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明世祖-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技术,随时都能往吕宋而去。”

    “沂王想几月份动身?”

    朱见濡拱手回道,“南边气候热一些,赶着开春之时去也好。”

    冷的时候过去,吕宋岛上也不会太热,正好能给他们家适应的时间。

    大明本土对吕宋进行移民,也有好几年了,眼下岛上的人口有数万之多,也开发出了不少适宜居住的地方,管理体系已经搭建起来。

    朱见濡这个名义上的国主迟迟不到,以后想往稳定下的吕宋体制中插手也不方便。

    而且越晚过去,他欠朝廷的钱就越多,谁让开发吕宋岛,对移民进行补助,都算朱见济借他的?

    朱见濡偶尔也会带着老婆一块算账,预计这笔欠款要过多久才能还清。

    总不能等儿子上位了还背着债务。

    他和万贞儿可都是想着要给下一代一个好家业继承的。

    “那就依你的意思。”朱见济给堂兄敬了杯酒,“到了吕宋若是缺了什么,尽管找朕说。”

    “亲王海外就藩,是为了传播大明文化,为我诸夏开枝散叶的,大明为华夏主干,能帮扶便要帮扶!”

    “臣知道陛下的心愿,到吕宋后,必然以教化当地蛮夷为己任,于海外再建一个文明礼仪之邦出来!”

    朱见清看着两个哥哥你好我好,则是在旁边抓耳挠腮。

    固怀忍不住笑话他,“荣王不想就藩,看着沂王要去了,可急得吃不下饭了!”

    “胡说,我这是替你找驸马着急呢!”朱见清果断否认,企图当鸵鸟逃避现实。

    不过朱见济没放过他,“荣王,你王府上的长史近来跟朕说,你的课业还没精进,一直都是拖拖拉拉才肯写完的啊。”

    知道自己这个堂弟是啥模样,朱见济特意给他安排了个负责的长史,替其掌管王府事物,甚至连棉兰老岛上的移民工程,也多由该人经手。

    但朱见清不争气,仍旧是个问题。

    为什么要分封亲王去海外?

    首要目的是为了华夏,次要目的,那也是为了老朱家的利益啊!

    以后本土要是出现了什么变故,海外建国的亲王们也能支援一把,要是造反了,最后皇位还是姓朱的。

    实在不行,时代从君主立宪要走向民主共和了,看着海外那么多老朱家的力量,本土的皇帝退位后,也能得到优待……

    朱见济想的是很长远的,但前提也需要亲王配合。

    能力不行的王爷扔去海外,到时候来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也足够朱见济憋屈的了。

    “这……”朱见清低下头,不回话了。

    “还有两年,你要是还不长进,朕就要考虑为你选个厉害的王妃,让她掌家了!”

    大号练废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到下号身上了。

    反正朱见清正好到了结婚的年纪,府里也有不少美人天天操练着。

    “哦……”荣王殿下失去了干饭的心情,缩在椅子上闷闷不乐。

    固怀继续在边上看笑话。

    “你也别傻笑了,母后那边一直在问我怎么还不给你找驸马呢!”朱见济枪口一转,对准了妹子。

    按照年纪,去年固怀就得嫁人了,不过出了帖木儿的事后,朱见济为了安慰妹子,没急着给她找,想着拖个一两年也是正常。

    大明二十岁才出嫁的女子,其实也有不少来着。

    就算固怀不肯嫁,朱见济也不怕。

    皇家的公主,他又不是养不起来。

    但汪氏对此很担忧,

    她害怕皇帝对两个妹妹搞区别对待。

    当初固安到了年纪,朱见济就开始带她见过诸多青年才俊了,可固怀这边却是没有。

    对此,朱见济只能表示固怀自己又不急着。

    她姐看过的俊杰,固怀也看过,没有入眼的,便让大哥别再拉着人出来溜了,白费功夫。

    朱见济也不想跟个媒婆一样,便从了妹子的话。

    可惜汪氏和杭太后没能放心,一边催王氏早日怀上龙种,一边催着皇帝关怀妹妹,要给人选个可靠的丈夫。

    “我看你有空,就去宫外转转,太学里也来了几千个新学子……指不定缘分就在其中呢!”

    大明皇族嫁娶,又没有强求对方的家室出身。

    随后,朱见济又对其他堂弟表示了关切。

    顺义王朱见泽的封地,原本是想选在辽西那边的,只是近年来蒙古人越发的乖顺,让朱见济舍不得把东亚的大好土地拆分给藩王建国了,便打算再等一两年,看有没有新地方给人安排上。

    反正今年会打亦力把里,到时候大可在西边那后世的五个斯坦国范围里腾出来一块地方,给朱见泽作为立足之地。

    朱见澍更不用管,才十来岁的年纪呢,书都没读完,先把人好好养大再说。

    。

 第257章 出兵的安排和巩珍回国

    乾圣六年刚刚开始的两个月里,朱见济召集了兵部、五军都督府等有关人员,多次商议起了今年出征亦力把里一事。

    按照皇帝的说法,中原王朝从晚唐至今,已经失去西域太久了,以至于曾经在史书中繁荣无比,处处充满歌舞的西域大地,也被蒙古人糟蹋成了如今荒凉的模样——

    虽然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气候的变化。

    唐朝的水热适宜变成了大明朝的小冰河期,让西域的河流干涸了无数。

    而水作为生命之源,它在西域不断的消失,自然也让过去适宜人生活的城市不得不荒废,当地人为了追逐水源,从此不断迁移。

    一定程度上,也有中原王朝中断了对西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输出的原因在。

    历史在后世已经证明了,虽然儒家构建的思想社会体系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乃至于在后期发展停滞后僵化的让人窒息,但对比起其他地方自己折腾出来的玩意儿,已然算是很发达的文明了。

    西方的海盗逻辑在他们走入工业时代后没有得到改变,穿着一身光鲜亮丽的衣服,主打的却还是抢劫别人那一套。

    只有受过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几国,才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在不劫掠他人的前提下做出点成绩。

    甚至搁东亚是小国的,放西边都算大力水手,能称霸一方了。

    要不然,东亚怎么会被称之为“怪物房”呢?

