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春-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香菱闻言一怔,随即变得不好意思起来。

    见她如此,紫鹃、雪雁立刻起哄,让她快说快说。

    香菱被迫无奈,小声道:“我瞧着林姑娘和我们二爷整日里写书做学问,就觉得林姑娘怎么那么大的学问,听紫鹃说,作诗也是一等一的好。我是个丫头,不敢辱没了圣人学问,做不得八股章,就想学一点诗词”

    说着,明媚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往黛玉面上瞟

    黛玉见之笑骂道:“也不知是真呆还是假憨,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姑娘可不许腻烦我。”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你这丫头既有此心,那必然是能成雅事的。只怕没此心,就算天资聪慧,也只是顽石。”

    说着,还拿一双妙目去斜觑某人。

    在共写白蛇传的日子里,她不知暗示某人多少回,不仅要苦读圣贤经典,做八股章,也要学着习些雅字,作些诗词。

    可某人却直言如今又不是宋以前,科举要靠诗词,宋后科举考试中诗词都被经义所取代,既然不考,学那劳什子玩意儿作甚?

    简直岂有此理!

    贾蔷恍作不知,不过却对香菱笑道:“我听说,古之美人,都是以柳为态,玉为骨,以冰雪为肤,秋水为姿,除这些外,更要以诗词为心。如今你美自美矣,再跟林姑姑学了诗,自此亦以诗词为心,便可与古之美人媲美了。”

    香菱俏脸满是红晕,其他人却纷纷觉得手里的烤味不鲜美也不香甜了

    黛玉领头,一众人嫌弃的看贾蔷。

    香菱大羞,不过还是想着为贾蔷解围,问黛玉道:“好姑娘,那诗词规矩那样多,可该怎样学呀?”

    黛玉什么样的心窍,怎会不明白香菱的用意,没好气嗔了她一眼,却到底心善,笑道:“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是一个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香菱听了,笑道:“还是头一回有人夸我聪明伶俐,姑娘真是好人。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回屋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二爷,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炉火边,看着这一幕,贾蔷抬头望向挂在天边的明月,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当年读红楼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时,是在纸面字里行间,瞧香菱学诗。

    谁曾想,如今却这般真切的发生在眼前。

    前世今生,似只一弹指间。

    夜月如华,照的人间一片清明。

    大河之上,水波粼粼,客船划破水面,激起朵朵浪花。

    两岸可见人家,只是此时夜渐深,灯火已阑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好诗,真是好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不大懂耶爷,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征蓬,是天蓬元帅么?萧关是哪个耶,爷睡着了先不管这首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哇!真是好诗呀!”

    “香菱”

    “啊?爷你醒来啦?”

    “被你念咒,念醒的。不过,你要是再念下去,我怕会被你念死啊啊啊!”

    “噗嗤!”

 第一百三十四章 烦事

    扬州御码头。

    原本是太上皇在景初年间数度南巡御驾临扬州时,扬州官商合力所修。

    那会儿,唯圣驾龙舟可临码头。

    只是太上皇最后一次南巡时,已明显感觉到时事艰难,为了挽回点声誉,太上皇特传恩旨将此处码头开放,与万民共享。

    这一恩旨虽然并未替太上皇挽回多少声誉,却的确惠及了不少扬州百姓。

    清晨,薄雾蒙蒙。

    扬州百姓们用远比北地子民悠闲许多的姿态,在码头上操持着。

    与北地挑夫们粗重的号子声不同,扬州人的号子声,倒像是扬州评弹

    就在这充满江南韵味的号子声中,一架八宝簪缨马车并两架普通马车自客船船舱内驶出,在几匹骑乘的护从下,驶向扬州盐院衙门。

    作为两淮之地最高盐务专官,作为天下第一富庶膏腴之地的最肥官缺,巡盐御史必为天子极信重之臣方可担任。

    可惜的是,大燕开国百年,倒在这个官位上的天子信臣,如过江之鲫,前赴后继。

    能挺过三年者,都寥寥无几。

    而林如海,自景初二十三年,由时为廉亲王的隆安帝亲自举荐南下,至今已逾十三载,为在任时间最长的巡盐御史。

    他也的确担当得起这个重任,未辜负重托。

    十三年来,突破无数艰难险阻,乃至人生刺杀,让扬淮八大盐商更换了整整三茬。

    至于其他中小盐商,因走私私盐之罪被其灭门抄家者,数以百计!

    也在这十三年间,助接手太上皇留下烂摊子的隆安天子,度过了难关。

    可是,盐院衙门似乎被人下了诅咒一般,几乎没有一任巡盐御史能够落个善果。

    前面诸多盐院御史多栽在贪腐之上,而林如海,虽然挺过了最艰难的陷阱诱惑,却倒在了恶疾之上。

    扬州八大盐商已经得到消息,林如海已是病入膏肓,药石无医,时日不多了。

    因为这个消息,不知多少人暗地里弹冠相庆。

    瘦西湖上的画舫,也因此生意大兴!

