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1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惊叹过后,立刻就有人问道。

    “朕欲在大秦境内售卖这些纸。

    除了纸张之外,朕这还有一些书籍可以售买,价格并不比纸高到哪去,到时候可以一并进行售卖。

    不过为了以防有人囤积。

    售卖时朕会进行定量,只有拥有我大秦户籍的人才有资格购买。

    虽不能完全抑制他国。

    但也当有些奇效。

    除此之外,朕还欲再设立一间大秦图书馆,将我咸阳宫中所有典藏全部抄写立册,存放于大秦图书馆当中,任由大秦国民自行翻看。

    诸位以为如何?”

    说着计划的时候,嬴政就已经让侍卫取来了第一批铜活字印刷而成的书籍,并且逐一分发给下面所有百官,当然了,这次就没有一人一套了,只是一人随机一本书籍。

    可能是诗经,也有可能是道德经,亦或者其他什么经,不过,也就只有这些了,兵书之类的,是绝对不可能批量印刷给别人观看的。

    这些书籍一发下去,有的人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翻看了起来,还有的人则是注意到了书籍每个字都很规矩,感觉并不像是抄写出来的。

    当然了,更多的人还是压根没顾得上看书籍,注意力思维全部都被嬴政刚刚说的设立大型图书馆给吸引了过去,一时间,各有想法。

    有的觉得好,有的觉得不行。

    有的担心这么做会影响他们的位置,有的担心这么做会得罪一些把控某类知识的学派子弟或学阀。

    而且总体来看,持反对意见的竟然都是一些靠自身知识和能力升上来的文官,反倒贵族没啥意见。

    因为这个时候,贵族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知识提升的自身位置。

    靠的是自身的血脉和家族。

    只有靠知识和脑子提升的人。

    才会担心知识传播的过多,导致有人跟他们的后人去争抢地位。

    但好在这一类人的力量不是很大,目前还只算能算弱小,远没达到汉朝中后期学阀门阀鼎盛无比。

    几乎能左右朝政的程度。

    因此他们的反对意见很快就被嬴政直接忽略,他说建大秦图书馆又不是跟这些大臣商量,只是通知他们一声而已,有人反对又如何?

    再之后,就是有人问那些书籍上的字为什么会那么规整,那么相似,然后嬴政跟他们解释,这是用新技术,想办法批量制做出来的。

    并不需要人手工抄写啥的。

    本来嬴政以为自己这么囫囵的说着,能暂时隐瞒一段时间印刷术的存在,可奈何他这朝堂之上的聪明人还真不在少数,没有见到印刷书的时候,他们脑子可能一时之间想不到印章之类的东西能够印书。

    但书都已经在他们手上了,同时还知道是批量弄出来的,只要稍微逆推一下,聪明的大臣立刻就明白这书籍大体是怎么弄出来的了。

    不过他们明面上都没说。

    只是恭贺了一番嬴政,然后一下朝,就都自己私底下实验去了。

    希望也能占个优势。

    得点好处啥的。

    不过他们自己鼓弄,不管什么鼓弄,肯定都是鼓弄不出来,乔木交给嬴政的那种铜活字印刷术的。

    因为乔木交给嬴政的,那可是南宋朝最鼎盛时期的活字印刷术。

    两者相差千余年呢。

    科技差哪那么容易磨平?

    自嬴政在大朝会上宣布了纸张出世后,咸阳城就一次性多了四家卖各种纸张的店铺,其中一家专门卖各种高档纸,一家专门卖特殊用途的油纸之类的纸张,一家专门卖廉价纸,还有一家,专门卖草纸。

    与此同时,原本咸阳城最大的那家属于吕不韦的酒楼,也被嬴政临时征收了过去,改成了图书馆。

    并且正式对外开放。

    为了不给吕不韦钱,嬴政还特地给吕不韦留了点名声,就是特地在新改造成的咸阳图书馆内部写了个告示,表示感谢吕不韦为了天下人都能多读到书,把自家酒楼贡献出来,改造成图书馆给所有人用。

    这样吕不韦得了名,嬴政省了钱,大家也都能有书籍看,简直就是三全其美,一箭三雕的大好事。

    随着纸张和书籍出世。

    对此,最先为之震惊并且疯狂的,显然就是咸阳城里的人,主要集中在咸阳城里的百家学子文人。

    他们震惊且疯狂的利用自己以及其他拥有大秦户籍的普通平民。

    购买了一大批纸张之后。

    立刻就将消息往祖国,往自己的亲朋好友,乃至于师兄弟师傅以及同门的其他学子们传递,怕别人不信,他们还特地依依不舍的从自己好不容易买来的那些纸张当中分了一点出来,跟信一起送了出去。

    当然了,这是比较蠢的。

    更多的,其实还是直接用纸写信,让人送回去,这样不但把信息送了回去,同时也把纸送了回去。

    虽然这时候各国信息传递的都比较慢,但是奈何纸张和书籍的出现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人心了,因此在半个月之后,秦国发明了新的文字承载物,价格远比竹简低廉,而且还比竹简方便的消息,就迅速传遍了七国,纸和部分书籍,也随着消息的传播传到了各大学派手里。

    那真是举世哗然,百家震动。

    不断的有人往大秦涌来。

    年都不过了,也要过来。

 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29)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咸阳城这边就汇聚了秦国过去数百年都没能邀请过来的百家学派以及文人名士。

