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云见状,哪里猜不到苏过的心思。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他能有什么办法,李逵这厮就算是给他好东西,也要恶心他够够的,让他心里不舒服。可要是让他去购买这多的药材,他哪里有钱?只好无奈道:“那一缸药材,一百多贯呢?倒掉岂不可惜!练武很贵的,高俅没有煅过骨,连意境的门槛都进不去,算什么高手?再说高俅都二十多岁,筋骨早就定型了,经脉之中后天淤塞,药物刺激也无法强筋健骨,他泡药完全没用。再说,他傻到连药汤都看不出来,能有多大的本事?”

    穷文富武,不是没有道理的。李清曾经是捕头,家里也算是薄有田产,但也耗费不起这样的开销。李云的身体一直缺少药物的刺激和温养,李清只能尽力给他准备,但也是断断续续的,远不如李逵给的充裕。这也导致他实力上停顿了一两年,迟迟迈不进意境的门槛。虽然李逵很恶心,但给的好处是实打实地,这机会难得,他捏着鼻子就当李逵没泡过。真要是错过了,他睡梦里都会哭醒的。

    苏过大为震惊道:“这么贵?你不说他不用上了,可见这药汤多半是为了给你用。既然药材这么贵,对李逵毫无用处,可他为什么要先泡过之后离开?难道是为了顾及你的面子。”

    天真!

    李云在心底里鄙视老师苏过的无知。李逵的恶趣味,你怎么可能理解?

    李云瞪眼道:“他哪有这好心!”

    李云想到第一次蹭药汤,李逵佯装没有看到,等到李云泡在药缸里,就露出个脑袋,咬着牙关死死抵御霸道的药汤冲击身体的筋骨的时候。李逵悠哉悠哉的走到大缸边上,对正在用所有的意志抵御药性肆虐的李云,嘿嘿笑道:“刚才我在缸里尿尿了。”每每想起这一幕,李云就气地脑袋发绿,这厮的恶趣味实在让人忍不住手痒痒。

    可惜打不过他啊!

    这才是李云最大的忧伤。

    再看高俅,目光坚定的看着李逵,一副很不高兴,被侵犯的样子。

    李逵的事很多,借贷法记账不过是现代会计的基础,t型记账法才是现代账本的灵魂。但这些对于盘查义仓贪墨,仅仅是起步工作。

    四柱法,作为大宋的账本的记账办法,有其不足之处,但真要说一无是处,也不见得。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大工厂,也没有加工企业。需要记录的财物很单一,用流水账一般的‘四柱法’记录完全没有大问题。

    唯一的缺陷就是,‘四柱法’记账,难以做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没有这个功能,就无法通过数据来体现经营状况。

    别看李逵做了看似简单的账簿上划线的工作,但如果仅仅是记账,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大的账簿,因为李逵预留了很多空白的地方,显然不是为了记录而用的。

    工具不趁手。

    辅助的人也不趁手。

    已经足够让李逵郁闷了,高俅竟然站出来对他说:“自己不敬他!”

    这让李逵很不解,他哪里得罪了高俅?

    只见高俅比划道:“你看,我称呼你为人杰,但是你一直叫我……”

    这是一个委婉的提醒,李逵这才明白高俅的内心不满到底来源于哪里,抱歉道:“我认识你也不算太短,可是还不知道你有字。”

    高俅愣住了,根本不是‘字’不‘字’的问题,好不好?

    好吧,他就没有‘字’。

    可这是问题吗?

    问题是你刚才叫‘俅’了,这是骂人的话。

    李逵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反而认真的看着高俅,问:“你没有‘字’?”

    高俅想哭,他没‘字’稀奇吗?谁闲的没事做给一个军户出身的穷小子取‘字’?而且‘字’也不能自己给自己取,要是可以,他早就干了。

    唯独‘号’可以自己取,比如苏轼就在黄州的时候自号‘东坡居士’。可问题是,这是名人的专权,高俅他一个不入流的小人物,自己给自己取一个号,会被人笑傻缺的。

    李逵,过分了,你的话每一句都很扎心。

    可扎心的事还有,李逵接着问:“师祖他忘了给你取?”

    高俅气得直哼哼,要是苏轼真的给他取了字,高俅能乐出泡来。可问题是,高俅虽然自称是苏轼的书史,可世间根本就没有书史这种说法。史,是副手的意思。长史,就是太守的副手。高俅何德何能敢成为苏轼的副手?实际上,高俅不过是苏轼身边的小厮的身份,只不过这个小厮老了一点,还会写字,写的还不赖,仅此而已。

    苏轼怎么可能给自己身边的小厮取字?他虽然很闲,可没老糊涂。高俅咬着牙,愤恨道:“没有。”

    李逵目光中露出一丝兴奋,期许的锁定高俅的身影,搓着手道:“要不,我给你取一个吧?”

    高俅愣住了,他真的没脸让李逵如此埋汰他。字,是文人才会重视的昵称,放上古时期,那是贵族才有的臭毛病。而且只能是德高望重者给后辈,长辈对后辈取‘字’。哪有平辈之间胡乱取的道理?

    这种关系放在后世,就是两个辈分一样的人,或者不太熟悉的街坊,年龄相差无几。在公共场合见面,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说:“叫爸爸!”

    有脾气的,早大嘴巴子抽上去了。

    没脾气,胆子也小的,估计这辈子都不会理对方,友尽。

    高俅说什么也想不到,李逵竟然还有这心思,气地想要原地飞升了事,可当他发现李逵还挺慎重的样子,顿时扫兴的摆摆手道:“算了,你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吧?某的‘字’就劳烦你费心了。”

    李逵失望的看着高俅,心说:我就差说出来了,你竟然说不要就不要?

