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春-第10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尹后:“……”

    看了贾蔷稍许后,尹后虚抬起右手,轻声微笑道:“既然你说的那样好,就搀扶本宫上去瞧瞧罢。”

    飞凤亭……呵。

    她记得牧笛回报过,贾蔷桃园庄子里,也有这么一处地名儿。

    似乎,是贾蔷和荣府那位二婶婶,成就好事之处。

    念及此,便是智谋决绝的尹后,心头也不禁一热,躁动了下……

    贾蔷上前握住尹后温润的右手,笑道:“娘娘请!”

    周遭宫人纷纷垂首,牧笛面无表情的提着灯笼,带着两个彩嫔,在前面开道……

    ……

    “南北朝萧梁时期有位太后就在这里的温汤处沐浴,未想到此处温汤竟治愈好了她肌肤瘙痒的病症,因而被封为圣泉。”

    “还有唐朝德宗时候,有一个叫韩滉的浙江观察使,他的女儿得了‘恶疾’,四处求医,却始终都不见好。后来听说汤山泉能治,专程送女儿到汤山沐浴,果然很快治好了她的病。为此,他用给女儿陪嫁的银子,在此处修建了汤王庙……”

    贾蔷一手握住尹后的柔荑,一手持伞,于淅淅沥沥的雨夜中漫步于汤山间的青石阶上,他声音温润的讲说着此处的诸般典故。

    尹后微笑道:“那位南北朝萧梁时期的太后身边,可也有一位胆大包天,连太后也敢染指的小贼?”

    前面道路上,牧笛的嘴角扯了扯。见一彩嫔手里的宫灯晃了晃,他眸光微微一凝,却也未多言甚么。

    就听贾蔷呵呵笑道:“那位太后必是连娘娘姿仪的万一也不及,自然招不来臣这等谪仙下凡,玉树临风,又有通天能为的良将忠臣来保驾护国!若那位太后也有臣这样的臣子,萧梁又岂有侯景之乱?”

    尹后听贾蔷自吹自擂,先是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不过听至最后,却也沉吟起来。

    她亦是饱学之人,自是知道这段典故,她缓缓道:“侯景兵不过数千,却能兵临建康,建康城外虽有二十万援军,竟无力勤王。侯景破城后,纵兵劫掠,残忍如兽。数十万建康百姓,最终活下来的,仅二千余,当真惨绝人寰。

    如今再回过头来想想,你与侯景倒有些相像。以数千兵马临皇都,竟能破城而入。

    不同的是,你心中怀有社稷,怀有忠义……”

    贾蔷微笑接口道:“臣心中,还有娘娘。”

    尹后没好气白他一眼,嗔怪他油嘴滑舌。

    贾蔷却呵呵笑道:“娘娘莫要不信,臣斗胆直言,天家于臣之恩德,着实有限。倒是臣,自出山以来,屡屡大功于国,大功于社稷。甚至数次不惜以身犯险,又倾尽家财,为朝廷分忧解难。得到的又是甚么呢?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若非娘娘屡屡施恩于臣,将子瑜嫁与我,并且,那日凤藻宫偏殿下臣鬼使神差的,冒犯了娘娘……臣对皇上自然有朋友之义,但也不至于为朝廷操碎了心。

    纵然不反,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全力以赴的为天家,为朝廷分忧。

    终还是为了娘娘……这份心意,臣还是愿意让娘娘知道的。”

    夜色下,尹后听他说至“凤藻宫偏殿”的冒犯时,俏脸微霞,不过也只是一闪而逝,她哼了声,道:“说的好听!你愿意为本宫出力,帮助小五,莫不是为了你那小琉球,实也离不开朝廷,离不开大燕?”

    贾蔷摇头道:“娘娘不妨想想,若无臣出手,朝廷赈济这场数百年未见的大旱灾,要多久?天下又会发生甚么?毫不客气的说,便是重现隋末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都不为过。

    再加上内有奸王作乱,军中更有跋扈武勋,果真大旱三年而无妥善救济,那么社稷即便不倾覆,国运也会大衰。

    但这种局势,对臣而言,实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越是这样,臣越能鲸吞大燕百姓,还能尽揽民心!

