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这些都练完,天已经黑了。

    这还不是结束,天黑吃完晚饭后,他还得再泡半个时辰的药浴。

    之后才能抹上修复药膏睡觉。

    然后第二天继续。

    这种日子虽然难熬,但是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贾赦刚开始的确有些不习惯,甚至还又哭又闹的想要放弃,不过,在乔木的威逼利诱以及不断打气加油的影响下,总算坚持了下来,并且慢慢开始习惯。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一直持续到了他大婚前三天。

    乔木放了他五天婚假。

    让他有时间跟着他父亲一起上门送聘礼,递婚书,当然,乔木当时许诺的血红珊瑚和金树银花也全都没有落下,放在聘礼当中一起送了过去,大大涨了张家的颜面。

    这么说并不是拜金。

    对于女方而言,的确是男方送的聘礼越多,就相当于越给他们家面子,越给他们家做脸面,同时也更能体现出对他们家姑娘的看重。

    当然,一般对自家女儿比较爱护的家庭,在收下聘礼后,至少也会给女儿陪嫁一份与聘礼相差无极的嫁妆,若是对女儿十分爱护的家庭,甚至还有可能把聘礼放到嫁妆当中,让女儿一起带到婆家去。

    因为对于这时候的女人而言。

    她们所能掌握的唯一资产就是自己的嫁妆,嫁妆多少,完全关乎于她们在婆家的地位和自在程度。

    俗话说的好,钱是人腰板。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这些个俗话,不论对于男人还是对于女人而言,都是适用的,女人只有手里有钱,有独属于自己的钱,那才能真真挺直了腰板生活。

    当然,自己也是得立起来的。

    虽说此时的律法规定嫁妆归属于女人自己,婆家不允许动用,可如果自己是个软柿子,不知道反抗的话,那也别怪婆家专盯着你捏。

    有的婆家要脸,有的婆家就是不要脸,自己立不住,又能奈何?

    ……

    荣禧堂,内厢房

    贾史氏的酸劲已经要上天了。

    “那个老虔婆,早知道她当年对我不满意,没想到竟这么不满意。

    手里捏着那么多好多东西,没有给一样给她儿子当聘礼,现在给孙子准备聘礼倒是周全的很,什么好东西都往外拿,实在太过分了。”

    就在刚刚,贾史氏看到了乔木帮贾赦准备的聘礼,看到了聘礼当中那三尺余长的血红珊瑚,看到了由黄金做枝干,白银做叶片,宝石充当花朵的金树银花,还看到了整箱整箱的珍珠翡翠,美玉宝石。

    心里不免羡慕嫉妒。

    同时也暗暗恨起乔木。

    当然,以前也恨,也讨厌。

    现在只是又更加一层。

    因为她觉得自己受到了区别对待,当年她嫁给贾代善的时候,虽然也得到了不少聘礼,并且那些聘礼当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她装到自己嫁妆当中带了回来,可是,当年她得到的聘礼最多只能算富贵。

    绝对算不上珍贵。

    珍珠翡翠是不少,可是也没有成箱成箱的装,更不用说那些更为稀罕的珍贵宝物了,这么一想,她自然觉得自己很亏,觉得她婆婆太过厚此薄彼,对她太过于刻薄了。

    当然,这也不能怪原身。

    原身好歹出身世家,当年也想给自己儿子娶个世家女子,根本就没想跟史家结亲,甚至当时原身都跟岭南王家商量好结亲的人选了。

    可谁知道,史家一场宴会,硬是让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家大公子都掉进了湖里,同时,史家两个嫡女也掉进了湖里,被贾代善和贾代化两个人给救了上去,然后史家就赖上了他们贾家,说不能败坏了他们家女儿的名节,两家必须得结亲。

    当时事闹的很大。

    又有高祖皇帝从中说和。

    贾家没办法,只能分别娶了史家两个姑娘,贾源他们对这些事根本无所谓,贾代善和贾代化两人看史家姑娘长的也算貌美,因此也没什么意见,只有两家婆婆意见大。

    其中也自然包括原身徐氏。

    因为这件事,不但原身大失脸面,还跟王家差点闹翻了,再加上儿子娶的不但不是自己喜欢的世家贵女,还是自己向来不喜欢的勋贵女,原身对史缈慧有好脸色才怪。

    因此,原身准备聘礼时自然不会把自己私藏的好东西添进去,当时原身为了羞辱史家姑娘,甚至还将原来准备的十箱古籍和古画全部都换成了最为庸俗不过的金银,可惜史家本来就是暴发户出身,对书画古籍向来没有了解,看到那些金银非但没有感觉受到羞辱,反倒还很开心,觉得姑娘受到贾家看重。

    因为这事。

    原身差点没气死。

    有种打脸失败的郁闷感。

    “夫人,您还是快点决定添点什么东西上去吧,前头还等着您添点聘礼一起送过去了,这要是再拖下去,老爷那边恐怕就有些不满了。”

    赖嬷嬷看贾史氏光顾着在那边生气,都忘了要添聘礼的事了,因此赶忙站出来小声提醒,催促道。

    女方出嫁有添妆环节。

    男方虽然没有,可做父母的总归是要在聘礼当中放上一两件珍贵的东西,表示自己对女方的满意。

    贾史氏再怎么不愿意,那她也必须象征意义的放上两三件东西。

    而且还不能差了。

    要是放的东西太差。

    估计贾代善也饶不了她。

 第三百六十七章 垂死的贾母婆婆(13)

    “我能添什么东西,我添的东西再珍贵,还能比得上那个老虔婆吗?”

    贾史氏继续郁闷的说着。

    虽然她很不想承认,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她手里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乔木的东西更加珍贵。

    “那个,夫人,您添的东西是不能比老夫人还珍贵的,这是礼数。

    要不,添个铺子?

