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春-第1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一县一府之地,而是数省乃至全天下的百姓都将受益!

    就凭此三点,又怎配得起‘与民争利’四个字?

    最重要的是,民间若有经商奇才想与德林号争锋,那就不得不去钻研,德林号是如何使得米价降低、布价降低、铁价降低的?

    如此一来,就可以倒逼着他们,钻研提高生产力的器具,更好的造福百姓!”

    拿起茶盅啜饮了一口后,贾蔷站起身走下御阶,立于殿中,看着近了许多的诸臣,道:“地方考量的,终究是地方的利益。如何容易当官些?不罪巨室。但是中枢,一定要守住中枢的底线和原则。对的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尽管,这很难。

    收商税好还是收农税好,哪个于国更有利些,诸卿不会不知道罢?”

    诸重臣闻言默然,李肃缓缓道:“皇爷,话虽如此,但对商户课以重税,难免使得商贾之地位大大提高。商贾不事生产,多胆大妄为,无物不可货卖,不可不防。”

    这番话,绝不是没有道理,贾蔷都深有体会。

    不提西方资本主义,整个社会都被资本家所操控。

    便是在东方,就有很直白的例子,那就是房地产。

    太多房地产商飞扬跋扈,猖獗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明明房子建成了一坨屎,可就是敢堂而皇之的耍流氓。

    他们为何不畏惧,百姓为何拿他们没法子?

    就是因为太多地方财政靠卖地支撑,有些人靠着他们吃香喝辣……

    同理,如果有朝一日,外省各府县的财政靠商税支撑,那么对于大的商贾商号,还真可能投鼠忌器,为其反噬操控。

    贾蔷闻言笑了笑,道:“这就是本王一直叫大家放心,不会真正废黜儒家的缘由。因为儒家能固国本,以民为本!不会使得国本被窃,被卖,可以强力的监视压制商贾的贪婪和扩张。

    只要历代庙堂之上皆是读书人,而非商贾,就不怕商贾没有底线。

    商业,是把双刃剑。用的好了,可以利国利民,可以为社会带来活力,可以使得百姓受益无穷,还能丰富国库。

    但若任由商业恣意扩张,形成资本怪物,他们就会试着挑战官府,挑战朝廷。试图以金银控制官员,收买军队,最终造反作乱。

    在西夷那边,这等事已经发生过。

    所以我们这些人作为皇朝的掌控者,要清晰的明白,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惧怕而彻底打压死商业。自然更不能因为利字,任其无法无天。

    这里面的尺度,说难把握,的确很难把握。说容易把握,其实也容易把握。

    那就是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对商贾退后半步!

    要以最强硬的手段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威严,不容亵渎!

    要让商贾们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要妄想挑衅官府,践踏国法,更不要妄想去逼着朝廷改变国法!

    绝无可能!”

    ……

    诸重臣退去后,林如海留下了李肃并户部尚书刘潮奏对。

    不少人看向周正的目光中,满是羡慕、嫉妒,颇为难言。

    刘潮自己心里却是有苦自知,自宫中传出林如海可圈定第三代元辅人选后,入得林如海眼的臣子,毫无疑问的就成了众矢之的。

    刘潮根本不去怀疑,明日弹劾他的奏章会多出十倍不止。

    不过他也明白,想掌握多大的权力,就要经过多深重的磨砺。

    有此勇毅之心就一往无前,没有的话,难逃粉身碎骨……

    “先生,我就搞不懂,这种事还需要我来拍板?外面那些个不知死活的,哪个敢跳,狠狠打回去就是!

    最好抓住跳的最欢的那个,一次打死,才让他们知道甚么是朝廷威严不容触犯!

    维持朝廷法度的尊严,居然闹到让我来拍板开口的地步,着实荒唐!

    我看先生也别急着交权培养后继年轻臣子了,一个个都是扶不起来的,没一点杀伐果断和勇力魄力!”

    当着李肃、刘潮的面,贾蔷就开始抱怨起来。

    林如海依旧气度温和,波澜不惊,轻声笑道:“你也要体谅,儒臣们对于商贾事,又能有多少了解?不过是商贾贱业,不事生产,不可信赖之言罢。再加上有外省督抚上折子谈论此事,封疆大吏的意见,已经容不得他们专断了,必是要请示你的。不奏告,那才是问题。”

    李肃亦沉声道:“皇爷,历朝历代,看政治是否清明,常以治政之宽松与否相干。朝廷要广开言路,外省封疆亦要聆听民声。羁縻太甚,难免使得治政刻板森严。”

    贾蔷闻言笑了笑,眼中却没有丝毫笑意,看着李肃道:“我不是要当暴君,更未想过要搞一言堂。但还是那句话,说一千道一万,朝廷法度不容置疑!尤其是经军机议定,是善法的法度!

    另外,治政清明,与治政严格严谨,并不冲突矛盾。

    但朝廷制度的严肃性,任何时候都不能退缩。

    否则,就一定会形成中枢政令出了神京就成废纸,听调不听宣的混帐事。”

    李肃闻言面色骤变,还想说甚么,贾蔷却已经转头看向刘潮,问道:“刘尚书,你又如何看此事?”

    刘潮毫不犹豫的点头道:“皇爷所言甚是,吏治清明与否,言路是否通畅,都与底线无关。言路通畅,是皇爷和朝廷是否能听得见民声。但听见了一些民声,未必就要依照他们的心意行事。更何况,他们也代表不了民声民心!