    臣身边,对臣倾尽全力帮扶朝廷,不是没有异议。但这些杂声,都被臣强硬的打压了下去。

    除了因为臣绝不想踩着亿万黎庶的皑皑白骨登上那所谓至高无上的权位外,就是不想让娘娘伤心。

    野心家们不会懂得臣这份心意,所以在他们看来臣简直荒唐。

    古往今来,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无不是亡国昏君。

    但臣以为,娘娘一定懂我,知我。

    武英殿那些自诩为国士无双的大学士们竟还会担忧臣会谋反,何其可笑。”

    此刻一行人已至飞凤亭,当然,说是亭子,实则是一处精致殿宇。

    汉白玉雕刻的御桥就在眼前,宫门精致,上悬一匾,乃李暄手书“飞凤亭”三个字。

    但这一刻,便是尹后也无暇分心,她驻足站定,转过身面对面的看着贾蔷,四目相对间,轻声道:“贾蔷,本宫怎能不知你,不懂你?你非贪恋美色而不要江山的昏人,你只是心中有大仁大义,你不愿因你一己之私至生灵涂炭,不愿山河破碎黎庶遭殃。

    本宫知道,你也不愿本宫伤心,本宫心中实感动不已。

    千秋之后,或许有人会批评你色令智昏,但在本宫心中,你却永远是顶天立地的无双男儿。

    是让本宫不顾廉耻人伦,也甘愿委身于你的天下第一伟丈夫!”

    贾蔷凝视着尹后明眼动人的凤眸,弯起嘴角笑道:“只要娘娘懂我,一切都值得。请娘娘入内沐浴温汤!”

    尹后亦灿然一笑,看着贾蔷道:“贾郎,本宫走乏了,走不动了。”

    贾蔷闻此言,已是迷醉,再看此雨夜中绝世容颜上的笑容,心头一颤,随后弯身,一把将尹后拦腰抱起,直入飞凤亭内……

    也不知为何,他心中莫名想起一句诗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寒风秋雨中,牧笛一身大红宫袍,一动不动的站在飞凤亭宫门前……

    ……

    PS:端午节出番。

 第一千零六十章 贾蔷格外会钻营

    翌日清晨,天色渐晴。

    一大早,尹后前往南池,与田太后请安。

    不过甫一露面,田太后并义平郡王妃刘氏看到她就纷纷一怔。

    尹后之美,她们是知道的。

    当年尹后初在皇家露面时,就惹来不少惊叹,被誉为天家第一美妇。

    好在尹后的性格稳重端方,大气雍容,而非妖娆妩媚,让田太后都不以狐媚子视之。

    时日久了,其贤德之名,就掩盖了其美艳之名。

    但这么些年过去了,田太后都已经苍老成了一个垂垂老朽的老妪。

    刘氏比尹后还要小上近十岁,此刻看着倒比尹后大上四五岁。

    岁月,仿佛没有在尹后面上留下一丝一毫痕迹。

    关键是这气色,真的太好了。

    仿佛一枚水灵灵的蜜桃般,白里透粉,滋润非常。

    “太后昨儿晚上洗温汤了?”

    义平郡王妃刘氏满眼艳羡的问道。

    她虽也是过来人,可义平郡王的身子骨,显然还没有让她极尽愉悦过,所以未知效果。

    田太后倒是偶尔经历过,但一来太久远了些,二来也不会往这方面想。

    不得不说,洗温汤是绝佳的借口……

    尹后又打量了番田太后和义平郡王妃的气色,惋惜笑道:“太皇太后昨儿没去试试?十四弟妹,忙着照顾母后也忘了?”

    田太后笑道:“哀家当年随着先帝去了不少地方,也洗过温汤。昨儿累乏了,天也晚了,就没去受用。只是未想到,效用这样好。今儿说甚么,也不能错过了。”

    实际上是昨晚她拉着小儿子、小儿媳一家,说了半晚上的体己话。

    在宫里,如今她不大敢了。

    吃一堑,长一智……

    尹后笑道:“自该如此。对了,行宫里还设下了戏班子,太皇太后今儿可以先看戏,再洗温汤。又备下了些百姓人家的家常菜,太皇太后也尝尝鲜?”

