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春-第6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一岁光阴,就在数省之地,为铺展新政打开了局面。当初离京,说起来竟成了好事!”

    贾蔷缓缓点了点头,道:“就怕能为太强的人,性格也十分强势。分开单打独斗都是好手,聚在一起,却开始内斗。”

    林如海呵了声,看着贾蔷道:“甚么人在一起,涉及权柄都一定会相争。但是,又何须因噎废食?于纷争异见中求共处,这样的智慧,还是应该有的。”

    更何况,他先众人一年入京,手握户部,又有山东大功加身,几立不败之地,却不必担心许多。

    只是这话却不必同贾蔷说,林如海虽也看得出,贾蔷身上压力不小。不止贾蔷面对姜家的,居然还为他这个先生担忧

    不过,林如海认为有压力其实是好事,不会让人耽于享乐。

    贾蔷在贾家做的那些事,对林如海而言,也不是半点不知。

    只是有些事他已经点过了几遭,就不好多说了。

    且于世家子出身的林如海而言,那点事,对于高门世家的年轻人而言原不算甚么大事

    但若能多承担几分压力,想来年轻人那些狗皮倒灶的事能少些

    磐石口。

    这里距离京城已经不足百里之远了。

    寻寻常常的一座小码头,此刻却十分热闹。

    即将掌握当世最大帝国权柄的四个男人,此刻一扫去岁晦气离京,前途茫然的郁气,当真是意气风发。

    哪里看得出,是一群五十多岁的老人了

    韩彬、李晗、张谷、左骧!

    韩彬自不必提,出京时就直接任两江总督,借扬州一把火,强势镇两当时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又沉迷于修道炼丹,所以对于韩彬在江南的强势,选择视而不见,只要不打扰到他就眼不见为净。

    这也使得韩彬在江南能放开手脚,大刀阔斧的革新吏治。

    而李晗、张谷、左骧出京时皆为巡抚,李晗为湖北巡抚,张谷为浙江巡抚,左骧为江西巡抚。

    等太上皇驾崩后,三人即刻升为督臣,军政大权一把抓。

    没有了后顾之忧,这几人这大半年的收获,甚至超过了先前多年。

    如今即将进京执掌大权,四人虽阔别重逢,所议之题,却仍不离政务。

    “半山公,依仆看来,诸省皆是一样!土地兼并、隐漏,人口逃亡流失,户田二籍混乱失真!豪民有田不纳粮,穷民摊派受病,朝廷官府控制的官田和丁口日益短缩,财源祜竭,眼下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若不尽快革新,势必病入膏肓,回天无力!”

    “半山公,黄河年年泛滥,淮扬间湖堤溃毁,运道难通。今年水灾险些成为大患,河工不治,天下难安!仆得一治水良臣,所得之策极为高明,可趁着河道秋冬干枯之际,尽快修缮。河工得治,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要事!”

    “半山公,仆以为,朝廷治政之难,在于宗室、勋臣、冗官及边疆军费消耗掉太多粮饷。每年八成以上国库支出,都在此间。若不革新,早晚难以为继!”

    韩彬面色肃穆,负手立于码头上,眺望河水,声音洪亮道:“诸君,莫急!都到了这一步,还怕不能施展抱负?时间在我,大势在我,回京陛见之后,自然可有条不紊的推行大政!只是,诸事说来艰难,终究在于一个钱字!无钱万事难行,你们就不想见见咱们的财神爷?”

    难得听韩彬开个顽笑,诸人都配合的大笑起来。

    李晗、张谷、左骧三人互相看了看,李晗笑道:“半山公,莫非如海兄也快从山东回来了?”

    张谷叹道:“威哉如海,壮哉如海!说起来惭愧,如海老兄虽是探花出身,又于扬州府镇盐政多年,但前些年来,仆都并不以为其为名臣。不想这二年来,如海老兄是一岁一个变化,岁岁皆是惊喜!这一回山东之行,更着实让人惊艳!上马为将,下马为相,古之名臣也不过如此罢?”

