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901铁血中华-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条件,否则就无需派代表前往日本。

    朝廷求和三次,其中两次派使被拒,这时,太后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于是召中堂大人入京,任命他为全权代表赴日议和。

    在议论媾和之事时,中堂坚决反对割地,其后,中堂又拜会各国公使,乞求干涉,但均无结果。于是在1895年3月13日,率随员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

    总统办公室内,有总统副官陈树人,外交总长唐绍仪,当时参加《马关条约》谈判的李经方、罗丰禄、伍廷芳、马建忠、卢永铭、罗庚龄。

    林重要听《马关条约》谈判和签约的全程,便由李经方负责讲解,在这样正式的场合,他没有称呼李鸿章为父亲,而是称呼中堂。

    “从1895年3月21日到24日,中日双方进行了前三轮谈判。当时北洋水师虽全军覆灭,但是辽东战场争战方酣。

    而且日本在谈判前的3月16日,成立了所谓“征清大都督府”,以参谋总长小松彰仁亲王为大都督,准备进驻旅顺,直捣北京,指挥“直隶平原作战”。

    所以,中堂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但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四项苛刻条件,迫使中堂大人暂时撤回停战要求。

    伊藤博文提出割让台湾岛之事,中堂答英国将会干涉,伊藤嚣张道:“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内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

    在前三轮谈判中,伊藤博文对中堂极尽羞辱之能事,而中堂则委曲求全,惟恐和议中梗。

    3月24日第三轮谈判后,中堂回接引寺住所的途中,突然遭日本人小山丰太郎枪击,造成中堂左眼下受伤。

    此次意外事件发生,日本政府怕中国谈判代表团立即归国,向各国哀诉,得到同情,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

    于是,他们对中堂进行治疗并给予慰问,另一方面自动宣布承诺休战。3月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

    这一风波平息后,日方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继续进行威胁和讹诈。在1895年4月1日举行的第四轮谈判中,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要求中方在三到四日内答复,主要包括:

    确认朝鲜独立;

    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库平银三亿两;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向日本开放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通商口岸;

    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范围;

    日本驻军地点及所需军费。

    中堂对日本的狮子大开口大为震惊,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进行逐条驳斥,并采取拖延战术。

    但伊藤博文警告,一旦谈判破裂,“北京之安危亦有不忍言者”,要求尽快接受日方条件。朝廷对日本提出的要求束手无策,几番折冲后,见事情已无回旋余地,遂于4月14日电谕中堂:“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

    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会谈从2时半延续到7时半,其间中堂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日方拒绝。

    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中堂代表朝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5月8日,中日两国交换两国皇帝的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李经方愈讲愈悲愤,讲到李鸿章苦苦哀求日方减轻勒索的时候,泪水都在眼睛里打转。

    他讲完后,伍廷芳补充道,“伊藤博文亮出条款时候,气势汹汹,表示毫无商量的余地,直接要求中堂按照原件签字。中堂看后表示无法接受,说,不能再商量一下吗?

    但日方说,一字不能改,伊藤博文对中堂的哀求无动于衷,表示:“你们必须全部答应,只需要回答‘允’还是‘不允’就行!”中堂据理力争,对方却说:你们没资格,条件一个不能少!”

    然后,罗丰禄、马建忠、卢永铭、罗庚龄四人均补充细节,讲述李鸿章为了降低赔付金额,居然向日方哀求减额,赠作归国旅费,以他的身份,这实在太伤体面了。

    总之,整个谈判全程,就是日方极其嚣张跋扈,动辄以出兵北京相威胁,中方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委曲求全。

    林重听了久久不语,一会儿,他对唐绍仪道,“告诉日方,让伊藤博文、当时的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以及所有参与谈判《马关条约》的日本人都过来,把当初签字的桌子也搬来。”

    在曾经的历史上,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哈尔滨,受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杀而身亡,终年68岁。

    但这一世,因为忠义军的崛起,伊藤博文根本没有机会去哈尔滨,所以依然活着呢。

    “日本首相桂太郎提出,让我们暂且停止在朝鲜的军事行动。”唐绍仪笑道。

    林重道,“一切都倒转过来了,怪就怪他们当年做的太过分。”

    然后对陈树人道,“给入朝部队和印尼的徐锡麟、汤大虎他们发报,让他们抓捕日本人,但不要擅自杀害,留下作为谈判筹码。”

    陈树人马上去了。

    听说让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都过来,李经方等人脸上大为欣喜。然后林重等人研究了对日谈判的条款。翌日,日本首相桂太郎请求拜见林重,林重不见。

 第365章 善意

    事情完全倒转,如果不知道十五年前,李鸿章赴日谈判有多么悲哀,看看此时的桂太郎就知道了。

    日本首相来中国十多天了,也求见了参众两院议长和内阁总理,但几人均表示,议和需要总统做决定,林重回京后,桂太郎求见,林重不见,中国外交部来人通告,让伊藤博文等人过来。

    甚至要把当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桌子也搬来,很明显,中方要羞辱日方,桂太郎无奈,向国内去电报,同时在内田康哉陪同下,逐个拜访各国驻华使节,哀求调节。