    田太后闻言笑道:“真真是再周到不过,山珍海味飞禽走兽都吃腻了,如今吃些民间小菜,倒也新鲜。难为平海王了……他如今何在?”

    尹后笑着摆手道:“昨儿晚上就走了,说是放心不下皇上……”

    田太后闻言,眼睛微微眯了眯,道:“他倒是会。先帝在时就宠他,太上皇时他也巴着,如今小五当皇帝,又是这般。”

    尹后呵呵笑道:“做臣子的嘛,难免会钻营些,他格外会钻研。”

    田太后闻言讶然,失声笑道:“你知道这个就好,哀家还怕你被他哄了去。”

    尹后摇头道:“如今朝廷里,武英殿那几位是拧成一股绳儿的,连我那哥哥,也一门心思想做个名臣,大忠臣。可都这般,天家反倒难了。有一个能和他们打擂的,可不就得多扶持一把。不然,他也撑不住几时。

    不过总的来说,贾蔷虽是个胆大包天的,可骨子里还是善良……且不说这些了,果真遇到难处,自来请教太皇太后。今儿天晴了,听说北山上的晚桃剩最后一波了,咱们侍奉着太皇太后去瞧瞧?”

    “好!好!”

    ……

    皇城,养心殿。

    李暄装模作样的处理着国事,批改着折子。

    贾蔷进来了半天,也不搭理。

    其实他这些折子都已经被蓝批批改过了,又送至尹后处,朱批一番,多只是画个圈,最后落入李暄手里,叫他观摩学习。

    他不理贾蔷,贾蔷也不理他,自顾坐在那出神。

    没一柱香功夫,李暄忍不住了,见贾蔷一个人居然在那咧嘴笑,登时愈发气不顺,冷不丁大叫一声:“想甚么呢?”

    贾蔷微微一个激灵,眉尖一扬,侧眸看过来,见李暄正得意坏笑。

    他慈爱的看了李暄一眼后,叹息一声道:“昨儿晚上,原以为能钓一波大鱼,没想到空守了一宿,毛也没落着一根……”

    “调鱼?!”

    李暄闻言来了精神,几步从御案后走出,到贾蔷身边坐下笑道:“贾蔷,你又准备使甚么坏?”

    贾蔷没好气白他一眼,道:“昨儿太皇太后、太上皇、皇太后并义平郡王一家,都出了京城,去昌平行宫散心。皇上你说说,若是贼人起大军,劫持了这么多贵人,再以太上皇的名义发号施令,行废立之事。岂不就有了大义?”

    李暄闻言唬了一跳,道:“朕这边是摆设不成?”见贾蔷眉头紧皱,道:“怎么,你觉着外面还有贼子想篡逆?”

    贾蔷轻轻呼出口气,看向李暄道:“皇上莫要忘了,外面还有一支朱雀在。前面那么多大案悬而未破,臣总觉着,仍有奸佞在。”

    李暄闻言也不笑了,他抓了抓脑袋,纳闷道:“你是不是想多了?天家被李向那个忘八肏的屠了个七七八八,如今大猫小猫三两只,还都是……你怀疑李晗,还是怀疑爷大哥?”

    忽地李暄反应过来,瞪眼看向贾蔷。

    天家能起事的,也就那么几个。

    如今宁王被圈的死死的,那么除了李景外,就是李含。

    贾蔷摆手烦恼道:“臣能怀疑甚么?果真有怀疑对象,早就想法弄死了。如今不就是没有头绪么?”

    李暄嘎嘎笑道:“朕看你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哪那么多胆大包天的忘八,天天谋反?你昨晚埋伏了一宿,毛也没逮着?”

    看他乐不可支的模样,贾蔷冷笑一声,道:“去,给臣斟杯茶去!”

    后面的陆丰听了唬了一大跳,忙去斟茶,李暄差点没笑死过去,竖起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