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百姓发自肺腑的认同,认同人皇这些年对大明所作出改变的认同!

    人皇曾经说过,他要让大明摆脱王朝的宿命轮回,身为儒家人,华襄也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世世代代延绵万年,然而他更清楚这不过就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罢了。

    然而现在,只要大明的后世君王能够如嘉靖人皇一般以人为本,哪怕雄才伟略只有嘉靖帝的百分之一,大明又何愁不能延续千古!

    如今的大明就如同初升的骄阳,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强悍生命力,其光辉不但照耀着大明天下,更是让整个世界都沐浴在其圣辉之下!

 第590章 五败俱伤

    “启奏陛下,安国、杨国、宋国、十字国、莫卧儿王朝,皆遣使大明,想要成为大明之藩属……”王守仁轻咳几声,脸上布满疲态。

    “给王爱卿赐座。”朱厚炜心中叹息,历史上的王守仁死于嘉靖八年,而今要是放在历史上来看已是嘉靖七年,也就是说,如果王守仁没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命数的话,那么也就只剩下一年的阳寿了……

    相传王守仁死于‘咳痢之疾’,差不多也就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综合,总之,立地成圣的一代名臣在不到六十岁就撒手人寰,也不知道算不算是英年早逝……

    王守仁谢了座,身体每况愈下,他已然动了请辞致仕的念头。

    现在王守仁所禀之事,对于大明而言实在算不上稀奇,大明驱逐蒙元,恢复汉家河山之后,周边的小国纷纷归附成为大明的藩属国,这对于强盛的华夏大一统王朝而言,那绝对是彰显文治武功的最佳方式。

    因此,华夏王朝对于小国归附一直都抱有乐此不疲的态度。

    其实这事要是换做往常,那都不需要在朝会上禀告皇帝,内阁或者现在的议会拿定主意之后,给皇帝报备也就完了,毕竟没有哪位皇帝会不愿意。

    但是嘉靖帝不一样,谁都知道嘉靖帝务实不务虚,他要的是实打实的利益,而不是虚头巴脑,没准还要薅大明羊毛的所谓归附。

    可这次不一样,在嘉靖帝的绝对意志和武力威慑下,贵州三大土司最终无奈选择迁徙,最终在大明协助之下登陆天竺,数度激战,三家联军大溃天竺莫卧儿王朝,随后三家先后立国。

    这本身就是嘉靖帝的意思,也曾经承诺过,三家所建之国永为大明交好之邦,大明也绝对不会干涉三家国政!

    朱厚炜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然而就在三家准备一鼓作气灭掉莫卧儿王朝,彻底统治整个天竺之际,一支从海上而来的大军,如同一柄利刃狠狠的插在了三家的后方,疯狂蚕食三家地盘之后,立即建立了十字政权,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还没捂热就被恶狼抢了,三家岂能不怒,于是三家掉转了枪口对十字军发起猛攻!

    然而被揍的跟死狗没多大区别的莫卧儿王朝岂能放弃这等良机,于是转守为攻!

    十字军从北而南,莫卧儿从北向南,将三家夹在中间就是一顿猛锤!

    三大家族、十字军乃至莫卧儿王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本部族人手严重不足。

    十字军乃是西欧俘虏,经历了东南灭国大战,四十万兵马死伤过半,活下来的被输送到天竺,可以说是死一个少一个。

    莫卧儿王朝也差不了多少,本来就是外族入侵,尽管统治天竺,可天竺土著反抗就从没断绝过,本族人马本身就少,差不多也是死一个少一个……

    三大家族呢?那就更不用说了……

    原本三家有大明无敌之军协助,将莫卧儿王朝揍的痛不欲生,当大明军队走了之后,莫卧儿也早就没了对抗三家的资本,就在其打算逃亡草原谋求生存之际,十字军杀上了岸!

    十字军的出现给了莫卧儿王朝喘息的机会,也让莫卧儿王朝看到了报仇雪耻的机会,于是乱战爆发……

    五家厮杀,乱战经年,巨大的战损让五家都难以承受,于是安、杨、宋,三家想到归附于大明,其目的不为别的,只是想要大明出兵,干掉十字军和莫卧儿!

    不过三大家族也知道,十字军的出现与大明脱不开关系,甚至于十字军出现在天竺都是大明一手策划,目的是什么已然不言自明!

    谁都知道打到最后必然是五败俱伤,所以最终不得已,五家只能坐到了谈判桌子上面,然后将天竺一分为五……

    可谈判、盟约这玩意,对于五家而言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约束力,之所以能谈成,完全是因为承受不住战争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可要是三大家族或者十字军乃至莫卧儿站稳了脚跟,恢复了元气,这一纸盟约就是他么的废纸。

    除非有外部力量能够对五家行成强烈约束,而能对五家形成约束力的只有大明!

    于是五家请求归附,只要成为大明的藩属国,那么作为宗主国的大明就有必要有义务调停五国之间的纷争,这便是五国请求归附的终极目的,也说明五国打生打死也确实是累了,不愿意继续厮杀下去消耗自身实力了……

    说到底最为憋屈的还是莫卧儿王朝,由蒙古人后裔建立的莫卧儿王朝强势杀入印度之后,这十几年间和印度本土诸侯连番厮杀,几乎彻底摧毁了印度本土部族势力,然而建立帝国还没几年,就被华夏而来的三大家族杀了个人仰马翻,辛辛苦苦,血战经年的帝国转瞬间被摧毁,莫卧儿帝国皇帝巴布尔气的差点没吐血。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和华夏民族就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如果不是被揍的太惨,身为王族后裔的巴布尔又岂会轻易向中原王朝低头!

