了。我昨日似乎听到阮小二的房里传来阵阵哭声,还喃喃的说着似乎是爹娘,老阮家要出状元了”

    “他不会是把读书当成了最轻松的营生了吧?”

    很多人都觉得读书人舒服,不用风吹雨淋,不用日日劳作,甚至连繁重的体力都不需要付出,等到金榜题名的时候,就是鲤鱼跃龙门的一刻。只要平日里付出打铁磨豆腐的力气来读书,不怕没有个好前程。

    有这种愚蠢念头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识字的百姓。

    读书人有很多,像宋江、吴用这样的,很多人穷其一生,却得来的是一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

    读书求功名,真要是如此容易,就简单了。

    不是说花苦功就能有回报。

    读书不这样。

    全天下的读书人,每三年只有三百个幸运儿获得官身中进士。很多时候,苦读都是没用的。一来天分,并不是每个有能力供养读书人都会将子弟送去读书,家族之中就会选出最优秀的人去读书;其次,一县之中要出类拔萃就不容易,更何况是一州之地?

    三年解试,就取那么十个人,谈何容易。

    一旦错过,又是三年。

    解试之后更是残酷的省试,省试之后取六百贡士,最后还要刷掉一半。

    这其中的残酷,几乎让人无法想象。只有最有天分的年轻人,加上运气加持,才能在科举路上走通。

    天分,刻苦,运气,缺一不可的大轮盘下,只有少数被眷顾的读书人才能最终走上官场。只是阮小二对读书有点想的太简单了,但李逵也不去说破,干脆也打发阮小二跟着李全一起读书去了。也就是一份束脩的事,花不了多少钱。让他自己感受一下,读书人的苦。

    至于李逵和李云,自然有要紧的事要做。

    省试第一步,在进入东京城就已经开始了。当年老苏为了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可是到处拜访名人,也要给儿子扬名,为的就是能够科举路上顺利。

    李逵也想出名,但苦于没有好的门路。只好选择就近先拜访认识的几位大人,师叔祖苏辙是一定要拜访的,而且还要早。

    打发街头送信的小厮去给高俅送信,准备商量着去给苏辙送点礼,走走门路。

    改日,高俅如约而至,看到李逵和李云之后,高兴的从马上跳下来,跑到李逵面前,哈哈大笑起来:“你我兄弟终于聚首京城,今日哥哥做东,定要不醉不归。”

    李逵急忙拦住了高俅的雅兴,对高俅道:“我们准备去师叔祖府上拜访,顺带送一点老家的特产。”

    高俅听到要去苏辙的府上,脸色顿时垮了下来,左顾右盼道:“就怕老大人不方便啊!”

    “我老师还在府上,有什么不方便的?”李云觉得高俅这厮一说到师叔祖就不爽利,顿时有点不乐意。

    他心说:难不成爷们大老远的来,还能不让进门不成?

    苏府门外。

    李云对着府门气地之运气,嘟哝道:“有什么了不起?”

    “不过是个宰相而已,还是副的。”

    高俅附和道,他来之前就知道肯定会吃闭门羹了,反正这段日子,他很不受苏辙待见。如今连苏府的大门都进不去了,更是让他气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谁让自己试不举之后,尝试了武试,还幸运的过了解试,可这最让苏辙看不惯,他高俅找谁说理去?

    说话间,语气颇为酸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