    可惜盐院已经被盐丁严密封锁,探不清虚实,不知那心狠手辣的林盐王到底还有几日活头

    不过这几日却听说,连林家在京里的亲戚都派人来看望,苏州老家那边也送来了嗣子,想来是要操办丧事。

    只是不知为何,盐院衙门会忽然请了一个洋和尚进府。

    就算要操办丧事,也该请大燕的和尚道士才对啊

    好在没几日,天宁寺的大和尚也进了衙门内,他们这才放下心来,以为林如海是真的要不行了。

    两淮诸地的大盐商们,无时无刻不紧密关注着这位得两朝天子信任的探花郎盐官。

    他们不是不想腐化林如海,拉他下水。

    可林如海祖上四世列侯,或许比不上暴富的盐商豪富,但论家底,绝算不上清贫之辈。

    再加上其探花郎的才气,又得国公之女为妻,论出身、论门楣、论才华乃至论御前圣眷,都是天下第一等。

    这样的人身赢家,暴发盐商们实在没有法子去收买。

    如今,只盼着盐院大门早日挂白,送走这块油盐不进的顽石。

    “吱呀!”

    突然,一纹河西侧紧闭了两个多月传不出消息的盐院大门,毫无征兆的打开。

    在街上诸多眼线们的诧异中,就只见汶河的津桥上一架极为华贵的马车并两架寻常些的马车在十数骑护从下,缓缓驶来,并径直入了盐院大门。

    之后,盐院大门又轰然关闭。

    “哎呀!姑娘回来了!姑娘回来了!”

    “姑娘可回来啦!”

    二门前,四个婆子带着六个丫头,看到马车停下后,一个个欢天喜地的叫道。

    还在马车里,黛玉便是一怔。

    她隐约还记得这些人的声音,可她纳罕的是,这些人的声音里居然真的是惊喜,而非那种发生了不忍言之事后,强堆出的惊喜。

    这是怎么回事?

    车门打开,早有丫头放下脚凳,一嬷嬷看着出落的比五年前更好十倍的黛玉,含泪哽咽道:“姑娘果真回来了,真是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见家乡故人就在眼前,见记忆里的家园就在当下,黛玉也落下泪来,哽咽唤了声:“吴妈妈”

    另一嬷嬷也赶紧上前,此人却健壮许多,挤开吴嬷嬷含热泪笑道:“姑娘回来了,是大喜事,是大喜事啊!短短几天里,家里就双喜临门,都是天大的喜事,不哭不哭,快不哭了!哎哟哟,如今姑娘竟出落的比仙女儿还俊俏!老爷看到了,不定多高兴呢!”

    黛玉闻言七窍玲珑心陡然一提,颤声道:“孙妈妈,你是说莫非是”

    孙嬷嬷一拍巴掌大笑道:“可不就是老爷好了过来嘛!!多亏了姑娘派人快马加鞭,请了洋和尚送了神药来,老爷当时眼看着已经不省人事了,那洋和尚来了后,将那叫劳什子金鸡还是银鸡的神药生生灌了下去,我们伺候的人都觉得全凭造化了,谁知道老爷竟真的好了过来!姑娘啊,真真是多亏了你,多亏了你啊!”

    黛玉闻言,激动的又落下泪来,不过下了马车后,她却率先回头去寻人

    “姑娘,在找什么?快去见老爷罢!”

    孙嬷嬷劝道。

    黛玉微微摇头,问道:“蔷哥儿哪里去了?”

    从后面马车上下来的李婧笑道:“在前门儿就被拦下了,好似有衙门里的官儿,还有林家的什么大爷在前面。”

    黛玉闻言,微微皱起眉头,回头望向孙嬷嬷和吴嬷嬷,不解道:“家里来了谁?”

    两位嬷嬷面色都变了变,吴嬷嬷干笑了声,道:“原想着,怕不是那什么嘛,所以苏州老家那边就来了人,打算着过继给老爷当嗣子。”

    黛玉闻言,并没有起什么厌恶之心。

    这个世道,男子去后若无孝子摔盆,逢年过节无香火供奉,那便叫孤魂野鬼。

    苏州林家那边能打发一人来当孝子,她心里虽酸楚哀伤,可也只有感激人家的份儿。

    瞧见黛玉面色不好,孙嬷嬷温声道:“姑娘别担心,林家那边派过来的,是个才六岁的孩子,叫林楚,是个可怜见的,懂事之极。就是”

    “就是什么?”

    听说才六岁,黛玉面色好了些,但听到转折处,却又拧起眉头来,道:“就是什么?妈妈不妨直言。”

    孙嬷嬷性子温慢些,吴嬷嬷却是急的,她恨声道:“楚哥儿是个好孩子,可他爹娘老子却混帐的紧。送楚哥儿过来后,就赖在府上不走了,仗着身份吆五喝六的充大个儿,不到半月,连老爷的佐贰官侍御史都被他们骂了,气的人家甩袖就走,说他们不可理喻。楚哥儿的吃穿用度,洗漱起居,也一概不让家里的人碰,似生怕我们会害了楚哥儿一般,偏他们自己做的又不用心,让那么小点一个孩子,整日里可怜巴巴的。听说老爷醒来好转,阖府上下都高兴,独那一对混帐吊着个脸,不敢在内宅嚷嚷,就在前面发火撒气,话里话外咒人,可怜楚哥儿,也不知是不是他们亲生的,不是挨打就是挨骂。我们又不敢同老爷说,怕气坏了他的身子骨”

    黛玉闻言气的脸色发白,正想说什么,忽听前院方向隐隐传来一阵鬼哭狼嚎。

    黛玉大惊,就让人速去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