    或者添个三五顷地的小庄子?

    不论如何,东西总归要添的。

    老爷还在前头等着呢。”

    赖嬷嬷虽然知道这是贾史氏的气话,可还是提醒并且建议道。

    晚辈送的东西的珍贵程度不能高于长辈,下官送的东西的珍贵程度不能高于高官,这些都是不需要人说就应该明白的惯常人情世故。

    “我美不死她!

    那些东西可都是能生钱的固定资产,而且,现在京城的铺子和庄子多难买啊,送给她岂不可惜了?

    我嫁妆里还有两本古籍和一张前朝那个什么画圣的百花争艳图。

    你就把那三样送过去吧。

    反正他们张家都是文人,我岂能用金银玷污他们,就送些文化人用的东西吧,想来他们会喜欢的。”

    贾史氏现在的想法,真真是跟当年的贾徐氏(原身)一模一样。

    给的都是自己不以为意。

    不太喜欢的东西。

    却不知正对别人的心意。

    “是,夫人!”

    赖嬷嬷就是想要个答案好向贾代善交差,因此,得到贾史氏确定的回应之后,便立刻告退离开,前往贾史氏的私库,取东西送过去。

    正在前殿等着的贾代善看东西送到也没细看,随手就把两本书和一张画塞到了一个专门放书画的箱子里,就开始招呼下人搬运聘礼。

    把这七十二抬聘礼从他们贾家送到张家,当然,距离肯定是没有十里那么远的,毕竟都在这京城里住着,要是太远的话,每天早上都赶不上上朝,十里红妆只是一个指代用词,并不是说真的有十里路。

    很快,街边百姓就见到意气风发的贾赦骑着白马在前头走着,后面跟着一群抬着各色聘礼的下人以及敲锣打鼓的乐队,一路上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往张太傅家而去。

    路边闲着的百姓也全都凑了过来,或是踮起脚尖眺望,或是睁大眼睛,把头往前伸着,仔细瞧着。

    想要看看都有哪些聘礼。

    也好长点见识。

    顺带着回去跟邻居吹吹。

    吹吹他们也是见过世面的了。

    “乖乖,荣国府可真有钱。

    这聘礼看着也就比大半个月前太子大婚时内务府准备的聘礼少了十来台罢了,而且,只是看着少了十来台,具体珍贵与否还不好说。

    至少贾家这聘礼箱子就比内务府准备的聘礼箱子要大上一圈。

    里面能多塞多少东西!

    果真是发过战争财的。

    家底就是厚实。”

    几个同样都是国公家的后辈正坐在靠大街的一栋茶楼上,看着下面移动的人群,羡慕嫉妒的聊着。

    不是所有国公都有钱。

    说句不好听的,那真的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的富的那是三代流油,还有的几乎穷的叮当响。

    “呵呵,你这话说的,咱们开国八大国公家,哪家没发过战争财。

    要我说,他们家能有这么厚实的家底,能出得起这样的聘礼,恐怕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家人少,第一任荣国公就贾代善一个儿子,连女儿都没有,家产可不是只进不出。

    如今贾赦又是他们家第三代的嫡长子,舍得出钱不是应该的吗?

    哪像你们牛家,老祖宗是厉害了,一口气生了十几个儿子,二十几个闺女,可是家产这么一分,再厚的家底也给分薄了,你们家这次要不是内务部帮忙准备的嫁妆,恐怕,根本置办出这样的嫁妆吧!”

    理国公之孙柳芳呵呵嗤笑着。

    被他嘲笑的,就是现任太子妃的亲哥哥,镇国公之孙,牛继宗。

    “你!你不要太过分!

    你们柳家不一样生了一大堆。

    你有关心我的功夫,还不如想想你自己,你父亲可也给你生了二十几个庶弟庶妹,到时候不知道你又能分到多少东西,真真是可笑。”

    牛继宗当即嗤笑反驳起来。

    大姑娘不说二姑娘,他们两家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就他们在座的这几家,哪家不是祖孙三代子孙加起来有过百之数,等回头上面的老国公一去,一分家,所有人的身家资产都得瞬间缩水好几倍。

    到时候怕是连些富商都不如。

    “呵,这能怪谁。

    只能怪母亲和祖母不够努力。

    贾家老国公那是打仗的时候身体受损,只得了贾代善那一个活宝儿子,就算想纳妾生子,那也没有可能,可是贾代善的身体可没有任何毛病,他们家第三代人数之所以这么少,那可都是贾史氏努力的结果,都是贾赦他母亲努力的结果。

    据我所知,贾家姬妾这些年可没少流产,也没少死人,这都十几年了,贾赦他也不过只多了两个庶妹,连一个庶弟都没有,这可都是他母亲努力的成果,哪像我们家的母亲,就只得了个有大妇风范的夸奖,实则不知道得损失多少家产。”

    修国公之孙侯孝康也在边上突然呵笑出声,选了个极其刁钻的角度说出他们各家有此结局的原因。

    还别说,真有那么点道理。

    若当家主母是个妒妇,不容许太多的庶子庶女出生,家里自然就不会多出那么多分家产,同时还需要准备嫁妆聘礼的庶子和庶女了。

    “你小子这角度还真刁钻。

    不过倒也有几分道理,可惜现在也晚了,我们总不能为了点家产亲自对他们下手吧,继宗兄,我记得去年你大婚的时候,只送了区区六十四台聘礼吧,而且聘礼里还没什么好东西,多是些兽皮和水晶。

    呦呵,这么大一颗珊瑚,我的天,后面竟然还有三株金树银花。

    这都能堪比石崇斗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