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的?”刘清芫笑问。

    李逵梗着脖子道:“可不就是真的。”

    “那么好在哪里?”刘清芫心花怒放,欣喜不已,她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李逵这厮终于开窍了。

    可谁知道,李逵一开口顿时将她刚刚燃烧起来的希望给浇灭了,只见他认真道:“料子不错,是正经的蜀锦,不便宜。”

    刘清芫气结,心中怒吼:“这个木头。”就巴掌大的香囊,就算是用再好的料子,能花多少钱?关键是心意,心意,心意!

    刘清芫简直要气炸了,自己千辛万苦做好的香囊,竟然还抵不上一块料子钱。这是对她女红手艺的无情蔑视,是对她几个不眠之夜的羞辱。她决定提醒一下自己家的木头,自己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指着香囊上的绣工道:“猜猜这是什么?”

    李逵看着香囊的图案,很抽象,同时猜测应该是一种动物。

    瞄了一眼神情紧张的刘清芫之后,小心翼翼的问:“是兔子?”

    李逵曾经是个优秀的人,对兔子有种莫名的亲近感。

    刘清芫脸上的期待一下子落了下去,头皮都是麻酥酥的,心中哀嚎不已:“呆子,这个呆子没救了。”

    可是她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出彪悍的一幕,小声道:“不是。”

    “是驴?”

    刘清芫脸色变黑,她没事在香囊上绣个驴干什么?

    “马?”

    “也不是。”

    “骡子?”

    刘清芫一再告诉自己要淑女,要婉约,要恬静,可是当她发现自己和李逵谈情说爱的时候,根本就无法忍耐心头的怒火。要是不怒吼两声,她胸口的万丈怒火酒消不下去,眼眶里泪水都在打转了:“是羊,是羊,是羊!”

    面对已经走在崩溃边缘的刘清芫,李逵偷偷摸了一把额头的虚汗,他确实挺不待见刘清芫,这孩子一不高兴就咬人,咬不赢就哭。自从跟着王姨娘学习女红之后,她是不咬人了,但哭的更加厉害了。可李逵就是见不得人哭,一碰到这样的,心头就长毛。

    再说了,他也没有看出来香囊上的图案和羊有什么关系。

    脑袋太大,角太直,以至于第一眼看,李逵还以为是只兔子。

    可问题是,谁无聊透顶,在香囊上绣个兔子?

    刘清芫这才解释起来羊的愿意:“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少不了大气运。羊寓意着吉祥,会给你带来好运气。”

    李逵顺从的听着,但心里满不在意,他的成功是靠实力,什么时候依靠过运气?

    礼物也送了,见李逵毫无表示,刘清芫急了,总不至于让她一个女儿家表现的一厢情愿的样子吧?你也太没有眼力了。

    可要是她不提醒李逵,李逵能完全不当回事。无奈之下,只好对李逵索要礼物:“李逵,你就没有想要送我的礼物吗?”

    李逵眨巴着眼珠子,有种被强买强卖的感觉,好在他不缺钱,随手指着长街道:“这里的铺子你随便选,看上了告诉我?”

    “我要你挑给我。”面对刘清芫撒娇似的语气,李逵有点头痛,不得已顺着刘清芫的目光走进了一家金店。

    刘清芫窃喜,原以为李逵这厮不懂风情,原来都是装的。去金店,肯定要送她簪子,还是金的,这可是能当聘礼的礼物吧?

    一时间,刘清芫有点担心,自己送的礼物太轻了,有点配不上李逵对他的心意。

    “掌柜的,你这里什么最贵?”

    “当然是金子!”

    掌柜的一脸福泰,脸上油光满面,说出金子两个字的时候,整个人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李逵摸出一锭银子,至少十多两重,开口道:“给爷拿出来瞅瞅,瞧好了,这是订金。”

    说完,将一大锭银子拍在柜台上,引得掌柜的贪婪不已。

    不一会儿功夫,掌柜小心的端着个托盘,托盘上还铺上了红绸,更加称托起黄金的夺目,将制作好的成品放在了李逵的面前。李逵左掂掂,右摸摸,总是觉得有点太轻了,不压手。不满道:“就没有重点的,分量太轻,不压手?”

