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几年一搞,乔木原先在民间的那些坏名声是彻底不见了,甚至还有百姓自发的为她洗白,所有被她弄死的人一定都是坏人,吕太后功勋堪比圣皇,怎么可能有错?

    谁要是说她坏话。

    那怕是得被全城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要不是乔木一直有派人控制舆论,或者说如果她有当皇帝的念头的话,那真的是振臂一呼,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会推举她为帝。

    名望就是这么牛叉。

    就是百年后的王莽都比不上。

    不过,乔木显然没有当皇帝的念头,这种苦活,还是回头找个孙子或者孙女承担吧,因此,她在搞了一圈事,把自己的名声洗的干干净净,甚至能光宗耀祖之后,就迅速抽身收手,开始搞教育大业。

    搞皇家教育大业。

    这时候,距离当初乔木收拢兵权已经过去了四年多,将近五年。

    皇宫里剩下的那一百零一位皇子皇女全部都顺利地长到了五六岁的样子,之所以用五六岁形容,那是因为这些孩子如果按实岁来算都只有五岁,可是按虚岁来算,有的有六岁,有的甚至能算出七岁来。

    不过,乔木可不管虚岁。

    这一百零一个孩子岁数相差不超过三个月,根本没必要给他们划分虚岁之类的,也没必要给那些虚岁大的提前教学,一起上课最好。

    因此,惠帝七年秋末。

    皇家太学就成立了。

    太学里的所有教书先生,全部都是乔木最近这几年特地培养出来的,绝对不存在任何迂腐或者有特别偏向的先生,而且,想讲什么内容也不是他们能管的,他们必须得按照乔木制定的教科书进行讲学。

    在原身的记忆中,原身近年来最后悔的事,就是给自己的儿子刘盈找了几个儒家的教授,在原身看来,如果她当初给自己的儿子找几个纵横家或者杂家的教授,说不定她儿子的脾性和性格就不会如此。

    乔木通过对原身的记忆了解和过去的一些相关经验,很清楚儒家的洗脑功力,当年先秦的太子扶苏就是被儒家洗脑洗的太彻底,结果因为政见问题惹得始皇不喜贬斥。

    若非如此,哪有胡亥机会。

    因此,乔木自然得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就将儒家的一些内容剔除出教材,免得再被一些不怕死的拿到太学当中教给自己的孙子孙女。

    在乔木看来,儒学的有些内容可以学,但是绝对不适合从小学。

    最好是等有分辨力之后再学。

    至于大臣们反对。

    这时候可不是儒家的天下。

    此时在大汉占据主流的依旧是黄老和法家,儒家可不算什么,因此还不等乔木出手,儒家的那点反对就直接被黄老和法家两派联手打压了下去,不容他们有意见反驳。

    本来,接下来就应该按照乔木预计的那样,教养十几年自己的孙子和孙女,随后从这些孙子和孙女当中挑选出一个适合的继承皇位。

    可谁知道刘盈即使有乔木叮嘱御医帮忙照看,多加照顾身体,可依旧因为放纵和不听医嘱等问题。

    早早的去了。

    并没有比历史迟几天。

    惠帝七年年末,惠帝崩。

    他一死。

    直接打乱了乔木计划。

    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可如今惠帝的那些孩子,年纪最大的也不过才虚七岁,刚刚开始上学,无论是选年纪最大的那个立为皇帝,还是说做什么其他选择,都不符合乔木的意思,也不符合原身的愿望。

    所以,乔木这时候是不想摄政临朝称制,也得摄政临朝称制了。

    不然怎么办?

    难不成从这群孩子中进行小公鸡点到谁,就选谁的胡乱挑个吗?

    而且乱挑一个,如果不合意回头换起来多麻烦,说不定还会养坏了一个孩子,平白增加事情难度。

 第四百二十六章 临朝称制吕太后(完)

    长乐宫主殿,刘盈棺椁前。

    乔木扫视了一眼在坐大臣,呵笑了声,冷声否决了他们的建议:

    “哀家不同意!

    新帝之事,岂能如此草率,哀家之所以让盈儿生这么多子嗣,那就是为了不想立嫡立长,改立贤。

    去推举一个孩子为帝,你们以为是什么好事吗?历史上那些少帝是什么样子,你们心里没有数吗?

    此后由哀家摄政。

    所有皇子皇女依旧于皇宫太学当中就学,日后新帝就从中挑选。

    此事不容有议。

    这是通知你们,不是商量。”

    说完,乔木再次扫视了一眼在座所有大臣的表情,很清楚的看出有些人的表情管理很好,有些人的表情管理很差,也能看出哪些有想法,哪些无所谓,哪些在隐忍。

    “太后,立嫡立长乃是上古流传之制,更是传承根基,岂容更改。

    太后陛下莫忘了,便是先帝那也是得亏了立嫡立长,才能称帝。

    我看太后你不是为了选贤明。

    而是为了自己摄政吧!”

