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春-第8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几,见妙玉面色恢复寻常,亲自拣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捧与贾母。

    贾母看了看笑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母因此多了半盏,妙玉又将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取来斟与贾蔷,四目凝望时,贾蔷似乎能听到这俏姑子的心跳声……

    莫非果真思凡了……

    贾蔷逗她道:“这个盛茶还不够我一口吃的。”

    妙玉抿了抿嘴,回身取了一套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盒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

    虽修行十余载,可也终是个女孩性子。

    甚至因为少与红尘接触,内中藏着一颗孩子气的女孩心。

    正当说笑着,忽见婆子进来,禀道:“府上公子、小姐们来了。”

    妙玉起身去迎,就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并三春姊妹,还有宝玉也一并来了。

    黛玉看着贾蔷笑道:“好呀,果然让人猜着了,你到底来这里吃茶了!”

    贾蔷:“……”

    见贾蔷千古奇冤的模样,鸳鸯忍不住笑起来,道:“姑娘这回果真冤枉国公爷了,是老太太非要上来瞧瞧。”

    黛玉冷笑道:“你还是不明白他,若不是他有意将老太太推到这边来,园子那样大,老太太会想到来这里?”

    众人哄堂大笑起来,妙玉只作未听到,带着一个比丘尼摆了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与诸人上了茶。

    宝玉这会儿精神也足,笑道:“一大早姊妹们都来探望老祖宗,没想到琥珀说被蔷哥儿推来园子里了。”

    贾蔷道:“老太太方才还说呢,这辈子是指望不上宝玉这个合该天打雷劈的没孝心种子了。”

    宝玉:“……”

    贾母气笑道:“你就可劲儿欺负宝玉罢!”

    贾蔷笑道:“果真想欺负,昨儿就拉下去直接打死了。”

    贾母已知昨日事,笑了笑,同宝玉道:“到了我这个年岁,早点准备寿材,那是福气。”

    众人不想听这个,黛玉问贾蔷道:“你可知道是谁猜出你在这的?”

    贾蔷笑道:“说起反叛之辈,我猜多半是宝玉。”

    宝玉跳脚道:“这也能编派上我?”

    众人大笑,一旁宝琴嘻嘻笑道:“是二嫂子!”

    黛玉气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蛋,道:“你才是反叛的!”

    贾蔷奇道:“是她?二婶婶连字也不识几个,也听得懂诗?”

    众女孩子一下笑喷了,贾蔷纳罕,取笑凤姐儿不识字,也能笑成这样?

    黛玉咬牙气笑道:“可是不打自招了?”

    贾蔷:“……”

    宝钗心善,替贾蔷圆了圆,道:“凤丫头如今不仅识得几个字,昨儿还同我们联了诗呢。”

    贾蔷看向她,悄悄挤了挤眼,夸张笑道:“她也会联诗?她能作出甚么诗?白狗身上黄,黄狗身上白么?”

    宝钗抿了抿嘴,笑道:“不是,是一夜北风紧。”

    ……

    皇城,大明宫。

    武英殿,西阁。

    林如海看着谦卑行弟子礼的恪荣郡王李时,笑道:“王爷如此却是折煞老朽了,不敢当。”

    李时则正色道:“如今元辅韩相大刀阔斧革新旧政,裁减冗官庸官,清查民间恶事,名望日隆。而这背后,却离不开林相默默相助。林相品德高尚,可表为天下师。小王敬之,实乃本分。”

    林如海呵呵笑道:“也不过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顿了顿,又不动声色笑道:“纵然有微末功劳,也已力竭矣。天下之大,用银之处数不胜数,着实让户部焦头烂额。今岁干旱之相已显,比去岁更多二省。七省至今未见丝雨降落,让人心慌。有邪祟小人,将此天象与新政干连于一起,暗中中伤,混帐之极。王爷,今岁断不能发生粮荒,出现流民席卷流窜之事。虽有海粮之议,只是海粮亦需银子采买。户部国库内那点家底,将各项支出开支后,留下买米的并没有多少。若是不凑手时,还望王爷的钱庄能搭把手。新政在推行,往后户部进项必一年多于一年,断不会赖了钱庄的账的。”

    林如海洋洋洒洒说了一通,李时的面色却愈发僵硬。

    内务府钱庄创立之时,他大有收尽天下英才之势,仿佛要搭起东宫班子……

    收了那么多官员,却是要发俸银的。

    然内务府的俸银,不是由户部开支,而是由内务府自负。

    可先前为了安抚宗室,内务府的银子多拿去给人家分红了,剩余一些存银,是留备给太后、皇上和皇后并诸多嫔妃开销用的,哪里敢动?

    如今,内务府钱庄却是连俸银都发不出了。

    若果真如此,李时一张脸还要不要了?!

    没法子,便只能向户部拆借。

    其实户部从内库中着实得去了不少银子,但户部可以从天子内库中得银子,却绝不会反向输血,除非有天子旨意。

    便是有天子旨意,朝堂上也少不得打几起官司……

    更何况,只一个区区郡王?

    为的还不是皇上、皇后、太后之事,而是为了给劳什子钱庄官员发俸银。

    怎么可能?

    可是若不借,李时的脸面何存?

    果真栽一大跟头,那就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了……

    李时素有贤王之名,如何肯担如此名声?

    所以,在寻找户部尚书郭松年数度无果后,便亲自登门,寻到林如海处。

    只是他未想到,林如海会如此可恨!!

    他还未开启原本就难为情之口,就得了这么一出答复来……

    李时才不信,林如海不知他的来意。

    越是如此,李时心中愈恨!

    这一对师徒,着实该杀!!