    比如说:贤良,忠良,精忠……之类的,很有教育意义。

    好吧,李逵也挺无奈,这是两厢情愿的事,他恐怕威胁不到高俅。

    李逵、高俅、苏过、李云,四个人霸占了后衙的大院子,开始了查账的日子。这一转眼就两三天过去了,其中高俅往来于六房多次,搬运账册契约无数,但始终不见有任何定论。

    高俅还是担任跑腿的工作。

    他有足够的理由哀怨,但却不能懈怠,让他苦恼又无奈。

    通判徐让每天都来,还不空手来,经常带一些茶点之类的吃食,犒劳他们几个。这日,和往常一样的点,徐让抱着一个托盘,来到了后衙之中。

    他是个守规矩的人,要是按照常理,苏轼根本就不住后衙,徐让要处理整个颖州的州务,住在后衙无可厚非。

    但他还是租住了出去。

    反正大宋的官员,有官衙的住官衙,没有官衙的就租房,官府也会给予官员一些补贴,用来抵消租房的费用。

    徐让就是如此,他每天上衙门处理政务,办完事就回去,本分且勤劳。

    既不会给人落下僭越的任何把柄。也从来没有过任何对上官的抱怨,任劳任怨的做好副手的工作。

    “诸位贤侄,休息一会儿,来常常老夫厨娘的茶点。”

    “谢过世叔。”

    “谢徐大人。”

    ……

    年纪最大的高俅是跑腿,年纪第二大的苏过监工,李云在边上看热闹,唯独李逵一个人做事。这种组合让做官二十多年的徐让很不看好。他们面对的是一群非常狡猾的蠹虫,有不入流的官员,也有小吏,还有颖州境内的奸商,都不好对付。

    尤其是,李逵的年纪不大,看着青涩,而他要对付的却是一群不择手段的贪墨蠹虫,有把握吗?

    徐让已经不抱希望了,他过来不过是给予年轻人一点鼓励,然后,该干嘛干嘛去。虽然举报是他做的,但也希望苏轼能够解决这个大麻烦。可是到头来,苏轼却派了一群娃娃,让他颇感无奈。原本,徐让以为颖州城内的这群宵小在苏轼面前,不敢使出这等龌蹉的手段。可让他没有料到的是,每一年发财的机会,这些人都不肯放过。而今年更是如此。这让他愤慨之余,也想到将这些人绳之以法的念头。

    这才有了他将情况告知苏轼,并做出有意排查的样子。可惜,苏轼对无头案,也是束手无策。只是派了四个小子来充数。让徐让失望不已。

    李逵正好要找徐让,因为这个人是发现义仓问题的人,同时也是徐让向苏轼举报之后,才有了这次查账。从关系上来看,徐让和贪墨的利益群体毫无瓜葛,同时也有足够的正义心。

    茶喝了,茶点也用过了,在徐让身边的小厮收拾完,准备告辞的时候,李逵躬身叫住了徐让。

    “徐大人,小子不知可否耽误您一些时间?”

    “好。”

    在后衙花园里坐定之后,李逵问:“老大人,我查阅了颖州近十年的账册,发现最近五六年来,颖州总有三个月左右粮价波动很大,这是否是义仓出现问题之后的结果?”

    徐让本来不想多说,也不认为李逵能看出问题的所在。可是当李逵说出问题的症结之后,他吃惊的看向了李逵,惊喜道:“人杰可是看出问题,是否能找出这些蠹虫罪行的证据?”

    面对一个没有私心,却想要做一个官员本分的老人殷切的目光,李逵很想点头,但他做不了这个承诺,只要无奈摇头道:“证据不充分。”

    徐让听后,怔怔坐了很久,长叹道:“老夫在颖州多年,却被这些宵小玩弄于股掌之间。”

    “可恶!可恨!”

    “实在不甘心呐!”

 第139章 家财丰厚

    “让人杰见笑了!”

    “大人忧国忧民,让我等仰慕,何来笑话之理?”

    徐让年纪比苏轼都大两岁,这个年龄,都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了,却还要在官场奔波。确实心累。还要被不入流的小吏糊弄,这官当的颇为无趣。

    不过,徐让是位卑言轻,他虽然是苏轼副手,颖州的通判,但本身官职很低。

    大宋的官员对于私德非常严苛,想当年欧阳修买房子,因为买便宜了,就被弹劾,搞的老欧非常狼狈。如果针对是百姓,别管多大的官职,都有翻船的可能。当年章惇的父亲在家里买地,因为价格太低,被御史弹劾,变成了欺压乡里。别看章惇已经副相了,可还是得回老家啃窝头去。

    但如果针对的小吏,军户,将门……

    就算是有功之臣,大宋的文官就算是杀错了人,也不用担心。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恶心人,杀了有功之臣,也不用担心御史会弹劾。就像是卫青,当年就被韩琦弄的灰头土脸,连手下有功的将领被杀,也只能忍气吞声。

    这是大宋文官的特权,一种近乎不讲理的特权。

    可这样的特权,徐让是没有的,谁让他仅仅是从六品的低级文官。如果他挂上加衔,学士,直学士,枢密使,枢密副使之类的顶级加衔,根本就不需要苏轼出手,自己就能把人办了。

    没有证据,就创造证据,没有机会,先抓人再说,杀错了不用担心。别看御史擅长窝里斗,一有风吹草动,就疯了似的乱咬人。但是当文官杀错了将军、小吏之类的事,他们不仅不会跳出来弹劾,甚至会宣扬文臣的铁面无私。因为这些死不足惜的胥吏将门,杀了不是错,让其耀武扬威损害到朝廷的威严才是大错。

    但有一个前提,主持案件的人必须是高官。

    大宋的知州位置很不牢靠,最大的原因就是朝廷会时不时的派遣大臣来给地巡查,知州经常高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