    萧何在边上一时没拉住,便被边上一个列侯把冲动的话给说了出来,一时间,局面显得很是僵硬。

    “是非功过,自有时间验证。

    哀家若仅仅想要摄政掌权,以哀家的名望,就是自立为帝也没人会说什么,甚至只会附庸,你们信不信,呵,所谓的上古三皇,可也没能把百姓都给喂饱了,所谓的圣人,那也没能让文教遍布天下。

    可是哀家做到了。

    但凡天下人人衣食足。

    谁又会反对哀家。

    便是反对哀家者,也必会被百姓洪流所淹没,死无葬身之地。

    此事便这样了。

    谁要是有意见。

    脱下官服,贬为平民回去。

    但是回头要是胆敢在朝堂之上乱政,那就莫怪哀家的屠刀锋利。”

    乔木现在是真不怕什么。

    她不像原身,这时候还需要各种伪装来骗取权利,她现在本身就已经实权在握,而且名望颇盛。

    因此,根本没有必要跟他们虚与委蛇的演戏什么的,有事直接说就是了,敢反对,她就敢砍人。

    被乔木这么一说,下面那些大臣当中,但凡有脑子的,就不得不想想乔木前段时间做出的那些事。

    以及再前段时间做的那些事。

    前段时间做的那些事。

    足以让天下百姓都对其歌功颂德,足以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也足以振臂一呼,百姓蜂拥而至。

    便是称帝也无妨。

    又何况摄政。

    而她再前面那段时间做的事也充分表明了她的狠辣,更表明了她刚刚说的屠刀利不利,不是一件虚言,他们若是胆敢反对,或者说做出一些事情来,那恐怕真的只有死路一条,前面那些死去的列侯和北军当中的一些将领,就是前例。

    思及这许多。

    朝中大臣全都沉默了。

    就是刚刚说话的那个也不由低下了头颅,不愿意就此舍弃官职。

    只有寥寥几个,不知道是真的不愿同流合污,还是说胆子大,亦或者是为了给自己史册留名,还真的脱下了官袍,坦然走了出去。

    对于这些人,乔木也没为难。

    爱走就走呗。

    反正暂时是黄老治世,她也没打算改变根本国策,如此,朝堂当中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官员,只要有那么百八十个能办事的就行,多几个少几个,根本是无所谓的事。

    不说那些官员回去之后是不是真的心悦诚服,是不是真的不敢有什么其他想法,反正乔木摄政的目的是达到了,在刘盈下葬之后没两天,大汉皇室暂时不设皇位,也不重立皇帝,而是由皇太后摄政的消息,就通过公告的形式传遍天下。

    在一些官员的预计中,他们原本以为这么做会导致天下动乱,会导致民间议论,甚至会出现叛乱。

    可是他们是真的低估了吃饱饭对于百姓有多重要,而能让他们吃饱饭的人,又是如何让百姓尊敬。

    消息通传天下非但没有使得天下大乱,各地反倒还传来了很多欢呼叫好声,甚至还有百姓联名希望皇太后直接称帝,不要搞什么摄政不摄政了,他们就是相信太后一定能让他们日子过得更好,更幸福。

    天下百姓民意如此,原先有想法的官员列侯,乃至刘姓皇室,全都不得不憋下想法,捏着鼻子认了这件事,并且暂且都苟了起来。

    他们还就不信在战争年间受了那么多苦的皇太后能活多久,指不定没两年就薨了,现在跟她对着干完全是与百姓作对,是在找死,可是等她死了,事情自然会有转机。

    于是,朝堂争端也没了。

    大家全都很平和的熬寿数。

    就看谁熬得过谁。

    当然,乔木也不可能真的什么都不干,就跟他们熬寿数,该做的一些改革,比如鼓励工商发展,制定各种工商税,制定关税,顺带着让火器营去匈奴一趟,攻占些土地牛羊,设立牧场等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行为,乔木的还是做了不少的。

    如此十二年过去了。

    乔木开始分排筛选合格的三十六位皇子和皇女前往全国各地充当县令,发展经济,养育民生,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民间疾苦,增长见识,以及知道了解乡镇情况。

    又八年,乔木最终选定了十三皇女充当皇太女,开始帝王教学。

    次年,皇太女登基。

    乔木退隐幕后,但朝堂之事依旧遵循她原先制定下来的规矩运行着,新任汉葭帝是偶尔根据一些时事变化进行适当的修改,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权力平稳交接。

    同年,削藩令正式颁布。

    七国叛乱,半年而平。

    至此,天下封王者只得享受封邑的税收,没有封邑实际掌控权。

    天下太平,百姓大治。

    十四年后,张苍去世,享年一百零四岁,大汉最后一个开国功臣正式去世,事实证明,最终那些想要熬死乔木的,全都被乔木给熬死了,即便张苍也不例外,谁让张苍本来年纪就比乔木大好几十岁呢。

    又十年,乔木在没有七彩人参果的情况下,终究是熬不住了,终究没熬能到百岁,享年九十九岁。

    是年,百姓齐哀。

    天下皆有设庙祭祀。

    或称农神娘娘,或称青帝……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临朝称制吕太后(番外)

    万崖论坛热帖首页

    【细数历朝疑是穿越者】

    一楼:本楼主半月之前突发奇想,遍览史记,突然发现,历史上有很多不科学,不符合正常历史发展观的存在,这些存在简直就跟现在历史网文中的那些网文差不多。

    一个个都要上天了。

    本文权当记录,不许找茬。

    二楼:哈哈,还是本楼主。

    首先第一个就是黄帝。

    伏羲神农啥的咱就不说了,他们的各种创造行为还算合理,但是黄帝这个存在就非常的不合理了。

    他开挂,还开了大挂。

    随便数数,他就有大几十种发明创造,然后很多发明创造还都是他生存的时代,他手下的大臣创造出来的,总结起来算一下,整个华夏文明未来大半存在,几乎都是由他开始始创,这显然非常不合理。

    可能是带百科穿越的。

    再然后打仗,打蚩尤。

    打不过也开挂,风伯雨师,九天玄女啥的都来帮忙,应龙也跟过来凑热闹,总之就是正面干不过蚩尤,直接开挂找外援,搞修仙。

    当然,如果逆推的话。

    那蚩尤也有可能是穿越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