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征服者-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制改革之后,政税分离,地方民政官员理所当然征税的底气何来!现在倒好,征税竟然征到了朕的头上!”

    杨一清愕然,征税征到了皇帝头上?不太可能吧,要真如皇帝说的,那征税的胥吏就是活腻歪了,找死都不带这么玩的吧……

    见杨一清不信,朱厚炜冷哼道:“爱卿也知道,通州工业园区生产制造了太多新兴产物,而这些新兴之物,朕交给民间十余位商贾去办,其中崔康泰、彭泽和常正阳三人更是朕亲口御封的皇商!”

    杨一清点头,想当初皇帝要御赐皇商,在朝野还引起极大非议,六科给事中疯了似的上折子劝阻,但是皇帝不为所动。

    “皇商有皇商之牌匾,立于船头,自然无吏敢拦,非皇商但是替皇家售物之商,朕允许悬挂日月青龙旗,此举也是为了区分皇室所属商船和寻常商船。

    杨爱卿想来也知道,皇商、官船、悬旗之船,运河沿线是不敢拦截的,但是朕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有商贾为了躲避苛捐杂税,也挂起了日月旗,然后便是纷纷效仿。

    运河上的胥吏被断了财路,自然不会甘心,于是但凡挂旗子的也一律征税,于是朕也被征了!”

    杨一清差点没笑出声,很显然真正的皇室商人被征了税,这心里面不服更不爽,于是告状告到了皇帝这里,而皇帝显然也没想到竟然会出这样的事……

    “天要使其亡,必让其疯狂,沿河官员胥吏插手税政,徇私舞弊,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厚炜冷哼道:“让张璁出任运河巡案,彻查运河舞弊事,一经查实,绝不姑息!朕这次要用几百颗人头来警告一下运河沿线官场,手不要伸的太长!”

    “臣遵旨!”天子意志凌驾于律法之上,一言既出,无需检察院和法院判决,数百人头便会落地!

    “昭告天下,既然大明征收商税,那运河税卡已无存在之必要,废除运河所有税卡,以后但凡还有在运河上设卡拦截,私自征税者,斩!”

    “臣遵旨!”杨一清浑身一凛。

    “运河只是小事,不过运河运输倒是让朕想到了一件大事!”朱厚炜话音一顿,肃声道:“这件大事便是海禁!”

 第455章 大臣该有的决断

    “陆运、河运还有海运,乃是最正常的三种运输途径,也各有各的优点和劣势,但这并非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民生!”

    朱厚炜的脸色此时显得无比严肃道:“大明施行海禁政策是因为倭寇肆虐沿海,为了防止百姓与倭寇勾结,故而太祖皇帝下旨海禁,禁止百姓片板不得下海!

    朕不评判海禁政策是对还是错,但是在朕看来,即便是对的,也免不了舍本逐末之嫌。

    华夏有句古话说的好,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洋对于沿海百姓而言就是赖以生存的根本,失去了海洋,又没有足够养活全家的土地,朕倒要问问杨爱卿,百姓该拿什么生存!”

    杨一清笑了笑,却没开口,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脸上变显得很是尴尬。

    “百姓为了生存,就只能偷偷摸摸下海,可一旦被抓住就是杀头的罪过,你让沿海百姓怎么办?

    于是只能走私,然后跟倭寇裹挟在一起,反过头来劫掠沿海,百姓被劫掠的多了,生存更加艰难,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从了贼,成为海盗和倭寇!

    这就是典型的恶性循环,甚至于一支千人的倭寇队伍,真正的倭寇只有几十,其余的都是大明的百姓!

    朕不怪这些从贼的百姓,因为朕知道他们是被逼的,但凡还有活路,谁愿意过刀头舔血的日子!”

    “陛下说的是……”杨一清沉叹。

    “倭寇岛国如今正处于战国时代,那些倭寇匪首只要战败就没了立足之地,于是只能出海,找一处小岛苟延残喘,他们也要生存,于是就会劫掠,这种情况持续了一百多年,但还没有达到顶峰。

    在朕看来,最多还有几十年……”

    后面的话朱厚炜没说,杨一清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皇帝说的几十年是个什么意思。

    “海洋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大的财富,海洋也蕴藏着无比巨大的财富,如何利用海洋,让沿海居民可以活的更好,才是执政官员该去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推诿避责,那朕这天下还要官员何用!”

    “臣惶恐……”

    朱厚炜冷声道:“大航海时代已然被大明率先开启,满朝上下谁知道大航海对于文明进程意味着什么?没有!

    满朝官员只会因循守旧,只知道死守教条,不知变通,海禁,禁的不是倭寇!禁的是我大明百姓的活路!

    满朝诸公可曾想过?想过,只是懒得搭理罢了,而卫所兵身为大明不拿军饷却吃着皇粮的正规军,他们连区区倭寇都剿灭不了,反倒让倭寇之势越演越烈,简直就是百无一用,浪费粮食!

    现如今沿海军区驻有重兵,新军将士数次围剿倭寇,成效斐然,如今沿海倭寇不敢说销声匿迹,至少也不会如正德年间那般猖獗!

    但以军队剿之,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海禁一日不开,沿海一日难定,杨爱卿身为内阁首辅,觉得该如何处置?”

    杨一清正色道:“其一,开放海禁,让沿海渔民生计有着落。

    其二,沿海沿线驻军当时常出动清剿匪贼。

    其三,当派遣水师巡弋外海,但遇倭寇立即剿灭之。

    其四,明发旨意告知沿海,以前从贼从寇之百姓当立即返乡,定下期限,期限内返乡既往不咎,过了期限一律视为谋反!”

