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法师乔安-第1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屠夫”这个绰号可不是什么好话,况且拉瓦尔与“征服教团”走得太近,还不止一次在战场上借助恶魔的力量,为此引来不少批评的声音。

    声誉好坏还在其次,更麻烦的是拉瓦尔这个人自视甚高,心胸狭窄,对大陆会议选择了瓦萨而不是他担任总司令一直耿耿于怀,很难指望他不计前嫌,全心全意的辅佐乔治·瓦萨。

    拉瓦尔在接受委任状之前,还开出了一张名单,列出三十多位老部下,要求大陆会议为自己的老部下一一加官进衔。

    考虑到这些军官都是拉瓦尔将军亲手培养出来的骨干,的确才能出众,大陆会议就同意了拉瓦尔将军的要求。

    可是在南方代表们看来,拉瓦尔将军的这种做法分明就是假公济私,拉帮结派,在军队里搞小团体,试图另立山头。

    现在部队里的中高层军官,大多是拉瓦尔的老部下,如果拉瓦尔有意架空乔治·瓦萨,后者就成了“光杆司令”,无法行使职权。

    为了消除这一隐患,还是要在军官阶层搞一搞“平衡”,于是大陆会议又任命了一大批南方出身的中高层军官,还增设了一名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地位压过拉瓦尔一头,仅次于瓦萨。

    出任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的这位将军,也不是“省油的灯”,就是乔治·瓦萨的老上司查尔斯·盖茨将军。

    亚珊帝国属殖民地时代,查尔斯·盖茨曾担任亚尔夫海姆殖民地驻军司令。乔治·瓦萨从当兵那天起就是盖茨将军的下级,直到大陆会议召开以后才平步青云,反而成了老上司的上司,这让高傲自负的盖茨将军感觉很没面子,对瓦萨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

    事实上,早在到任之前,瓦萨和盖茨就为大陆军应该采取怎样的作战方式吵过一架。

    盖茨将军坚持认为,由于大陆军缺少枪械和大炮,兵员大多是乡下农民和码头工人,严重缺乏军事素养和实战经验,采用常规方式与斐真正规军对抗是不可能获胜的,应该尽量避免在地势开阔的战场上与斐真军正面交锋,避免进行大规模的集团会战。

    “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大陆军化整为零,分散成以连为单位的机动部队,充分利用约顿海姆地区多山地丛林的复杂环境,跟斐真人打‘游击战’。”

    “敌军离开城市和堡垒,就把自己暴露在了无处不在的游击队的枪口下,不断地被骚扰,被牵制,在漫长而又看不到希望的治安战中疲于奔命,耗尽有生力量,最终只能放弃军事征服。”

    瓦萨承认盖茨将军以“持久战”和“游击战”为核心的战略方针有可取之处,但是他绝不同意把大陆军化整为零,变成一支分散在乡野之间、缺乏存在感的武装力量。

    是的,瓦萨非常在意大陆军的“存在感”。

    尽管现今大陆军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完全不具备与斐真军正面交锋的实力,的确如盖茨将军所说,更适合分散成小分队,打游击战,可是三万多人聚在一起,起码声势颇为浩大,看起来像支正规军。

    瓦萨渴望把“草台班子”似的大陆军训练成一支旧世界式的正规军,不仅因为他本人更偏爱堂堂正正的战法,还有两个现实的因素迫使他不敢把部队打散。

    首先,大陆军的士兵都是“合同工”,服役时就签了契约,拿饷当兵,到期退伍,回家种田。

    这种短期雇佣兵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不正,把司令官当成雇主,拿多少钱办多少事,甚至光拿钱不干活,千方百计的偷懒耍滑。

    瓦萨把这些雇佣兵聚拢在一起,还能对他们进行训练,严加约束,通过任命各级军官和加强思想教育强化部队的凝聚力,倘若把部队打散,这些民兵立刻就成了一盘散沙,撒手就没,哪还找的回来?

    司令官下达一道指令,天知道能不能传达到各地游击队那里,更不知道有多少游击队员会严格执行命令,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完全是打糊涂仗!

    打游击战,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完善的通讯网络,当前的大陆军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司令官对集中在军营里的部队尚且缺乏有效的掌控力,又谈何将部队分散开打游击战。

    瓦萨要是同意这样做,就真的变成一个光杆司令了。

    当然,他也不是全盘否定盖茨将军的建议。

    游击战在他的作战计划中会有一席之地,但只是大陆军常规作战的一种补充。

    当务之急还是要严格治军,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正规部队,如此才能吸引斐真军方的注意力,为游击队争取到更多进行敌后渗透的发挥空间。

    ……

 第54章 存在感

    瓦萨坚持集中兵力,还有一个不便明言的因素,就是要考虑到国外友人的观感。

    游击队最大的好处是机动灵活,然而最大的弊端也是太过分散,缺乏存在感。

    为什么要强调部队的“存在感”?

    因为外国友人看不到或者看不起穿着老百姓衣裳的游击队员,人家能从新闻报道上看到的只有军容齐整的大兵团,千军万马的大战役!

    如果瓦萨把大陆军分散成潜伏在各地的游击队,尽管战士们还在抗击敌人,可是在国外友邦看来,你的军队就等于解散了,不复存在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出钱出枪支援你们闹革命?天知道这些军援最后会落在谁手中?