    就连说自己年纪大了,不太愿意过来的荀子,都特地赶了过来。

    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什么农家巨子,儒门孔丘当代传人,子夏后裔,鬼谷子传人,墨家巨子之类的大佬,几乎都来了。

    甚至就连其他几国国君。

    也都特地派人过来访秦。

    这番盛况真的是举世未有,至少最近几百年,从来没有发生过。

    就是当年齐国的稷下学宫讲课辩论最鼎盛的时期,那也没能把这么多百家巨头弟子,都吸引过去。

    自从来到咸阳后,这些人最喜欢汇聚一堂的地方,就是嬴政新搞的那个咸阳图书馆,虽然图书馆里的书籍对于一些大佬而言,基本都不陌生,但是他们还是很愿意在这样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交流讨论。

    小小的一个图书馆,里面挤的人愣是比稷下学宫还要多好几倍。

    最后还是嬴政顺带着又好心把附近那些同样属于吕不韦的房产全部收缴回来,再次给了吕不韦一点关心百家文人的好名声,把那些房产免费开放给百家之人使用,这才缓解了图书馆太过于拥挤的问题。

    而有些人因为有了更隐秘的交流地点,聊的内容也比以前更多。

    更丰富,郑重了些。

    咸阳图书馆西侧三号厢房内。

    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儒学八派传人,此时正齐聚于此,共同商议怎么样借着纸张和书籍的出世,发扬传播和壮大儒学!

    “诸位,请先暂且听我一言。

    秦国这些纸张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有了这些纸张传播知识,长此以往,天下文人必然越来越多。

    百家学说也必然越来越昌盛。

    但是这无疑又是大争之世。

    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扩张儒学影响的话,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不是止步不前,而是迅速被其他百家学说抛之其后,一骑绝尘!

    别人进步扩张,我们不进步。

    那就是退后,就是衰败。

    所以我希望,这一次大家能够摒弃前嫌,联合起来,共兴儒家。”

    子睢作为在场所有儒家子弟当中辈分最高的,他首先就给这次讨论定下了一个基调,随后才示意众人可以以他的话为基调进行讨论。

    “睢师所言甚是。

    现今之事,已经不是我儒家各派之间的分歧了,而是关乎我们整个儒家一脉,是兴是衰的关键了。

    这大秦是法家的天下,吕不韦的杂家,亦还拥有一定地位,而我儒家在大秦朝堂几乎没有话语权。

    这些,无疑是十分不利于我们获取大量纸张和书籍制作方法的。

    因此我们不能再内斗了。

    必须得先齐心协力对付百家。”

    大家都不傻,谁还能不清楚纸张和书籍的出现,又是一场变革。

    一场决定百家位置的变局。

    因此,睿辉立刻附和道,其他儒家各派子弟,也是同样附和着。

    随后他们就开始讨论起了。

    接下来具体该怎么办?

    最后讨论出来的结果,无非就还是过去那一套,想方设法的派人联系大秦朝堂当中的大臣,想要见嬴政,然后游说嬴政,当然,因为这次事情比较大,他们不敢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游说嬴政这一点上。

    所以他们还做好了贿赂大秦官员,想方设法弄到纸张和书籍的制作方法的准备,除此之外,想办法买通一些游侠,让游侠帮他们搞到纸张和书籍的制作方法,也在他们计划内,不过这些都算预备计划。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当然还是想正大光明的获取这两样技术。

    或者说获取大量纸张。

    以及批量印刷儒学典籍。

    这是儒家讨论的核心重点,而与此同时,其他门派讨论的内容虽然跟儒家或多或少有些差异,但是总体核心问题还是没多大变化的。

    基本都是想要借着纸张和书籍大量印刷他们本学派的知识,靠着大量书籍,多多培养本学派弟子。

    扩大本学派在各国的影响力。

    这些情况百家学派心知肚明。

    嬴政和乔木也心知肚明。

    这时候,无论是乔木还是嬴政都还是蛮需要人手的,特别是需要会读书会写字,有些能力的人手。

    因此他们并没有让百家学派在咸阳等的太久,百家还没来得及开始游说嬴政的时候,嬴政就已经提前一步下了诏令,下了纸书诏令。

    诏令里面明确写明了纸张批量售卖的要求以及印刷书籍的要求。

    纸张批量售卖要求比较低。

    只要有钱有地位就行。

    不论是学术地位,还是政治地位,只要有一样,并且有足够的钱或者其他能以物易物的东西就行。

    至于另一样印刷书籍的要求。

    那要求就比较苛刻了。

    钱肯定是要的,但是除了钱之外,嬴政的诏令还特别要求,百学派想要印刷他们学派的书籍,必须得留人下来,留人下来进入乔木办的那个学宫当中当教书先生,或者留人下来,给他们大秦做几年事。

    而且留的人还有要求,不是说随便找几个人就行了的,得必须是能通过乔木或嬴政考核的人才行。

    印刷一百本得留一个人下来。

    一千本留十个人。

    一万本就得留一百个人下来。

    这诏令一出,百家学派虽然有那么一点点不太愿意,但是为了不落后于人,不管怎么样,也只能捏着鼻子同意,有些比较穷的学派甚至愿意多留点人下来,希望能够用更低的价格印刷或者免费给他们。

    而具体的花销用弟子工资抵。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嬴政的印刷厂是一直没有停下来过,新鲜印刷出炉的各派典籍,也是不断的运送到咸阳城百家的居住地点。

    而百学派提供的弟子,则是进乔木学宫当老师的进乔木学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