    朱厚炜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一位大臣该有的决断。

    儒家的大臣并非都是无能之辈,尤其是对于朝堂上这些从政几十年的官员而言,他们当中还是有不少能力、手腕、魄力都相当厉害的人物,只不过整个官场的大环境决定了官员的为官之道,趋使他们成了庸碌之官。

    现在朱厚炜就相当于手里面拿着一根鞭子不停的抽打满朝的官员,让他们知道在嘉靖朝当官,想玩中庸那一套根本不可能!

    以为混够了资历加上朝中有人就能稳步攀升?那是做梦!

    嘉靖帝做不到掌控全天下的官员,但是眼皮子底下的朝臣还想尸位素餐,那不滚都难。

    杨一清提出来的四点如果能够完全有效的实施,那么倭寇之患必然会在大明绝迹,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难,其余三点不说,就拿水师来看就很难实现。

    大明的水军力量从来不弱,福建、两广的水师本身就肩负着剿杀海盗的重任,然而事实情况是因为倭国战事日烈,导致倭寇越来越多,劫掠沿海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以水师的力量剿灭小股海盗不成问题,但是巨寇呢?

    动辄就是数百上千战船出动的海盗,就算是官军看到也只能避其锋芒,大明水师的火力确实远胜海盗,但是海盗要是舍生忘死,四面围攻玩接舷战,就算官军强悍也扛不住……

    一般巨寇如此,更不用说后世号称‘徽王’的海上巨盗汪直还有把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都揍的屁滚尿流的郑家舰队了……

    想要平灭海盗,在朱厚炜看来,起码要拥有两三支由钢铁巨舰组成的舰队,划定区域来回扫荡,用海军和陆军配合直接灭了海盗老巢!

    海盗最常规的作战方式是围攻接舷,但是在拥有高速机动能力的蒸汽战舰面前,他们脆弱的就跟三岁的娃娃没什么两样,还想接舷?能让你跑了都算朱厚炜输!

    但是三支舰队,就算每支舰队只有十艘,那也是三十艘钢铁巨舰,按照天津卫船厂如今的生产力,三十艘……起码得十年!

    “就按杨爱卿说的四点去办,晓谕福建水师提督还有两广水师提督,浙江水师提督,告诉他们尽最大能力制造宝船巨舰,财政方面,朕会给予各地水师最大支持,朕要拥有足够多的海上战力,剿灭肆虐之倭贼,另外还要为以后移民做准备!告诉他们,剿灭倭寇,朕给他们升爵,倭寇若是还登陆沿海,劫掠我大明百姓,论罪议处!”

    “臣遵旨!”杨一清领旨,他能感受到皇帝的急迫,更能体会皇帝的无奈。

    皇帝最关注的其实还是移民,按照内阁的初步估算,在皇子成年之后,皇帝就会发动对美洲、澳洲的殖民战争,届时需要多少移民人口来完成殖民统治?

    至少五千万!

    按照现在水军的规模,想要输送五千万人出海需要多久?

    很显然皇帝根本不想等,所以他哪怕不喜欢木船,也决定先以扩建水师规模为主!

    皇帝的眼光实在是过于长远了啊……

 第456章 保护他们的安全

    遥远的大洋彼岸,虽然没有正式登基,但已经是大武王朝皇帝的朱厚照端坐在本属于西班牙国王的王位上发呆。

    十万大武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消灭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度。

    但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这个时候的大武军队如果高歌猛进,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朱厚照有绝对的信心在三五年内将欧洲大陆上的国家消灭大半,包括什么神圣罗马帝国还有那个不知所谓的教廷。

    但是朱厚照没这么干,因为老弟和他说过,要分清楚掠夺战争和殖民战争之间的区别!

    掠夺战争是不管不顾,以抢掠资源、财物为主而发动的战争,战争过后,生灵涂炭,满目疮痍,那都不叫个事,这就跟两三百年前,蒙古大军肆虐欧洲时候一个样,那是野蛮人才能干的出来的行径。

    殖民战争不一样,殖民战争的本质是占领,是以击溃敌对国家的政权和军队为首要任务的战争,奴其民,占其地则是次要的。

    把殖民战争当成掠夺战争来打,最后打的山河崩裂,宛如人间地狱一样有什么意义,最后要承受秩序重建代价的还是殖民者,所以这种蠢事,非智者所能为。

    可朱厚照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智者,他就是个武夫咋了?

    但是朱载圳……

    身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厚照有义务更有责任为皇家开枝散叶,不为别的,只为皇位传承,他若无子,那么至少从他这一脉就算是断了嗣,此为大不孝!

    所以朱厚照为自己御女无数找的借口就是为了皇位传承,这个借口没毛病,可惜的是他想当种马,却偏偏播不了种……

    被他御过的女子多到数不清,难不成全都是女人的问题,很显然不是,既然不是女人的问题,那么自然就是他自己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朱厚照都快放弃了,也认定自己这辈子估计是生不出儿女了,但是他并没有绝望,因为还有老弟朱厚炜,父皇交给他的皇位终究还是在自家人的手中!

    朱厚照对皇位确实没兴趣,在认定自己生不出儿子之后就更加没了兴趣,既然这皇位迟早一天会传到老弟那一脉上去,那么早一点晚一点有什么关系,所以他跑了……

    当他回来之后,他没有想到老弟竟然会毫不避忌的和他谈,说什么不孕不育症,什么生理,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

    然后他被拖去了医学院,曾经大明帝国的正德皇帝,当今的战皇,被一群医学院的毛头小子整天研究自己的二哥,然后还对二哥动了刀,可以想象当初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