    那些人喊的声音再大再多,难道还能多过因商税而受益的百姓?

    对于商税的征收,户部是极力赞成的!”

    ……

    “李肃怕是不那么可靠,这股风浪能起来,多半是此人站在背后。或许没存甚么坏心,可骨子里仍是过去的那一套,重农抑商。”

    等李肃、刘潮也去了后,贾蔷开门见山的同林如海说道:“且此人太在意官声了,没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这样的人能做一个好官,能做一个清官,但做不得礼绝百僚的宰执元辅。”

    林如海微笑道:“李伯逊说的话,不无道理。只是未看清大势……”

    贾蔷道:“看不清大势的人,本就不该坐在这个位置。”

    林如海闻言缓缓颔首,道:“那就再看看罢。”

    贾蔷道:“实在不行,就以刘潮取代罢。左右还有三五年光景,之后先生也会在京多留几年,足够了。”

    林如海闻言哑然失笑道:“我看你就是见不得为师清闲,想多留我几年。”

    贾蔷笑道:“有先生在,我一天都要看百余份折子。若无先生,怕每天都要被折子给淹没了。所以挑选一个信得过的元辅,太过重要!”

    林如海温言道:“即便再怎么偷懒,一天百余份折子也是少不了的。勤勉一些,总是好事。”

    贾蔷笑着应下后,道:“先生,今儿师妹请东道,连宫里皇太妃都请了来,宝玉也被唤进宫来,先生要不要去坐坐?”

    林如海微笑道:“我去不合适,凭白扫了人家的兴致。”

    贾蔷笑道:“那弟子去愈发不合适了,宝玉瞧见我,估计也热闹不开。罢了,我也不去了,成全了师妹这个东道。”

    林如海笑道:“到了这个位份,凭你怎么平易近人,可皇威浩荡,又有几个人真的经得起?”

    师徒二人沿着北海子的堤岸散步,看着浩瀚波澜的湖面,行至一亭轩处,贾蔷搀扶着林如海坐下后,林如海笑道:“邀请西夷诸国酋首见面的信儿已经传出去了?”

    贾蔷为“酋首”二字逗的哈哈大笑,答道:“送出去了。”

    林如海道:“西夷诸国远隔万里,西夷酋首果真会来?”

    贾蔷笑道:“自然不会,但应该会派王储之流的人物前来。不过也没所谓,本不过是一招障眼法,示敌以弱,拖延时间罢。大旱数年,国力衰弱。给我留下的时间太少了,也是没法子的事。”

    林如海摇头道:“已经很好了,比青史之上任何时候都好,还会更好。史上最为人称赞的盛世便是文景之治,‘继以孝文、孝景,清净恭俭,安养天下,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每每读至此时,谁人不向往之?

    然而这盛世之下,实则是‘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而‘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这便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而如今蔷儿所行之大道,许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困厄轮回。

    姜家那位老公爷能如此助你,绝不是仅仅为了保全姜家的富贵,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希望。

    所以,你有甚么心思想法,尽可放手施为就是。未来五年内,为师必保证朝廷大局的安稳。

    且最多再有三年,你就可以调动朝廷之力,助你全力开海。

    为师坚信,你必可成为古往今来,功迈三皇五帝的第一千古大帝!!”

    ……

    春藕斋。

    天色已暮,宝玉即将要送出西苑时,黛玉使人拿了两份文书过来,宝玉一份,姜英一份。

    另有笔墨附上。

    众人无言,贾母紧紧抿嘴,看向姜英的眼神,很是不好。

    宝玉神情亦是似悲似戚,看着和离文书上的字眼,终是落下泪来,不过侧眼看去,姜英已是手起笔落,在文书上写下名讳,按压了手印,没有丝毫犹豫,他神情随转木然,也觉得没甚意趣,于文书上落笔,写下了自己名讳,按压了手印。

    完事罢,姜英与黛玉等见礼致谢,随后转身离去。

    宝玉却如失了魂魄般,坐在那怔怔出神……

    诸姊妹们都唏嘘不已,贾母虽极想留宝玉在西苑内住一宿,却也知道不能。

    连元春都不好住在宫外,让人送回皇城中。

    一场天家夜宴,终是落幕。

    ……

    “怎么了,看着这般伤怀?”

    天宝楼内,贾蔷回来时正见黛玉叹息,不由好奇问道。

    黛玉见贾蔷回来,起身相迎,道:“刚才宝玉和姜英和离了,签了文书。”

    贾蔷笑道:“二人得偿所愿,是喜事,怎还难过了?”

    黛玉摇头道:“我原也以为如此……签完文书后,宝玉难过了好一阵,不过凤丫头和姊妹们一阵顽笑逗趣,他也就抛之脑后了。倒是姜英,签字时冷漠之极,好些人都觉着看不过去。我也以为她是丝毫不为所动,可后来都散了后,紫鹃才同我来说,姜英回去后痛哭一场,十分悲伤。她和平儿去劝,也未劝住。唉,当真是,造化弄人。”

    贾蔷沉默稍许后,说道:“没甚事,背负了那么久的包袱,一朝解脱,难免失态。”

    黛玉轻扬烟眉,看着贾蔷道:“要不,你去瞧瞧?若还不好,就劝……”

    话没说尽,口中就发出一声惊呼来,人悬空而起,被贾蔷单手抱起。

    贾蔷“狞笑”一声:“好你个林妹妹,竟将计用在为夫身上,岂有此理?看为夫今晚,叫你知道甚么是长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