    这天,交通总长孙中山视察津浦线筑路工地回京,农林总长胡汉民,水利总长宋教仁、卫生总长廖仲恺约好来看望,四个人正在喝茶聊天,外边来报,桂太郎与内田康哉上门拜访。

    孙中山疑惑,胡汉民无奈笑道,“是来哭诉的,这日本人求人的时候,姿态放的低得很。”

    听说是议和的事情,孙中山道,“这不是病急乱投医嘛。”

    但他们闹革命时候,日本人提供不少帮助,不好不见,也正因为此,日本人才上门的。

    两个日本人都拜会过其他三人了,进来后,客气地鞠躬、寒暄,说了几句后,桂太郎与内田康哉就哭了出来,请求中国放日本一马,请求几人帮助劝说林重总统。

    其他三人不说话,孙中山好言抚慰,好一会儿,二人才走。

    “连首相的体面都不要了,也真是可怜。”孙中山摇摇头道。

    在座的四个人都去过日本,那时候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强盛,击败中国,为亚洲第一强国,很多中国人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而去日本留学。没想到十多年过去,日本被中国打的大败。

    “当年李中堂就是如此。”胡汉民叹道。

    “逸仙看了报纸没有?日军的尸体漫山遍野,大山岩的太阳穴上有个血洞,这次中国军队可是一下子把日本的筋骨打断了。”宋教仁道。

    “从海军到陆军,日本这次是一败涂地,国防军打的好!”廖仲恺笑道。

    “总统让伊藤博文过来,把当时签订《马关条约》的桌子都搬来,这是要报复当年甲午惨败,哎,始作俑者终于尝到苦果了。”孙中山道。

    英军战败,包括道格拉斯黑格在内的两万三千人被俘。战果出来后,林重派军事副官高剑父去通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还邀请朱尔典明日到总统府会谈。

    朱尔典大惊,己方居然没有消息传来,他连忙汇报给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爱德华·格雷,又联系远东舰队。

    三个小时后,英国驻印总督寇松确认了事实,英军惨败、黑格被俘。

    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办公室内,英国首相赫伯特、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陆军大臣亨利福斯特三人,面面相觑,脸上震惊的神色中又带着惊疑。

    “愚蠢的家伙!损失了七八万士兵,不仅战败,连自己都被俘了!”亨利福斯特骂完黑格,对赫伯特歉意道,“首相阁下,是我用错了人,我愿意引咎辞职。”

    战事不顺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又是增兵又是运送战车火炮,却未想败的这么惨。

    “先不用谈这个,”赫伯特对亨利摆摆手,对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惊疑问道,“中国没有声张,没有宣传,还主动去告知朱尔典,林重还要会见朱尔典,这是何意?”

    “首相阁下是不相信他的善意吧?”爱德华·格雷反问道。

    赫伯特点点头,“林重一向野蛮,此次占据战略主动,却这样低调,让人不敢相信。”

    爱德华·格雷道,“我想,林重是在对我们表示善意,就是这样。”

    “如果真是如此,看来中国人不想打下去了。”赫伯特若有所思道,“也许是林重向我们传递信号,他并不愿意彻底与德国人站在一起。”

    小毛奇访华众所周知,他怎样拉拢中国人,英国高层不用听也知道。

    英国内阁现在对印度局势非常挠头,印度非常重要,不容有失,但中国军队非常善战,除非做大规模战争动员,否则想取得胜利并不容易。

    可是,欧洲局势越来越紧张,英国又不想在远东大规模用兵,那样可遂了德国的心愿,只会让敌人窃喜。

    “等朱尔典见完林重再说吧。”最后,首相道。

    翌日,朱尔典走进中国总统府时候想,同样是战败,大国与小国的待遇也是不同的,日本首相桂太郎想见林重一面都不可得,而自己则是林重邀请来的。

    桂太郎当然去拜见朱尔典了,但朱尔典很冷淡,英军在印度的行动并不顺利,此时,英国哪有心思理会日本人呢。

    再说,失去陆海军的日本,还有利用价值吗?

    进了总统办公室,朱尔典脱帽致意,和刚来中国时候不同,他变的谦逊多了,不再随意地对中国政策指指点点,中国国力上升很快,已经不是外国人说什么是什么的时代了。

    国防军总参谋长蔡锷、中国外长唐绍仪,还有林重,四个人坐下后,林重微笑给朱尔典倒茶,这让公使受宠若惊。

    朱尔典刚来中国不久,英军便战败于印度,骄傲的朱尔典爵士不但跟中国签了《北京条约》,还当众代表国家道歉,当时的林重,蛮横得很,跟他说话都是老子老子的。

    如果说德国是最先挑战日不落帝国威严的,中国这个落后的国家则一把撕掉了大英帝国的遮羞布,但鉴于中国在印度的优势,以及英国陆军的无能,英国居然一时间拿中国没什么办法。

    自从德国和中国走的越来越近,英国更加顾忌了。

    这次,英军再度战败,可是,强横的林重居然笑着给朱尔典倒茶,怎能不让他感觉到受宠若惊呢。

    开场白说完,林重对朱尔典道,“爵士,英国政府还要打下去吗?”

    “不知总统有何高见?”

    林重叹息道,“德国的毛奇将军一直蛊惑我,对英国扩大战争规模,他们愿意出动海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