    左骧呵呵笑道:“公瑾兄,这番话合该见了林如海再说。”

    众人笑了起来,韩彬多看了左骧一眼,可道:“秉用,可是对如海有何成见?”

    左骧忙摇头道:“岂敢!半山公,仆对林公之德敬之。对其才,更是自愧不如!只是,仆立志要革新旧政,要重新丈量天下田亩,稽查天下丁口,誓要遏制各省投献、请乞、夺买等恶臭之行。其中,势必要触碰到诸多权贵高门。而林公背后之林家,还有他那弟子的贾家,呵,却是地地道道的坐地大户!仆担忧”

    不等他说完,韩彬就斩钉截铁道:“秉用何须担忧?你太小瞧如海了,更小瞧了他教诲弟子的手段。”

    左骧闻言奇道:“半山公何出此言?”

    韩彬摇头道:“如海之德行,老夫亦深敬佩之。以林家四世列侯之贵,尔等于其身上,却见不得半点世家子弟之骄奢。其性情修养,当得起君子二字。养性敦君子,修身齐圣贤。其所能为之,吾不能为也。如海品性高洁谦逊,有容人之量。你们若不信老夫,就请自观之罢。”

    说话间,往河道上一比。

    众人闻言看去,就见一艘远比他们座船高大许多的官船缓缓靠近码头。

    钦差龙旗在夜风中飘扬,八盏硕大的灯笼散发的光晕,渐渐将诸人笼罩。

    船首,林如海披一件淡青古香缎折梅枝斗篷,拄一沉香木龙首拐而立。

    儒雅得体,清癯的相貌中,透着不俗之贵。

    其身后,一头戴紫金冠,身披厚锦镶银鼠皮披风的少年,扶剑而立。

    这衣着华美,形容华丽,才座船都高大的师徒二人,与码头上形容古拙,衣着俭朴的四人及其家属,总有些格格不入之感,好似两个世界的人

    “半山公,子升兄、公瑾兄、秉用兄,诸贤兄别来无恙啊!”

    船靠岸,林如海由贾蔷搀扶着下了船板,至码头前,将拐暂交与贾蔷,与韩彬等人先一步见礼可候道。

    韩彬大笑上前,亲自将林如海搀扶起,打量两眼后,叹道:“如海啊,一岁未见,又清减了。不过,干得好啊!”

    李晗、张谷、左骧三人亦上前,与林如海还礼道:“如海兄,别来无恙!”

    林如海自与三人寒暄,韩彬却看着落在林如海身后的贾蔷,似笑非笑道:“兀那小子,老夫听闻你在京城,仗势杀人,搜刮卡要,色令智昏,无法无天!怎么,窦广德也拿你无法?”

    贾蔷闻言,冷笑一声道:“半山公莫要忘了,你老还欠小子一个人情未还呢。见面就扣帽子,莫非想赖账?”

    韩彬哈哈大笑三声,道:“你还敢可老夫要账,你看看这几位,连同窦广德一道,哪个当初不是为你所害。如今我们都回来了,你这太上皇良臣,莫非不惧?”

    贾蔷心下感激,见那三位看来,他摇头道:“时至今日,小子依旧是当日之见。毕竟,小子这样的有钱人若是不多花银子,如半山公您一样贫穷的百姓人家,又去从何处去赚银子?”

    李晗:“”

    张谷:“”

    左骧:“”

    韩彬却愈发高兴,道:“若是一年前你当老夫的面说这些话,老夫必掌掴奸佞竖子!但是在江南一年,老夫特意留意了你在扬州的那一摊子事,连你在都中的所作所为,也让人专门记录下来,送往江宁观之。如今看来,虽仍非大道正途,却也是有几分道理。

    老夫和如海书信往来时以为,新政不能只为穷苦黎庶鸣不平,一味的杀富济贫,富人杀了,穷人未必就能富起来。有你这样肯善待作坊工匠,又能如实上缴大量户税的富人在,能为其他富人立下一个表率,也是好事。”

    有了韩彬这番话,当年的过节就算是一笔勾销了。

    李晗也上前两步,打量了贾蔷几许后,笑道:“好一个俊俏少年武侯!可成亲否?”