    棒槌啊!

    掌柜的心中无比鄙夷李逵,金子首饰不看做工和成色,反而专注于重量,谁给你的勇气?

    可李逵近乎于横冲直撞的语气,让他将自家货物美轮美奂的溢美之词,都堵在了喉咙口,一句也说不出口。

    可是黄金饰品,分量都不重。

    将近一两重的金钗和金镯子,已经是最大的黄金饰品了。

    掌柜的琢磨了一阵,主要是琢磨边上的刘清芫,他觉得这单买卖很可能要黄。

    可付钱的看着像是李逵,掌柜的最终还是咬牙道:“有一只金碗,二爷可要看看?”

    “速速拿来。”

    刘清芫在边上暗暗焦急,手中的帕子都让她快拧成一根绳了。她觉得金簪子,手镯都很好。她可不想要什么金碗。”

    可是李逵已经开口了,她也无能为力。

    最终,李逵还是选择了金碗,分量足够重,足足有八两。虽然还很薄,但这已经是店里最压手的金器了。

    而送完了礼物,李逵还不忘将礼物的寓意说了一遍:“你身体太瘦了,又不爱吃饭,给你买个金饭碗,让你每顿多次一点。”

    回去的路上,刘清芫低头,耷拉着脑袋。她说什么也想不到,李逵竟然给她买了一个碗。

    这碗虽然是金的,但是她一点也喜欢不起来,她可能是大宋第一个将一只碗当成定情信物的奇女子。

    身边的史恭,也是低着头,耷拉着脑袋。

    人生第一次和异性交朋友,以失败告终。

    按照套路,皇城司的人对太监肯定是怨气满满,如同奴才一样被差遣,好事轮不上,坏事去背锅,皇城司番子面对太监都是一肚子怨言。于是史恭自作聪明,怒骂太监不是人,他满以为,可以用共同的敌人来拉紧双方彼此的距离。然后桑红叶脸色阴沉的对史恭说了一句:“我义父就是宦官!”

    这句话一说出口,史恭就没有然后了。他很荣幸的被记录在桑红叶的黑名单之中,这辈子都不太可能有翻身的希望。

    回去的路上,史恭沮丧的想到,还不如李云说爷们腰好呢?

    至少还是个优点。

    总好过他一上去就骂老丈人不是人来的好的多。

    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自家小姐的大事,他知道刘清芫准备将自己做了很久的香囊送给李逵,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这是定情信物啊!

    要是李逵开眼的话,也该很有眼力见的送刘清芫一件像样的礼物。

    史恭偷偷问:“小姐,礼物送出去了?”

    “嗯!”

    刘清芫有些心不在焉的点头应道:“送出去了。”

    “他有没有送你礼物?”

    史恭发现刘清芫情绪不高,但是他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刘清芫手里有一个锦盒。等他臊眉耷眼的回来,自家小姐手里可是捧着一个精美的锦盒。显然,李逵也送了礼物。如今这个锦盒可是自己拿着,掂量着似乎有点分量,礼物不轻。

    刘清芫有气无力地点点头,道:“自己去看!”

    大开锦盒的一霎那,一道金光晃的史恭有点眼晕,定睛一瞧,原来是一只金灿灿的碗,他脑子木木的想到,这算不算是定情信物?

    史恭偷偷的将锦盒盖上,缩了缩脑袋,他发现今日不是他们主仆的幸运日。

    七日之后,刘清芫在史恭的护送下,登上了颍州码头的官船,临别之际,她盯着李逵气恼道:“李逵,以后你不要再气我了好不好?”