    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政权是靠游击战成功打下一片稳固的地盘,更别提独立建国了。

    是人都有路径依赖,都会从过往成功的范例中寻找经验,乔治·瓦萨也不例外。

    相比不靠谱的游击战,他更乐于学习远东人闹独立的成功先例,学习远东开国君主鲁道夫·寇拉斯治军作战的经验,人家可是自己拉起一支队伍,采用堂堂正正的正面作战击溃帝国大军,漂漂亮亮地打下了一片江山。

    瓦萨不乏自知之明,他很清楚自己无论治军还是指挥才能都比不了早在远东建国前就被各国军事家尊为“当世名将”的鲁道夫一世,但他不得不硬起头皮扮演“新大陆的鲁道夫”,因为殖民地的广大同胞和外国友人对他怀有这样的期待。

    他不能、也不敢辜负大家的期待。

    大陆军南北两地的矛盾,在士兵阶层体现的更为尖锐。

    跟随瓦萨一同来到北方的还有亚尔夫海姆的三千名子弟兵,其中包括来自波瓦坦村的一千名阿萨族战士。

    这些来自南方的官兵大多军装鲜亮,装备精良,显示出亚尔夫海姆的富裕和优越。

    相形之下,约顿海姆的民兵简直就是一群沿街行乞的流浪汉,看到南方佬耀武扬威的气派,难免气不过。于是,北方民兵就去找亚尔夫海姆民兵的麻烦,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

    为了克服地域偏见,瓦萨建议打破以地区为单位的编制,把所有的战士混起来重新整编。

    可他这话刚出口,就遭到将军们的一致反对。

    也不能怪将军们小心眼,这是当时的政治结构决定的。

    大陆军听上去应该是“国家的军队”,应该由大陆会议统一筹划。

    然而很遗憾,大陆会议没钱——不但没钱,还没有征税权。

    这样一个软弱无力的“中央政府”,靠什么养活大陆军呢?

    只能靠各殖民地的支持,也就是各地供养自己的军团,大家凑在一起打仗。

    约顿海姆军团由约顿海姆议会拨款发军饷,米德加德军团由米德加德政府发军饷,亚尔夫海姆军团由亚尔夫海姆政府发饷……各地的供给标准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在这种情况下打破地域编制是不可能的。

    比这更麻烦的还在后头。

    瓦萨从进紫衫谷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对士兵进行非常严格和系统的军事训练。

    练到最后却发现,那些刚刚学会打仗的士兵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卷铺盖回家,因为他们的合同就要到期了。

    当初包围新阿瓦隆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战事会拖这么长时间,征兵时都是签的三五个月的短期合同。

    这么短的时间,基本上什么都做不成,费劲搞什么军事训练,不是白忙活吗?

    瓦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向大陆会议提出要建立一支永久性的常备军,却出乎意料的遭到了拒绝。

    在多数议员眼中,“常备军”就意味着暴政,一位要求建立常备军的总司令,难免令这些文人政客怀疑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军阀,试图推行军事独裁,当然要趁早断了瓦萨的念想。

    约顿海姆的民兵还有一个奇葩的传统,就是各级军官都是民主选举出来的,而不是上级任命的。

    这一点特别让瓦萨无法忍受。

    战争是你死我活的博弈,下级必须严格服从上级的命令,哪能搞什么民主选举,这不是在拿生命开玩笑么!

    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规定从今往后,所有军官的提拔都由上级决定,不能由下级选举。

    这道命令使习惯了民主气氛的约顿海姆官兵很不满,好在大家也都理解战争时期事急从权的道理,多少要给新上任的总司令一点面子,这道命令好歹算是执行下去了。

    就在这样的磕磕绊绊中,乔治·瓦萨在大陆军的驻地度过了最初的一个月。

    ……

    1626年7月初,来自斐真本土的第三支步兵师抵达新大陆,使新阿瓦隆城里的驻军总数增至四万,在兵力上第一次超越了他们的对手“大陆军”。

    大陆军驻扎的伊达利尔镇位于紫杉谷深处,是一处易守难攻的战略要点,即便补充了援兵,温斯洛普伯爵也没有把握强攻紫杉谷。

    在这种树木丛生的环境里作战,斐真正规军的“线列战术”大为受限,还得不到海军舰炮的支援,而民兵和猎人出身的大陆军战士则在深谷丛林中如鱼得水,从不讲究什么绅士风度,甚至以背后打人冷枪为荣。

    倘若强迫不习惯在山地林区作战的斐真正规军强攻紫杉谷,且不说未必打的下来,就算能攻下来,遭受的损失肯定比谷仓山之战大得多,这是温斯洛普伯爵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温斯洛普伯爵与麾下的四位将军——亨利·克林顿、约翰尼·柏戈因、查尔斯·康华利和威廉·豪——制定了一份新的作战计划。

    按照这份作战计划,温斯洛普总督和克林顿将军将率领两个步兵师于新阿瓦隆港登船,在海军司令威廉·豪将军的舰队护送下,军团沿海岸线南下,进入阿萨湾,攻占米德嘉德城。

    与此同时,托马斯·康华利将军和柏戈因将军率领两万部队留守新阿瓦隆,牵制乔治·瓦萨的大陆军主力部队,使之无法倾尽全力南下救援米德嘉德。

    ……

 第55章 兵临城下

    米德嘉德是连结威尔诺亚南北两地的枢纽,也是“大陆会议”的所在地。

    温斯洛普伯爵乐观的认为,己方若能攻占米德嘉德城,取缔“大陆会议”,这场闹腾得鸡飞狗跳的独立革命必将走向低潮。

    届时,温斯洛普伯爵即可率部调头北上,配合康华利将军的部队夹击大陆军,将之歼灭于紫衫谷,顺势南下则能征服亚尔夫海姆,将整个威尔诺亚东海岸收入囊中!

    众所周知,米德嘉德城坐落在维穆尔河的入海口附近,西侧毗邻维格利德大平原,东临阿萨湾,通过一座跨海大桥与米纽特岛相连。

    如果斐真军团从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