    可现在不但要低头,为了部族生存,巴布尔甚至还要向大明寻求庇护,对于巴布尔来说,他就是典型的蒙古人之耻……

    朝堂上的氛围很轻松,天竺五国想要成为大明藩属,这不管怎么说都算得上是好事,现在就看皇帝的意思了。

    “天竺,域外之邦,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呐。”朱厚炜呵呵笑道:“议会可曾商讨出个结论?”

    王守仁刚要起身,便听皇帝说道:“王爱卿身体不适,坐着回话便是。”

    可王守仁还是坚持起身,他可不是权臣,朝堂上岂有坐着回皇帝的话的道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稍有逾越,便是大不敬!

    “陛下……安、杨、宋三家是贵州土司出身,其族其部也本是大明之民,三家响应陛下改土归流之大政,毅然决然远去天竺建立国邦,这心里面想来还是向着大明,也确确实实,真心实意想要成为大明藩属,依附大明而立而存,故而,臣以为可吸纳之……”

    “十字国和莫卧儿呢?”

 第591章 战争财

    朝堂上陷入沉默,莫卧儿不说也罢,可十字军是个什么玩意谁不知道?

    嘉靖帝想要占据东南之地,又不想背负征讨藩属国的骂名,于是欲盖弥彰给自己找了一层遮羞布,利用西欧俘虏灭东南诸国,杀绝东南诸国王室,再借诸国无王之名,派遣军队镇守其地,划分州府,实现根本统治!

    这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操作当真是闪瞎了满朝大臣的眼,然而你能说什么?

    正史当中难道能记载嘉靖帝的这些手段?

    不能!

    至于野史……充其量也就只能做个参考,谁能较真,谁敢较真!

    更何况就算较真又能如何?后世之人就算腹诽,谁又能否认拓土万里,雄才大略到了前无古人境界的嘉靖帝不是盖世明君?

    嘉靖帝穷兵黩武?

    别他么开玩笑了,文官不喜欢战争的本质是因为战争会损耗国力,而且还会诞生出一大批的武勋,从而对文官势力形成钳制抗衡之力!

    可在如今的大明嘉靖朝,你说嘉靖帝的对外战争损耗国力?那可不就是扯淡!

    草原战争,一举歼灭了为祸华夏数以千年的边疆之患,开放的草原政策,让大明和草原互通有无,草原百姓因此而富足,能活着而且活的很好,谁还会愿意跟着野心勃勃的所谓可汗去提刀子拼杀,至于边疆百姓也从此不患兵灾,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边塞贸易直接为大明贡献了大量的税收,中原的农产品和草原的牲畜达成的贸易,也让百姓生活更加丰裕,这你敢说嘉靖帝穷兵黩武?

    至于东南就更不用说了,大明基本上没费一兵一卒,仅仅玩了一手驱虎吞狼,就占据了大片土地,还掠夺了无尽之财富!

    还有西欧,大明出兵出军火,可大武王朝给大明反哺了多少?数之不尽的财富!

    所以对于嘉靖帝的穷兵黩武,满朝上下没有官员觉得不对,甚至一致认定,嘉靖帝就是通过一场场的战争来发战争财,既然能发战争财,自然就不存在什么狗屁的损耗国力。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武勋!

    从古到今,文武不对付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的隐患症结之一,在文人的眼里,武人势大就是祸国之源,武人手中的实力越强越是能滋生出野心,而随着野心的膨胀,什么藩镇之祸,什么造反夺权,什么黄袍加身便会接踵而至!

    而武人呢?在武人眼里,什么狗屁的谦谦君子,说白了就是一群尸位素餐,每日只会风花雪月,治理地方政务都要靠师爷的废物,至于朝堂?

    那是不见硝烟的战场,争权夺利、相互攻讦、党同伐异,有几个真正的好官是把民生看在眼里放在心里面的,百不足一罢了。

    文争武斗,自古皆然,然而在嘉靖朝,文官被亲自撸袖子下场的皇帝给整怕了,心寒了,甚至面对道统存续都选择沉默应对,因为几乎所有的朝臣都知道,他们的力量改变不了皇帝也无法与皇权抗争,那么唯一的出路便只有改变自身。

    武官呢?谁都知道皇帝不喜欢特权阶级,哪怕他自己就是最大的特权阶级也是一样,在皇帝的眼里,特权阶级的存在就是一群趴附在国家身上不断吸血的血蛭。

    所以嘉靖帝不但改了宗室世袭罔替的爵位传承,同样也改了勋贵的爵位制度。

    不过宗室是削减制度,也就是通过一代代的爵位递减,让宗室爵位自然而然消失掉,可对于勋贵采取的则是三代功勋制!

    什么是三代功勋制?比如魏国公是公爵,那么当代魏国公本人及其继承爵位的儿子和孙子也会是公爵,可到了重孙子这一辈直接剥夺爵位,想要保住自家的爵位,除非这三代人能为大明或者大明的兄弟之国做出特殊贡献,那么爵位可以顺延。

    当然,现在嘉靖朝正在将宗室和勋贵阶层逐步分到海外去,这些被分封出去的勋贵在新的国度会采取什么样的制度,那还要看各个兄弟之国如何运作,嘉靖帝只是给出参考意见,如何实施或者说是否实施,大明不问……

    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嘉靖帝极其吝啬爵位的赐封,要知道以大明嘉靖朝这十几年的战争规模,如果要赐爵,必然会诞生出一大批的勋贵,可是没有!

    在嘉靖朝由嘉靖帝册封的勋贵只有两个,一个是远渡重洋,九死一生将种子带回大明的谷侯,一个是研究出杂交稻的稻伯!

    而这两个爵位没有一个和军功有关,军功赐爵乃是皇家收拢军心,嘉奖武将以施恩的手段,立下赫赫战功的目的是什么?

    为的不就是封妻荫子,福延后代?

    疆场厮杀觅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