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会不会得到什么暴君昏君之类的称呼,他已经顾不上了,他不是他父亲,他为了自己的儿子,愿意牺牲自己的名声。

    朝堂上有不少官员求情,也有不少官员认为赵惇不应该牵连这么多人员,甚至有些官员都已经大骂昏君暴君了,可赵惇这一次难得坚定了决心,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劝阻就心慈手软或者放弃,而且,这次他虽然没有对那些在朝堂上劝阻大骂的官员动手,但也已经暗地里把那些官员的名字都记住了,回头有空必会慢慢料理他们,还就不信他们真的清清白白,没做任何坏事。

    不论如何,他到底也是一国之君,一件事如果他真的死命坚持要做的话,那些大臣也阻拦不了,所以参与祭天的相关人员自然全部都顺利的抓了起来,并且开始审讯。

    因为有乔木调查出来的一些信息作为前提条件,所以赵惇这边想要调查逼问就容易多了,只要以乔木调查的信息为引子,很快就能击溃一些参与人员的心理防线,顺利从他们嘴里得到相关信息和证言。

    乔木的猜测是对的。

    的确有人想要他的命,也想要他和他的儿子一起断子绝孙,参与人员也不少,有真正的操作者,也有推波助澜的,还有坐壁旁观的。

    即使赵惇已经有了些准备,但看到那些真真切切的证据和证言的时候,还是愤怒难耐,准备杀人。

    所有参与者都是斩立决。

    推波助澜的流放三千里,至于坐壁旁观的,那还真不好判,赵惇最终也只能把他们削职降职,当中涉及到的人员很多,既有朝堂中的一些官员,也有宗室,赵惇毫不留情,但凡找到证据就全抓了起来。

    然而,在他把那些人员都抓起来,并且准备判他们午门斩首的时候,太上皇插手了,赵惇这些天其实一直都在等着,都在等着看他父亲的反应,他如此激烈的要杀掉这些人,既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不安,也是为了试探他父亲。

    想要看看他皇后当初的猜测到底是真是假,如今,他听到他父皇边上的大太监找他过去,说太上皇有事要与他相商的时候,他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反倒落地了,无论过去之后结局如何,至少有些事情他弄明白了,至少,他能弄明白有些事情,他那父皇到底知不知情。

    颐年宫内

    太上皇也是同样让所有的宫人都出去后,这才开始大声的斥责起赵惇,让他放掉那些宗亲,并且跟他说为君者需要仁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等等,总之,就是说他不仁不善,必须得善待皇室宗亲等等。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赵惇此时已然紧握拳头,面色狰狞愤恨的死死盯着他的父皇,也就是太上皇,大声嘲讽的问道。

    “你……

    君子尚仁,持孝应节……”

    太上皇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赵惇早已不是原先的赵惇了,他内心的恭顺孝心,早就已经被这些年的压抑磨灭了,最后的那点也被太上皇刚刚的举动彻底消磨干净了。

    所以,自然不会再客气什么:

    “父皇,你可真是孝顺的很!

    郭世道说的就是你吧,他杀子孝顺养母,您杀子孝顺养父,可真是一脉相传,一样的孝顺至极!

    他为了举孝廉,您为了什么?

    为了死后孝宗的追封溢号吗?

    你就不想想,你到了下面,怎么有脸见我大哥庄文太子,怎么有脸见我二哥,怎么有脸……”

    赵惇的话并没有说完,就被太上皇一巴掌给打断了,此时的太上皇已然有些气急败坏,可是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辩驳,所以也只能急忙打了他一巴掌,打断他的话,不让赵惇继续说下去。

    至于原因,当然是他胆怯了。

    一时间,两人都沉默了。

    赵惇是满脸愤恨的死死盯着他父亲,而太上皇他则是往后踉跄了两步,一脸的落寞,浑身上下都在颤抖,嘴唇也在不断的抖着,微微想要张开,可是最终又没有张开。

    只是长叹了一口气。

    快穿之养老攻略

    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宋悍后李凤娘(14)

    “你大哥嫡子和你二哥的死,跟宗室那些人都没关系,那是意外!”

    良久,太上皇才憋出这么句。

    赵惇却并无任何欣喜,因为这分明也默认了其他人的死与宗室宗亲有关系,而且他父皇是知情的。

    所以,声音更尖锐的逼问道:

    “我大哥,庄文太子因太医开错药垂危时,你和高宗都去了吧,当时你知道情况吗?或者说高宗知道情况吗?就只处死了一个太医吗?”

    太医开错药,导致太子死亡这件事,不论放在哪朝哪代都是一件极其荒诞的事,按理讲,太子脉案是需要几位太医和御医联合诊断之后进行斟酌取药的,而且这些个太医和御医向来但求无过,开药从来都尽量取温和无过的药方,如何就在那次突然开错了药,还开错成了有对太子病情有剧毒的药,而且最终罪责竟然还只落在了一位太医身上,其他太医御医仅仅只是贬斥。

    真真是可笑之极。

    换成其他朝代,若是发生这种事情,恐怕至少也得把那些太医御医身后的人拉扯出一大批,诛掉一批九族,让那午门外人头滚地。

    “我不知道,当时我不知道。

    当时我刚登基没几年,朝政之事还多要仰仗高宗,宗亲不满也多是高宗帮忙镇压,我无力细查……

    我也没办法……”

    话都已经说到这了,脸皮也基本撕的干干净净了,太上皇却依旧想要为自己做些遮掩,而且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很无奈,觉得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整个朝堂除了高宗支持他之外,绝大多数宗室都是反对他登基的,事实上,如果不是高宗在还活着的时候就禅位给他的话,那他能不能登基都是个问题。

    因为北宋宗亲的反对人员实在是太多了,准确来讲就没支持的。

    所以,他自然对唯一的强力支持者高宗很感恩,很感恩高宗对为他做的一切,即使后来发生了一些他和高宗都不愿意看到的事,但最终,他还是在高宗的劝说下息事宁人了,一直到如今,一直到如今……

    “我知道了!