    此言一出,韩彬和知情一二的张谷都放声大笑起来。

    笑罢,张谷道:“子升兄来迟了,此子早为如海老兄得内定佳婿。”

    韩彬补充道:“不仅如此,因其兼祧宁国长房,又入了皇后娘娘的眼,所以又被赐婚于皇后娘娘的嫡亲侄女。”

    此言一出,场面却有些微妙起来。

    都是天下最顶尖的人杰,又岂能参不透尹皇后此举背后的深意?

    再者,其他三人也没想到,林如海与天家,居然已经如此亲近了

    韩彬却好似不知这些,他握住林如海的手,沉声道:“如海,你早一年回京,先入军机,许多大政艰难,你务必要先挑起担子来!”

    见林如海微微颔首,又与诸人道:“此番,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更有圣明贤君在上!

    吾等若不做出一番事业来,又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吾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诸君,努力!”

    s:推荐一本新书,名字就叫新书。今天和七月巨发信息,看了看聊天记录,意外看到了好几段新书期,居然一路互推到了今日。啧!转眼都过十八了岁月不饶人,我们也没饶过岁月。

 第六百五十三章 贾蔷和三皇子同归于尽

    神京城,朝阳门外。

    青石码头。

    王旗林立,禁军遍布。

    为首站着四位穿着杏黄蟒龙袍的年轻人,其中一位正小意的同正中间一位赔笑说着甚么

    “大哥,贾蔷正经的昨儿有事,他爹娘死的早,这小子也没尽过甚么孝心。不过跟着我顽了这么久,近朱者赤,如今倒也生出了几分孝心,还想起给他老子娘上上坟烧烧纸了。这是一早就说好的事,昨儿便去了。大哥,你还别不信。今儿这日子,弟弟我一早就打发人去找他,一起来接他先生。嘿,你猜怎么着,人不在!多半是昨儿哭狠了,这会儿眼睛肿的甚么似得,没脸出来见人!哎呀,大哥你大人大量,就别和他一般计较了。晚上,晚上弟弟做东,贾蔷出东道,请你一遭,你看行不行?”

    李暄眉飞色舞的说道。

    宝郡王李景面色淡淡,瞥了这二百五胞弟一眼,想训斥一番,只是这场合着实不对。

    另一侧的恪怀郡王李晓,听闻贾蔷二字,眼中便闪过一抹厌恶之色。

    倒是一旁恪荣郡王李时呵呵笑道:“小五忒小气,你和贾蔷、尹浩一起开的那马车行,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怎连请大哥一道东道还要贾蔷会账?”

    李暄很有自己的道理:“这是贾蔷那小子不识抬举,惹得大哥生气了不是?再说,弟弟的银子还有用呢!”

    李时笑道:“哦?都说小五你数貔貅的,只进不出,你攒那么些银子有甚么用?”

    李暄无奈道:“父皇母后打进宫后,就没再添一座新宫。原本这是内务府的差事,可内务府里祖宗太多,弟弟也惹不起。没法子,只能另寻门道。就这,也差的太远。想在皇城内起新宫想都不用想,所以我打算在小汤山那边修一座行宫,那里有温汤,冬日里父皇母后和几位哥哥也可以去住住。再说,几个哥哥都是忙正经大事的,弟弟也帮不到甚么忙。可是给几个嫂子添份头面,送些新绸缎,再给几个小侄子置几匹小马驹儿,寻些小玩意儿,我这当叔叔的还是能办到的。”

    此言一出,连李晓都看了过来,赞了句:“小五有心了,不止我们府,连二哥府上的小侄子,都添了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