    李逵点头道:“以后见不到面,自然气不到你。不过你要多吃饭,才能长个”

    刘清芫一撅脑袋,气地冷哼大步跑上了官船,对史恭大喊道:“开船!”

 第234章 一年之后

    一年后,扬州。

    说起来也很奇怪,章惇一跃从沂州知州的位子上顺利入京,拿回属于自己的所有政治资本。从知州变宰相,在他这里,仅仅只需要一道诏书。

    得亏是苏轼对章惇认怂了。

    看看原先的旧党,贬去梓州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都是大宋最为偏僻的山高水远之地,路途遥远不说,还有瘴气之毒,简直要人命的地方。还变着方的折腾人,往往还没有上任,朝廷的诏书就又下来,换地方了。之前欺负的章惇没脾气的旧党大员们,已经在路上跑了大半年了,一个都没有安顿下来。年老体衰的还死了几个。

    章惇也是把旧党用在他身上的手段,一件不落的用到了曾经施展软暴力的对手身上。

    朝堂上,曾经有学士官职的旧党之人,已经被清空了。

    唯一还留下来的就是苏轼。

    当然苏轼也没有去京城,他似乎被章惇给遗忘了,在扬州已经待了快一年,也没有人告诉他要让他挪地方的风声。

    其实苏轼也被吓傻了,他倒不是害怕丢官,而是被章惇的手段给吓没底气了。别人当官,多少能有点余财。像吕大防等人,更是关中豪门,几千里的路费不会要他们的命,这笔钱拿出来,眼睛不带眨一下的轻松。但苏轼就不一样了,他的存款从来就没有超过一百贯,这是个忧伤的数字。

    贬谪虽然薪俸照发,但也要到了任上才能拿。路上是没钱可以领取薪俸的,加上雇人雇船雇车马,哪样不要花钱?

    苏轼发现自己的存款在最节省的状况下只够被贬谪三个月的路费,就有告罄的危险。

    路上没钱的日子怎么过?

    骗吃骗喝。

    苏轼当年在常州就是这样,没钱了,只能写奏章告诉朝廷,路费没有了,让我筹备些好上路。当时他在常州就住了小半年。如今,那些被贬谪的官员已经在路上辗转了大半年,这得多少钱填补这个大窟窿?

    想起这可怕的结果,他心有余悸。

    于是苏家人对李逵多了一份感激,要不是当初李逵劝苏轼认怂,说不定,庞大的贬谪大军之中,就有他苏轼的一个位子。连带着扬州通判晁补之对李逵这个师侄有着莫名的感激。托老师苏轼的福,他似乎也被章惇遗忘了。

    当初,他发现老师在京城不受待见,愤然离京,不愿意在京城做官,请求外调。才有了扬州通判的官职。虽说,他当初上奏的理由是京官钱太少,想要个钱多的官职。这才从秘书省出来,来到了扬州。其实这点钱对他来说无所谓。

    晁家是世代官宦,北宋初年就有高官,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地方豪门,在地方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乡绅大户,根本就不在乎这点俸禄。

    主要是在京城做官不开心,想换个心情。

    要是苏轼被章惇惦记上的话,他这个弟子恐怕也逃不掉。不仅他要倒霉,连带着在京城的黄庭坚也要倒霉。

    如今大家都好好的,虽然没有升官,但至少没有被章惇折腾的死去活来。都是快五十岁的老头子了,受不了旅途的折磨。真要是他在路上被贬谪一年半载,估计也不会荣归故里了,直接是棺材到家算了。

    有了这份恩情,晁补之对李逵也是另眼相看。

    李逵和李云也安心在扬州住下来了,安心读书。扬州辖连通江淮的运河,地理位置重要,商业繁荣,颍州真比不上。尤其是扬州因为有大量的驻军,地方上宵小几乎绝迹。这让李逵想要出门折腾一番的可能也被堵死了。

    这日,李逵匆匆来到衙门远远看到了师伯晁补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