    父皇,我不管您想怎样,也不管您有什么委屈,反正现在高宗皇帝已经去世了,我不希望我的儿孙再遭受如我大哥二哥那样的危险。

    而且我要给我大哥二哥报仇!

    这些还请您不要阻止,否则我也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来,人一旦发疯,可是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还望您好自为之!”

    接下来的详细情况,宗室具体是怎么迫害的,又有哪些人员参与其中,太上皇是不是都知情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赵惇已经有了即使生出不孝名声也要一查到底的决心了。说完话,他便心情有些沉重的转身出了宫,虽然心情很沉重,但是脚步却很扎实,一步一步的走出去,宛若钟鼓敲击着太上皇的心。

    赵惇离开太上皇那没多久,太上皇那边就抱病了,赵惇却根本没有理会那边的情况,依旧很坚决的开始了本朝以来规模最大,杀戮最多的一次大清洗,从太医院到皇室宗亲,从相关官员到太监宫女,但凡被查到与这次祭天事件,以及过去庄文太子之死和他几个孩子早夭有牵扯的,全都逃不脱一个死字。

    朝中大臣再劝也没有用。

    赵惇依旧坚定不移的做着自己的事,为他们这脉的枉死皇族报仇雪恨,中途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还有一些宗室起过兵,骂过忘恩负义之类的话,可他们又能有多少士兵,多数不过家丁罢了,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覆灭了。

    伴随着他的杀戮,他的名声也变得越来越差,从最开始的无为之君变成了昏君暴君,变成了商纣。

    ……

    这场大清洗带来的变化很大。

    赵惇因为这场铁血杀戮,在朝堂上说话终于有了点用处,一些不是很过分的事情,朝中大臣也不太敢阻止了,可以说,他往真正的掌控朝堂迈出了一大步,初见成效。

    而乔木也趁着这次机会对后宫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把后宫当中的一些阻碍,可能不利于她未来计划的存在全部都清洗出宫,犯事的打进大牢,没犯事的则是准许出宫养老,这么一番操作,原先就已经基本把控的后宫,总算是彻底的被乔木抓在了手心里,做到这点后,乔木与宫外的联系以及对宫外势力的掌控也变得紧密了许多,不再像先前那样只能倚仗外面人员的忠心。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绍熙四年春分,原本记载应该于绍熙五年去世的太上皇,可能因为上次刺激的原因,身体提前一年多就垮了,从绍熙三年秋就已经卧病在床,靠宫内太医一直续命续到了绍熙四年春分,但最终还是没有熬过去,三月初于颐年宫中驾崩。

    享年六十六岁。

    不管赵惇如何冷漠,最终朝中大臣还是给他父亲拟定了孝宗的名号,孝宗之号拟定好的当夜,赵惇一个人在宫殿里大哭大笑着,自言自语着你总算如愿了之类的话。

    直到次日才恢复正常。

    待到孝宗皇帝下葬的时候,赵惇虽然还对他父亲有些不满,但并没有像历史记载的那样没有过去参加,最终还是勉为其难的参加了。

    再加上他这两年在朝堂当中也变得颇为强势,所以,原先历史记载中,在孝宗皇帝死后发生的,由韩相公和吴太皇太后联手操纵的内禅政变最终没有发生,整个国丧前后一段时间都平稳的过渡了过去。

    乔木依旧老老实实的苟着。

    她是完全不着急的,因为人才的培养是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才三年多不到四年,她的计划也才开始不到三年的时间,三年时间连一批小学生都教导不出来,又更何况一批军队和相对初级的工业化体系呢,乔木从来没有用人命填的方法造反的念头,她要的是以极少的死伤进行绝对的碾压,所以一切都急不来,至少十年左右才能初具规模,十五六年才能正式成型。

    反正时间长的很,不着急的。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南宋悍后李凤娘(15)

    绍熙六年秋,平江府上海务

    此处未来繁华非常,可南宋初期仅仅只是一片滩涂,寥寥几口农家渔户罢了,乔木当初遍查周围地图,最终发现,整个临江附近也就只有这边比较适合暂且苟着发展。

    其他地方要么太远,不是很适合操控,要么人多,不是很适合苟着,要么就是不靠海,没有办法进行海贸,所以,综合了各项选择要求之后,乔木最终还是选择了上海务作为她的发展基地,此时经过五年的发展,这边已然繁华许多。

    靠近海边的区域,造船厂和港口早就已经建好,并且正式进入运营状态两年多了,海军营和陆军营的人数也不在少数,加起来将近五万,每日都有训练,战斗力方面根本就不是南宋军队能够比的,准确来讲,两方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除此之外,更加靠近内陆的地区,更是工厂层叠,这些工厂里的机器虽然还没能达到蒸汽机内燃机的水平,但是相比较于这个时代而言,效率已经快上十数倍了,不过乔木为了尽量苟着,并没有去插手纺织业等行业,这边的工厂主要还是制造各种军火,少部分丝绸陶瓷之类的东西,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