    早晚,早晚必要让他们知道,臣子,终不过是皇权之下的走狗!

    李时未再多言自取其辱,转身离去。

    ……

 第八百四十二章 昏招

    养心殿。

    李时跪在地上,面上难掩沮丧。

    隆安帝审视的看着这个四子,原本早就判处“死”刑之人,但在其扭转对新政的态度,开始鼎力支持后,隆安帝改观许多。

    难得看到要强的四子委屈颓丧到这个地步,隆安帝身为人父,心中还是有些不忍的。

    不过,他更明白,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不在皇子时期将心性打磨狠了,雕琢如坚石,成为天子后,只能是个无能昏君,累及江山。

    “你觉得委屈?”

    “林如海不帮你,你以为他是存了私心,有意为难你,让你难堪?”

    “你以为,林如海是在帮贾蔷出头?”

    李时下意识的就想否定,说些冠冕堂皇之言,不过抬起头来,看着隆安帝森然的目光,到嘴边的话突然卡住了,缓缓点了点头。

    隆安帝面色微缓,冷哼一声道:“知道不欺君,倒也还有些可救之余地。朕告诉你,林爱卿或许有些私心,但他终究是以公忠之心为主。自朕登基始,户部就开始追缴亏空,始终未有进展。直到林爱卿入京,用贾蔷的那些刁钻法子,才收回来三成。这二年来,户部从未放松过对亏空的追缴。如今还未收回一半,内务府一旦借钱,开了这个头,莫说欠的收不回来,还会立刻出现更多亏空。

    且未防止天子挥霍无度,国库里的银子,又怎么可能随意往内库中搬?你也是熟读史书的,此例能随意放开么?果真林如海今日借银子给你,不到傍晚,御史台弹劾他的折子就能盖满朕的御案。”

    李时不是想不到这些,只是不愿去想。

    大道理谁人不知?

    可世人皆知至理,又有几人能过好一生?

    尤其是涉及到自己的重大利益时……

    李时垂头道:“儿臣并非恨林相,只怪儿臣自己无能,不能为父皇分忧解难。内务府钱庄交到儿臣手里,却搞成了眼下这等烂摊子,儿臣恨不能罢免了自己……”

    隆安帝闻言,眼中真正难掩失望。

    哪怕,李时求他将贾蔷强调回内务府钱庄,也不会比说出这句话来更让他失望和愤怒。

    身为观政皇子,即使将烂摊子甩出去,让臣子去担当,也比退缩当忘八强!

    隆安帝心中暴怒,却强压怒意道:“依你之意,是想将内务府钱庄交出来?”

    李时惭愧道:“父皇,儿臣着实不通商贾之道,无聚财之术。再者,贾蔷将利钱定的太高,儿臣寻了好些人,包括经营钱庄的一些晋商,都到这比印子钱还高的息钱,着实荒诞……”

    隆安帝淡淡道:“你擅长商贾聚财之术,可以寻人来办。只要肯给官位,还怕招不到贤才?内务府钱庄至今立下各级官员三百二十五人,都是干甚么吃的?觉得分红息钱太高,你可以降下来些。内务府钱庄好好的交给你,若不办出些名堂来就推出去,你让天下如何看你?”

    李时面红耳赤道:“父皇,除非能寻到一大笔银子,否则这原就是空架子一个……”

    若说隆安六年李时最后悔之事,就是接了这个号称有股本一亿两银子的大肥肉。

    原以为吃进嘴里后,将彻底抵定他储君的位置,结果现在却成了烂在手上的臭豆腐,甩都甩不掉。

    那些宗室王公大爷们,见天儿去他府上溜达,那等怀疑的目光,看的他着实恶心。

    李时开始怀疑,这所谓的内务府钱庄,压根儿就是贾蔷给他设的一个死局!

    “你先去办,果真办不下来,朕自会让人接手。”

    隆安帝没有答允李时的请求,沉声说罢不再看他。

    闹事的勋贵还少,主要是宗室。

    如今正值直隶新政要紧之时,先稳住宗室,等直隶各项新法推行下去后,再和他们慢慢周旋就是。

    等李时神色黯然的退下后,隆安帝看向戴权问道:“京城清流写书编排贾蔷者,果真是那几家的子侄,背后又是李时?”

    戴权躬身道:“倒也没十成的证据表明,就是四皇子所为……”见隆安帝目光如刀的看过来,又忙道:“不过的确有些干系……”

    那就足够了。

    他为天子,还要去寻证据不成?

    只是这个老四,胸中格局着实不成器到混帐的地步!

    “皇上……”

    忽地,见一内侍入内,跪地禀报道:“云妃娘娘刚又吐狠了,甚么都吃不下。”

    隆安帝闻言,面色一黑,喝道:“没用的狗奴才!御膳房是干甚么吃的?”

    这个孩子出生,若是儿子,隆安帝决定亲自养在身边……

    内侍磕头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眼见隆安帝龙颜大怒,内侍忙又道:“皇上,云妃娘娘也并非甚么都不想吃,只是娘娘想吃的,眼下宫中着实没有……”

    隆安帝闻言皱眉,眼下他虽宠爱云妃,却不愿看到她恃宠而骄。

    他不是唐明皇,也见不得荔枝笑。

    戴权代问道:“娘娘也吃甚么?”

    内侍道:“原也不是甚么稀奇物儿,娘娘想吃些新鲜的黄瓜,说是那股子清新味道,许能压住恶吐。宫中老供奉也说了,娘娘也吃甚么就吃甚么。可是,如今宫中没有啊……外面倒是有,也派人去买了,只是都不甚新鲜,娘娘难以下咽。”

    戴权奇道:“内务府御茶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