    中原文明在内卷,不再辐射西域后,那边的社会情况也跟着退化起来。

    毕竟没有老大哥带着一块补课提高成绩了。

    但这并不妨碍朱见济把西域的社会文明退化,拿出来说是蒙古人弄出来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蒙古的统治有多么垃圾。

    蒙元在有无数汉官参与下,朝政都治理的一塌糊涂,更何况其他汗国?

    所以大明攻打亦力把里,除了收复汉唐失地之外,还有此等理由。

    是师出有名的!

    大明不是给西域带去战争的,而是带去更好生活,是去解放那边的人的!

    帖木儿帝国方面最后的回信还没有过来,不过根据此前的几次沟通,朱见济和卜塞因分别作为两国的最高统治者,都确定了今年出兵一事,并且都觉得五六月是个好日子。

    只是再具体的时间和行动,需要敲定。

    不过太详细也没必要,只要能保证两国是在同一时间出动的就好。

    毕竟等战事一起,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技术,基本是各打各的,中断联系的。

    到时候,一东一西的把亦力把里当夹心饼干对待,能啃下多少肉,就得看双方的能力了。

    “一定要把好关西修路这个关口……交通方不方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打仗,还有打完以后的治理,如果道路不通,是会弄出大问题的。”

    “打的话……土鲁番地区必须拿下来,那是一块好地方,能耕能牧,以后安排人去屯田也方便。”

    朱见济对着绘制出来的大明关西行省和亦力把里大致地形的地图指指点点,跟边上的大臣们说道。

    性格跳脱如徐永宁都在认真听讲。

    “等到春耕完成,大军就要出动,等会再让人去罐头厂看看,不要落下东西!”

    罐头厂,这是朱见济在为巩珍的船队准备了一批玻璃罐头后,觉得这玩意研究一下可以大批量产,有利于行军打仗,便下旨开办的皇家新业务。

    眼下,以“皇家”为前缀的厂子是越来越多了。

    而罐头厂那边也办的顺利,以大明此时的钢铁制作工艺,完全可以做出密封小铁罐。

    原材料也好收集。

    地方上的农庄基本都会弄个养鸡鸭的场子出来,大一点的农会还会去养猪,这就为罐头军粮的制作提供了稳定的肉类来源。

    朝廷以市场价收购农会里的产品,百姓们也能上赚一笔钱。

    罐头可以存放长久的时间,体积也轻便,搞定一次,倒是能够大大缓解行军的后勤问题。

    这次打的是灭国之战。

    而且比起之前打瓦剌鞑靼和辽东,战列线拉的更长。

    毕竟一切政令都是从北京出发去的,而东北和大漠南北,显然比西域更接近帝国的中心地区。

    所以准备多一些,问题就能少一些。

    “朕也只能做到一点了……御驾亲征,宫里宫外的都不让去,太可惜了!”

    说完这些安排,朱见济又怨念起了自己无法跟着过去,见识亦力把里的覆灭。

    他并不害怕御驾亲征。

    谁让老朱家比起得了软骨病的赵家人更硬气些?

    从太祖起,大明的每一任君主基本都参与过战事。

    仁宗一个大胖子,那也是指挥过靖难时期北平保卫战的,宣宗跟太宗一块征讨了漠北。

    至于土木帝……不提。

    像朱见济的亲爹景泰帝,那也是个敢在北京保卫战时,出城跟瓦剌军队对刚野战的血性男儿,勤勤恳恳的拼命给弄出这局面的大哥擦屁股。

    所以对朱见济自己来说,他不上战场走一走,实在是缺了点什么。

    可杭太后她们一听皇帝想御驾亲征,哪怕只是过去当个吉祥物鼓舞士气,也哭红了眼睛,不让朱见济干这事。

    “你膝下连个皇子都没有,到时候若是有丁点差错,我如何下去见你父皇!”

    “……”

    “你若是过去,也只会纸上谈兵,有何益处?学你伯父吗?”

    为了阻止儿子过去,一向溺爱朱见济,并且对儿子水平总是抱有信心的杭太后都翻了脸,狠心点起了儿子的不足。

    朱见济被老母亲揭穿了键客的真面目,不好意思的遁去,只能放弃了亲征的想法。

    至于担心打完仗后出现将军“功高盖主”的情况?

    朱见济表示不至于此。

    灭国之战派出去的将领可不在少数,其中还有徐永宁这种皇帝铁杆,一旦论功行赏,绝对不会让一家独大。

    而且从北宋建立起绝对的文官体系后,也没有再出现过以臣凌君之事。

    再说了,以朱见济这个乾圣帝做的各种政绩,还把持着军队后勤这个命脉,哪个将军敢落他的面子!

    大不了当个汉武帝嘛,

    汉武帝在宫里待了一辈子,不也是管住了汉朝这个大家业?

    ————————

    “陛下!”

    正在宫里和沂王朱见濡进行就藩前的最后一次谈话时,马冲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